深圳2024年12月24日/美通社/ -- 12月20日,微眾銀行和財新智庫聯合發布《中國數位普惠金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在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學術支持下,基於行業觀察和金融機構案例,盤點我國數位普惠金融的歷史沿革與發展成就,並深入剖析數字普惠金融的實踐現狀與路徑趨勢,為推動我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
《報告》顯示,自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以來,中國普惠金融經歷了從服務盲區到廣泛覆蓋,從單一信貸到綜合服務,從數位化到數智化的跨越式發展。十年間,普惠金融的發展不僅有效緩解了小微企業和長尾客戶群的融資難題,更透過數位科技推動了金融服務質效的全面提升。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用於小型微型企業的貸款餘額達78兆元,較2018年末成長233%;我國行動支付普及率達86%,位居全球第一。
報告指出,作為數位科技驅動的新型普惠金融模式,數位普惠金融以共享、便利、低成本、低門檻等特性,與傳統金融服務形成有機互補。此模式不僅拓寬了普惠金融的邊界,更已成為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增強社會包容性的關鍵動力。
技術驅動,數位技術創新破解"不可能三角"
近年來,以人工智慧、區塊鏈、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為代表的尖端技術快速迭代升級,成為數位普惠金融發展的底層技術支撐。從趨勢變化來看,《報告》洞察指出,銀行業持續加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加速推動數位普惠金融從"數位化"向"數智化"邁進。
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銀行的服務效率,也幫助優化了客戶體驗。 《報告》深度剖析了商業銀行如何將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獲客場景,以及識別客戶的多樣化需求,為客戶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率的服務。例如,相較於傳統貸款模式, AIGC技術能夠協助銀行對小型企業主動核額授信,縮短服務鏈,精準直達客戶需求。
此外,如何破解規模、風險、收益的"不可能三角"是商業銀行在發展普惠金融中亟需解決的難題。 《報告》提到,我國首家數位銀行-微眾銀行為產業提供了可藉鑑的成功範例,基於"開放蜂巢Openhive"技術,該行打造了國內領先的全分散式銀行核心系統,目前已能夠支援大量客戶規模和高並發交易量,單日金融交易高峰已突破13億筆,並將單帳戶IT運維成本壓縮至國內外同行的十分之一,同時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展現了數字銀行在創新驅動下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全面升級,邁向多元、綜合、開放的數位普惠金融新模式
隨著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蓋面和滿足度的提升,普惠金融服務逐步從"增量擴面"邁向以客戶需求為核心的高品質發展階段。在服務模式升級中,多角化、全面化、開放性是數位普惠金融創新的重點方向。
具體來看,多元化發展方面,數位普惠金融已從單一信貸服務擴展至財富管理等更廣泛領域。 《報告》關注銀行為滿足不同客群的風險偏好和資金需求,面向普羅大眾和小微企業提出了針對性的服務策略,包括部分商業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的"金融+非金融"綜合性服務。
同時,對外開放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報告》深入整理了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兩大管道和優勢:一方面,金融科技子公司已成為銀行技術輸出的重要載體,透過輸出核心系統、風險管理等解決方案,彌合大型銀行與中小型銀行間的"數位落差",協助金融業數位轉型。另一方面,開源技術的推廣進一步降低了數位技術的使用門檻,為金融與實體經濟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創新動力,有助於建構共享共建的數位金融生態。
交叉融合, "五篇大文章"指明數位普惠金融發展方向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位金融五篇大文章",為數位普惠金融的重點服務領域指明了方向。其中,數位普惠金融與科技金融、退休金融和綠色金融的結合為不同領域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想法和方案。
《報告》指出,在科技金融領域,銀行業運用數位科技持續優化信貸流程和風控體系,推動了"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在退休金融領域,透過數位化適老服務,銀行能夠為偏遠地區和弱勢群體提供更便利的理財和儲蓄服務;在綠色金融領域,銀行透過將綠色低碳目標融入普惠金融服務,為小微企業和農業主體的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例如,微眾銀行堅持依托數位科技手段,持續深入探索實踐普惠、服務實體的新模式、新方法,以實際行動實踐"五篇大文章"。截至2024年6月末,微眾銀行累計服務個人客戶超4億,累計申請貸款的中小微企業客戶逾500萬,在破解金融服務不平衡不充分難題方面蹚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新路徑。
差異化競爭,建構多層次、廣覆蓋、有序的金融服務體系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數位普惠金融發展呈現多層次、多類型主體共存的特點,但業務模式趨於同質化、資源分佈不均等問題亟待解決。基於此,《報告》提出,我國不同類型的銀行應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進行差異化普惠金融服務,建構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數位普惠金融服務體系。
以國營銀行和股份銀行為例,這類銀行憑藉著雄厚的資源和技術實力,具備大規模覆蓋的獨特優勢,應加大中長期信貸業務投入,優化信貸產品結構,推動更多資源向薄弱領域傾斜;城商行及農商行因地緣及業緣優勢,應更貼近地方經濟及顧客需求,進一步提升縣域金融服務覆蓋率,協助區域經濟穩定發展。
《報告》也重點提到數位銀行在業界的技術引領作用。作為數位科技驅動型的銀行,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數位銀行探索出商業可持續的數位普惠金融新模式,不僅能夠持續提升自身服務質效,還可為中小型銀行以及產業的數位轉型提供支持。
展望未來,《報告》指出,數位普惠金融需要在創新與風險防控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同時高度重視金融消費者保護,牢築金融服務安全防線。同時,產業也須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與人民性,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走好中國特色金融高品質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