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註定不平凡。經過三年的蟄伏,Web3終於迎來了新一輪牛市週期的開端。新周期,新敘事,究竟有什麼新鮮的血液在脈搏之下跳動,我們並將目光聚集到亞洲金融中心,也是亞洲Web3的「心臟」——香港。一年間,監管、創新和資本三方在此狂飆突進,也讓整個產業在創新與規範之間找到了微妙的平衡。
新敘事盤根錯節,熱點層出不窮。本文將回顧2024年香港Web3領域的十大熱詞,以此窺得一年中產業興起與發展。
原生合規-“不搞野路子,就搞清楚路子”
2024年,全世界都在搞Web3合規,「監理套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有別於美國及其他地區的“先開再修”,香港走出了“規則先行,創新跟上”的新路線。從VASP、CBDC、港元穩定幣,再到虛擬資產現貨ETF、Ensemble沙盒計劃,每條立法、每個試點都是香港監管機構協同本地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的階段性成果。
更重要的是,長期以謹慎著稱的香港監管,在2024年徹底「換檔加速」。無論是12月港監會一口氣發出4家VASP牌照,還是全球首發ETH現貨ETF,這種「穩中帶快」的節奏足以窺見香港監管已經在審慎與開放之間,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如果說Web3是場遊戲,那麼2024的香港,不僅制定了升級路線,還將「新手攻略」整理成冊,歡迎即將入場的新玩家。
BTC資產配置—“國家、企業爭'囤幣'”
2024年投資什麼虛擬資產?全年漲幅達150%的BTC,一定是答案之一。 2024下半年,美國率先發起囤幣競賽,川普的BTC戰略儲備計劃直接把比特幣升級成了“國家戰略物資”,引發巴西、波蘭、日本等多國效仿。
政策已定調,資本市場迅速跟上。 2024年全年,機構投資人共購入859,454枚BTC,其中長期投資BTC的MicroStrategy(微策略)一馬當先,本年度增持近25萬枚,狂賺200億美元,坐穩BTC巨鯨寶座。
全球迎來“囤幣潮”,企業機構也不甘落後。香港上市公司博雅互動(HK.0403)直接宣布持有2,641枚比特幣及15,445枚以太坊,並迅速將1.42萬枚ETH換成515枚BTC,一套操作行雲流水;Nano Labs(Nasdaq:NA)更是攜手HashKey Exchange,豪擲5,000萬美元佈局BTC資產。截至撰稿時,Nano Labs已經持有價值550萬美元的BTC。企業囤幣一氣呵成,堪稱教科書式的操作。此外,據了解,國富創新、酷派集團等企業也悄悄跟進,提前卡位比特幣儲備戰場。
虛擬資產現貨ETF—“老牌工具,新玩法”
ETF在傳統金融市場早已司空見慣,但當它和虛擬資產“合體”,卻成了2024年Web3市場的破局神器。 2024年1月,美國核准首支BTC現貨ETF,引發市場狂歡。其他各國或保持觀望或開始考慮時,香港反應迅速,不僅上線了BTC現貨ETF,還搶先推出ETH現貨ETF,實現亞洲市場的佔位。
目前,香港市場已有3支BTC現貨ETF及3支ETH現貨ETF,分別由華夏、嘉實、博時三家頂級機構推出。根據Coinglass數據顯示,截至撰稿,香港BTC現貨ETF總資產淨值達4.39億美元,ETH現貨ETF淨值為6,356萬美元。雖然在規模上與美國還有距離,但香港的虛擬資產現貨ETF,已憑藉創新與活力,迅速開始市場佔位,為後續資金流入準備道路。於是,7月香港迎來亞洲首隻比特幣反向產品-CSOP比特幣期貨每日(-1x)反向產品;11月,港交所推出虛擬資產指數系列,包括BTC與ETH的參考指數及匯率,為虛擬資產市場帶來更多金融工具。
虛擬資產現貨ETF,不僅打開了香港傳統金融市場的大門,更是香港Web3資本狂飆的起點。
穩定幣—“跨境支付的頂流,監管的'團寵'”
主流穩定幣如USDT、USDC,憑藉與美元1:1錨定的“硬實力”,早已是跨境支付領域的“頂流擔當”。無論是加密交易、工資結算,還是商品支付,穩定幣的身影無所不在。但“人紅是非多”,多次脫錨風險,也讓它們成了全球監管的重點關照對象。
2024年6月,歐盟《穩定幣法案》生效,瞬間開捲全球監管。香港當仁不讓,年初伊始火力全開:2月發布法幣穩定幣監管諮詢,3月推出「穩定幣沙盒」計劃,7月發布諮詢總結,12月直接送上《穩定幣法案》...立法會的KPI安排得明明白白。
更有趣的是,首批沙盒玩家名單,京東幣鏈科技、圓幣創新科技、渣打銀行(香港)、Animoca Brands、香港電訊(HKT)等知名公司紛紛上榜,瞬間把穩定幣沙盒變成了「頂級俱樂部」。
目前香港的監管重點暫時放在港元穩定幣上,但這波操作也穩住了市場,讓香港的數位資產規則更上一層樓。至於全球用得風生水起的USDT、USDC等美元穩定幣,香港是否會考慮放行?故事未完待續。
VASP牌照-“有牌才敢開張”
玩虛擬資產交易市場,VASP(虛擬資產服務商)牌照是「入場證明」。前有美國、新加坡,後有杜拜、歐盟,持牌上崗已是主流趨勢。作為亞洲金融中心,香港VASP牌照也已就緒。
目前,香港持證開張的平台已壯大至7家,分別為HashKey Exchange、OSL Exchange、HKVAX、HKbitEX、Accumulus、DFXLabs以及EX.IO。這些「好學生」不僅需要嚴格遵守了《打擊洗錢條例(AMLO)》的合規要求,還通過了香港證監會(SFC)的多層審查。
付出總有回報,持牌上崗更受市場青睞。例如HashKey Exchange,2024年整體平台資沉突破百億港元,累計交易量達5,800億港元,躋身全球中心化交易所Top10。儘管仍有更多的平台等待審查,但香港證監會已製訂了清晰的發牌程序路線圖。 2025年,相信會有更多平台持牌入場。
PayFi ——“是老酒裝新瓶,還是新一輪支付革命? ”
2024年,PayFi(支付金融)成為Web3圈新寵。看似只是把支付搬上區塊鏈,但實際上,PayFi大福提升了跨國支付的效率,讓傳統的「龜速匯款」瞬間升級成「秒到帳」。
如果說Web3 產業有一個公認且歷久不衰的主流敘事,則一定是大規模採用(Mass Adoption)這個關鍵命題。 PayFi正是這敘事的重要實踐者。從廣義來看, PayFi屬於RWA賽道,但它的野心遠不止於此。背後是區塊鏈對天量真實世界資產的撬動力量——光是在支付領域,信用卡、貿易融資、跨境支付等細分市場的總規模就超過40兆美元,而PayFi目前僅在傳統金融的「長尾市場」展開佈局,潛力大。
PayFi的核心價值在於連結區塊鏈資金池與鏈下金融需求。這種連結並非易事,需要多重力量的整合:首先,必須在相對寬鬆的監管環境和加密友好的城市運作;其次,具有資金實力且能夠提供從基礎設施到KYC、出入金、流動性管理等全鏈條合規支援的機構不多,只有少數監管持牌機構具備此能力,例如香港最大的持照虛擬資產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
香港,或將成為PayFi的「金融熱土」。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具備龐大的跨境資金需求、成熟的金融基礎設施,以及「Ensemble」計畫和穩定幣監管等政策護航。業界在香港落地的紅毯持續鋪設。
傳統機構跑步入場—“老錢變新貴”
雖然虛擬資產現貨ETF,為傳統資本找到了Web3入局之路,但間接投資哪有直接賺錢「香」?眼瞅著年初加密小牛市,美國傳統金融巨頭們靠著發行BTC現貨ETF賺得盆滿缽滿。反觀香港券商們,明明坐擁用戶千千萬,卻還守著宛若寒冬的股市—— 10,00多隻港股日成交額不足1萬港元。
思路打開,不如帶著用戶參與Web3。於是,香港的傳統券商們終於「跑步入場」。傳統券商如勝利證券、艾德證券,網路券商如富途、老虎,甚至外資大佬盈透證券,紛紛拿下香港證監會的1號牌照升級,迅速佈局虛擬資產業務。為了“少走彎路”,他們選擇聯手本地持牌交易所HashKey Exchange,整合HashKey Pro這個機構級綜合服務,迅速開通BTC和ETH等虛擬資產的充提和交易功能。短短幾個月,就拉動了50億港元交易量。
券商們的加入不僅帶來了流量,還把他們的專業優勢也搬進了Web3——什麼風控、合規、老客戶關係,分分鐘把傳統股民也拉進了虛擬資產的世界。最值得期待的是,如果2025年Web3行情進一步突破,憑藉先天優勢,香港的券商們甚至還會帶著全球「老錢」們一塊入場,全面連結傳統金融與虛擬資產市場。
OTC監管——百億美金市場,或將戴上“緊箍咒”
“出入金,去香港”,動輒數百家的線下轉換店,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尤其對那些動輒上百萬交易額的機構和高淨值用戶來說,OTC交易不僅靈活,還能提供更高的隱私和流動性。也因此,香港OTC市場一直生氣勃勃。根據統計,全港有約200家線下OTC交易店鋪及250家線上活躍服務商,年交易量高達近百億美金。
繁榮背後暗潮湧動。近年來,多起OTC搶劫事件以及JPEX事件中OTC推手的虛假宣傳,讓人們看清了OTC市場的合規短板和潛在洗錢等風險。對此,香港政府迅速“補課”,2月發布《虛擬資產場外交易規管建議》,計劃給OTC市場戴上“緊箍咒”。根據最新消息,監管計劃於2025/2026年進行諮詢和立法,海關和證監會正在就該項目密切合作。
業內意見兩極化-有人擔憂短期監管會讓市場降溫,也有人看好監管帶來的長期信任紅利。畢竟,沒有“牌照”,市場只是“自由放養”;有了監管,香港的OTC市場才能從“野生王國”成長為全球資本信任的合規中心,迎接更大增長。
跑會——“全民健身項目”
跑會,歷來是Web3的“全民運動”,香港更是今年的運動大本營。細數2024年,僅香港中大型的活動,就不下於50場,從虛擬資產監管探討到區塊鏈技術落地實踐,從技術極客的代碼衝浪到商業領袖的戰略對話,Web3主題包羅萬象。
大型高峰會如WOW Summit 、 FORESIGHT 2024 、香港Web3嘉年華、金融科技週,科技論壇如Solana Hacker House HK和HashKey Hackerhouse太初,更別提多如牛毛的小型沙龍與酒會……最典型的當屬香港Web3嘉年華。活動場地近9,000平方米,活動時間為期四天。除主會場外,活動附近還舉辦了近200場週邊活動。模糊估計,線下累積參與人數超過5萬人,吸引了超過300位全球知名演講嘉賓和100多個熱門項目參展。明年2月還有將首次在香港舉辦的Consensus,4月初Web3嘉年華。
產業不停,跑會不止,2025年,將持續火熱。
前店後廠—“深港組合拳, Web3新局面”
2024年的舞台,華人Web3中心已轉移從曾經的上海、杭州等地,轉移至香港。而「前店後廠」模式更是香港協同深圳獨門絕技。這套組合拳,不僅打出了行業優勢,更打造出了獨屬大灣區的特色打法。
「前店」是香港的強項。作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擁有高效率的資本市場、開放的商業環境和不斷完善的虛擬資產監管政策。從遠不斷的國際產業活動,到本土化、明晰的政策指導,再到諸如100億港元創科引導基金、特別簽證計畫這類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及優質的融資環境。對Web3企業來說,落地香港就意味著站在了全球市場的C位。
而「後廠」深圳的殺手鐧,就是強大的研發能力、完善的產業鏈、極致的成本控制,為Web3計畫的孵化提供了理想環境。因此,許多香港Web3企業偏好將技術團隊部署在深圳,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硬體設備生產以及部分營運環節,快速試誤快速落實。 2024年,香港數位港也與深圳的多個技術園區加強了合作,讓深港兩地的資源流動更加順暢。
這種「前店後廠」的模式,形成了「品牌+技術」閉環,正幫助Web3企業釋放巨大潛力,邁入全球市場。 2025年,香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