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Elliot Hershberg 和Jocelynn Pearl

編譯:LlamaC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作品集:Burning Man 2016,關於Tomo:eth 基金會插畫家)

「推薦寄語:本文幫助你理解Binance 為何投資BIO Protocol,探討了科學研究資金的變化、現有科學研究機構的結構、以及Web3 技術即當前DeSci 敘事如何改變科學研究的資助和組織方式。」

正文👇

科學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基礎工具。

它是我們建構的一個系統,用於得出難以改變的客觀現實的詳細解釋。這些類型的解釋需要能解釋經驗觀察的連貫模型。要得出這些類型的解釋,唯一的方法是進行具有挑戰性的實驗和理論工作,以確保解釋的所有細節都發揮功能作用,並與客觀現實緊密相連。這種性質的解釋是我們從神話轉向物理學,從洞穴轉向摩天大樓的核心部分。物理學家David Deutsch 認為,這是科學革命的核心思想,"自此以後,我們對物理世界的認知以及如何使其適應我們的願望的知識一直在不斷增長。"

科學發現的指導之光是我們最寶貴的資源之一,必須謹慎地加以管理。除了發展新的解釋,我們還建立了一個複雜的人類系統,將新知識轉化為推動現代世界的發明。研究和改進這個系統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與無數複雜的人類系統互動。正如有遠見的Vannevar Bush 所論述的,"我們需要立法者、法院和公眾對整個複雜事務有更好的理解。發明不會缺乏;真正的發明家就是忍不住要發明。但我們想要更多成功的發明,要獲得它們就需要更好的理解。

在加速科學進步的使命指引下,範內瓦·布希領導了將美國研究資助系統擴展到今天規模的努力。這個強大的系統就是科學家、前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埃里克·蘭德所稱的"奇蹟機器"。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奇蹟機器​​;使用Midjourney 製作

我們在資助基礎科學方面的系統性努力最終導致了諸如互聯網、人工智慧、癌症免疫療法和CRISPR 等基因編輯技術等奇蹟。雖然迄今為止的結果是奇蹟般的,但這台機器並不能自行運作:維護這個系統絕對至關重要。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在維護這台機器方面變得自滿了。

Lander 在熱情地為增加聯邦研究預算而爭論時創造了這個術語,而實際上近年來研究預算一直在減少。隨著時間推移,"經通膨調整後,聯邦醫學研究機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預算自2003 年以來已下降近25%。"資助科學的挑戰不僅僅是倡導更大的預算。我們實際的資助機制變得越來越僵化、低效,並由共識驅動。一項美國政府研究估計,教授們現在"花費約40%的研究時間來應對官僚迷宮",這對資助他們的實驗室來說是必要的。在另一項令人警醒的調查中,78%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獲得不受限制的資金,他們會"大幅"改變研究計劃。年輕科學家在職業生涯早期也面臨著獲得資助的嚴重瓶頸,儘管這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有成效和突破性的時期。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Yair & Goldstein, 2019. 圖2 三項小型研究中奇蹟年(或最高發表年份)在職業年齡中的分佈

除了實驗室資金之外,我們將科學發現轉化為新藥物和產品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瓶頸。這就是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院長Elias Zerhouni 所稱的"死亡之谷"。近年來,生物技術領域的公司創建步伐放緩。醫生兼科學家Eric Topol 最近指出,儘管我們在理解人類基因組方面取得了深刻的進展,但這些知識尚未在臨床上實際應用。

任何樂觀主義者和人類進步的倡導者都應該將我們的"奇蹟機器"的健康和效率視為核心重要性,而我們顯然遠未發揮最大能力。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

挑戰和低效率代表著新的機會。近年來,科學研究資助機制的創新呈現爆炸性成長。元科學——對科學本身的研究——已成為一門應用學科。未來的奇蹟機器會是我們目前系統的現代化版本,還是會是全新的東西?下一輪科學進步將在何處、以何種方式發生?這些幾乎是所有類型創新的核心問題。引用R·巴克敏斯特·富勒的話說:"你永遠無法通過與現有現實抗爭來改變事物。要改變某事,就要建立一個使現有模式過時的新模式。"

在分析具有多層激勵的複雜人類系統時,跟隨資金流向通常是一個出乎意料的好建議。

All the President's Men | Follow The Money Scene | 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https://youtu.be/QodGxD19_as

我們在此探索的目標是更好地理解我們目前如何為奇蹟機器加油。我們實際上如何資助科學創新和商業化?從那裡開始,我們將研究旨在改變這個過程的想法、技術和項目。

讓我們深入探討近年來科學研究資金的一些創新,從私人資本到加密貨幣,再到建立全新的專注研究機構,瞄準我們科學認知中的未知領域。

我們將探討:

  • 當前科學資助的宏觀視角
  • 殺手級Web3 應用場景
  • 更快的Gas,更快的資助
  • 全面採用Bucky(從頭開始建造)

當前科學資助的宏觀視角

當前的奇蹟機器實際上是如何建造的?

幾乎所有的科學學科都大致分為三類組織:

  1. 學術機構(大學、非營利研究所等)
  2. 新創公司
  3. 公司(擁有研發實驗室的成熟企業)

讓我們透過觀察生物醫學的運作方式來具體化這一點。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每年預算約450 億美元,是生物醫學研究經費的主要來源。其他機構如國家科學基金會,年預算約80 億美元,也是重要的資助機構。這些大型政府機構透過各種不同的撥款機制向申請資金的首席研究員(PIs)分配資金。 PIs 通常是研究型大學或醫學院的教授,負責管理實驗室。實際研究工作由研究生、臨時博士後研究員(postdocs)和一些專業人員進行,而PI 則擔任管理者的角色。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這種分層的資金和組織結構並不是我們進行實驗室科學研究的唯一方式。傑出的化學家和微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巴氏殺菌法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實驗助手的幫助下,親自精心進行了許多實驗(如上所述)。這其實是他研究過程中的關鍵部分:他訓練自己保持一個"準備好的頭腦",以注意到實驗中哪怕是微妙的結果。如今,"當首席研究員進入實驗室時要小心"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笑話,因為他們的實驗技能已經生疏了。

Emily Noël 在實驗室的一次操作中因為力量過大而搞壞了實驗室設備。

https://x.com/noelresearchlab/status/1171376608437047296

很難確定向現代實驗室系統的轉變發生在何時,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鑑於曼哈頓計畫在戰爭努力中的重要性,科學資助經歷了一個重要的轉變:它不再只是支持知識追求——科學資助對國家安全和經濟成長產生了直接影響。這些想法在1945 年範內瓦·布希的報告《科學—無盡的前沿》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在隨後的幾年裡,我們現在的許多科學和生物醫學研究機構應運而生。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醫學院的數量翻了一番。 1945 年至1965 年間,教職員職位增加了400%。科學不再是一種孤獨的智力職業,而是越來越多地成為由政府撥款資助的團隊事業。這通常被稱為科學的日益"官僚化"。

因此,奇蹟機器的第一個主要齒輪是政府資助的研究實驗室。

實驗室負責建構世界的基礎解釋,使其轉化成為可能。科學的商業化是透過圍繞著具有轉化潛力的特定知識產權(IP)而成立的衍生公司來實現的。這些衍生公司由創投公司(VC)提供資金,而創投公司主要由有限合夥人(LP)提供資金。有限合夥人是諸如大學捐贈基金、退休基金和家族辦公室等機構。

這是奇蹟機器的第二個齒輪:由私人資本支持的新創公司和大學衍生企業。

生物科技新創公司主要專注於擴大和拓展他們所圍繞的初始科學,並透過艱鉅而漫長的過程來獲得新藥物的批准。這個過程並不在批准時結束。藥物必須在全球範圍內生產、行銷和銷售。這一階段的工作由製藥公司完成,其中許多是已經存在了一個多世紀的大型跨國公司,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早於負責藥物審批的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成立。製藥公司主要不是自己研發藥物,而是從生技公司購買資產,這通常涉及收購整個公司。

像大型製藥公司這樣的大規模研發企業是我們目前奇蹟機器的第三個主要齒輪。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這台機器確實創造了奇蹟。

基因泰克的故事只是一個例子。史丹佛大學的開創性學術工作被分拆成一家以風險投資支持的公司。這家公司成功利用基因工程將細菌細胞轉化為微型胰島素生產工廠——大大緩解了一種重要藥物的短缺。 2009 年,基因泰克與瑞士製藥巨頭羅氏以470 億美元的交易合併,承諾全球規模化。

故事並未就此結束。細胞療法和CRISPR 基因編輯等突破性技術仍在從學術實驗室過渡到臨床應用。學術實驗室仍在開發新的理論和模型,而公司仍在基於最有前景的進展成立並獲得融資。製藥業仍然是主要的全球採購商和分銷商。這個系統在其各個參與者之間達到了某種穩定的平衡。

儘管奇蹟機器改善了我們的世界,但隨著時間推移,系統性挑戰也隨之出現。我們提供這種對當前系統的鳥瞰圖,目的是讓人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一些問題,並為理解那些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項目提供背景。

像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這樣的大型資助機構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官僚化,天生偏向資助更保守和漸進的工作。我們相當確信沒有人真的認為科學家應該花費多達40%的時間來艱難處理繁瑣的政府文書工作。隨著資助過程變得越來越複雜並由委員會驅動,新的和有前景的研究方向越來越難以獲得支持。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對"大科學"計畫產生了興趣,這些計畫組織大型研究小組來資助單一實驗室無法完成的計畫。雖然原則上這似乎很重要,但這類計畫的結果卻好壞參半,而且需要消耗原本可用於資助專注於基礎發現科學的實驗室的資源。正如伯克利大學生物學家邁克爾·艾森所言,"大型生物學項目並非個人驅動的發現科學的福音。具有諷刺意味且悲劇的是,它正在成為後者持續存在的最大威脅。"

政府研究資金的大規模結構性變化已經塑造並限制了研究人員可以追求的科學問題類型。大學和新創公司之間的接力也變得更加複雜。在轉換階段,大學衍生公司的條款被證明差異很大,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在公司起步之前就已經使其陷入困境。大學強烈地被激勵去嚴密保護他們的智慧財產權,這可能導致為科學家製定更糟糕的條款,甚至可能導致條款不利到使投資者失去對資助轉化努力的興趣。

政府機構並不是系統中唯一存在資金盲點的部分。創投家在可以投資的項目上也有固有的限制——公司必須有潛力成為價值10 億美元以上的巨額退出項目,這樣的數學模型才能讓他們覺得值得投資。並非所有技術或公共產品都能產生這種回報,尤其是在投資者受限的時間範圍內。社會中只有一小一部分人有機會作為合格投資者透過支持這些私人投資來獲得真正的財富,這進一步加劇了不平等。

製藥公司同樣受到財務結構和激勵機制的限制。明確的誘因是開發或收購市場最大的藥物,同時最小化研發成本。這以次優的方式扭曲了整個管道,產生了實際後果:"儘管存在顯著的未滿足需求和疾病負擔,但管道中幾乎沒有產品用於解決抗微生物耐藥性、結核病和阿片類藥物依賴問題。

那我們應該在哪裡尋找新的想法和方法呢?

不太可能從我們目前機構的領導者那裡得到激進的解決方案,因為他們有動機去延續他們所處的系統。尋找新想法的一個有趣方向是探索創新科學家正在進行的副業計畫。正如Paul Graham 所說的偉大創業想法,"最好的想法幾乎必須從副業項目開始,因為它們總是如此與眾不同,以至於你的意識會將它們作為公司的想法拒絕。"

採用這種方法時,很難忽視去中心化科學社群中活動的穩定擴張。

殺手級Web3 應用案例

就我個人而言,我最初對web3 持高度懷疑態度。身為科學家和工程師,我的核心關注領域之一是利用web2 技術的強大力量——高效的中央資料庫、快速的伺服器、功能強大的現代瀏覽器——為科學家建立尖端的研究工具。像Moxie Marlinspike 對web3 的初步印象這樣的測量和技術評估,一直是我思考這個領域的基礎。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變成了一個謹慎的樂觀主義者——諷刺的是,這恰好發生在加密貨幣市場崩潰和對web3 懷疑增加的時候。為什麼?當我與Packy、Jocelynn 以及該領域的一些領先創始人等聰明人交談時,我對這套新的協議、工具和理念可能擅長的領域感到興奮。我們正在觀察一些重要的社會實驗,這些實驗試圖建立新的協作和組織模式。從我在學術科學領域的直接經驗來看,我知道我們的研究機構可以從改變現狀中受益。

《Not Boring》的讀者可能熟悉我們無畏的領導者Packy 最近捲入的巨大Web3 用例爭論。 Web3 的一個實際優勢是它提供了一套創建金融工具的新工具。正如Michael Nielsen 指出的那樣,"新的金融工具反過來可以用來創造新的市場,並實現新形式的集體人類行為。"

如果這個新工具堆疊的殺手級應用之一是徹底改善科研資助流程呢?

正如我們迄今所強調的,科學研究資金曾經大致分為兩類:公共或私人融資。一旦加密貨幣投資者開始產生巨大財富,第三類資金來源出現了,而這些新投資者中的許多人希望將他們的資金用於有益之處。

這一點本身就值得簡單思考。加密貨幣的擴張創造了一種新型的億萬富翁,他們主要是那些願意成為全新金融體系早期採用者的人。正如Tyler Cowen 所論述的,這可能會改變慈善事業,因為這些新的技術精英會對"奇特的獨立項目"有更大的興趣。我們已經看到這種動態正在發生,Vitalik Buterin 和Brian Armstrong 都在長壽科學計畫上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這種差異不僅限於一群年輕且更具技術背景的投資者和慈善家的誕生。 Web3 技術正被用來加強對新穎和奇特科學計畫的資金支持。如今,包括代幣銷售和加密貨幣支援的眾籌在內的新型融資機制正在引入一種全新的專案融資方式。

眾籌傳統上對科學研究來說一直是一個挑戰,但加密貨幣眾籌可能正在改變這一點。一系列新的開放協議和工具已經出現,旨在擴大公共產品的資金規模。一個例子是Gitcoin,這是一個致力於建立和資助公共產品的組織。每個季度,他們都會進行一輪由維塔利克·布特林等大捐贈者支持的眾籌活動。這裡有趣的創新是,贈款採用二次方匹配- 意味著捐贈者的數量對匹配的影響比捐贈金額更大。在最新的GR15 補助輪中,去中心化科學(DeSci)被列為四個影響類別之一,再次凸顯了Web3 領域對科學研究日益增長的興趣。

GitcoinGR15補助輪

https://x.com/umarkhaneth/status/1575147449752207360

DeSci 輪次收到了來自2,309 個獨特貢獻者的捐款,支持了83 個項目,共籌集了567,983 美元。一群有趣的大額捐贈者提供了匹配捐款的資金;其中包括Vitalik Buterin(以太坊聯合創始人)、Stefan George(Gnosis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Protocol Labs 以及...施普林格·自然集團。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科學界正在藉鏡另一項區塊鏈技術創新: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s)。

正如Packy 之前所描述的,DAO 是Web3 治理中的一項創新。 DAO"在區塊鏈上運行,將決策權賦予利益相關者,而不是高管或董事會成員。"它們是"自治的",因為它們依賴於記錄在公開可訪問的區塊鏈上的軟體協議,"如果滿足某些條件,就會觸發行動,無需人為幹預。"

就像Gitcoin 和二次方資助的情況一樣,DAO 最令人興奮的早期用例之一是加速科學社群的建立和資助。過去一年,科學DAO 經歷了一種寒武紀大爆發。以下是該領域一些DAO 和專案的概覽: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UltraRare Bio 於2022 年10 月13 日整理並更新了這份DeSci 領域概覽快照

如果我們將傳統科學視為在established 和高度集中的大學中心內發生的"自上而下的方法",那麼科學DAO 展示了"自下而上"科學發展的上升趨勢。這個領域中所展示的許多社區都是在一群人採納共同目標時形成的——例如,推進農業或脫髮方面的研究。這些不僅僅是類似Reddit 的討論論壇;大多數DAO 包含專門的工作小組,通常將專家與業餘科學家混合在一起,致力於諸如為他們感興趣的領域進行新的文獻綜述或評估項目以獲得資金等任務。

DeSci 最初的承諾之一是資金獲取的民主化;本質上,那些原本無法獲得資助的研究現在正在獲得資助。但在像VitaDAO 的交易流程小組這樣的社區資助的計畫中,這是否屬實?在他們網站上列出的已資助項目中,幾位大學研究人員獲得了約20-30 萬美元的撥款。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VitaDAO 資助的研究人員與接受傳統NIH 資助的研究人員有何不同?以Evandro Fang 博士為例,他研究新型粒線體自噬活化劑的計畫最近獲得了VitaDAO 30 萬美元的投資,根據他的履歷,他的工作曾獲得多項NIH 和其他政府資助。 VitaDAO 方法新穎性的另一個論點是,與NIH 相比,他們的社區審查和資助這些計畫的速度更快,即使受資助者有很高的重疊度。

到目前為止,DeSci 社區中像Gitcoin 這樣的眾籌計畫和像VitaDAO 這樣的組織已經將目標設定為加速和簡化基礎研究的資助過程。其他項目已經開始針對我們強調的生物製藥行業的缺點,例如罕見疾病藥物開發。

DeSci 領域的另一個早期賣點是它可以為服務不足的患者群體推進治療方法,例如那些患有超罕見疾病的人。傳統生物技術公司通常不會為較小的患者群體進行藥物開發,因為他們無法從最終產品中獲得足夠的利潤來證明臨床研發的高昂成本是合理的。但是,分散的全球團隊正在推進為罕見疾病患者重新利用藥物的識別工作。例子包括Perlara 和Phage Directory,它們都不依賴區塊鏈技術,但確實支持這樣一個論點:來自分散式網路的知識可以推進治療方法的發展。

在區塊鏈上的組織方面,Vibe Bio 是一家新公司,它正在擁抱web3 作為尋找"每個社區的每種治療方法"的途徑。 Vibe 創辦人Alok Tayi 和Joshua Forman 計劃建立一個web3 協議,用於設立患者社區DAO,這些DAO 可以共同擁有和管理他們的藥物開發。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創新,在這個領域中,患者社群幾十年來一直在自我組織,但通常是由公司擁有數據和資產。這對經常為科學提供種子資金的患者基金會構成風險。這些公司可以選擇擱置這些項目,就像Taysha Gene Therapies 最近的Leigh 症候群項目一樣。

Vibe 最近從傳統創投機構籌集了1200 萬美元,其中包括Not Boring Capital;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表明透過DAO 連接患者社區可能會成為開發罕見疾病治療藥物的有利過程。創始人Alok Tayi 在女兒出生時患上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後受到啟發,創立了Vibe。在接受Not Boring 播客採訪時,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web3?"時,Tayi 回答如下:

我們的目標是,創建一種基礎設施方法,透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潛在地解決所有被忽視和忽略的疾病。因此,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技術和治理解決方案,這種解決方案允許我們實現參與度的無限可擴展性,同時還需要一個全新的資本來源,這個來源對於採取大膽行動和完成重大事項感興趣。

生物科技創投的限制,推動他們進行稍微保守的投資,而不是更廣泛的疾病範圍。我在這裡還要強調的另一個方面是,當你看看其他人可能採取的方法,無論是慈善機構、學術機構,甚至是C 型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最終在資金數量、專業知識類型以及實際可以參與這個過程的所有者和參與者數量方面都存在固有的限制。因此,我們在Vibe 的抱負,我們的使命是為每個社區找到每一種治療方法,而不僅僅是那250個被認可的投資者或有資格的購買者,他們被允許參與這些傳統類型的機構。

除了加密貨幣資助和DAO 之外,還有許多新穎的想法正在探索如何將代幣經濟學應用於科學並改善其一些缺陷。這些策略中包括IP-NFT;本質上是與非同質化代幣綁定的智慧財產權。一家名為Molecule 的公司首次為生物製藥資產實施了這個概念驗證。他們希望創建一個"藥物開發的開放市場"。

Web3 與科學的整合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時間將會告訴我們這些在科學資金、所有權和組織方面的新實驗將如何發展。我們樂觀地認為,即使區塊鏈不是解決科學生態系統危機的答案,至少它已經重新引發了關於需要修復什麼的討論,並開始將這種新形式的流動性分配給最佳用例之一。

更快的Gas,快速資助

去中心化科學的實驗表明,Web3 社群對資助科學研究和商業轉化有著巨大的熱情。這一點不應被輕視。雖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擁有500 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但它仍需要不斷進行深入的政治周旋,試圖說服美國納稅人增加科學支出的規模和範圍。考慮到這種熱情上的巨大差異,完全可以想像一個加密貨幣市場的1 兆美元支出超過美國政府在科學資助上的世界。

在加密貨幣之外,科技慈善家們也瞄準了我們現代科學資助系統中的一些主要inefficiencies。一個突出的例子是疫情期間緊急資金的部署方式。即使面對全球緊急情況,NIH 也表現出無法偏離其僵化資金結構的inability:

科學家在大流行期間為了獲得緊急NIH資金所需遵循的繁瑣流程

https://x.com/patrickc/status/1399795033084096512

為了更快部署資金,Fast Grants 專案應運而生。該項目由Emergent Ventures 發起,並得到了包括埃隆·馬斯克、保羅·格雷厄姆和科利森兄弟在內的一系列知名科技領袖的支持,旨在大幅縮短重要的COVID-19 相關研究項目啟動所需的時間。他們的論點很簡單:"在正常時期,科學資助機制太慢,在COVID-19 大流行期間可能會更慢。Fast Grants 是為了糾正這一點而做出的努力。"

這裡有一個重要的教訓,需要我們回顧一下我們對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最初是如何成立的心理模型。正如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我們目前的資助系統主要是由有遠見的範內瓦·布希設計的,他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取得快速成果的國防研究委員會(NDRC)的重要成員。快速資助計畫的部分使命是要回歸到布希本人所倡導的那種高效率系統。在他的回憶錄中,布希回憶道:"在一周內,NDRC 就可以審核項目。第二天,主任就可以授權,業務辦公室可以發出意向書,實際工作就可以開始了。"

該計劃最初是為了在全球大流行期間加速對COVID-19 的研究和理解,但這個模式似乎在此用例之外也有吸引力。在為Future 撰寫的一篇文章中,Tyler Cowen、Patrick Hsu 和Patrick Collison 反思了這個計畫的一些成果:

我們原本預計最多會收到幾百份申請。然而,在一周內,我們收到了4,000份認真的申請,幾乎沒有垃圾訊息。在幾天之內,我們開始分發數百萬美元的資助,並且在2020年期間,我們籌集了超過5000萬美元,發放了260多筆資助。所有這些都是在Mercatus 管理費用不到3%的情況下完成的,部分原因是得益於為Emergent Ventures 組建的基礎設施,該基礎設施也旨在快速高效地發放(非生物醫學)資助。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獲批的資助在48 小時內就收到了資金。第二輪資金將在兩週內跟進。受資助者需要公開發表成果,並每月分享一段簡短的更新。

在一些有趣的發現中,許多申請者來自頂尖大學,這是組織者原本認為已經得到傳統NIH 式資助充分支持的群體。而64%的受訪資助者表示,如果沒有快速資助,這項研究就不會發生。再引用Collison、Cowen 和Hsu 的話:

快速資助追求低垂的果實,選擇最明顯的投注。它的不尋常之處不在於想出聰明的資助對象,而是找到了實際執行的機制。對我們來說,這表明主流機構中可能缺乏聰明的管理者,他們能夠被信任掌握靈活的預算,並能在不觸發大量繁文縟節或委員會驅動的共識的情況下迅速分配資金。

快速資助是多個組織正在採用的一種方法。其中包括由22 歲的泰爾學者Lada Nuzhna 創立並領導的長壽研究Impetus Grants。首輪資助了98 個項目,目標是加速老化生物標記研究、理解老化機制,以及改善研究向臨床的轉化。雖然該計畫的一個明確目標是資助傳統來源可能忽視的研究,但獲得資助者名單中包括幾位知名的長壽研究人員,實際上其錄取率比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更為嚴格(Impetus Grants 為15%,而NIH 約為20%)。值得注意的是,這類實驗的一個重要面向是:它可能推動NIH 採用並擴大一些最有前景的新策略。診斷快速加速計畫(RADx)是NIH 在Fast Grants 啟動的同一時期推出的。

在未來幾年裡,比較資助如何快速改變能夠進行研究的人員組成以及這些研究者所帶來的成果類型,將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這些不同的項目突出了兩個有趣的趨勢。

首先,除了加密市場,新一代科技慈善家展現了以新方式資助科學的真誠興趣。

第二,有時候少即是多。

當我們探索新的資金來源形式時,值得認識到,撰寫資助申請應該是次要的,實際進行科學研究才是首要的。有時,最佳解決方案是快速評估並資助最有前景的提案,然後不要阻礙進展。

全面採用Bucky (從頭開始建造)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大致描繪了當前機構運作的方式,並且看到了加密市場、Web3 技術和科技慈善家如何為科學研究資助格局做出貢獻。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Vitalik Buterin 為科學計畫提供二次方眾籌支持,Collison 兄弟支持低開銷撥款機制以緩解政府效率低下的世界。這些新想法正在被探索,以令人興奮和重要的方式加速和擴展奇蹟機器。

隨著所有這些新的努力,一個有趣的問題浮現:如果科學資助中的一些問題無法僅僅透過新的資金來源或資助機制來解決,那該怎麼辦?

歸根結底,我們目前的科學機構僅代表了可能的組織結構全部空間中的一小部分樣本。我們擁有的奇蹟機器是一系列非常特定的歷史壓力和想法的副產品。今天正在探索的一些新的資助理念需要建構一套全新的21 世紀科學機構。換句話說,他們正在實踐巴克明斯特·富勒的哲學,並從頭開始探索資助和組織科學的新方式。

新的現實生活(IRL)研究所如何建構以解決科學中的缺失環節?

一種方法是專注研究組織(FROs),這是一種致力於解決特定科學挑戰的新型機構,如藍天神經技術或長壽研究。其他為FROs 提議的重點領域包括識別每種蛋白質的抗體、數學人工智慧和開發超級耐用的器官移植。 FRO 模型的核心概念是,這些類型的科學計畫陷入了一種制度空白。它們對學術界來說過於資本密集和團隊導向,卻不屬於新創公司或大企業的範疇,因為它們更像是公共產品,而非具有明確商業價值的產品。 FROs 旨在填補這一空白: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收斂研究由Adam Marblestone 和Anastasia Gamick 共同創立,旨在孵化新的FRO。今年春天,CR 舉辦了一場元科學研討會,匯集了研究所負責人、來自華盛頓特區和英國的政策制定者,以及作家和元科學領域的變革者等思想領袖。研討會的主要目標是集思廣益,探討新組織如何促進科學進步。

與會者演講的一個共同主題是科學生態系統出了問題。總結這個工作假設:以大學為基礎、發表在傳統科學期刊上的主導研究模式正在創造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需要被顛覆。

在Ilan Gur(當時是Activate.org 的CEO,現在是Aria Research 的CEO)的演講中,我們看到了一張展示研究資金隨時間分配的餅狀圖。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這張圖表顯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內容。我們先前提到的二戰後科研資金的大規模重組恰好與我們科研機構組成的重大轉變相吻合。美國的基礎研究資金從主要資助聯邦實驗室(1953 年,左側餅圖)轉變為主要資助大學研究(2020 年,右側餅圖)。這種向以大學為中心的資助模式的轉變是否應該為我們當前生態系統中的一些缺陷負責?

在另一個演講中,我們觀看了科學家在聖塔菲研究所談論設定魔力的影片片段:

關於聖塔菲研究所即將推出的紀錄片的樣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6IHZosKY8

"我們在聖塔菲研究所的做法是逃離社會;在原子彈的陰影下,在山中建立一個社區。" —— 大衛·克拉考爾,聖塔菲研究所所長。

這種環境的親密感和美感令人陶醉。聖塔菲研究所代表著與傳統研究型大學機構結構的真正不同——因此它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它為叛逆科學家追求他們最大膽和最獨特的想法提供了一個場所。在觀看影片時,我們想知道:我們如何建立更多這樣的地方?要設計能夠培養世界上下一個費曼或愛因斯坦的空間需要什麼?團隊規模有多大?領導力如何?

許多元科學變革者或叛逆科學家正在遵循巴克明斯特·富勒原則,在現實世界中建立新的機構。

在領先的研究機構中,由Seemay Chou 和Prachee Avasti 領導的Arcadia Science 脫穎而出。 Arcadia 是一個應用元科學的實驗。該研究所的結構是一家研發公司,但主要專注於基礎科學和技術開發。其核心理念之一是,我們從根本上誤解了基礎科學的價值,特別是如果機構設計能幫助科學家有效地將他們的工作轉化為新產品和技術。

在這個過程中,Arcadia 正在對其研究過程的每個部分進行實驗。例如,他們透過禁止科學家在傳統期刊上發表文章來打破科學出版生態系統的現狀;相反,他們在自己的網站上發布類似期刊的文章,包括專案描述、數據、評論甚至推文的連結。雖然這看似微不足道,但實際上是有意識地脫離現有學術出版系統的奇怪動態和剝削性質。自主出版的實驗可能會改進程式碼、數據和結果與其他希望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的科學家分享的方式。

另一個有趣的機構建立應用實驗是New Science。該組織主要是作家兼研究員Alexey Guzey 的構想,他花了一年時間撰寫了一篇經典部落格文章《生命科學實際如何運作》,探討了當前生物醫學機構的現實情況。給Alexey 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主要觀察是年輕科學家缺乏資金機會: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高比例的科學研究經費被用於支持更年長(字面意義)的科學家,這使得年輕科學家更難獲得他們實驗室的初始資金。這張圖表甚至沒有反映出全部情況:它只反映了年輕教授獲得資金的困難。正在攻讀博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後研究的年輕科學家擁有更少的自主權——他們主要從事教授能夠獲得資金的計畫。雖然科技大大擴展了年輕人的能動性——為他們提供了創立、融資和領導自己公司的途徑——但年輕學者往往無法真正開發或獲得自己專案的資金。

New Science 的核心目標之一就是填補這一空缺。他們已經推出了一個短期獎學金計劃,讓年輕科學家追求自己的想法和項目。隨著時間的推移,計劃是創建更長期的獎學金項目,並最終建立獨立的研究所,讓年輕科學家重新掌控自己的工作:

Binance為何投資 BIO Protocol?一文讀懂DeSci新敘事

與Arcadia 非常相似,他們將在過程中進行各種應用元科學實驗。例如,他們讓研究員在他們的Substack 上分享關於自己想法和工作的文章——你真的應該考慮訂閱。他們也資助更多關於我們目前生命科學機構實際運作方式的研究和寫作,例如他們關於NIH 的大型報告,或Elliot 關於生命科學軟體資金的文章。

到目前為止,對這些新科研機構的一個批評是,它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大型捐助者的支持,比如埃里克·施密特。納迪亞·阿斯帕魯霍娃記錄了近年來新興科技精英在生命科學領域追求慈善事業的一些方式,這種趨勢沒有放緩的跡象。除了陳-祖克柏生物中心,我們也看到了另一個由科技界支持的生命科學中心-Arc 研究所的成立。在獨立研究機構領域內,關於最佳融資類型存在一些爭論——單一捐助者是否能讓研究所擁有最終的思想自由,相比之下,多個捐助者的願望和偏見可能會導致研究所被拉向太多方向?

這個問題突顯了去中心化科學與許多新興機構之間的一個關鍵哲學差異。去中心化科學運動正在嘗試建立新的協議和工具,以賦予分散的科學家和技術專家網路更有效組織和行動的能力。如果有重大資金缺口,為什麼要建立一個FRO?為什麼不直接建立一個新的DAO,讓科學界在擁有資源後自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LauraMinquini在X上提出了對NIH在婦女健康和生殖老化領域研究資金分配不公的關注

https://x.com/LauraMinquini/status/1565409539364626433

經過幾十年沒有實質的科學研究資助或機構建設創新後,我們現在看到所有這些實驗正在同時進行。正如我們所主張的,科學是我們人類追求的最有價值和最有成效的事業之一,因此應該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新的想法和資源。儘管如此,不同方法之間可能會存在一些競爭。正如Nadia 指出的,"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觀察科技原生和加密原生方法之間的張力如何展開。雖然它們處於不同的成熟階段,但從宏觀層面來看,這是兩個同時進行的重大實驗。

結論

科學是我們作為一個物種取得進步的最強大工具之一。正如Packy 所論證的,這是一個本質上樂觀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理解宇宙而進行實驗,假定我們可以發現比我們已知更多的知識,並用它來改善世界。"我們有幸生活在在一個可解釋的世界裡,隨著我們知識的增加,這個世界能夠以新的方式被改變。

由於科學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核心作用,像範內瓦·布希這樣的美國領導人設計了一個龐大的政府機器,以在國家層級擴大科學資金。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由這台機器產生的奇蹟所驅動的世界。在我們龐大的聯邦資助系統之上,還有幾個層面是最終產生產品所必需的。技術需要從大學中分離出來,並獲得額外的私人融資。這些衍生公司還需要與控制銷售和商業化各個方面的大型研發巨頭公司進行對接。

儘管奇蹟機器多次贏得了它的綽號,我們已經強調了幾個理由,說明為什麼現在有必要嘗試新的科學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官僚主義的增加幾乎是一種自然規律,而NIH 也不例外。我們最傑出的頭腦現在要花費多達一半的時間申請複雜的政府撥款,而這些撥款可能因字體等小問題而被拒絕。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資金已經固定在由資深研究人員領導的、以共識為導向的保守計畫上。

對變革的渴望顯然已成為當前時代精神的一部分。我們正經歷科學新資助和機構模式的寒武紀大爆發。本文的目標是為您提供一個關於當前系統如何運作的思維模型,並為進一步探索元科學領域中眾多令人興奮的應用實驗提供一份實地指南。

如果你剛好認為Web3 有用例,而且我們成功地說服你認為資助科學是其中之一,你應該前往DeSci Wiki 並考慮加入讓你興奮的專案。如果你是科學家,正在尋找更快的方式為你的專案獲得資金,我們希望我們在快速撥款方面列出的資源能夠對你有用。如果幫助建立一個21 世紀的新型科學研究機構聽起來可能是你畢生的事業,我們提到的許多計畫正在迅速擴張,並在尋找科學和非科學領域的貢獻者。 Samuel Arbesman 策劃的OverEdge Catalog 為全面了解新型研究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

我們目前正在思考的一個主題是集中化和去中心化之間的張力。正如Packy 最近所寫的,"集中化和去中心化之間的戰斗在許多領域達到了白熱化,在多個前線上演著準冷戰。Web2 對Web3、俄羅斯和中國對西方、OpenAI 對開放AI。"科學的故事也不例外。觀察這些不同的哲學理念如何隨時間相互影響將會非常有趣。正如Balaji 在《網路國家》中所論述的,也許社群可以以去中心化的方式在數位世界形成,然後在物理世界中建立新的系統,如新的國家,或者在去中心化科學的情況下,建立新的實驗室或研究所。反過來,集中化的研究所可以採用Web3 技術,並將他們的技能和專業知識作為更廣泛的科學網絡的一部分,採用新的協議和合作方式。

無論是在實體實驗室的新研究機構中進行的實驗,還是在區塊鏈和新網路實驗室中進行的探索,這都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時期,可以觀察到組織和融資方面的創新正在展開。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也對這些想法將帶來的進步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