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vin, the Researcher from BlockBooster

11月26日,BIO Protocol 創辦人Paul Kohlhaas 在社群平台上回覆CZ 推文時表示,「去中心化科學(DeSci)已經成功將Meme 幣的流動性引入全球各地的大學和實驗室,支持真正的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尤其是醫學研究,客觀上需要投入大量時間,通常以年或十年為單位,而這一點與當前市場追逐的「一日速通盤」有著極大的反差。為何去中心化科學能在11月引發市場熱議?是因為Meme 情緒達到歷史新高,導致的市場修正嗎?還是去中心化科學不過是披著科研造福人類外衣的Meme 新銳?本文將從Bio Protocol 和Pump.Science 的商業模式及發展方向出發,探討DeSci 的真正需求是什麼;在何種情況下,它能契合市場需求並實現長期發展。

Bio Protocol 商業模式拆分

DeSci需要回歸價值還是追逐Meme? 岔路口前,應向左還是向右? DeSci需要回歸價值還是追逐Meme? 岔路口前,應向左還是向右?

首先,引起DeSci敘事的是Bio Protocol,11 月8 日幣安完成對BIO 的戰略融資,但是輪次和額度沒有公佈,受此刺激,BIO 發起的BIO Genesis 社區籌款活動籌集3300 萬美元。

BIO目前有7個活躍的DAO,研究內容長壽健康、脫髮治療、大腦健康等。要注意的是,BioDAO並不是指在某個方向,例如長壽健康賽道的一支研究團隊,而是應該被視為BIO Protocol的具體實現。為什麼我會這樣說?請看上圖BIO Protocol商業模式導圖,簡單來說,BIO 是嵌套Launchpad,加上無收益staking,加上激勵,加上內嵌Launchpad實現無限拆分盤。 BIO 由這四個部分組成。

具體來說,第一部分,Launchpad BioDAOs,BioDAO 透過代幣銷售籌集資金,並使用其資金來支持相關的生物技術項目。 而每個BioDAO也可以分別被看成Launchpad,這部分我在第四部分再講。

第二部分,是BIO的質押機制,以策展為名,鎖定用戶代幣,從治理和提案頁面能看到BIO 的平常質押率在15%,投票新BioDAO產生時的質押率會超過20% 。用戶質押不會有收益產生,而是用戶選擇的BioDAO勝出時,投票給該BioDAO的用戶得到BIO 代幣獎勵,如果投票的BioDAO未被選中則不會有獎勵。 curation是BIO鎖定用戶代幣非常好的一個工具,當有新BioDAO產生時,它對於BIO生態的價值輸出會遠高於BIO發放的獎勵。

第三部分是BIO 代幣的主要用例,即激勵。激勵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給參與的BioDAO,當它們發起初次代幣銷售時,BIO會發放激勵。對於用戶,如果她們使用BioDAO的產品或對biodao產生某些貢獻時會發放激勵,這部分我覺得目前激勵的代幣量微乎其微,和傳統科學研究行業相比,成本極大減少,因為參與藥物試驗在傳統產業裡成本非常高,而BIO發放的是BIO 代幣誘因。

第四部分是拆分盤,BioDAO可以被看作子Launchpad,BioDAO選擇具體的團隊或科研課題,籌集資金發布IP 代幣或IP NFT,這些資產的持有者被承諾了一些早期參與權,但是沒有承諾任何形式的額外回報。

從商業模式來看,BIO依然採用業界熟悉的方式運作,但特點在於Launchpad嵌套Launchpad,隨著特定科學研究計畫發幣或發布NFT資產,潛在的流動性枯寂會先衝擊BioDAO 代幣,而BIO代幣相當於被施加了一層保險,當多個BioDAO 代幣出現問題時,BIO 代幣的價值才會被質疑,但是具體科研項目發布資產的好處也會完全反饋給BIO ,因為會吸引更多用戶買入BIO 代幣參與生態。 另一個特點是,用參與科學研發為理由,讓用戶質押代幣,而不必支付收益,因此潛在的回報由BioDAO 代幣或者俱體科研項目來提供,BIO以極低成本可以長期鎖住用戶代幣。 Bio 是一個跨所有這些DAO 代幣的指數代幣。

Pump.Science 是如何模糊DeSci和Memecoin的邊界?

Molecule 是一個將IP上鍊的協議,為Bio Protocol 發行IP-NFT 和IPT;Pump.Science是Molecule的Launchpad,以代幣的形式表示某種化合物的智慧財產權。

Pump.Science認為比購買一家生技公司的股票時,變相等於持有這家公司所有的藥物。但在Pump.Science上,可以選擇投資單一藥物。 Pump.Science上發行的代幣符合法律規則,但從可以代幣化的智慧財產權來看,必須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而不可以是尼古丁這樣天然存在的物質,但如果將尼古丁和其他物質結合,例如與咖啡因混合,這種組合是可以申請專利的。 Pump.Science所做的就是將這些專利或數據代幣化,然後測試它們是否有效。

Pump.Science 上線了兩個代幣,分別是$RIF和$URO。其中$RIF 市值達1億美元。這些代幣背後對應的化合物可以用於開發補充劑,未來還能透過銷售或專利授權獲益。而為了吸引更多人投資,Molecule會開發一套數據,證明這些化合物的有效性,例如在動物測試中顯著延長壽命。

但Pump.Science真的想好好做科學研發嗎?現在看來,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在聖誕節來臨之際,Pump.Science會舉行'Rif 聖誕節'活動,每天推出兩個代幣,為期十天。即在12月內,Pump.Science會密集推出20個人工合成化合物代幣。儘管平台聲稱會逐步展示它們的發展路徑,最終希望能推進到人體測試階段,甚至發展成一個產品市場,出售不同的補充劑。但可以預見的是,20個代幣中的絕大多數不會支撐到對應補充劑上市那天就會市值歸零。

從追逐市場熱點的角度來看,Pump.Science 也正在積極推動AI相關的產品開發。計劃創建一個基於化合物實驗數據進行交易的AI 機器人,針對不同階段的事件進度執行操作。

回到本文主題,DeSci 需要回歸價值還是追逐Meme?從Bio Protocol 和Pump.Science 的商業模式和發展方向,不難看出,二者都沒有完全選擇投入科學研究,而放棄為市場提供Memecoin的機會,這可能也是未來DeSci 協議路徑之一。但有一點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科學研究需要回歸基本面和客觀規律,生物科學研究需要投入長期且大量的資金,因此Memecoin短期的投機不會活得很久,而且單一Memecoin並不是DeSci 協議的發展模式;買入DeSci代幣需要忍受無人問津敘事,DeSci需要用VC幣的方式炒作估值,提高龍頭價值預期,並持續透過精神圖騰式的人物釋放訊號,因為DeSci的市場認知遠低於AI,因此需要更多權威訊號出現,增加市場確信度與共識;從具體GTM的方式來看,DeSci的細分賽道有:融資、研究、數據、同儕審查、出版、基礎建設與服務、藝術、科學開放生態、社區幾大類,從中選擇符合自己理解或相對實現門檻低的方向。此外,DeSci的模式是天然的分割盤,不同研究主題就是一個子幣,需要大車拉小車,用web3的融資獲得類似眾籌的方式去資助現實中的某個科研課題,讓其成為DeSci實用化的代言,是目前業界幾個協議正在做的事情,但是由於科學研究存在不確定性和高失敗率,實現上應該很困難。

市場需要在現實中發生大量的DeSci產生影響的事例,才能建立共識,這個過程會比AI敘事花費更多時間,chatGPT22年底發布,23年幣圈開始投機,而DeSci會需要更長時間;但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為DeSci鋪平了一些絆腳石,因為AI的快速發展,讓人們的潛意識裡真正做好準備,接受一些看似無法實現的事情成為現實的可能性,VitaDAO的長壽科學也不再是空中樓閣。總的來說,我認為DeSci的共識才剛開始,需要長期建設,應該做好這個敘事在下一個牛市才爆發的思想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