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7日,幣圈大佬Emperor和加密頂流CZ在推特上的一段對話,引發了許多Web3玩家的深思:
Emperor指出,在加密領域取得成功的門檻很低,因為80%的人只是因為某個熱門新聞進來看看,10%混跡推特受FOMO情緒影響,5%假裝自己很富有,真正需要超越的只有最後那5%。
CZ 則補了一刀,他認為,其中的4%雖然一直活躍於各大交易平台,但收益未必跑得過最後那1%長期持有BTC的玩家。
想跑贏這1%,需要大努力。
說穿了,你在市場裡忙進忙出,搞MEME、玩衍生品,可能還不如人家早年買了BTC放著不動。
表面上,兩人只是聊了虛擬貨幣投資,但這番對話背後,其實揭示了一個值得所有Web3投資者反思的殘酷現實: Web3投資跑贏99%的人,其實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反人性的長期認知。
很多人看到CZ說“長期持有BTC即可跑贏99%”,可能下意識覺得這不過是給散戶打雞血的說辭。但看看數據,你會發現,長期主義背後其實有著冷酷的現實邏輯。
以機構巨頭Strategy為例,其自2020年開始持續買入BTC,到2025年3月17日持股已達499,226枚BTC,累計投入331億美元。如果以8.2萬美元/枚的價格計算,Strategy浮盈已超78億美元。而大部分活躍在各大交易所的短線玩家,可能過去幾年頻繁進出,卻反覆踏空、追高、割肉,最終收益甚至跑不過長期持有的機構和鯨魚。
在Web3待久了,你會發現,無論牛市多熱,短期投機者拼命“找下一個100倍幣”,長期贏家還是那些耐得住寂寞、吃透資產邏輯的投資者和機構。
為什麼絕大多數散戶跑不過市場?
因為他們更容易被情緒裹挾,被熱點帶節奏,被牛熊波動所左右。
而反觀那些能穿越牛熊、持續跑贏的人和機構,通常都有幾個核心共通點:
- 長期視角,看的是3年5年,甚至一個週期。
- 深入研究產業趨勢、監管走向,不是光看幣價,而是理解背後賽道與技術走向。
- 重倉核心資產,少做短期賽局。 BTC、ETH、部分頭部公鏈核心資產,始終穩坐食物鏈頂端。
- 參與建設型角色,要麼作為早期開發者/生態貢獻者,要麼早期股權、基金佈局。
我們常說“牛市致富,熊市練兵。 ”
對計畫方而言,真正能在多頭市場爆發的團隊,往往早在熊市默默打磨技術、累積生態。同樣,這個邏輯,也適用於所有想要穿越週期的投資者。
在牛市期間,價格情緒容易將人裹挾,但真正決定長期收益的,是你能否在熊市期間就打好了認知基礎、佈局好了有長期價值的標的,而不是在行情好轉後才盲目追高。很多能夠穿越週期、穩定獲利的投資者,其實早在行情冷淡時,就做好了研究、認清了哪些賽道具備真實價值,而不會被短期波動左右心態。
熊市打認知,多頭市場收成果,才是長期跑贏99%的正確姿勢。
因此,對於新入門的Web3投資者,尤其是中國背景的投資者,當前的困境可能不僅限於監管下的Web3市場參與寥寥無幾,認知邊界或許更為重要。
“到底什麼才算能長期持有、合規參與、風險可控的投資標的?”
回望那些真正能長期穿越週期的人,不管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往往早已把重心放在:
- 認清項目背後是否有真實價值累積能力;
- 合理利用香港、新加坡等地合規基金、股權、服務架構參與,迎合監管政策;
- 更關注整個產業的技術趨勢、監管政策,而不是幣價漲跌。
但許多中國投資者恰恰在這條路上缺乏清晰框架與合規路徑,這也是Portal Labs一直在協助高淨值用戶解決的關鍵問題。
目前市場,看似牛市未至、熊市未來。許多投資人在等待下一個「確定性機會」出現,或是在行情反覆中觀望徘徊。
但你有沒有想過,真正決定你未來是否跑贏那1%的,恰恰是在這種市場不確定的時候,你是否已經打好了認知的底、清晰了自己的投資體系?
最後,Portal Labs想留一個小問題給每位Web3投資者:
你會選擇繼續觀望,還是願意趁著市場冷靜期,提前為下一個週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