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泉州市“十四五”数字泉州专项规划》,《规划》发展基础中的发展现状,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指出:完成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城市节点建设,完成5G消息平台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万个;推进新经济融合创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中的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新产业,加快发展区块链应用产业中指出:积极部署区块链服务网络(BSN)泉州城市节点,建设区块链数据中心、应用集聚区或案例中心,支持条件成熟的县(市、区)建设区块链产业园。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十四五”数字泉州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前 言

当前,全球正在加速进入以万物互联、泛在智能为特点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以泛在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深度融合,加速突破应用。适应新的历史发展潮流,为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数字泉州建设。科学编制和有效落实《泉州市“十四五”数字泉州专项规划》,对于全方位推进泉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超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打造“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构筑国家智能制造新高地,打造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以《新时代数字福建发展纲要》《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以及《泉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依据,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战略部署,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明确“十四五”时期数字泉州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是“十四五”时期全市各地各部门数字化工作的重要指南,是制定各年度工作计划和安排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现状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文化积淀深厚,素有“东亚文化之都”之美誉。“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泉州建设工作,坚持打基础、补短板、抓重点、求突破,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持续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统筹推进智慧社会向深层次发展,助力“五个泉州”建设。获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全国首批5G商用城市,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数字泉州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光缆线路总长度超过31万公里,互联网出口带宽达8TB,移动基站总数超过6.4万个,其中NB-IoT基站数达到5100多个,4G基站数超过4万个,全市行政村已经完成100%光纤覆盖与4G网络覆盖;完成区块链服务网络(BSN)城市节点建设,完成5G消息平台建设,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1万个。

——数据资源建设稳步推进。建成市政务数据汇聚与共享平台(一期),累计汇聚数据超过33亿条,基本建成六大基础数据库。累计提供数据批量交换服务2000多项,交换总记录数据超过10亿多条,发布服务接口200多个。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已梳理164张数据表、3500多万条数据。实现与省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一照一码”审批信息共享平台的数据实时对接,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取得初步成效。

——数字政务建设深入拓展。全面建成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持续推动全市政务数据中心整合,累计完成454套系统整合工作。上线“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政务服务电脑端“网上办”,实现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95%以上。2020年被列为电子证照应用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建设电子证照国密应用试点。构建“泉服务”掌上政务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手机端“掌上办”。建成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二期),归集各类信用数据超过5亿条。

——数字化应用水平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泉州市获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信息消费国家试点城市。优先构建面向群众的民生领域智慧应用服务体系,市级财政信息化项目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逐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医保”应用、城市安全信息系统、YouBike泉州公共自行车网络、教育“三通两平台”、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等项目初步建成并投用。全市各级各类博物馆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市海交馆、市博物馆和晋江市博物馆等逐步实现珍贵馆藏品的三维数字化。积极拓展各类应用场景,培育5G场景应用超过50个,17个项目入选2020年福建省数字经济百项应用场景。

——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总规模为4583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45%,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为4112亿元,居全省第一。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率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二。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拥有示范性智能车间超过100个,数字化标杆性生产线超过1000条,超过25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精心培育青创网、天地汇、师傅邦、矮凳网等平台。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综合保税区等三大“国字号”试点。2020年全市网络零售额2574亿元,占全省比重超40%。拥有4个国家电商示范基地,3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快递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进入前12位。

虽然,数字泉州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有:信息化项目建设统筹不够,缺乏全市信息化领域的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信息化建设资金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全市信息化技术力量有待进一步整合;数字经济头部企业少,平台经济规模小、服务水平低、辐射力不足;数据汇聚共享开发利用有待突破,部分政务数据没有做到应汇尽汇,数据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和公共平台支撑不足,数字化创新人才缺乏,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SAP海丝工业互联网(泉州)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还未发挥强大效能。

第二节发展形势

“十四五”期间,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演进,数字泉州建设既获得重大机遇,也面临巨大挑战。

国际方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撬动经济增长的新杠杆,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重要方向。全球性数字化浪潮来临,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动数字经济建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国内方面,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作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设立专章部署“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当前,数字化已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丰富人们的数字文化生活和消费,持续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

省内方面,省委明确把数字福建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全省正积极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省内兄弟城市福州、厦门数字建设发展迅猛,莆田、宁德等地发展具有特色,泉州目前处于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境况。

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社会等国家战略部署,加速推进“数字丝路”建设,打造“海丝名城”,将数字泉州建设作为新时代我市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导性工程,突出数字赋能,打造“智造强市”,加速推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品质泉州”,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网络强国重要思想和数字中国、智慧社会重要论述,贯彻落实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传承弘扬“晋江经验”,加快数字化发展。以数字赋能实体经济为驱动力,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力打造“数字丝路”战略支点城市,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泉州篇章提供强有力支撑。

第二节基本原则

——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争创区域性创新高地。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以人为本,惠及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从政府供给导向向群众需求导向转变。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数字民生服务,让百姓在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政府在数字泉州顶层设计、政策标准制定、建设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全局谋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资源、有的放矢、精准立项,注重考核信息化在带动产业发展、提升治理能力、推动信息惠民、促进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建设成效。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为契机,深入推进“数字丝路”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交流合作,强化引进数字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数字经济龙头企业“走出去”。推进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创建泉台“海丝”合作示范区,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安全可控,长效发展。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确保自主可控,坚持信息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建设、运行,确保网络、应用和数据的安全。加快构建安全可靠的数字基础保障体系,建立数据资源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三节发展目标

到2023年,数字泉州建设社会服务效益渗透到各领域各行业,基本形成数字基础设施先进泛在、数字政府协同高效、数字经济融合创新、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发展格局。

到2025年,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提升,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数据要素驱动发展格局,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跑者、数字产业化培育的生力军、城市数字化建设的赶超者。

到2035年,全面步入数字时代,形成立足海西、对接台湾、辐射内陆、联通“海丝”的发展格局,打造海丝数字科创之都、海丝数字应用标杆城市和国内知名工业互联网城市,基本建成现代化数字强市。

第三章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构建数字政府新模式

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加强资源集约统筹利用,实现政务信息化建设由投资驱动向效能驱动转变,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

第一节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构建市级一体化办公平台及“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夯实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云迁移,实现政务网与政务云“云网融合”,网站群、OA、审批三大协同,增强政务信息系统快速部署能力和弹性扩展能力。

一、推进政务网络整合与优化

在全省电子政务网络体系下,推进我市政务信息网、政务外网、无线政务专网、政务内网向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整合优化,建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两张网”,构建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拓宽电子政务外网服务范围,按照应接尽接的原则,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覆盖和带宽。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外网IPv6改造,推进骨干网和城域网IPv6互联互通,完善电子政务外网IPv6应用支撑能力。遵循省统一规范要求,将全市各类分散隔离的非涉密业务专网,通过业务系统迁移、网络割接、线路合并等方式整合到统一的政务外网,提升政务网络安全与支撑服务能力。

二、提升政务云服务支撑能力

推进计算、存储等资源扩容,加强政务云PaaS服务能力,提供“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推动全市政务云资源统一管理、灵活管控,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遵循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总体框架和建设要求,依据国家安全、可靠应用标准对现有政务云平台进行整合优化,构建自主创新、高可靠国产政务云服务环境,为全市提供可信国产政务云服务,满足不同系统多元化需求。强化网络安全保障,严格落实分等级保护制度,增强政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系统、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三、提升政务应用通用服务支撑能力

按照公共平台集约化建设原则,推广“数字福建”公共平台应用,建设一批公共应用平台,提升全市统一的政务应用支撑能力,为政务应用提供通用支撑服务。

数据汇聚共享支撑能力。持续优化升级市级政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数据等基础数据库,构建专业主题数据库,推广“政务服务总线”应用,推进跨层级、跨系统的信息共享。

公共视频服务支撑能力。构建统一的城市视频融合赋能平台,形成统一的视频数据资源池,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视频服务支撑能力。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加强泉州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形成“标准统一、基准一致、内容全面、覆盖全市、实时更新”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建设泉州市资源规划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公共网格化服务支撑能力。推进网格化平台升级改造,推行“网格化+职能应用”服务管理模式,提供市、县、乡、村、单元网格五级运行网络服务能力。

四、建设一批政务协同应用平台

合理规划、整合、建设全市政务应用平台,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整合优化政府网站体系。通过集约化网站建设,提高网站在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等方面的水平,实现政府网站一站式窗口,统一门户服务社会公众。

建设市级“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行政服务平台,实现“一号一窗一网”。

建设市级协同办公一体化平台。建设市、县两级政府部门统一的办公应用平台,实现跨层级、跨部门的公文办理和业务协同,实现政务人员办公业务“掌上办”“政务办公一趟不用跑”。规范电子文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推动数字档案建设。

第二节增强数字政府政务服务效能

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掌上便民“泉服务”应用,加快实现“一网好办”。加快数字政府升级,强化电子证照应用,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营造良好数字营商环境。

一、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

推进政府服务模式数字化。推进政府内部业务流程整合优化,打造7×24小时“随时办”服务的“不打烊”数字政府。依托“泉服务”平台等应用,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手机端“掌上办”、电脑端“网上办”、服务大厅“一窗办”、自助一体机“就近办”、政务事项“邮递办”水平,全方位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自助办、就近办、跨域办”,并持续增加“秒批、秒办”申办事项数量。

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智能化。打造“开卷式审批”新模式,建立智能化申报材料自审系统,引导群众判断材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预测与深入辨识用户个性化服务需求,自动提示、引导和评价,为公众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一事快办”迈向“一键智办”,并逐步实现由“一网通办”迈向“一网好办”。

提升政务服务模式标准化。全面梳理政务服务事项,实施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五级十五同”目录清单管理,深化全市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应用,畅通政民互动信息通道,推动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推进线上服务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助力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无障碍方面的优秀创新做法。

二、加速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

强化电子证照应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推动电子证照在全市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便利化应用,逐步实现电子证照“网上查证、掌上亮证、自助打证”。推动行政服务中心转型升级,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广“不见面审批”。加强营商法治保障,全市推行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实现“不见面招投标”。

打造亲清政府,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立足泉州民营经济特色,着重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全力升级涉企服务,市、县联动、政银企协同,加快市、县涉企事项掌上办、掌上联办“一件事一次办”、惠企服务掌上办、对可实现“免申即享”事项及时办,支持泉州台商投资区试点推行“掌上不动产”服务模式,精准服务企业和项目,构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服务体系。推广泉州台商投资区搭建“亲清家园”在线服务平台做法,构建亲清政商民关系,打造“亲而又清”营商环境。

全面提升营商指标信息化支撑。加快政府数字化技术转型和数据保障,统筹政府事项对接、数据汇聚、平台应用,全力支撑“互联网+政府服务”进程。全面实施营商环境“1+17”指标领域优化提升行动,到2023年,进入全国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三、创新“互联网+监管”服务

加强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信用监管等机制。打造“信用泉州”,尽快启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三期)建设,实现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四大领域信用体系深度融合,结合信用大数据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积极推动住建信息系统整合,建成市级房地产数据中心和房屋管理综合信息平台。进一步优化“互联网+市场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加大对食品药品加工、准入和流通等环节智能化监管力度。强化事前预警防控,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行为风险监测分析,确定监管重点和方式。

第三节提升数字政府精准治理能力

加快构建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机制,强化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社会安全防控、灾害应急管理等的应用,提升数字政府跨部门协同、精准化治理能力。

一、构建数字化抗疫能力体系

建机制、搭平台、推应用,构建全市一体化协同抗疫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数字化抗疫能力。加速推进泉州核酸检测平台建设,实现全市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汇聚更新各类疫情防控数据,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建设全市突发灾(疫)情大数据分析与监测预警平台,强化重点人群管控,提供多部门协同防控和跨区县精准防疫支撑,助力复工复产。加强疫情防控数据共享应用,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科学化、精准化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构建数字化生态治理体系

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实现市、县协同化管理、天空地海一体化监管,为建设“美丽泉州”提供有力支撑。加快构建覆盖全市的水、空气等立体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和污染源监控系统,初步建成生态环境物联网,大数据应用贯穿监管全领域,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优化空气、地表水自动监测网,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实验室基础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形成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为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耕地保护、生态保护、督察执法、审批监管等自然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强化水资源调度业务与专业模型的深度融合,建设覆盖全市水资源供配体系的水资源综合调度平台,为泉州“上蓄下引、河库连通”的水网工程体系提供支撑。积极谋划泉州市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对园林事件进行智能化识别、跟踪、分析和管理。

三、构建数字化综治防控体系

构建“大联动、微治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城市管理从“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的转变,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信息数据由“面上收集存储”向“深层解析研判”转换升级,构建协同高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公安“泉州模式”,全面打造智慧城市“安全大脑”,构建全程覆盖的安全管理机制、全网防控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争创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四、构建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

完善“互联网+应急”模式,形成需求引领数据驱动、自我进化、融合创新的智慧应急体系。建设一个应急管理大数据库,通过市政务数据汇聚共享22个部门单位应急数据;搭建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安全生产宣教等“三个中心”;构建感知网、通讯网、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等“四大赋能工程”,智慧安全监管、智慧监测预警、智慧应急指挥、智慧决策辅助、智慧政务服务等“五大公共应用”和标准化智慧管理平台、智慧安全宣教、智慧防灾减灾(防汛、防火、抗震)、智慧危化品监管、智慧矿山监管、智慧城乡生命线监测预警等“六个专题”。依托天通、北斗等国家自组网络,打造移动公网与应急专网相结合的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体系。设置“城乡生命线”模块,融入气象、水、电、燃气、有限空间作业、房屋安全风险、边坡安全风险、桥梁安全风险、隧道安全风险等管控平台数据。

第四章推进新经济融合创新,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围绕打造海丝数字科创之都,聚焦构建释放数字生产力的创新发展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基础研究,强化关键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进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平台经济、线上经济。围绕企业数字能力建设,加快企业数字能力标准体系研制推广,分级分类推进企业数字能力试点示范,加快新经济园区集聚,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

第一节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数字经济新产业

不断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完善5G、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软件产业做强做大,加快培育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通信、虚拟技术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培育壮大新一代数字技术产业规模

(一)培育壮大电子信息制造业

以获批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为契机,突出“增芯强屏”,做强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链,前瞻2035年锻造电子信息五千亿级产业集群。(1)依托泉州芯谷“一区三园”,以晋华存储器、渠梁封装测试、三安高端半导体等项目为龙头,推进慧芯、中石光芯、中科宏芯等项目投建投产,加快招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打造国内最具有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和创新活力的半导体产业基地。(2)利用5G、卫星应用等技术,延伸对讲机产业链,以飞通科技等企业为龙头,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数据中心,推动并形成卫星通讯产业集聚。(3)以西人马联合测控为龙头,大力发展高端传感器产业,全面培育“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机产品+应用集成”的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争创国家传感器产业示范基地。

(二)优化升级软件信息服务业

大力培育本地软件骨干企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和参与市外信息化项目招标,对入选工信部“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本地企业争创“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政策、项目等手段,吸引工业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及研发机构来我市投资落户,推动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在我市建设软件创新中心。以泉州软件园、华创园等软件园区为依托,以南威软件等龙头企业为带动,建立涵盖项目对接、软件开发、外包知识产权、外包人才培养、行业公共品牌的软件信息平台,提升我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及企业提供完善和持续性的服务。

(三)优先发展人工智能新产业

鼓励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将人工智能作为优先引进和支持领域,推进人工智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培育人工智能创新创业企业。前瞻布局类脑智能新兴产业前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研制类脑人工智能功能器件及人机交互、共融设备,大力支持无人驾驶、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企业快速成长。加快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园区、智能商务等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场景。依托“泉州芯谷”、数字福建(安溪)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发展存储器、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等硬件支撑,大规模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打造全国重要的半导体产业特色集聚区和智能轻工装备产业基地。到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完备,创新水平显著提升,引领带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涌现,人工智能产业集聚效应显现,建设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应用能力全国领先。

(四)加快发展区块链应用产业

Author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This article reflects the opinions of PANews's columnist and does not represent the stance of PANews. PANews does not assume legal responsibility. The article and opinions do not constitute investment advice.
Image Source :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to remove it.
Comment
Recommen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