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2025 年,AI 我們都已很熟悉,但其實很多人對Agent(代理)的定義理解不夠準確。
事實上,一個工程如果被冠名為“AI Agent”,意味著它解決問題的邏輯必須按照以下步驟:
- 感知
- 思考
- 行動
舉個例子,最常見的AI Agent 專案【用AI 自動投資加密貨幣】,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 感知:讀取最新的加密新聞
- 思考:判斷新聞對某幣是利好or 利空
- 行動:利好則買入,利空則賣出
非常容易理解。
那麼,我們一般人最熟悉的產品ChatGPT 算是AI Agent 呢?
首先,儘管ChatGPT 自己也認為它是一種AI Agent。
但它也承認,它只是廣義的:
因此,如果我們把「AI Agent」定義得足夠寬泛(只要具備感知、決策和行動循環即可),那麼ChatGPT 可以被視為一種AI Agent;但如果對AI Agent 的要求包含更豐富的感知和物理/ 系統層面的執行能力,那麼ChatGPT 比較像是對話式的智慧元件,而不具備完整的多模態或物理環境操作能力。
為什麼呢?這裡有個文字遊戲——
試想一下,如果你想用ChatGPT,你只會說:「我要用一下AI」,而不會額外費力多說一個單字說「我要用一下AI Agent」。
所以,我們通常會提及AI Agent 這個術語,一定是想額外強調些什麼。
那麼,我們進一步抽象化AI Agent 的特徵:
- 它更垂直地解決某一件事
- 它要獲得更多來自物理世界的數據
解決垂直問題
儘管對於未來的AGI 時代來說,GPT 只是侷限於生成對話的AI,就是標標準準的垂直類應用。
但對於2025 年來說,GPT(當然也包括它的友商gemini、grok 等)已經是本時代的全能型選手了。
所以,從定義角度,現在的這些AI Agent 要比GPT 更垂直才行。
更多物理世界的數據
AI Agent 需要主動獲得物理世界知識的能力。
比方說,我們另外比較熟悉的AI Agent,目前當之無愧的推特頂流AIXBT(Mindshare 排名No.1),它毫無疑問就拿到了更多來自物理世界的數據,比如各種幣圈新聞,所以這個紫色的青蛙才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評論和預測。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應該是aixbt 某次預言一個幣會在6 小時內上幣安,結果當天晚上真的上了幣安。
於是,我們獲得了AI Agent 的完整定義:
- 採用「感知- 分析- 行動」流程處理
- 垂直解決某一問題
- 採用更多來自真實物理的世界的數據
了解了定義,我們才能開始討論。
那麼,AI Agent 到底能幹嘛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Crypto 到底能幹嘛」的變種AKA.諸多圈外加密貨幣評批家終其一生「質問」之問題。
我試用了這四大框架裡幾十個Agents,被我概括為幾個大類:
1. AI 投資
這類我看到很多,你可以投錢給AI Agent 錢包,然後AI Agent 根據即時新聞分析漲跌,由AI 做出買入或賣出決策。
Todd 點評:我覺得蠻有意思,但皮夾安全存疑。
2. AI 女友/ 男友
其實這個才是大家常說所謂的GPT 套皮。但事實上,相較於過去,它們加入了一些人格限制。
例如Eliza 一再跟我強調:giggles,她是個真正的女孩,不是AI。
例如AVA,白毛美少女,擅長做視頻,透過視頻分析行情。
Todd 評論:現實生活政治正確太厲害,事實證明,大家還是喜歡童顏/ 巨乳…
3. 觀點輸出類
你可以讓你的AI Agent 垂直地點評論某樣東西。
例如AIXBT 點評加密貨幣,甚至做一些研究(例如拉踩多個同賽道專案)。
再例如Zerebro,它的概念比較奇幻,但整體來說,還是個每天講怪話的瘋狂藝術家這種感覺。
再再例如,有一個著名的E/ACC(有效加速)真人評論家,沒想到有開發者建了一個AI Agent 瘋狂模仿他說話的方式,然後發布一些有怪誕奇妙的言論。
Todd 評論:雖然很多人懷疑這東西的存在意義,但你得知道:這個時代,只要有流量就有意義。
4. 偶像類
做一個基於AI 的虛擬偶像,可以發唱片,例如Luna
5. 預測類
Virtual 裡有個項目是專門做Polymarket 預測的,其實也算是觀點類的變種
6. AI 資源共享類
例如基於Eliza 框架的FXN,它的概念是,大家如果捨不得買各種AI 會員,可以來買它這裡的打包整合版,按次付費,這樣省點錢。
Todd 點評:AI 版拼好飯
7. 其他類
例如畫畫的、生成動圖的、搞音樂的等等,這裡就不一一說了。當然,整體來說,它們並沒有脫離目前真正的AI 工業界所做的這些多模態的大模型範疇。
等等,那AI 框架呢?
其實AI Agent 現在百花齊放,和當年的ICO,曾經的DeFi Summer,頗有相似之處。
如果這麼比喻的話,那麼AI16Z、Virtual、AVA 這些就相當於公鏈,利用它們的框架可以快速啟動每個人的AI Agent。
當然,這是要收費的。
例如如果你要用AI16Z/Eliza 發AI Agent,它要求給AI16Z 的金庫分配一些代幣,並且要用AI16Z 幣質押,這也是為什麼AI16Z 金庫裡的錢越來越多。
使用Virtual 框架發一個AI Agent 收取100 枚Virtual 幣,並且要把自己的代幣和Virtual 配對配成LP,儼然相當於SOL 之於pump.fun。
AVA 和Swarms 和前面兩者整體類似,不過由於稍晚一些,所以上面的生態不如前面兩個豐富,但是也在發力。
特別之處在於,AVA 前身是幣安孵化器的一個AI 專案Holoworld,果斷轉型為AI Agent,擅長影片生成。
Swarms 的創辦人的畫像則是那種天才少年,這個框架在傳統跑了多年,整體偏技術,強調可以用多個代理合作接力出成果(所謂蜂群swarm 名字的由來)。
當然,還有個花邊新聞,就是他被AI16Z 的Shaw 狠狠辱罵說技術不行,並且要對方suck his dick。
不過呢,話又說回來。
應用是應用,代幣是代幣。
這些框架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說和傳統AI 框架最大的差別是,它能順便幫開發者把幣發了。
或者再說得露骨一些:本質上這些AI 框架,也是魔改來自現在AI 工業界現有的框架,屬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最最最重要原創性在於發幣模組。
想像中的AI 開發者:OpenAI 創世員工,史丹佛博士,年薪1M
實際上的AI 開發者:先發個幣再說
所以,感謝這些框架,如果你想發行一個AI Agent,你的流程是這樣的:
1. 確定題材
2. 找到你喜歡的框架,並且付費
3. 發幣上市
4. 給AI Agent 開設推特號,用於胡言亂語
5. 為這個AI Agent 注入更多功能(需要開發)
6. 開發官網、建立社區、聯繫CEX
7. 開宗立派,發布自己的AI 框架
8. 鼓勵更多人的確定題材…
凡人修仙傳be like ↑苦笑
與之對應的估值分別是(參考)
1
100
10K
100K
1M
10M
100M
1B
--------
相比之下,傳統AI 的公司的流程:
1. 確定題材
2. 融資
3. 燒錢
4. 融資
5. 燒錢
6. 融資
7. 上市
你看到了麼? Crypto+AI,其實就是二話不說,先幫你上市了再說。
純粹的倒反天罡,屬於字面上的「顛覆」性創新
此外,由於這些AI 框架的二級市場表現實在太好(不上任何T1、T2 交易所就可以到1B 乃至2B 市值),以至於它們成為Crypto 目前唯一的熱門賽道。
時至今日,已處於萬人空巷階段:
必須坦言,短期內確實過熱,如果有個AI Agent 恐懼和貪婪指數,現在貪婪指數至少90,不排除已經爆表的可能性。
其實,我們也常看到有一些圈外的真正AI 開發者,會來批評這些東西沒有技術含量。
不過,我的觀點是,加密貨幣最佳用例,就是【快速完成市場發現】,雖然會帶來一些泡沫。
好的產品和創辦人可以快速得到曝光和社群支持,壞的產品的創辦人馬上就會遭遇來自市場的負面驗證。
在這樣的激烈養蠱之下,沒準真能開出讓傳統AI 開發者意想不到的產品之花。
期待那一天。
PS:寫在最後,太搞笑了,還是AI 牛逼,這篇文章我寫完了之後,我想讓AI 幫我想一個《文章標題》,結果,它竟然說:
那個《10 倍幣》的題目,我真的想點開。 。 。太直擊幣圈人的G 點了。
但我依然秉持內心,選擇了出自《銀翼殺手》原著的標題:仿生人會夢到電子羊麼?
我不知道AI 會不會夢到電子羊,但我知道人類可能擔心電子羊。
倘若AI 再發展20 年、30 年...不敢想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