颯姐團隊注意到,2024年1月中旬左右,歐盟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制定了全面加密貨幣監管框架法案《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The Markets in Crypto Assets regulation bill,MiCA)》(簡稱MiCA法案)的主要司法管轄區,再次提出要在自家反洗錢一攬子監管規則中添磚加瓦,針對加密貨幣轉賬和私人錢包監管出台更加嚴格的限制規則,包括限制匿名交易、增加將平台KYC義務等等。
3月23日,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正式將上述構想化為現實,出台了最新反洗錢“開盒令”,今天颯姐團隊就為大家解讀新法,並分析其可能會在未來產生的示範效應。
01.歐盟最新加密資產「開盒令」概述
「開盒」本來是一個行業黑話,原本指的是利用黑客軟體,竊取他人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身份證號、社保卡號、銀行卡帳號、個人證件照片等等並將其曝光的行為,現在則泛指將網友真實身分資訊「揭露」的一切行為,類似「人肉」。
如前所述,歐盟議會和歐盟理事會出台了針對加密貨幣的最新反洗錢新規,而我們之所以將其稱為“開盒令”,主要是因為該新規的監管宗旨在於“抹消”加密貨幣交易的匿名性,以此規制洗錢和利用加密資產逃稅、逃避監管轉移資產等行為。主要規則為:(1)在歐盟的司法管轄範圍內,不得使用任何身份不明的自託管加密錢包(即私人錢包)進行任何規模的加密貨幣支付;(2)加密貨幣公司應對1000歐元以上的交易開展盡調。該規定主要規制的主體為加密貨幣的使用者及加密貨幣服務提供者(VASP)。
颯姐團隊認為,最新加密資產「開盒令」是一個在利弊兩端都極為「亮眼」的新規。一方面,該規定配合歐盟先前已出台的MiCA法案和收集加密貨幣轉帳資訊(TFR)的規則,已經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法律工具規制目前市場上以加密貨幣為載體實施的洗錢、逃稅、轉移資產、募集恐怖主義資金等犯罪行為,同時這種「開盒」行為也能夠為後續可能指定和實施的相關加密資產稅收政策做很好的鋪墊和準備,使得徵稅對象和徵稅基礎得到進一步的明確;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開盒令」又是極為粗暴的,其直接抹消了「匿名」這一加密貨幣最核心、最本質的特徵之一,也使得基於區塊鏈(公鏈)長期以來基於「去中心化」技術特徵所建立的金融生態系統產生了動搖。
但總的來說,不僅是加密資產的監管在趨嚴,其實歐盟新出台的反洗錢法對於所有能夠被用於洗錢的工具和管道都進行了新一輪的嚴控。在新反洗錢法案中,禁止在商業交易中使用超過3000歐元的不公開現金支付,而10000歐元的現金支付則屬於商業交易的完全禁止範疇。另外,奢侈品產業相關的銷售主體必須對客戶交易進行類似KYC的身份資訊核查、留存以備檢查。而先前的洗錢重災區——職業足球將受到歐盟的密切監管,多支著名球隊已經開始合規整改,並預計在未來三年新反洗錢法案正式實施後達到合規標準。
02.歐盟最新加密資產「開盒令」帶來的影響
如前所述,歐盟最新加密資產「開盒令」確實具有極為明顯的正面和負面影響,並且作為世界主要的司法管轄區,其相關立法、司法將對整個加密資產行業產生重要的監管示範效應,預計後續各國監管規則都會參考該立法例。那麼,應如何正確看到歐盟監管的這種蝴蝶效應?
從好的方面來看,歐盟的「開盒令」並非禁止加密貨幣的存在,也不是限制用戶使用加密貨幣,而是為用戶及VASP們戴上了一副沉重的「枷鎖」——必須在公開、受監管的環境下使用和投資加密貨幣,且不排除後續對用戶持有加密貨幣、交易加密貨幣的行為徵稅。與一刀切的禁止加密貨幣相比,這無疑是一種更「柔性」的監管措施,也符合颯姐團隊針對加密資產一貫的態度:堵不如疏。
但是,這種相對「柔性」的監管也是柔中帶硬的。颯姐團隊認為,加密社群及眾多Web3的參與者、建造者之所以認可並相信區塊鏈技術以及加密資產的相關敘事,其核心就在於此類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加密資產具備其獨特的「技術信任」特徵,能夠在不需要中心化監管的情況下運作,同時也賦予了使用者極為自由地支配自己資產的權利。一但將加密資產的使用者“開盒”,在使得加密資產失去匿名性的同時,也會對加密資產的使用者自由支配自身財產的權利造成障礙,但最嚴重的還是在於此舉將會使得傳統中心化的監管權力向加密資產社群蔓延。
實際上,歐盟每一次以「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打擊洗錢犯罪」為名的監管收緊政策都並未獲得大部分民眾的支持,例如在2017年歐盟委員會公開徵集限制現金支付法案公眾意見時,就有超過九成以上的公民對該法案表示反對,其最大的反對意見就在於,該種方式並不能有效的製止成規模、成體系的洗錢犯罪,卻反而不當的限制了公民自由使用自己財產的權利。
從這一點上看,一家之言,颯姐團隊認為歐盟的該項「開盒令」未免存在矯枉過正的情況,一但正式實施將難以在兼顧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秩序、社會秩序安全的多種法益中找到適當的平衡,更多的則是會將歐盟本土的加密資產使用者們從逐漸開始合規使用加密資產的路徑上,推至其他不受監管的加密資產的陣營中。而VASP們將會面對繁重的KYC義務以及逐漸流失的加密資產使用者之困境。
03.歐盟最新加密資產「開盒令」除加密貨幣外,還覆蓋其他加密資產嗎?
一個簡單的回答:「開盒令」目前僅影響加密貨幣的交易,但不排除此後覆蓋其他加密資產的可能性。
從目前來看,「開盒令」的目的在於遏制住加密資產中體量最大的加密貨幣,雖然在歐盟監管機構內部對於NFT、DeFi、GameFi等加密資產和Web3玩法是否需要適用反洗錢法的一攬子規定有激烈的爭論,但目前我們從立法例上並沒有直觀地看到歐盟將加密貨幣以外的其他加密資產納入監管的跡象。
颯姐團隊認為,這主要是由兩個原因造成的:(1)除加密貨幣之外的其他加密資產體量過小,雖具有成為加密貨幣“平替”的資質,但目前尚不具備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使得其他加密資產能夠成為洗錢、逃稅等犯罪活動的工具;(2)歐盟依然在加密資產監管的相關立法上保有足夠的審慎,不願意在其他加密資產尚未發展成熟、相關技術尚未達到大規模應用的情況下將其放入製度的鐵籠。
那麼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簡單地得出一個結論,後續其他加密資產及各類玩法的發展是否能夠順利,很大程度上需要各位Web3 builder們共同出力,形成一套相對行之有效的自我監督、自我驅動機制,才能與監管達成共識、形成合力。
04、寫在最後
從歐盟的司法慣例來看,雖然「開盒令」在公佈後還需經過三年的窗口期才能正式實施,但是該窗口期的目的僅用於合規整改,換言之,目前在歐盟司法管轄區這一畝三分地上,已經無法再使用自我託管錢包進行加密貨幣匿名支付。颯姐團隊在與部分加密資產從業者的溝通中發現,大家對此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部分傾向於自由商業環境的專家認為,「開盒令」是對歐盟自由競爭商業體系的打擊,甚至該規定還有侵犯基本公民權之嫌。
颯姐團隊認為,就像我們不能輕易的對一個新生事物下價值判斷一樣,在當前利用加密貨幣的犯罪頻發的當下,「開盒令」的利弊應基於其後續實施的成果來進行評價,固然目前歐盟對於實施「開盒令」打擊犯罪之有效性、必要性缺乏足夠的陳述,但歐盟本身作為一個敢為天下先、第一個吃監管加密資產這隻「螃蟹」的人,其勇氣至少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