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資本背書,還是技術背書,Aptos和Sui都非常能打。但是它們其實沒有區塊,也沒有鏈,更沒有未來。
本期播客邀請了技術專家Steven,他從通信工程師的角度來解讀作為分佈式網絡的Aptos和Sui,最後的暴論是它們的技術邏輯站不住腳。
以下是精簡過的文字版本:
北辰:在正式聊之前,你先做一下自我介紹。
Steven:我是一個做了20年通訊工作的技術人員,對分佈式系統有一定的了解,而所有的區塊鏈技術都可以從分佈式系統的角度去分析,希望我的觀點會對大家有點幫助。
北辰:我來補充一下。 Steven是一個經常對區塊鏈發出暴論的技術專家,這一次邀請Steven給我們系統性地去分析一些公鏈,這將會是一個系列,今天先從Move語言生態的幾個公鏈開始講起。
Steven:我的暴論就是Sui不是區塊鏈的正確方向。比較奇怪的是在過去一年裡,沒有人指出Sui以及Aptos、Linera這三個從Meta出來的公鏈有問題,但其實問題是很明顯的。
北辰:這也是我困惑的一點,幣圈的人好像挺沒見識的,比如之前Dfinity出現後,幣圈很多搞技術的人就很興奮,覺得它的敘事非常宏大,能解決很多問題,但其實那就是雲原生的故事,微軟、IBM都搞了多少年了。
Steven:是這樣的,幣圈大部分做技術的人是軟件工程師,他們關心的是能否實現新功能。 Move語言跑起來效率更高,而且有資本推動,這就夠了。
而我是通訊工程師,是把區塊鏈作為一個分佈式系統來看,關心的是系統各部分的狀態以及最終形成的整體效率及安全性,所以能看出來一些很大的問題。
比如Solana的CTO以前跟我是一個公司,所以他作為通訊工程師做出來的Solana,同樣也是通訊工程師的我一看就明白那些技術的出發點。如果是讓密碼學家來看的話,那一定又會有另一種看法。
另外,我覺得沒有人去批評Aptos和Sui是不正確的方向,是因為它們後面加持的資本太過強大了。
北辰:所以是沒有人敢去說嗎?
Steven:不是不敢,而是普通軟件工程師不用去關心這個,而通信工程師要么有利益糾葛,要么壓根兒就不關心它。
但我覺得這個行業應該有人站出來,去指出哪些項目推進了技術的進步,哪些項目是純粹為了割韭菜。
現在區塊鏈行業陷入了一個困境當中——自以太坊以來,沒有再出現什麼新的技術範式。對區塊鏈來說是一個比較危險的信號,但是在這麼長時間裡資本忙著割韭菜,技術也迎合資本在做這方面的工作,韭菜當然是純跟風。
中本聰創造比特幣不是為了做這些事情,而是加密朋克運動的一個延續,是用技術進步去推動社會的進步,以此避免大型中心化機構對個人自由的侵蝕。但是現在的圈子是反過來的,少部分有技術的人在剝削、掠奪大部分技術比他更差的人,這絕不是中本聰的理想。
北辰:我們開始第一個問題,很多人看好用Move語言的這幾個公鏈,是覺得它解決了區塊鏈的痛點,那麼你覺得Move語言是否比solidity語言更優秀?
Steven: Move和Solidity是沒有什麼可比性的,因為它們的基礎就不一樣,所以談不上誰更加優秀。
Solidity是一個為了以太坊而生的編譯性的語言,必須在以太坊虛擬機中執行,它是圖靈完備的語言。當然它的問題也很多,這裡就不細說了。
Move語言是以前Facebook做Libra項目時創造的語言,是基於Rust語言來寫的,而Libra本質上是一個標準的聯盟鏈,所有節點都是官方准入的節點,所以Move語言是為聯盟鏈而生的,它繼承了Rust語言的硬件資源管理,有著良好的並行能力,然後在類型層面上面針對資源進行編程。
Rust是編譯語言,而Move語言是解釋語言,後來被Aptos和Sui等項目繼承了,但是這些項目的技術邏輯是有問題的,這就決定了它在技術上是沒有前途的,與Move語言本身無關。
對於公鏈而言,Move語言不是一個好的語言,因為你如果脫離了Aptos和Sui等項目,Move語言就沒法使
北辰:對發者來講,Move語言還是很有吸引力。
Steven:有吸引力的是Aptos和Sui,你在那上面做項目就必須用Move語言,但在其它區塊鏈上,Move語言是無法運行的。
北辰:那麼在這些Move語言的公鏈上開發的產品,是否比其它高性能公鏈更有優勢(如Solana)?
Steven:跟語言就沒關係,從Libra開始的所有公鏈都是有問題的,這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北辰:那就具體地比較一下Aptos、Sui和Linera這三個Move語言公鏈的技術特點,你覺得現在哪個技術上可能會更強?
Steven:它們作為公鏈項目,卻不是真正的區塊鏈,或者說它們所代表的公鏈方向很糟糕,會引導整個區塊鏈世界走向一個負面的技術趨勢。
它們整個體係是從Libra繼承過來的,在此基礎上有改進,但改進不大。 Linera公開的技術資料比較少,我主要說一說Aptos和Sui。
北辰:那在說Aptos之前,所以我們先聊聊Libra。
Steven: Libera是一個未完成的產品,它就是一個帶著版本號的關係型數據庫,只是把交易作為載體,記錄交易然後輸出結果和賬本狀態的一個分佈式交易結算系統。
注意,它每次交易都會更新一下賬本狀態,這跟傳統區塊鏈完全不同的,區塊鏈賬本只會新增字段,而不會修改已有的字段。
這種全局狀態控制的方式適合聯盟鏈,並不適合公鏈。既然它的高性能是犧牲了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得來的,那麼中心化系統再加一點密碼學就夠了,沒必要用到區塊鏈。
北辰:所以你覺得繼承了Libra的Aptos也沒有必要?
Steven: Aptos在實際使用當中會有一些不錯的設計,比如生成賬戶地址之後還可以更改私鑰、錢包可以多簽恢復等,跟傳統銀行的賬戶恢復是一樣的,但實現這些功能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因為在數據結構上是有邏輯性問題的,它把分佈式系統的安全級別給降下來了。
北辰:具體來說Aptos是哪些操作導致安全級別降下來?
Steven: Aptos的記賬方式是把整個賬戶裡面的key值作為可操作的數據結構,然後設立了一個時間戳來安排區塊鏈上的執行次序,不需要在礦工之間形成廣泛的共識。
這是聯盟鏈的做法,把所有節點看作一個集群來進行管理,它的共享內存池協議就相當於傳統業務集群裡的緩衝區。所以Aptos這麼做雖然提高了運行效率,但很容易被攻擊,因為時間戳是由validator(驗證者)裡的Leader來提出,區塊時間很容易預估出來。
雖然說所有的BFT算法都有這個安全性隱患,但其他採用了BFT算法的公鏈還是比較小心,比如以太坊轉成POS機制後,所有的挖礦節點在merge階段也用到了BFT算法,但所有節點都是處於同一個級別,由隨機數決定哪些節點來打包所有的交易,這樣就能夠保證整條鏈的安全性。
所以說, Aptos宣稱的並行化處理的數據結構的基礎邏輯就不正確——它不是按照鍊錶結構來確定前先後次序,並以打包的方式來確定全局狀態,根本就沒有區塊,也沒有鏈,它只是一個關係型數據庫。
這也就是為什麼Aptos能夠修改和刪除數據,因為它就不是一個區塊鏈,跟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沒什麼兩樣。
Aptos就是一組Web2廠商的服務器集群為大家提供service,只不過為了讓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區塊鏈,就給每次操作增加了狀態控制,這樣的話效率肯定會很高,但一定要控制節點的數量,因為節點太多的話,狀態同步的效率會降下來。
可以說Aptos把區塊鏈不可能三角里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都給去掉了,那麼效率也就沒有意義。
北辰:接下來我們聊一聊Sui吧。
Steven: Aptos和Sui都有類似的問題,那就是並不需要所有的節點都達成共識。
Aptos至少在Libera的基礎上努力地往區塊鏈的方向靠攏(雖然改變不了聯盟鏈的本質), Sui就直接攤牌了——我就是一個分佈式的智能合約的執行平台,跟區塊鏈沒什麼關係。
Sui把交易屬性分為簡單交易和復雜交易,簡單交易只要簽名就結束了,而所謂複雜交易只是需要拜占庭一致就行了。也就是說,任何一筆交易只要能在系統裡提交,理論上可以單獨完成驗證,最後只不過做一個狀態同步。這真的是放飛自我,跟傳統集群沒什麼區別,那效率必然很高了。
所以Sui沒有採用區塊鏈通常處理數據一致性的做法,這根本不是創新,而是直接拋棄了區塊鏈最基本的共識。
北辰:那麼傳統互聯網的分佈式集群有沒有必要去增加狀態控制?
Steven:沒必要,只要保證所有服務器上的數據是一致的就可以了。
北辰:那Aptos和Sui加上了狀態控制,在安全性上有沒有作用?
Steven: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不是很強,理論上肯定會被攻擊,黑客只要能夠控制少量礦工就能進行攻擊。但是說句實話這種情況不太會出現,因為Aptos和Sui會嚴格控制節點的准入門檻及數量,只能說作惡的可能性比傳統區塊鏈要大很多。
北辰:所以我可以把它理解為只是一個類區塊鏈的分佈式網絡,而不是區塊鏈?
Steven:對,是一個類區塊鏈的集群系統,只不過給每一個操作增加了一定的狀態控制。這是從Libra繼承過來的,所以Aptos和Sui誰在技術上更強,我只能說Aptos在Libra的基礎上做了更多的東西,而Sui更加接近於原始狀態的Libra,說不上誰更強。
Solana雖然也犧牲了不可能三角里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但至少還是做了一點創新,並且遵守區塊鏈的全局控制、共識算法等基本原則,Aptos和Sui直接就是一個傳統的關係型數據庫,拋棄了區塊鏈的基本性質。
北辰:所有的Move系公鏈本質上就是一個聯盟鏈?
Steven:是的,而且Sui都不想偽裝成一個公鏈。
北辰:國內使用聯盟鍊主要是出於合規的考慮,我感覺是一個終將消亡而且很快會消亡的過渡產物。
總之就是不同的人會為不同的智商稅買單。 Aptos和Sui的敘事很對那些Web2世界的人的胃口,因為他們只能夠理解這些東西,他們可能連比特幣、以太坊的邏輯都無法認同,覺得是虛無縹緲的願景,而且技術又跟Web2相比差遠了。這時候出現一個高性能公鏈,他們會出於本能上的親近感而覺得「這玩意兒好」。
基本每一輪牛市都會吸引新的一波剛從Web2過來的人,他們的智商稅基本被鎖定在了「高性能公鏈」和「大規模易用產品」這兩類了,但生命週期注定短暫。不可否認,儘管是智商稅,但確實能為行業吸引熱錢過來。
我前段時間接觸到一個資本,他們在佈局Sui生態,邏輯比較簡單粗暴,就是說Sui生態一定會有一個DEX或者其它的基本套件,那麼你只要去投第一批裡最頭部的一兩個,就一定會有不錯的回報。
怎麼說呢,確實也沒毛病,但這些所謂的「高性能公鏈」都是有生命週期的,它並不是一個真正的一個秩序輸出者,它只能承接Web2的熱錢和Web3 的技術,來賺一波快錢。 EOS是這樣,BSC、Solana等都是如此。比如我認為Solana還沒有死亡,但已經是腦死亡了,那麼實際上可以宣布死亡了。
Steven:他們沒有理解區塊鏈的本質,沒有認真去看區塊鏈世界的聖經——比特幣白皮書,甚至中本聰在此之前的那些郵件中表露出來的是怎麼思考的,如何去解決傳統系統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北辰:所以你是怎麼看待Aptos和Sui的未來的?
Steven:說句實話,這個比較難預估,技術無所謂,不耽誤賺錢。我覺得它們是背後的大資本收割的工具,所以最終取決於資本能撐多久(如果FTX沒倒,Solana也能再撐一撐)。
Aptos和Sui在技術上就是從Libra的屍體上發展出來的項目,直接拿著手上現有的技術作為賣點然後攢個項目。
只是簡單地說,我手上有什麼技術,所以我就拿這個技術作為賣點來設計一個系統,它解決不了任何場景的落地的問題。你都沒有想清楚就來做,那肯定是不正確,所以我個人認為它們沒有前途。
短週期內積極參與應該會有不錯的收益,但它不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正確方向,甚至起了反向的作用。
北辰: Aptos和Sui倒不是說什麼資本的陰謀或者做的局,而是大多數參與(從項目方到資本到開發者、媒體、散戶)是真的相信它代表著區塊鏈的未來。應該說是一幫剛從Web2世界來到Web3世界的人的一廂情願。
今天我們就先聊到這裡,你能不能對今天所有的觀點總結一個暴論?
Steven:總結起來就是,所有Libra系的這些項目都是用聯盟鏈的技術來做公鏈,這是技術上的退化,技術本身是站不住腳的。
相關閱讀: 從12個角度駁斥MOVE系公鍊是聯盟鏈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