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即信息

面對資源短缺、環境災難、貧富差距大、不可控的債務、大規模失業等問題,人們很容易對未來感到悲觀,何況我們早就在金融和環境方面“寅吃卯糧”了。然而,這些問題在很多方面都是我們陳舊貨幣系統及其相關意識形態(認為數字準確反映價值,債務是貨幣在不同人群之間的轉移,貨幣是具有惰性的)的產物。我們處於變革的時期。接受的教育使我們對價值和稀缺性之間的聯繫深信不疑,我們認為除信息以外一切都是稀缺的,其實唯有信息才是最為寶貴的商品。如果我們擔心計算機和機器人將會奪走我們的工作機會,這足以證明我們的經濟激勵手段是違反常理的,我們亟須採取在尼克松衝擊和之後的金融危機造成的動盪中出現的新範式。一些最有趣的發展將會出現在最不健全的傳統貨幣系統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數字和價值之間的鴻溝是最大的。
雖然無法預計各種貨幣和經濟本身將會如何發展,但是有一些可以預料的大體趨勢。
● 在本地、國家、區域和全球範圍內,我們會有一系列重疊貨幣。一些貨幣由國家管理,其他的由公司管理或者開源管理。一些貨幣將會是開放的,人們可以輕而易舉地選擇使用或者不用;另外一些貨幣則是封閉的。其中一些幾乎是匿名使用的,比如比特幣;其他貨幣會追踪用戶信息,諸如公司貨幣。
● 網絡虛擬經濟將會成為替代性貨幣和貨幣觀念的主要推動力和孵化器。結果會是數字內容的“公平價格”,不過可能不是以美元計價的。
● 線上購物和移動購物將會自動添加各種獎勵制度。一些非常受歡迎的獎勵可能會成為貨幣形式。
● 替代性貨幣最終會成為大多數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過去的貴金屬鑄幣一樣,二者之間的差別在於前者將會放在數字錢包而不是皮革錢包當中。
 
● 互聯網讓共享、贈予和物物交換等多種交易形式成為可能,因此,各種類型的貨幣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小。
 
●處於萌芽階段的禮品經濟將會發展起來,打開大門,創造機遇的是網絡聲譽,而不是淨值。
●債務危機迫使人民或國家採取替代性貨幣,從而進一步加速貨幣發展。
●智能時代,加上基本收入,會讓人們有更多的時間追求非貨幣目標。
●依據傳統標準,如果經濟停止吸氧(過度舉債),其新陳代謝就會減速,但是經濟的韌性會增強。
●與當前經濟模式相比,新經濟模式更容易解決氣候變化和不平等等問題,社會幸福程度也會提高。
●以貨幣的二元性、活力與創造性等性質為核心的經濟學新理念會得到發展。
●不論以何種形式出現,貨幣依然是發生戲劇性事件和緊張關係的源頭。
 
雖然上述情景中一些觀點聽起來可能有些激進,但是它們確實已經發展了數十年了。正是因為這些方面不屬於主流經濟,因而很少被人關注。創造一種新型網絡貨幣或者編寫一些開源代碼並不會刺激GDP,相反還可能毀掉某些商業模式使GDP減少。如果維基百科是一家公司,那它的市值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但是它並不是一家公司。相反,有了維基百科,其他公司反而不能以同樣的方式賺到錢了。 48此類項目代表著一種新型組織方式,貨幣在其中毫無用處。另一種方式是通過協調讓人們達成一致。

我們對貨幣的看法受到了主流經濟理論的影響,注重穩定、線性、對稱和理性等原則,與畢達哥拉斯時代的善、惡、美、醜理念相一致。貨幣觀念在工業時代的快速增長階段成形,不過如今它發揮作用的餘地已經非常有限了。本書第七章探討過的單一金銀本位貨幣制度的解體,實際上也反映了單一主流貨幣的式微。或許比特幣等發明最大的貢獻在於呈現了一種新的美學的、基於類似成熟生態系統的分散化網絡,而不是線性層級結構。與新型替代性貨幣相比,我們愚蠢的傳統貨幣立即成了迂腐的老古董。替代性貨幣有助於我們開拓思維,遇見未知的可能性。在重塑貨幣觀念方面,藝術家和作家可能與經濟學家或科學家一樣重要。 49
從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到今時今日,貨幣在歷史中一直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貨幣最新的發展也會產生長遠的影響。時至今日,中世紀盛期修建的大教堂依然是當地的精神源泉,並為當地帶來旅遊收入。那麼,我們的長期文明建設工程又是什麼呢,我們會贈予子孫後代什麼樣的禮物呢?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爭取一些時間?如果貨幣和寫作一樣,是一種溝通媒介,我們又會留下怎樣的故事呢?馬歇爾·麥克盧漢有言,“媒介即信息”,上述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將取決於貨幣系統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