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DeFi的逐漸降溫,幣圈人又開始尋找新的故事,最近還有什麼故事可以講呢。

圈內人遲遲不願接受被DeFi的車輪碾過的事實,積極尋找或者換言之,積極創造能夠延續DeFi熱度的新鮮事物出來,最近“身負重任”的非NFT莫屬了。

截至10月28日,NFT市場交易總量達1.33億美元,賣出NFT超過496萬個,均價在26.9美元,這三項數據均在近一個多月來出現明顯增長,DeFi熱度逐漸冷卻之際,NFT似乎正在接棒。

(數據來源:NonFungible.com)

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NFT,NFT(非同質化代幣)包含在其智能合約中記錄的標識信息。正是因為這些信息使彼此各不相同,因此每一個非同質化代幣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用其他代幣替換,也不能像其他代幣那樣可以彼此交換,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且最小單位為1,不可分割。相反,同質化代幣可以簡單地彼此交換,也可以分割,像BTC可以分割成0.001進行轉移。簡單來講,NFT具有獨一無二、稀缺、不可分割的特性,也正是因為這些特性,NFT具有更加強烈的私人財產屬性。

一直不溫不火的NFT,今年通過菠蘿(MEME)的暴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進入市場,有意思的是這個項目出現的本意是為了諷刺市場上大量湧入的“5分鐘DeFi項目”而誕生,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一小時建社區、半小時發代幣的菠蘿在24小時內累計產生超120萬美元的交易量。不得不說,群眾的力量是偉大的,獲得菠蘿空投的參與者手都沒伸就吃到了天上掉下的餡餅。

猝不及防的財富信息在圈內開始迅速蔓延,菠蘿的價格短期內暴漲到1930.2美元,僅用不到一周的時候就走過了比特幣近10年的路,菠蘿卡片更是被爭相收藏,這一事件帶來的行業層面的影響是DeFi+NFT的不斷創新。於是各類帶有NFT標籤的藝術品、收藏品也開始進入了交易模式,目前區塊鏈藝術品《Portraits of a Mind》系列第21 幅作品(Block 21)以超13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創下NFT 拍賣價格史上的最高記錄。隨著NFT的火爆其種類也越來越豐富,“蝙蝠俠”、“NBA”也紛紛與NFT結緣推出收藏卡,種種跡象表明,NFT似乎在承接DeFi的熱度。

NFT的屬性與藝術品、收藏品、遊戲等確實有天然契合性,但是談及接棒DeFi似乎為時尚早,同為DeFi與NFT頭部項目的Uniswap與OpenSea,截止10月份從Dapp.com數據來看,活躍用戶分別為30萬人與2.4萬人,可以看出,NFT依然是非常小眾的存在,同時在流動性上與DeFi也相差甚遠。非同質化通證市場的規模也僅為DeFi市場規模的2%,本次NFT的意外“突圍”不過是流動性挖礦高收益帶來的市場投機行為。

非同質化代幣並非今年才進入市場,2017年的Cryptokitties(加密貓)是NFT的第一個落地應用,但由於應用領域與受眾群體的局限性也僅在2018年、2019年出現過曇花一現。今年的NFT火爆也是在菠蘿的高收益與“故事”的強推下“牽強”的進入了市場,又被委以接棒DeFi的“重任”,但不管是從應用領域、受眾群體、市場規模等方面都還為時尚早。

(數據來源:NonFungible.com)

就像傳統領域中的藝術收藏品一樣,只是為少部分人群而設定,NFT的普及還要從應用領域延伸拓展,雖然今年NFT被強推上熱點,但是從整個行業層面看,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開始有了場景拓展,從最初的遊戲、收藏品、藝術品到知識產權、數字確權、身份認證、電子票據存證等方面的思考,說明NFT也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同時也需要一個良性發展的環境。

目前對於市場而言,依然流露著“投機”的氣息。 NFT需要熱度與關注,但過度的熱度會將其推上風口浪尖,拔苗助長不可取,市場需要冷靜,同時技術的發展與探索也需要經過反复的市場驗證與實踐。馬雲在剛結束的上海外灘金融峰會上說,“創新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但是這個代價我們都不希望是投機催起的巨大泡沫。

DeFi的熱度,NFT怕是還接不住,對於NFT日後的發展,有無限種可能,但依然任重而道遠。

還有什麼故事可以講呢?或者,你期待什麼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