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金融市場不屬於道德範疇,它不是不道德,因為它有自己的遊戲規則。 (索羅斯)

是要錢,還是要命?

當中國多個省份無新增病例,從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省份時,我們仍然到處能看到“防疫一刻也不能放鬆”等警示。

但在國外,除了意大利完全參照中國做法開始封城,其他國家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畫風。歐洲正在部署一項”群體免疫“的計劃,採取放任的方式,讓達爾文的進化論來演示一場殘酷的”適者生存“。

3月12日,瑞典官方決定,停止對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統計,不再對輕症患者和疑似患者進行檢測。這意味著,瑞典將失去對新冠疫情潛在病例的流行病學追踪。

3月13日,英國決定保持城市的正常運轉,僅提出幾條相關措施,官方表示,政府目標是延緩新冠疫情高峰,讓人們產生群體免疫力,並提前告訴大家,會有失去摯愛親朋的危險。

image.png

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對政府採取的措施進行解釋,“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措施,來增強英國民眾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從而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

德國官方也表示,60%-70%在德國的人將感染新冠病毒,將在更長時間與病毒作鬥爭。法國官方也表示,既有必要遏制該病毒,但同時也要管理流行病的影響,以維護國家社會和經濟生活。

3月13日,美國特朗普總統宣布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邦政府將啟動500億美元的緊急資金儲備,用於各州醫療機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同時要求各州盡快建立應對新冠肺炎的應急指揮中心。美股應聲大漲,標普500和納斯達克指數漲幅都在9%以上。當日,歐洲股市也總體收漲。

歐美國家完全不一樣的做法,其實是因為他們只有一筆帳要算:要錢還是要命?

當要花很多錢的時候,不如犧牲掉一部分人的命,理由也很真實,反正管不了,那必然會有很多人感染,不如讓感染變得可控,比如讓老人先呆在家裡,讓年輕人先感染。

如果要探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那將會是一個很長的話題,你只要記得中國是為數不多的文明古國,就會有所領悟了。當然,這不是我們要探討的重點,我們要研究的是:歐美國家這樣幹效果會怎麼樣?他們的經濟會怎麼樣?我們的經濟會怎麼樣?進而幣圈的下一步會怎麼樣?

1、

群體免疫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

此前BM所被廣為攻擊,但現在沒人再攻擊他了,因為發現歐美人都一樣。實際上,要有效阻止病毒傳播,要么就提前阻斷,要么就必須要形成所謂的群體免疫。

達到群體免疫門檻,是由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決定的,也就是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1,這個病毒會越傳播感染人越少,就很難形成大規模的傳染——會一直存在,但沒必要害怕,碰上了自認倒霉就好。

新冠病毒的R0目前大概是3左右,也就是一傳三、三傳九,那麼,就大概可以推測,如果一個人群中超過66.66%的人形成了免疫,這位感染者傳染人數會小於1人(其他超過兩人已經免疫了),這樣會導致R0<1,流行病就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這個控制有點像算國民平均收入一樣,有人很有錢,有人很窮,但平均來看,都不錯。但在疫情這件事上,這將意味著有人能扛過去,有人扛不過去,有人本來能扛過去,但因為他沒有足夠的社會資源,得不到有效救治最後扛不過去。

當然,國外施政者們相對不必擔心他們自己的資源問題——國家之間的對比,美分們可能說話的聲音會小一點?

這個就像賭博一樣的政策,本身風險很大!

一是能不能有效免疫?目前可能我們中國人都是這方面的”專家“,在很早以前我們就知道,病毒會變異,並不意味著你得了就不會再得。 RNA病毒變異之後,又是不同的型,就像HPV疫苗分為二價、九價一個道理。

得了以後能挺過去概率又有多大?病毒對年輕人的殺傷力很小這一點看起來也不是那麼靠譜,李醫生才34歲,而且平時喜歡運動,也享受了最好的醫療資源。

二是延緩感染來得及嗎?現在英國等一些國家採取一些我們看起來不是很有效的措施,希望能延緩感染爆發的數量,然後讓醫療系統能慢慢來頂住。

我看到最新的街頭採訪,絕大多數美國人都是不戴口罩而且拒絕戴口罩,他們說政府公佈的死亡人數才這麼一點,沒什麼好怕的。

但這也是一場賭博,我感覺不大樂觀,新冠傳起來太厲害。難以想像不加管控會到什麼地步。

三是感染後的後果能承受嗎?非典過後很多人都有著嚴重的後遺症,在搶救時不得不大量使用的激素、抗生素等,讓人肥胖得很快,骨頭變得十分鬆脆。

這一次的新冠根據南京醫科大學等方面公佈的數據,不僅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永久性的損傷,而且還會損傷腎臟和睾丸,影響男性生育力。

很多感染者在恢復後甚至可能基本喪失勞動力,這樣的代價,社會能不能承受?

2、

兩種文化,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路,誰是對的已經不重要了,也不是我們能關心的。兩種制度下,其實都是在與時間賽跑。

在中國,希望能在國外輸入病例大爆發前研製出疫苗,產生有效的群體保護(這和群體免疫可不一樣)。鐘南山院士曾經講過,最早在4月份有望投入使用,屆時氣溫也開始升高,希望這個夏天,我們中國人能開心地聚在一起吃燒烤。

在國外,也希望能夠不要大規模感染,讓經濟能夠持續下去——因為歐美國家很多都是負利率,要么經濟崩掉,很多人失業餓死,他們希望能夠讓病毒複製的速度慢一點,讓大家能夠頂住。

現在全球一體化,我們沒法像朝鮮一樣關閉所有渠道,而且病毒的潛伏期如此之長,很難完全杜絕。於是,可以預見,疫情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肆虐甚至蔓延,

那麼,可以確定的一件事就是,這一次的經濟危機和以往所有的都不一樣,危也是機,好好結合自己的情況理一理,在這一次的階層演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吧。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但這次光用錢解決不了。

3、

數字貨幣市場已經在閃崩後連續下跌,接近腰斬。目前市場看空情緒濃重,幾乎沒有分析師會建議現在去開多,均認為是接飛刀。

從數據上看,在幣價閃跌到3700美元後,出現了大量買單,也就是4200-4800這個位置的買盤很大,很難跌破,但是總體經濟形勢擺在那,此前的強支撐在美股暴跌後,脆得像紙。

一旦跌破4800美元的位置,又將是一輪新的洗牌。畢竟,所有的支撐位的作用就是用來跌破的。

綜合的經濟形勢來看,比特幣的一切價值支撐在目前的體量之下,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之下,全都有點站不住腳。

比特幣對標的是黃金,綜合素質優於黃金,但在市值上遠小於黃金,因為市場對比特幣的信心也會遠小於黃金——比如現在沒有會擔心黃金腰斬或者歸零,但比特幣就不一樣了。

而且,黃金都在暴跌,比特幣更難以獨善其身——看它的跌幅,它也沒想過這事。大概率會跟著美股走。

美股在經濟刺激計劃在熔斷後多次暴漲,但是實際上,參照歷史上的熔斷或大暴跌後的走勢,反彈都存在。但稍微看長遠一點,每一次經濟危機,都不會是一兩月就結束,歷史上每次反彈後都是大暴跌的開始,真正的大暴跌或許還在醞釀中——和以往每一次經濟危機一樣。

在這一次的暴跌中,我手握著幾個BTC,一直從一萬美元拿到5000美元,原因我此前已經分析過了,因為我在現貨上是“價值投資”,“只買不賣,跌了就加”。這個操作策略如此簡單,其實讓我忽略了一點:我這有點像賭博——只不過我的判斷是基於對比特幣的信仰而來的。

所以當前對於自己在操作比特幣上的思路有一些自我懷疑,雖然目前我的現貨還不會亂動,但我已經開始反思。

4、

我是一個實用主義者,我信仰比特幣的價值,但是在我最近的合約交易中,我發現過去我作為一個屯幣的散戶,和機構投資者或專業的投資者其實有著很大的不同。

比如在這一次的暴跌中,我的幣一個都沒有賣過,而機構投資者比如灰度資本,古老的巨鯨用戶他們都在出貨,在CME的交易記錄中,也能看到大量的單子出手了解,並在8400點這個大支撐位選擇了出貨。

而我身邊的合約高人,也在8400點的位置出了一半的現貨——這個點不難把握,但長期的屯幣思維揮之不去,我根本沒想過要在跌的時候去賣現貨。

當前,在這個混亂且讓一些人感覺失望的市場中,有人高喊著“合約不死、牛市不來”——因為在最近的這一次大暴跌中,合約的連環暴倉,交易所的死機,無法強平等問題,讓災難變得更可怕。

但我的觀點不同,規則是不斷變化的,不論是好的規則還是壞的規則,無論是有形的規則還是無形的規則,作為普通投資人,能做的無非就是研究規則、適應規則,並在規則中賺到錢,

因為我們沒法改變規則,所以現在的規則是什麼?全變了!

5、

先思考一個問題,現在屯幣和八年前屯幣性質是一樣的嗎?九神、李笑來、江卓爾都在八年前左右,前後腳進入幣圈。

在這些年裡,幣圈獲得了成千上萬倍的增長。所有屯幣者獲得了最高額的回報,幾乎超過了99%的炒幣者。請問,你見過能通過很厲害的中短線交易獲得如此高的收益嗎?

沒有,所以屯幣越早,屯幣就越是真理。但現在屯幣能獲得多少的收益?

通過屯幣要獲得2倍的收益都不容易,尤其是“最穩”的比特幣——這或許是很多新手選擇參與各種零擼挖礦的騙局的原因。

而如果是炒比特幣呢?中短線的炒作很多老人都在警告我們,小心再也上不了車——過去,我一直深以為然。但是我可能是只想听自己想听的話,比如巴菲特就說過一句話,不要相信任何人對於投資的建議,因為他們都只是從自己的利益角度。

在巴老的眼裡,所有人的動機都可以用利益來考量,這倒是和中本聰的理念有點像。

想一下,確實讓我們屯幣的都是大佬。

我只有五個比特幣,所以你不用擔心我在忽悠你賣掉或者買進,我只是真誠地告訴你,我動搖了——這種動搖大部分並不來自於暴跌,因為我已經在幣圈經過了比這可怕得多的暴跌,尤其是我還在暴跌99.99%的幣上賺到了我的第一個幣圈一百萬。

我只是專注於思考,刨除一切虛的東西,怎麼才能在幣圈合理合規合法地賺到更多錢,屯幣是唯一正確而且最為正確的路嗎?

6、

我的答案是:NO!

這個答案更多的是來自於我最近的合約學習體會,屯幣者和炒幣者眼裡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

比如關於下一步走勢,屯幣者的觀點就是,如果下跌就繼續買,反正不可能歸零,這其實和合約追加保證金很像:只要不爆倉,我就不停地買,直到最後反彈,是不是?

而炒幣者的觀點是什麼樣子的,我分享一個高手的:現貨建議3-5成倉觀望。跌破4800後可能迅速反彈,後期具體再看。合約設置好100美元止損,不停地玩高拋低吸即可。

合約真的是對市場有害嗎?其實短期來看確實是的,目前比特幣這個市場,太多巨鯨,我們只能看到系統不停地播放5000枚BTC轉入交易所,但我們不知道那是誰。想砸就砸,想空就空。

數字貨幣市場無疑是自由的,任何一筆大額地址轉賬都會引起無限的遐想,這個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解決辦法。

而在傳統資產市場,當股東持股比例高於5%時,(包括增持後達到或超過5%,減持前超過5%),都要進行公告。而且對於買入賣出的時間和數量都有限制,受到證監會的嚴厲監管。

所以,莊家必然通過合約來操作市場,而這是無法避免,越是繁榮的市場,期貨合約就會越繁榮。

但是長期來看,合約的交易量也是交易量,只有越來越多人來這個市場中——你不必管他是什麼人,這個市場會更加繁榮。

唯一讓人不舒服的是,你必須轉變思維開始去學習了,比如下面這個書單。

image.png

不要覺得這些書都是忽悠人的,你只要知道他們中的很多人以炒美股或期貨為生,最起碼他們水平比我高得多。

幾年後,如果我還寫文章,而且你還在看的話,你或許會記起,我這個八年的屯幣黨開始學合約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