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有關元宇宙話題的討論請關注專題: 走向未來:元宇宙
2010年大衛·芬奇的一部《社交網絡》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宣告了彼時Facebook的輝煌。
這個社交網站在2004年由天才少年克·扎克伯格創立,僅僅用了6年的時間就聚集了超4億用戶,成為了最年輕的億萬富翁,打造出了互聯網界的一大奇蹟。
2012年,Facebook更是創造了矽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IPO,扎克伯格本人也被輿論賦以“蓋茨第二”的美譽。
時至今日,Facebook已經17歲零8個月,正站在成年的關口,坐擁30億月活用戶,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全球第一大社交網絡平台。截止到2021年10月最新數據,全球大約77億人,相當於全球每個月有37.8%的人口登陸Facebook,每天有25.1%的人口登陸Facebook。這比世界上任何應用都更多。
然而在10月28日,Facebook正式官宣改名為Meta,登上全球各個國家媒體頭版,堪稱社交圈的“十年大地震”了。馬克扎克伯格還拍了一支長達1個多小時的視頻來專門解釋這件事。
Facebook作為社交之王,這次改名實在有太多看點和疑點。 Meta是什麼,為什麼要改這個名字?從更深層次來說,品牌改名的背後想解決什麼?還是想挑戰什麼?以及又體現了什麼社交圈趨勢?這些問題都是值得去探討的。
一代社交之王,Facebook降級了
首先要強調的是,這次改名,並不是指社交平台Facebook 進行了改名,而是其母集團Facebook 改名為meta。新的企業標誌設計像一個無限大的符號,略微有些歪斜。而Facebook 作為曾經的集團品牌,曾斥巨資收購了Instagram、WhatsAPP、Oculus 等社交軟件,未來Facebook 將和他們同屬Meta 旗下的子公司。
這也就意味著一件事,Facebook降級了,它不再成為這家社交公司的“頭牌”。所以這次改名,其實並不涉及產品端的變化,臉書還是那個臉書、Ins還是那個Ins,只是集團母品牌要開始搞事了。
不止於改名,而是一次品牌重塑
Facebook在過去的二十年裡,以一個藍色字母F 的品牌形像被大眾識別。如今,其向改革邁進,不再強調Facebook的名字,而是將自己重新命名為Meta。
Facebook 這次改名的'Meta' 其實大有來頭。在希臘語中這個詞的含義是Beyond(超越)。同時這個詞還取自Metaverse(虛擬世界、元宇宙)。 Facebook 改名Meta 後,正是要把旗下產品進行逐步整合打造一個' 超越現實的元宇宙平台'。
扎克伯格在採訪的時候表示,現在,我們的品牌與一款產品緊密相連,它不可能代表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更不用說未來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希望我們被視為一家元宇宙公司,我希望將我們的工作和身份定位於我們正在朝著的方向發展。
元宇宙到來,將顛覆商業模式
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但目前元宇宙仍處於行業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底層技術還是應用場景,與未來的成熟形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元宇宙的概念本身是華爾街炒作而起的,是否曇花一現取決於資本方是否要尋找一個新的概念。
目前來看,扎克伯格對元宇宙的決心是堅定的。今年7月,扎克伯格對外宣布,Facebook將在五年內轉型成為元宇宙公司,隨後對外公佈會設立5000萬美元的'XR 項目與研究基金',研究元宇宙相關技術。就在近日,扎克伯格再次大動作,宣布Facebook更名為Meta,並表示,元宇宙會是下一個互聯網篇章。
Facebook此前聲稱,元宇宙這個概念要結出果實將需要10 年----15年。所謂“元宇宙”,最初其實來自一位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的假設:未來通過設備與終端,人類可以進入計算機模擬的虛擬三維世界,現實世界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數字化複製,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分身在虛擬世界中做任何現實生活中的事情。
扎克伯格所設想的元宇宙已脫離了社交這個領域,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數字虛擬新世界,告別Facebook,擁抱元宇宙,是紮克伯格為公司定下的下一個10年戰略。公司將在社交、工作、教育、遊戲等各個領域發力,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囊括其中。
簡單來理解,就是想像一下你能夠生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裡,這裡能構建類似於現實生活的人際互動,能夠滿足工作、交流和娛樂等場景。
那麼元宇宙的未來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來暢想一下吧!
- 元宇宙社交平台
自定義空間與虛擬形象, 在元宇宙世界裡面對面溝通,比如你和朋友的聚會空間設計成太空艙,每個人的虛擬形像也可以自由定義和選擇,可以“捏”一個自己、一個個性張揚的卡通人物、甚至是一個機器人形象。朋友們能一起聚會、看電影、玩遊戲,也可以一起通過Horizon Venues 功能去參與一場身臨其境音樂會或虛擬演出。
- 元宇宙工作模式
多款元宇宙辦公程序上線,助力虛擬世界辦公越來越高效,在VR 世界裡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Facebook 也在日常休閒、社交的功能外添加了個人辦公空間的功能,人們還可以自定義設計你的工作空間,同時也可以使用Slack、Dropbox 等集成功能。
- 元宇宙遊戲項目
多款元宇宙遊戲將上線,未來游戲的邊界進一步擴大。遊戲是目前最能被消費者理解和接受的切入口,未來游戲的邊界進一步擴大。對於元宇宙各項功能的實現現在仍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遊戲無疑是目前最能被普通消費者理解和接受的切入口。比如通過增強現實與朋友玩國際象棋、一起跟朋友擊劍、通過VR 與朋友打籃球等等。
- 元宇宙建造服務
第三方元宇宙建造服務公司,如國內的MetaEstate公司建造了元氣星空MetaChi HQ、Creation時尚館、豪林居飯店等多個精緻的場館。
- 元宇宙品牌收藏品
疫情加速了幾個趨勢,其中包括另類資產和稀有或限量版物品的收集,無論是體育紀念品、數字藝術還是品牌商品。元宇宙是另一個人們可以積累和展示物品和配件來表達自己的空間。
元宇宙的價值鏈,看未來願景
Beamable 公司創始人Jon Radoff 提出“元宇宙”價值鏈,包括人們尋求的體驗,到能夠實現這種體驗的科技。
價值鏈包括七個層面:
體驗(Experience);發現(Discovery);創作者經濟(Creator economy);空間計算(Spatial Computing);去中心化(Decentralizition);人機交互(Human Interface);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Jon Radoff 提出的元宇宙的七個層面
元宇宙在七個層面,依賴於芯片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遊戲技術、AI人工智能技術、區塊鏈技術等的進步,會取得越來越大的發展,也會給社會的各個層面帶來顛覆和新的價值。這就是Jon Radoff 提出的模型:由創作者支撐、建立在去中心化基礎上的未來元宇宙願景。綜合而言,元宇宙是一個數字宇宙,是平行世界。
結語
電影《頭號玩家》中有一句經典台詞:大家來到綠洲是因為可以做各種事,但是他們沉淪於此是為了不一樣的人生。
綠洲是《頭號玩家》電影世界中的元宇宙,在那個時代中,人們在這個元宇宙中社交、娛樂、工作,在現實生活中一貧如洗、毫無存在感的普通人,在綠洲這個元宇宙中也可以成為這個虛擬世界中的超級英雄。
在未來,元宇宙在人們眼裡將不再是用來體驗新奇的工具,更不僅僅是用來玩的地方,而是會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我們所擁有的是與物理世界截然不同的人生。
也許我們還要花上三十年甚至更久才可以讓電影中的綠洲走入現實,但我們都在等待、也期待著綠洲到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