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正在席捲中國藝術圈。

鏈新(ID:ChinaBlockchainNews)原創作者| 馮銘

7月30日,在北京798“2021數字藝術未來論壇暨Rivvoo nft平台啟動儀式”上,多位藝術家、策展人和區塊鏈行業協會的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國內NFT在藝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在這個論壇裡,我聽到了各位專家對於NFT的深入解讀和未來展望,才真正開始關注區域鏈。”藝術家牛文娟向《鏈新》表示。

牛文娟坦言,雖然接觸NFT的時間短,但她發現,NFT已經與眾多商品、文博、藝術家等進行了合作,比如與敦煌的合作,開啟了文博與科技的結合;還有國外球星購買NFT頭像,藝術家Beepel創作的數字畫作等,“都顯示出NFT市場的極度活躍。”

NFT具有顛覆傳統版權市場的能力

牛文娟,一位85後的青年女畫家,從事中國畫創作,今年剛剛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獲得博士學位。

目前,牛文娟是中國美術家協會重彩畫研究會、中國工筆劃學會等學會的會員,同時還是中國教師書畫院和李可染青年畫院的特聘畫家。牛文娟現任教於鄭州大學。

近年來,牛文娟創作了五個系列的作品,分別是瓷瓶山水系列、澄明鏡像系列、物造天極系列、異度時空系列、重屏系列,其主題都在表達她對世界的獨特感知。在畫面的表現中,她盡量簡化所有元素,力圖以最純淨的色彩與圖式表達一種冷靜的思考。

在接觸NFT概念後,牛文娟就一直關注這項新技術對藝術的影響。

“NFT在流通、版權、價值、應用上,是具有顛覆能力的。”在牛文娟看來,NFT面對的是全球的觀眾,代表了一種全新的數字化時代,能使藝術家站在更高的基點去看待藝術,也能夠很好的傳播自己的藝術。

最讓牛文娟感興趣的,是NFT對於版權的保護,“藝術家藝術作品的版權、流通等,可能會成為傳統藝術界的壁壘,比如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世界範圍的流傳度還是有局限的。”

在藝術領域,NFT的獨一無二性、世界性與多元性,使得藝術形式更加多樣化,讓藝術作品的版權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催生了藝術多重價值體系的重塑。

比如,藝術家自己可以構建NFT,代表自己對於版權的完全擁有,並且這個所有權是永久的、超越時空的,當然也可以售賣自己的版權給他人,開發相關的藝術衍生品、數字產品等。

“NFT是科技時代的產物,也是應時代而生的產物,有很多可能性與趣味性。”牛文娟向《鏈新》表示,“這些都是在一種全新空間和領域的全新嘗試,它幫助藝術家站在一個更加廣闊、多元的平台。”

NFT是區塊鏈的一個條目,它可以在元宇宙這個虛擬空間裡被買賣、被用來代表現實世界中的一些商品,也就會帶來相應的資產流動。擁有NFT意味著擁有數字世界中“獨一無二”的資產,它將虛擬物品變成交易的實體,實現了元宇宙中虛擬物品的資產化,從而實現數據內容的價值流轉。

“市場是檢驗真理的試驗田。目前來看,NFT十分活躍,像年輕人一樣具有活力,但也有一些顧慮,比如是否能在虛擬世界中實行最大權益的保障,能否有效的轉化成現實生活中的利益,如何符合中國國情,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牛文娟表示。

NFT應立足於現實生活基礎

牛文娟認為,NFT最主要的價值在於開創了一種全新的體驗。 “其實人生本來就是一場體驗,看你如何看待生活。真實的生活與虛擬的生活,都可以作為你生活和記憶的載體。如果站在這個角度,所謂的真實就是虛擬,虛擬就是真實。”

NFT是否有價值,取決於你是否相信另一個世界。但也要分清NFT與現實生活的不同,NFT是精神的產物,它以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之上為前提。

“對於新鮮的產物,市場一定有很大的興趣,事實證明也確實如此,現在很多企業也在進行或多或少的NFT轉化。”牛文娟向《鏈新》表示。

現在的90後00後乃至更年輕的Z世代們,都是數字宇宙的原住民,他們就生活在混合現實世界裡,在裡面體驗所有與藝術相關的生活,數字皮膚、數字臉譜、數字服飾、數字家具、數字武器、數字地產等等,所有這些都是他們的數字資產。

“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他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是建立在科技基礎之上的,這也體現社會和觀念的飛速發展。很多不可想像的事,都會成為真實。”牛文娟向《鏈新》表示。

牛文娟認為,目前NFT剛剛起步,還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對於純粹的藝術家來講,重點是在自己的作品創作上,未來的衝突,也主要是在藝術家自己的決定。 “他是否願意將自己的作品以一種全新的模式展現,當然這些領域的攝入,必然會無形之中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