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國際金融報

作者| 餘繼超

編者按

2020年,金融科技從戰略走向落地。

眾所周知,2019年,央行正式發布金融科技三年發展規劃,這是我國金融監管機構首次對金融科技進行系統化的歸納與論述,是金融科技發展進程中的里程碑。

時間過半,金融科技發展規劃落地成效幾何?賽道上湧現的參與者又將如何乘風破浪?

《國際金融報》記者邀請多位行業研究者、思考者和實踐者,一起探討金融科技在促進區位經濟一體化、助力小微企業融資、金融業數字化轉型、破除農企融資困境方面起到的作用,以及金融科技落地應用面臨的挑戰、後續發展路徑。

自去年政治局會議將“區塊鏈”作為國家戰略以來,各部委著力助推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人民銀行出台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規範並啟動“監管沙盒”試點;工信部引導、構建區塊鏈產業並大力建設區塊鏈基礎設施;證監會通過區域股權市場進行區塊鏈建設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區塊鏈納入“新基建”範疇;科技部加大區塊鏈技術研發……

“區塊鏈”這一國家戰略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中,但大規模落地應用仍存在諸多“卡脖子”的因素,如何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區塊鏈產業發展,成為當下的熱門議題。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近日專訪了中國電子學會區塊鏈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區塊鏈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區塊鏈研究院院長馬小峰。

在馬小峰看來,國家對區塊鏈技術的原始創新非常重視,各部委都在積極推動區塊鏈方面的部署,目前區塊鏈產業發展處於打基礎階段,算力(TPS)並不是製約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主要因素。他認為,區塊鏈技術要規模化應用需要“跨鏈”和更高效的隱私保護算法。此外,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多構建一些開源的區塊鏈社區。

01

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正加速

“工信部從技術和產業角度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央行、銀保監會從金融場景入手,探索'監管沙盒';網信辦實行備案製,確保區塊鏈信息安全。”

實際上,工信部在2016年就發布了《中國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發展白皮書》,提出由7個主要技術特徵構成的區塊鏈通用技術需求和典型的區塊鏈技術架構,分析了共識機制、數據存儲、網絡協議、加密算法、隱私保護和智能合約等核心關鍵技術,以及區塊鏈治理和安全問題,初步明確了21個標準化重點方向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標準化方案。

2019年1月份,國家網信辦發布《區塊鏈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隨後公示首批197個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當年10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學習會議中要求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努力讓我國在區塊鏈這個新興領域走在理論最前沿、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

政治局會議定調後,各部委開始著力推動區塊鏈行業標準和技術落地。中國人民銀行在今年2月正式發布《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安全規範》,規定了金融分佈式賬本技術的安全體系,包括基礎硬件、基礎軟件、密碼算法、節點通信、賬本數據、共識協議、智能合約、身份管理、隱私保護、監管支撐、運維要求和治理機制等方面。

今年4月13日,工信部科技司披露第一屆全國區塊鍊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名單。全國區塊鍊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於2018年3月份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籌建,主要是為了加快樹立我國區塊鍊和分佈式記賬技術標準化路線圖,提前佈局重點技術標準研製,適時推動國際標準化工作。

同樣在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明確新基建範圍,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鍊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據馬小峰介紹,工信部從技術和產業角度推進區塊鏈技術發展;央行、銀保監會從金融場景入手,探索“監管沙盒”;網信辦實行備案製,確保區塊鏈信息安全。

今年下半年開始,各部委加大了多區塊鏈基礎上的搭建。 7月份,證監會發布《關於原則同意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深圳等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區塊鏈建設工作的函》,這是在證券行業區塊鏈基礎方面實施的創新建設。上海股交中心聯合同濟區塊鏈研究院共同推進試點工作。 9月29日,上海股交中心宣佈區塊鏈項目取得重大進展,已能實現全部業務數據上鍊,並成功與證監會監管區塊鏈實現跨鏈聯通對接。

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眾多金融科技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然而,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和跨界應用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巨大的風險隱患。金融科技使得跨界交叉性新產品不斷湧現,不同業務直接關聯滲透,風險的傳染性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波及面更廣,且一旦爆發可能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2019年12月,在中國人民銀行指導下,北京在國內率先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柴洪峰牽頭下,中國銀聯、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中科院等聯合研發“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化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基礎設施,旨在利用區塊鏈、輿情大數據、知識圖譜等技術打造監管工具通用的基礎設施,為我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已在銀聯“手機POS創新應用”進行了試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此外,工信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8月30日啟動國家區塊鏈與工業互聯網協同新型基礎設施——“星火·鍊網”,首個超級節點落地重慶。

02

“跨鏈”、隱私保護需加強

“從同濟研究院大量應用實踐看,無法'跨鏈'和缺乏高效'隱私保護算法'是目前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主要的製約因素。”

據悉,“星火·鍊網”採用自主研發的許可公有區塊鏈技術,既兼容公有區塊鏈開放接入、靈活、可擴展性等特性,又融合聯盟區塊鏈易於監管、高性能、安全可控等特性的區塊鏈技術系統。

它分為兩層,上層是由超級節點構成的主鏈,用於管理標識、公共數據或者國家未來提供的其他法定資產,也包括監管規則的實現。下層是通過骨干節點連接的既有的各類型的區塊鏈應用,可以從主鏈獲得標識、數據。

在馬小峰看來,區塊鏈節點具有可擴展性,每秒交易量不再是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目前區塊鏈算力能滿足大多數應用場景,對算力要求高的產業級區塊鏈可以通過上雲、虛擬化節點,來提升算力和節點”。

從同濟研究院大量應用實踐看,馬小峰認為,無法“跨鏈”和缺乏高效“隱私保護算法”是目前製約區塊鏈技術規模化應用主要的製約因素。同濟區塊鏈研究院聯合蘇州企業徵信、人民銀行蘇州市中心支行、蘇州銀行等長三角機構,打造基於區塊鏈的長三角徵信鏈應用平台。這是目前區塊鏈行業比較大規模的一次涉及到“跨鏈”和“隱私保護”技術與工程突破的創新應用示範。

長三角徵信鏈基於區塊鍊等技術搭建徵信鏈應用平台,企業徵信機構將徵信數據、授權信息、查詢記錄上鍊存儲,實現徵信機構跨區域、跨系統的信息共享和服務協同,打破數據孤島,實現機構間企業徵信報告信息(如企業基本信息、經營信息、涉訴信息等)互聯互通。

馬小峰稱,“在上海、蘇州等長三角地區,通過徵信鏈打通社會信用和金融信用。但上海有上海的徵信體系,蘇州有蘇州的徵信體系,區塊鏈技術要在全國范圍內規模化應用,首先要解決不同區域之間的'跨鏈'鏈接。”

此外,馬小峰指出,區塊鏈的非對稱加密,需要更複雜的隱私保護算法。現有的複雜隱私保護算法通病是工程量大、耗時費力,很難達到商用的級別。 “我們現在針對不同的場景做研究,比如在金融場景裡面,在確保信息安全的情況下,把通用的隱私算法優化,以便實現算法效力的提升,從而達到既快速又安全的商用要求”。

03

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應用

“通俗地說,區塊鏈就是一個巢,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我國社會治理、產業、金融、民生管理、政府政務等應用場景可以有很廣泛的應用。”

要搶占區塊鏈高地需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馬小峰介紹,同濟大學2013年便開始了金融科技及區塊鏈研發,2017年開始自主研發區塊鏈底層技術平台“梧桐鏈”,2017年與蘇州市共建了區塊鏈產學研創新平台,2018年又在上海市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支持下成立上海市區塊鏈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

據介紹,梧桐鍊是企業級區塊鏈聯盟鏈底層平台,具有原生國密算法支持、原生支持UTXO,適合資產數字化場景、高性能智能合約引擎、兼容基於Docker的智能合約、完善的權限安全控制、便捷應用開發支撐、基於應用場景的優化、完善的技術支持。

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應用迭代發展,現在梧桐鏈底層技術在供應鏈管理、銀行、保險、航運物流、海關、司法、政府管理、藝術品交易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截至今年7月已累計服務超過1500家中小企業,融資金額逾500億元,實現資金供應鏈8級流轉。

“通俗地說,區塊鏈就是一個巢,區塊鏈技術創新要植根市場,在市場應用中不斷迭代完善。我國社會治理、產業、金融、民生管理、政府政務等應用場景可以有很廣泛的應用,其中解決多方合作信任問題的'存證',相當於互聯網興起時的門戶網站,會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最基礎也最廣泛的應用。”馬小峰稱。

經過多年的實踐,馬小峰指出,區塊鏈技術快速迭代,傳統單靠高校和幾家大企業牽頭科研的模式要轉變。我國有影響力的區塊鏈開源社區在國際上比較少,區塊鏈來源於社區,更多的企業上鍊,更廣泛的參與才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