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forechain排版|王紀瓏琰
《全球數字藏品年度報告》發布會成功舉辦
2022年03月26日,“數字藏品的全球趨勢與中國創新——全球數字藏品年度報告發布會”成功舉辦。
本次會議由ForeChain和零壹智庫聯合主辦,由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元宇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作為學術支持單位。
會上,零壹智庫創始人柏亮致辭,ForeChain和01區塊鏈聯合發布了《全球數字藏品年度報告2021》,同時邀請了多位學者、代表性企業、投資機構和行業專家,對數字藏品的全球趨勢與中國創新進行深入探討。
ForeChain區塊鏈架構師袁劍文和零壹智庫區塊鏈分析師陳麗姍
共同呈現了報告的核心數據與觀點。 2020-2021年,全球數字藏品市場爆發。投融資端,全年融資事件共發生331起,已透露的融資金額共計達52.56億美元。交易端,加密市場NFT全年總交易量超過664萬筆,總交易額接近340萬(ETH)。從風險上看,境外NFT行情與加密貨幣市場深度同步,且巨鯨影響較大。相較於傳統金融市場與加密貨幣市場,NFT市場行情波動更加劇烈且存在額外風險點。
結合國內監管和市場特點,NFT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藏品市場。國內數字藏品的生態不涉及與加密貨幣相關的產業鏈,且數字藏品的二級市場發展較為慎重。從發展特點和趨勢上看,數字藏品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文創載體,各業機構通過發行數字藏品與受眾互動的需求增加,消費者對這一新型收藏方式的接受度也逐漸提升。
會上,就數字藏品的相關技術、發展現狀、發展趨勢以及法律監管等方面,各企業代表、投資機構和行業專家都給出了頗具建設性和創新性的觀點。
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
主張NFT的大眾化,“每一個人都能夠創造NFT,每一個人都可以得到非同質化的需求的滿足,NFT才有希望。”朱嘉明認為NFT開啟了人們追求、欣賞的各種非同質化存在的新時代,一個完全不同於同質化最為主流的工業時代。或者說,現在的數字化轉型,就是從工業時代的同質化向信息時代的非同質化轉型,而這個歷史過程剛剛開始,NFT則是這樣歷史過程的先聲。
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元宇宙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陳曉華
指出,目前數字藏品存在監管政策不明朗的風險,而明確數字藏品是做金融還是技術很重要,政策將按照這個分類對其進行定性。而關於數字藏品的未來,陳曉華認為,個性化、多元化的數字產品將會成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藝術品,並成為一種資產的投資方式。數字藏品補充了當前輸入資產技術領域的空白,讓數字內容資產化並高效流通。
北京文投文化科技產業融合基金總裁張荙麟
強調數字藏品的發展一定要確保規範性,無序的發展可能導致NFT無法在中國生存,並喪失我國在這個市場的國際話語權。此外,張荙麟呼籲創客精神,並表示這個行業在未來市場和未來社會有極大價值。我們不應該立足利益的角度,而是從精神、社會治理等各種角度去看待和發展數字藏品。
趣鏈科技副總裁李瑞
談到技術本身在什麼情況才適合上鍊時,提出了技術上鍊的方法論,一是多方參與,二是多方參與中存在的信任或者隱私問題,三是多方參與的情況下,保證數據的不可篡改性,四是是否需要提供各環節數據的傳送效率,並且實現有效的存證、溯源。
星圖比特創始人張炯
對比了公鍊和聯盟鏈各自的特點和區別,並指出發展國內公鏈數字藏品需要注意解決的幾個問題,包括:上鍊的合規問題;交易、交付和交割或將面臨納稅問題;用戶的KYC認證問題;企業在鏈上發行數字資產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問題等。
數藏中國創始人兼CEO王鵬飛
認為,數字藏品的合規性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數字藏品的版權,數字藏品在發行時獲得版權方的認可和授權是核心的問題;二是鏈的選擇,目前所有的公鏈以及二層側鏈在中國都可能需要整改,重新上到聯盟鏈;三是交易方式,目前的二級市場都沒有獲得主管部門的批准,而文交所和數字資產交易所或將是合規的路徑。
澳門科技大學計算機技術博士陳雲貴
認為,伴隨著生產力大爆發和物質生產過剩,非物質生產或將在未來的GDP中佔重要的比重,而這將推動NFT大爆發。此外,陳雲貴提出POW機制會阻礙NFT的發展的觀點,隨著底層公鏈對算力的需求陡峭增長,這導致能源電力消耗大、挖礦設備需求高,碳排放量大以及交易費用高的問題,POW無法適應NFT的增長。
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烽
指出N
FT和虛擬貨幣的區別,從技術上說,二者都是加密貨幣。但是NFT能與特定的元數據相結合而成為多樣性的數字產品或者說數字商品,但同質化代幣很多時候被當成貨幣或證券使用。涉及到中國發展NFT業務需要了解的法律問題,張烽指出以下方面,一是有關數據和信息處理、網絡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法律問題;
二是有關知識產權比如版權、商標、專利、商業秘密,以及其他一些民事權利包括肖像權、虛擬財產等方面的法律問題;三是融資、吸收存款以及其他與金融監管方面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