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技术是不行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问题。”11月14日上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Money20/20中国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

他强调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正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金融科技逐渐成为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国金融发展和金融资源布局的焦点领域,持续提升本国金融业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水平,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李东荣认为,这种诉求的本质其实就是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这两点目的才是金融科技创新的本质和方向。

技术不是万能的

机制、人才、数据、标准缺一不可

实现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光靠技术是不行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所有的问题。金融科技创新还需要机制、人才、数据、标准四大支柱。李东荣强调,“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科技公司,如果缺少机制、人才、数据、标准等方面的有效支撑,金融科技将只是空中楼阁和绣花枕头。”

在机制方面,要努力形式有活力的机制,通过各种创新平台连接各部门,完善试错融错机制。在人才方面努力完善人才的交易和轮岗机制,满足金融科技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数据方面,应该从单纯的数据的囤积者,转变为数据的挖掘者。在依法合规以及做好数据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努力激活内部的存量数据,盘活外部的合作数据,提高数据应用能力。在标准方面应以增强安全性,合规性和互操作性为重点,积极地参与和推进服务要素,产品定价,信息安全,隐私保护,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李东荣认为机制、人才、数据、标准四大支柱的创新都要建立在风控基础之上,这是金融创新的根本点。“纵观全球金融发展历史,金融风险从来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而销声匿迹。在防范金融方面不会因为技术的发展有任何的特殊和意外。”

提升风险甄别,风险定价,风险处置等能力是金融从业机构是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功课,也是最大的挑战。现在的风险管控安排应该与产品服务创新同步规划,同步部署,这样才能有效地完善合规管理。在新情境下的风险控制要做好数据保护,运行监管,灾难恢复等安全保障防护,使各类金融创新可能带来的风险处于可管,可控、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同时,通过信息披露,通过风险提示,合同规范等方式,避免新的风险和成本向金融消费者不合理的转嫁。

金融为本,科技为器

鼓励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科技创新

金融科技是现代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金融为本,科技为器,从业机构开展业务首先要牢守金融业务的出发点,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把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普惠水平,有利于提高金融风险管控能力,有利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评估创新价值的基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正确,路径科学。

针对我国当前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李东荣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在于实体经济发展当中有效的金融需求和传统金融服务的短版。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在着力改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精准扶贫等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因此在这些领域,金融科技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比如有一些机构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在信息难以篡改可追溯性方面等特点,实现扶贫资金的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有的机构尝试使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资金结算,交易流水,存款投资等各类交易数据,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等。

只有坚持这个方向的金融科技创新才是值得支持和鼓励的金融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