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幣圈一夜無話,甚至充滿溫情——相比最近一周來對比特幣多頭的血腥清洗,昨天爆倉的空頭反而多了一些,從圖表看,昨天是極度溫和的一天。
近30天來爆倉最小的就是昨天,很多只看價格的人看到穩步上升的價格,馬上會覺得:跌夠了吧?牛來了吧?
但還是那句老話,要看K線,但千萬不要迷信K線——K線大多數時候傳遞出的是錯誤信號。
高度決定視野。在方向不明朗的時候,我試圖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問題——我發現,減半的故事很不好講了。
今天的文章先從大的經濟層面進行分析,最後再談一下我個人對於後期走勢的看法。
1、
昨天,美股遭遇史上超大暴跌。
收盤時三大指數均跌超4%,道指跌1199.39點,納指跌4.61%,標普500指數跌4.43%。微軟和蘋果均跌超6%。
特朗普對美股暴跌感到憤怒,認為美國衛生官員對疫情的警告嚇壞了投資人。
但是,他可能低估了情況。
同一天,歐股主要股指收盤大跌,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246.07點,跌幅為3.49%。德國DAX指數27日下跌407.42點,跌幅為3.19%。法國CAC40指數下跌188.95點,跌幅為3.32%。此外,富時意大利MIB指數下跌623.17點,跌幅為2.66%。
經濟危機最早的徵兆總在股市。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大跌,成為歷史上的大崩盤,不僅是美國,全球都被席捲入這場金融風暴裡。
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GDP下降了30%,投資減少80%,有1500萬人失業。
當然,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和現在情況完全不同,當時是由於人們對股票的盲目追捧導致的泡沫破裂。但是股市的大跌不會無緣無故,一般來說,就是兩類:
一是投機泡沫破滅,世上沒有永恆牛市,股市、黃金、比特幣、房產均是如此,均有周期,漲得過於狂熱,價格嚴重偏離價值時,遲早都會出現價值回歸,最終一地雞毛。
二是經濟下滑,企業生存環境惡劣,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股價下跌,2018年,因中美之間的摩擦導致經濟存在較大的下行壓力,當年股市下行幅度十分大,也是熊市下跌最狠的一段。
在現在的情況下,企業的生存環境有多惡劣呢?看看我們熟悉的一些企業:恆大史上最大折扣、西貝熬不過3個月,海底撈虧50億等等。
這一切都與新型冠狀病毒擴散有關,全球經濟增長的出現較大風險,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和股市產生了懷疑,現貨和合約市場都有很多信號表明股市開始陷入恐慌。
2、
看看新冠的情況。
韓國疾病管理本部27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韓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71例,累計確診1766例,累計死亡病例13例,而28日累計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05例,再創單日新高。
2月27日18時,日本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12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累計8人。據日本廣播協會電視台報導,“鑽石公主”號郵輪累計確診705例。
歐洲方面,歐洲(含俄羅斯)的確診病例總數已經超過500例。而且包括德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馬其頓、希臘、格魯吉亞、瑞典等國也相繼出現了首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意大利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75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意大利累計確診病例達528例,累計死亡病例14例。
美國方面,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26日晚證實,美國確診第60例新冠肺炎病,感染源不明,這是新冠病毒在美國社區傳播的首例。
關於疫情有些敏感,我不好說太多。在疫情應對上,儘管爭議很多,比如在口罩管控等具體問題上,有一些不同聲音,有“專家”建議應該用市場化的手段來調控等(我個人不大認同),但不管如何,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應對一定比很多其他國家要強。
現在很多其他國家一貫的措施就是用市場化的手段調控,到底效果如何,不久可以見分曉了。
一旦新冠狀病毒在一些國家進一步蔓延(我認為不包括中國,中國最艱難的時刻已經在過去),且資金大手筆撤出市場(比如美國市場)時,那麼,引爆經濟危機的“核彈”將正式出現。
經濟危機會造成紙幣貶值,通貨膨脹加劇,政府要用很多資金用於扭轉經濟(比如海底撈,難道就讓它這樣倒閉?銀行會授信幾十億),但是,救只能救一部分,企業效益不好,失業率上升,資金從股市出逃,消費水平降低,股市繼續大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現在抖音上的段子,還笑得出來麼?
你好,因疫情影響假期延長七天;
你好,因疫情影響假期繼續延長七天;
你好,因疫情影響假期繼續延長七天;
你好,因疫情影響公司倒閉,不用來上班了……
3、
這一次和以前的非典、H1N1有著很大的不同,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都發生了變化,總體來說,不容樂觀——具體有太多評價指標,因為太枯燥,就不一一陳列。
總體來說,就是大多數指標都傳遞出一個信號,這一次對於全球來說,影響會更大一些。以其中一個指標為例:槓桿率,我們參考一下不同國家2019年2季度的宏觀和分部門槓桿率。
橫向來看,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已經超過了美國,緊隨日本與英國之後。
其中,非金融企業槓桿率高達154.5%,是美國的兩倍、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1.5倍;家庭槓桿率比英國、美國低,與日本、德國相當,高於同為發展中國家的巴西和印度;只有政府槓桿率相對偏低,只比俄羅斯高。
企業和家庭的槓桿率更高,這意味著需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也面臨更大的破產風險,因此企業應對此次疫情帶來的負面衝擊更加困難;疫情過去以後,企業和家庭借貸進行消費和投資的空間也更小了,也就是說經濟恢復起來會更加緩慢。
經濟越是動盪,資金越是尋求安全,而比特幣明顯不是一個“安全”投資品,即使是黃金目前價格也在回落。
道理很簡單,經濟一緊張,大家要用錢的地方也更多了——尤其在那些只靠市場調節的國家,同時考慮企業破產、工人失業、物價飛漲、股市暴跌等一系列因素。
這時候真的會有很多錢投入到幣圈嗎?從大的範圍一分析,會不會發現減半的故事有點乾巴巴?
不管是不是盤子小,很好拉,但我們在幣圈的投資一定要要作好最壞的打算,越是急著暴富,越是會變為暴虧——我在前幾天的暴跌中,已經用USDT交了學費。
4、
江卓爾在談什麼要挖礦時說,挖礦很多時候不賺錢,礦工為什麼還挖呢?因為堅持挖礦的好處是不會錯過牛市,牛市來了在挖,熊市來了還在挖,不會離場就意味能從魚頭吃到魚尾。同時高大的廠房也是很好的融資工具——沒錯,他對場外槓桿的運用很精通,儘管他強調場內加場外是找死。
從現貨投資的角度來講,投資比特幣歸零的風險極小,但期待通過投資比特幣現貨在下一輪牛熊達到多高的收益,恐怕要謹慎一點。
相比認為比特幣將漲到十萬、二十萬,三十萬,我更傾向於認為即使到達那樣的高價,崩盤也會更快。因為價格總是不會脫離價值太久。
比特幣是有價值的,但是比特幣的價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目前來說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因為一切的價值在一個體量極小且被大資本操縱的市場中顯得很飄渺。
李笑來說“價值投資都是傻逼”或是當前幣圈投資的“真理”——別誤會,我也是個價值投資者,我80萬現貨中,主要是BTC和KEY,尤其是KEY,在別的幣上漲時,它還能下跌,要不是因為價值投資,而是短期投機的話,實在是沒有任何理由去碰它。
但當我明白幣市過去、現在、將來,都是一個投機佔據主流的市場之後,我的選擇是迎難而上,學習這個投機市場中的一切——因為我將我的未來和這個區塊鏈世界會在很長很長的世界錨定起來。
昨天,我在低位開5倍多單到今天盈利挺豐厚,原來我是計劃要一直拿下去的,但是發今天的文章前,通過研究下來,最終我選擇的是清倉獲利了結,現在繼續開空單等待(只有10USDT,跟我單的請注意,不要用超過10U,現在先學習,別急著暴富)。
在一個投機的市場,漲和跌都是機會,我不缺機會,還缺的是抓住機會的眼光。當前,市場很平靜,但我也和大家一樣,在等一個方向。
我個人覺得那個方向不是星辰,而是大海。
5、
當我們在投資數字貨幣、信仰比特幣的時候,有幾個人敢對自己身邊的朋友、新人、同事聊起來的?對於圈外人來講,他們很多會用惋惜的語氣規勸你不要再玩了,你和他講去中心化、他和你講別賭了;你和他談價值投資,他覺得你走火入魔。
在很多人眼裡比特幣是騙局、是風險、是賭博,甚至是違法。他們為什麼要這麼說?不過是因為他們不懂。
他們習慣了上班、拿工資,存錢,最經常的投資行為是把錢存入餘額寶,享受3%的年化。
如果我對他們提一條建議:不學習、不研究比特幣的人會吃虧,而不懂投資的人會吃大虧。
今天的文章談了宏觀層面的經濟問題,問一個個人層面的經濟問題:一個月收入的5000的人,如果找到一個確定的投資機會(假設),需要投資200萬,他應該怎麼辦?
不知道對吧?除了借錢,無非就是銀行和信用卡,但說起來容易,具體操作層面知識值很多錢,聽到貸款、信用卡就以為是賭博,只想到風險,那不是聰明人的所為,不要輕易去否定任何自己不懂的東西。
所以了解一些事很重要,至於去不去做、怎麼做是另外一個問題。
最近我的文章中,經常提到合約——不提合約一開始彷彿才是政治正確,一開始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很高興的是,很多人也開始寫合約——畢竟有些東西你學或不學、她就在那裡。
很多人對合約是什麼都一竅不通,只看到爆倉就怕了,就覺得合約等於賭博,合約早晚輸光。其實想一下,所有成熟的金融市場最後都是衍生品的天下,難道華爾街交易員和投資人都扎堆在一起研究怎麼輸光嗎?
過去我不玩合約有一個最大的原因是,打針太可惡。網站在極短時間裡,網絡卡住,多空雙爆——錢到哪去了?你充值到哪裡,錢最後就去了哪裡?一般來說,開多和開空的雙方,在資金費用的調節下,進行多空對弈,但在力量明顯不平衡的時候,打針的意義就行大了,把多頭和空頭都秒殺,最後交易所只要撿錢就可以了,這個不被監管的市場,危險很大。
我同意所有關於合約的可怕建議:不要碰合約。但是如果你是和我一樣自信的人,並認同合約只是工具,那一定要學習一下。
關於生活,最穩妥的方式是回家種田,自己養豬、種菜,住在桃花源。而一旦走出去,就會有很多的風險,環境會帶來改變、帶來挑戰,但環境也帶來機遇。
在這樣的熊市,抓緊時間學習,才是唯一重要的事——財富永遠是認知的附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