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圖_20200110110022.png去年11月6日,香港證券與期貨監督委員會發布《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立場書》和《香港證監會發布監管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牌照條款和條件》。

我曾經在國家級交易所已經來了,DCEP取代USDT不遠了中寫道:在香港,國家級合規交易所即將到來,首批牌照即將發放。

就在昨天,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截至目前已有不超過5家數字資產交易所被納入其中。知情人士聲稱都經歷了嚴格的篩選,包括創辦人的盡調資料都是厚厚一大疊,所謂世界級大平台,99%都不能進入名單之內。 ”

實際上,早在2018年11月1日,香港證監會就發布《有關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及交易平台營運者的監管框架的聲明》(下稱“監管框架”) ,針對數字貨幣等虛擬資產投資發布新規。並將持有牌照與不打算申領牌照的營運者區分。

根據《監管框架》,要成為一家持牌平台要經過以下幾步:

第一步,香港證監會並不向交易所立即發放牌照,而是與申請者就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等內容進行了解,同時交易所提供真實運作情況。

要知道,在目前的頭部交易所中,刷量已經成為常態。舉個例子說,幣安、火幣、OK三大交易的代幣,在非小號,排名分別為8、11、15;而在Coinmarketcap其排名則為8、18、42。

在抹茶的官方群中,官方人員對於使用機器刷量絲毫不避諱,聲稱避免K線割裂——刷量其實是對投資者的誤導,在股市要入刑,但在幣圈成為常態。

在各個媒體發布的各類交易所真實交易量排名中,排名靠前的交易所大多有問題,根據TokenInsight發布的交易所真實交易量榜單中,只有寥寥幾家沒有刷量,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真實交易量截圖.png

(圖)

監管合規之下,刷量將成為過去式。  

第二步,將部分交易所納入證監會的監管沙盒,基於這些平台在沙盒中的表現,嚴謹地判斷其是否適宜受證監會的監管,然後再發放牌照。

目前已知的消息是不超過5家,而且預計99%的世界級交易平台都不在此列。

其實這是正常的,交易所是一塊肥肉。在監管之下,行業面臨新一輪洗牌,技術不是第一位的,利益才是。

很多時候不一定是最大的笑到最後,中國是一個講交情的社會,這個大家都知道。合規大家都可以追求,但是有時候一個小條文就能斷了你的努力。

第三步,拿到牌照還需進入沙盒下一階段,平台需要更頻繁地作出匯報、受到監察和審查,以便它們在證監會的密切監督下,制定嚴格的內控措施;12個月後才可申請退出沙盒。

從目前來看,儘管火幣、OK一直在積極尋求合規,採取一系列手段,包括收購上市公司等,但是三大所都可能成為《監管框架》中所說的, “部分全球最大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被看來在香港經營,但卻不屬於證監會及任何其他監管機構的監管範圍。”  

這個不在監管範圍包括很多內容,目前流出的有幾條:

①實體註冊地必須在香港,才能讓香港當地居民以及在香港有資產的人士在此交易,受到香港證監會監管。比如,幣安總部在馬耳他,所以號稱在香港交易,但其實並不一定具備註冊地在香港、在香港有辦公室的條件,這類問題就剔除了一大批幣圈交易所。

②公司的總部、決策權必須在香港,如果高管在香港註冊了一個空殼公司,實際上在其他地方運營,也是不合規的,這也能剔除一批牌照競爭者。

③證監會還會考察交易所的股東是否有在傳統金融機構違規的經歷,或者在數字資產行業從業違規的行為。此外還有技術要求,投資者資產保險的要求,和第三方審計規範的報告。

一句話總結:公司要在香港,高層要在香港,不能有黑歷史。

在這種嚴格的要求之下,很多大公司還在觀望之中,畢竟主動接受監管是不是有利?

當前,大家雖然沒有牌照,但都正常在經營。比如,幣安之前沒有美國牌照,但在美國經營,後來美國規矩嚴了,幣安就不得不退出美國。隨後,通過收購美國的交易所的方式,以合規的身份重新進入。

目前,申請此牌照的公司還不多,香港證監會尚未公開入圍名單。但已經流出的包括HashKey Group、港股BC科技集團、HKbitEX(香港數字資產交易所)等——均是我們此前從未接觸的交易所。

合規交易所的問市對於三大所來說,是不是利空?

我覺得不能這麼看, 雖然合規交易所會有一些優勢,比如DC/EP發布,最先能夠得到官方支持和技術對接的,必然是它們。

作為我們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是交易所是不是安全,交易深度是不是夠大,用戶體驗是不是夠好。

究竟這件事情的影響會是如何?

參考一下我們國家股市正式設立時的情況——股市狂漲2年,我有如下幾個判斷:

一是如果新的合規交易所發行平台幣,挑一家最靠譜的殺進去,將會是很好的選擇,券商股總不會差。

二是如果上市,對於國內很多人來講,會有一個認識上的極大轉變,會覺得虛擬貨幣交易意味著合法了,進而引發大量熱錢湧入,進而帶動全線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虛擬貨幣交易在國內是合法的,只是不那麼合規,包括交易所也只是不合規。

很多人沒有去研究合規和合法的區別——違規的事情有膽大的人做,違法的事情無論是誰都不要去做。

三是不管我們有沒有機會參與到香港的平台中去,提前佈局BTC和好的平台幣,都是挺好的決定。

最後,再強調一下,不要低估這件事的影響力。有人可能會覺得在新加坡等國家,不是早就有合規交易所了嗎?有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是全球化的,但是中國太強大了、人口太多了,官方認可或是不認可,對於整個幣圈的影響力也太大了,要不然你看看1025那天,比特幣的走勢?

(全文完)

金融知識每日一條:支付行業是怎麼賺錢的?

有一個大概的721分成。

信用卡刷卡消費1萬元,產生手續費60元。其中42元由發卡行獲得,12元由支付機構(POS機項目)方獲得,6元由清算機構和銀聯(大概比例)。

全國有支付牌照200多塊,其中具有銀行卡收單資質的有32家。 所以現實中,這32家機構的正規POS費率一般在0.6%-0.7%之間。

而不正規的POS反而收費遠低於此,比如在0.5%,原因在於。

在特定情況下,POS機項目可以獨吞本來應該給銀行的42元——如果你的卡是在慈善和公益機構、殯儀館等特殊行業消費,銀行是不收或收極低手續費的,於是POS機項目方只要經常讓你的卡在這種商戶消費,它們就穩賺不賠了。

市面上有POS機品牌4000+,所有的品牌均需要給有牌照的項目方提供“授權費”,同時又要給代理更高的提成,給用戶更低的費率——無路可走,只有玩貓膩。

所以在消費小票上,大多數時候用戶要么看不到商戶名稱,要么商戶不在本地,俗稱跳碼。

銀行對於一張反複收不到手續費的卡,只有降額、封卡,最起碼是不提額。

32家支付牌照機構中,只有一家具有清算資質,故其運營成本最低——就是我選擇的。

個人套現有2條觸及法律低線:經催促仍不按時還款,金額達到5000以上,涉及信用卡詐騙罪;幫他人套現並收取手續費的,達到100萬金額或刷卡人20萬以上逾期不還或造成銀行損失10萬元以上(跳碼到銀行收不到手續費的商戶)涉及非法經營罪。

關於更多法律和金融知識,可加QQ群:634990379,查看群共享。

羊毛: 零投入,從我這領一台POS機給需要的朋友,獎勵150元,不設上限。

自領一台免費(手續費千六,正規小票、優質企業,提額飛快;低於千六,必有貓膩)。

微信: ttkdn222,邀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