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Taraxa攜手Celer、Conflux、X-order聯合主辦了「區塊鏈商用落地必經之路-區塊鏈擴容」主題分享會。 Taraxa創始人兼CEO Steven Pu,Conflux聯合創始人張元杰、Celer核心開發工程師Michael以及X-Order聯合創始人陶榮祺分享了各自的見解。
在Taraxa的分享中,Steven認為想要實現真正的區塊鏈商用落地,提高區塊鍊網絡吞吐量(擴容)是一條前提。隨著區塊鏈逐漸走向商用,比特幣和以太坊這樣的早期實驗性網絡的性能無法負擔金融、IOT這類需要高吞吐量和強穩定性的場景。同樣的目前市場上存在的IOT公鏈大多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所以如果要搭建承載大量機器數據的去中心化IOT應用,自行搭建一條IOT公鏈勢在必行。
Taraxa採用Block DAG 的數據結構來實現橫向並行處理(即節點之間的並行分工),speculative concurrency 來實現縱向並行處理(即智能合約的並行處理),並且為物聯網設備專門設計了輕節點,大大降低了對於全節點依賴,另外還發明了一套鍊上技術參數可自動進化的算法機制。
在區塊鏈商用落地方面Steven分享到,目前,世界上的物聯網設備數量正在成指數級增長,這將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而IOT系統中很多現有商業模式成立的前提,是基於對設備產生數據的基本信任。如果設備未被受到信任,那麼現有的很多商業模式也將不成立或是具有極高的摩擦成本。
因此,Taraxa構建了一個快速、可擴展的設備友好型公共賬本,目的是讓設備和機器變得更加有用、更有價值,促進IOT系統能夠傳播的更快。
在實現落地的過程中,Steven總結了這幾點核心要點:設備是完全獨立的設備;去中心化的系統很慢,去中心化系統可以保證中心化系統的誠實;所有數據都是鏈下生成的,區塊鏈只能保證數據的來源和不可變,也就是說區塊鍊是無法保證數據的質量。
此外,針對圓桌討論中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許可和聯盟鏈正在緩慢而悄悄地發展。到哪一個臨界點它們會“停靠”接入公有鏈,這樣做許可鏈有什麼好處,公有鏈又有什麼好處,這種情況會在什麼時候發生?各嘉賓也分享了他們的觀點和見解。
陶容祺:聯盟鏈一定會越來越多,但是怎麼連接是個問題。會產生聯盟鏈的孤島,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公鏈的破局方式。
祁超:Token像個公交卡,能自身產生價值轉移,聯盟鏈沒有原生的價值轉移。國家打擊的是傳銷盤,但其實還有很多的具有價值的代幣,當行業發展和公眾認知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優質的公鏈能避免一刀切的狀況。等到這個時候,聯盟鍊和公鏈的合作可能更多。
Steven Pu:聯盟鍊和公鏈的區別有三點,其一在於在於使用人群的範圍,其二在於聯盟鏈可能會出現一些不公平的特殊權利,其三在於可以聯盟鏈隨意修改。可以說聯盟鏈能做到的公鏈都可以做到,並且公鏈比聯盟鏈更具備安全性因為公鏈更難被收買。
張元杰:聯盟鏈只是解決可信准入的一種方式,適用於某些行業,但最終殊途同歸。
未來十年會發生什麼
陶容祺:首先是今年很難,未來會更難,無論是區塊鏈還是其他產業的公司大家都要活著。而中美貿易戰的結果是可能出現中國金融完全放開,猶太人為首的財團進入中國。可能未來五年都是衰退的過程,暫時無法談論抄底更多的是避險的需求,在這個時間內比特幣、黃金會有很強的需求。而在長期來說,全世界都看好中國,外部資金進入之後會有飛躍式的發展。看多中國、比特幣和黃金。
祁超:做區塊鏈的人比用區塊鏈的人多,尤其是Dapp。如何跨越這個鴻溝,第一個是速度,第二個是體驗,目前Celer已經正式接入了法幣入金和App Store的上架,正在大規模的接入互聯網的用戶。
Steven:在設備中應用的場景可能比其他場景中。區塊鏈解決信任問題,而人類的信任機制是自古以來各項法規、語言共同構成的,很難去改變,但是機器不同,機器更需要信任,解決這個需求能更好的賦能實體經濟。同樣的,在未來,區塊鏈的功能和滿足需求比在落地過程中低層的技術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