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及“區塊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炒幣”“暴富”“割韭菜”,幣圈的浮躁早已深入人心,95%的數字貨幣都是“空氣”,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只能單純用於炒作,幣圈乃至整個區塊鏈行業都缺少“硬核”科技公司,能夠真正將區塊鏈技術從理論帶向現實,走向普惠,邁向大眾。

近日,PANews從中城科技獲悉,其已順利拿到了《ISO無現金支付國際標準》,這是中城拿到的第四個國際標準,在從事區塊鏈相關業務的國內公司中絕無僅有。

图片1.png

中城科技獲得的《ISO無現金支付國際標準》證書

作為數學家、通訊技術和加密技術專家,中國第一代移動通訊網絡創建者的聶明,其實比大部分區塊鏈行業專家都了解這個技術。 “區塊鏈其實不是什麼新東西,多年前我們在研究通訊技術算法的時候就有,只不過我們稱之為區塊域。”

“2000年初的時候,我通過投資TOM、手游等項目已經財務自由了,後因原來職業及興趣愛好,想繼續研究下一代通訊技術,經過十幾年研發出了CCKS技術,沒想到物聯網、區塊鏈火了正好用上。”聶明說道。

图片2.png

中城科技董事長聶明

據聶明介紹,CCKS(Combined Credit Key System)基於標識的安全與認證技術,是物聯網、區塊鏈的基礎技術。

該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是:1、容量大(單域10的48次方),標識認證海量數據,支持萬物互聯;2、安全性高,加密級別高,現有技術無法破解;3、具備廣闊的應用前景,身份識別、數字貨幣、鑑真溯源、數字版權等等;4、被國際標准採納,中城科技基於該項技術擁有多個國際標準。

為了驗證CCKS這項革命性的創新算法,需要使用“超級計算機”進行運算,而每一次使用超算的費用異常驚人,就這樣,聶明的這個“愛好”竟將他原來掙的億萬身家悉數耗盡。

頂住各方壓力完成了研發,聶明正準備將這項突破性的技術賣掉,從此歸隱山林,沒想到卻遇見伯樂軟銀中國。 2016年,軟銀中國投資了1500萬美元給聶明,繼續支持該技術應用落地。

2018年, CCKS技術趨於成熟,可以直接在移動設備,在支付場景使用。眾所周知,數字貨幣行業的旗幟比特幣,每秒處理交易的速度是5至7筆,如果全世界都用比特幣進行交易,或許買瓶水都要等待數月才能成交,但中城科技的技術可以將每秒交易處理量提示至50萬筆,其性能是比特幣的10萬倍。

“所以比特幣根本不可能作為數字貨幣大規模使用,臉書的天秤幣也不行,每秒才幾千次的交易處理量,真用起來會急死人。”聶明稱。

聶明同時透露,中城科技目前正和國內某銀行談聯合發行一種防盜刷風險的信用卡,只需將中城科技相關軟件裝在手機裡,不依靠手機裡的SE芯片,手機適配率超過90%,用上軟容壘技術那每部手機便能成為一台POS機。

因為交易速度塊、無盜刷風險、可離線交易等特性,中城科技的CCKS技術已用於“北京通虛擬卡”和“天津一卡通”。同時,覆蓋阿拉伯地區的支付工具Wpay,也正使用著CCKS技術。

122.png

中城科技與光大證券科創板上市保薦簽約儀式

雙方正式簽署《中城科技科創板上市保薦協議》


目前,中城科技已經啟動了上市計劃,劍指科創板,如果成功上市可能會是區塊鏈領域的第一家科創板企業。

無論是國內的“四個國際標準”、“北京通虛擬卡”、“天津一卡通”、“湖南鹽業”,或是國外的“法國圖片社”、“Wpay”、“新西蘭智慧社區”等應用,都證明了區塊鏈能被“用起來”,脫虛入實,成為真正的惠普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