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文怡編輯|畢彤彤Tong來源| PANews
幾年之前,曾有人預測技術創新與金融公司的崛起最終將使銀行業走向絕境。然而,這幾年的實踐表明,銀行業與金融科技公司之間正在通過聯合走向共贏發展。
近期,有關銀行業區塊鏈應用的消息頻出。
10月15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銀聯等在北京共同宣布,由六家具體單位共同設計並建設的區塊鏈服務網絡(BSN)正式內測發布。馬來西亞匯豐銀行宣布了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第一筆實時試點區塊鏈信用證(LC)交易,用於減少交易時間以及提高資金運轉效率。
10月9日,中國四大銀行之一——中國建行宣布發布“ BCTrade 2.0”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已吸引包括大型商業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外資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等各類機構在內的40餘家金融同業參與。除此之外,受穩定幣項目Libra的影響,各國央行更是加快對數字貨幣和數字資產的研究。
先下手為強,區塊鏈成各大銀行“標配”
自2015年來,包括平安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建設銀行在內的銀行機構相繼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根據中國平安2019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集團旗下金融科技服務公司金融壹賬通累計服務3700多家機構,包括國內100%的大型銀行、99%的城商行和44%的保險公司,為銀行、保險、投資等各類金融機構提供全流程、全體系的解決方案,並通過這些機構觸達數以億計的終端客戶。
除設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商業銀行還向金融科技領域投入大量人力財力。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銀行業科技總投入同比增長13%,信息科技人員同比增長了近10%,一些股份制銀行科技人員同比增長超過20%,科技人員佔比超過4%,增長近1倍,一些互聯網民營銀行科技人員佔比超過35%。
據零壹智庫和WIPO數據庫統計,區塊鏈金融專利佔比(區塊鏈金融/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量)由2015年的2.71%上升至2018年的10.97%。工行、農行、平安銀行、微眾銀行等多家銀行均申請了區塊鏈金融專利。
到今天,區塊鏈技術彷彿一夕之間成為銀行業的“標配”,促成這一局面的,除了受到我國銀行業排兵布陣的影響,更是科技變革在即,倒逼銀行業野蠻迅速轉型的結果。
區塊鏈賽程,先鋒銀行是這麼走的
作為行業政策風向標,中國人民銀行在2015年入局區塊鏈行業——中鈔區塊鏈技術研究院團隊開始重兵佈局區塊鏈技術。這是央行體系內最早研究數字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團隊。 2017年1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旨在研究區塊鍊和數字貨幣。 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 2017年2月,央行推動的基於區塊鏈數字票據交易平台已測試成功,由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已在該平台試運行。 2018年9月,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了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而自2019年8月2日起,央行逐漸加快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步伐。截至2019年8月21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設計數字貨幣的專利共74項。
而受央行帶動,我國商業銀行也紛紛試水區塊鏈行業。
*中國建設銀行
2017年9月,建行與IBM合作,在香港開發和推出了一個“區塊鏈銀行保險平台”,為其零售和商業銀行業務提供服務。同年11月,建行完成首筆區塊鏈福費廷交易,金額近1億元,成為國內首家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國際保理業務的銀行。該系統逐漸演化為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實現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國際保理、物流金融等產品端到端全流程在線處理。
2018年,建行成立雄安新區服務建設小組,並於2018年2月上線的雄安區塊鏈租房應用。
2018年9月,建行搭建了“區塊鏈金融精準扶貧平台”,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和精準扶貧相結合。
2019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發布“BCTrade2.0區塊鏈貿易金融平台”。
*中國工商銀行
2017年初,工行參與央行數字貨幣的發行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票據交易平台的研究工作。
2017年3月,工行完成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金融產品交易平台原型系統建設,在其平台上為客戶提供點對點的金融資產轉移和交易服務。
2017年5月,工行的區塊鏈與生物識別實驗室啟動與貴州省的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管理平台。
2018年11月,工行成功發放首筆數字信用憑據融資。工行聯合核心企業及第三方供應鏈金融服務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將核心企業與各層級供應商間的採購資金流與貿易流集成到區塊聯盟平台上,相當於核心企業用數據交換信用評級,緩解小微企業融資困境。
2019年5月,雄安新區管委會正式啟動運行的雄安徵遷安置資金管理區塊鏈平台,應用工行區塊鏈技術,用以實現徵遷原始檔案和資金穿透式撥付的全流程鏈上管理。
*中國農業銀行
2017年8月,農行與趣鏈科技合作,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 鏈貸”,提供電商融資服務,完善涉農信貸問題。
2018年,農行推出了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年金項目,把企業年金業務全流程信息上鍊,實現業務各參與方之間信息共享,提升數據處理效率。
*中國銀行
2017年1月,中行上線區塊鏈電子錢包(BOCwallet)的iOS版本,用戶可綁定個人在該行的銀行卡號。
2017年6月,中行與騰訊合作,測試區塊鏈技術。
2017年8月,中行與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組織和全球銀行一起加入SWIFT gpi區塊鏈概念驗證,以促進金融在SWIFT gpi 項目中的應用。
2018年4月,中國銀行雄安分行與螞蟻金服合作,將通過區塊鏈技術在雄安住房租賃相關領域開展合作。
*微眾銀行
2016年5月,微眾銀行聯合20多家機構發起成立了金融區塊鏈合作聯盟(深圳),著力推動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
2016年8月,聯合上海華瑞銀行推出微粒貸機構間對賬平台,實現國內首個在生產環境中運行的銀行業聯盟鏈應用場景。
2017年,聯合萬向區塊鍊和矩陣元共同研發了區塊鏈開源平台(BCOS),並聯合金鍊盟的多家成員機構共同研發了BCOS 的金融分支版本—FISCO BCOS,促進了國內開源區塊鏈生態圈的形成。
2017年10月,聯合廣州仲裁委、杭州亦筆科技三方基於區塊鏈技術搭建了“仲裁鏈”,通過區塊鏈分佈式存儲、加密算法等特點,為司法提供真實透明、可追溯的實時保全數據。 2018年2月,廣州仲裁委基於“仲裁鏈“出具了業內首個裁決書,標誌著區塊鏈應用在司法領域的真正落地並完成價值驗證。
2019年3月,FISCO BCOS 開源社區正式發布FISCO BCOS 2.0。
在未來,“銀行”或許不只代指某一實體機構,不只代指金融產品及服務的流通渠道,而是其本身進化成一種行為。正如使銀行服務模式實現了從“水泥銀行到“指尖銀行”重構的是科技創新的發展。唯一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和顛覆銀行商業模式的,只會是科技。而正如今天銀行業對於區塊鏈技術的探索與解讀一樣,面對潛在的衝擊,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銀行業在科技從來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早期的實踐者、改革者、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