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討論文章: Signal 創始人:開發了兩個dApps後,我發現Web3 可能是偽命題

原文作者: Chris Dixon

編譯標題: a16z合夥人:帶有中心化服務的Web 3應用還算是Web 3嗎?


1 月24 日,a16z 合夥人Chris Dixon 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市場上對Web 3 存在不少批評是因為許多人認為Web 3 其實並不是去中心化的,因為許多Web 3 應用混合了中心化服務,比如Opensea NFT 市場,以及Alchemy 數據可用性服務。但是,這種批評其實基於了對「去中心化」的錯誤理解。

Web 3 中會有中心化服務,就像Web 1 中一樣。 Web 3 的關鍵問題是網絡效應究竟是基於「私人物品」(Web 2 中所做的那樣)還是基於「公共物品」(Web 1 中所做的那樣)產生。網絡效應是吸引用戶和開發者的源頭,如果大V 們離開推特就會失去多年來累積的粉絲,因為在Web 2 中,網絡效應是推特這樣的私營企業推動的。

相比之下,我們可以離開網絡託管服務提供商,通過切換DNS 記錄來保留入站鏈接、搜索排名等。這是因為在web1 中,由於HTTP 和SMTP 等開放協議、以及DNS 等社區擁有的服務,網絡效應是作為公共資源累積起來的。互聯網殺手級應用其實是「網絡」——Web 和電子郵件是網絡、Instagram 和推特等社交應用是網絡、Uber 和Airbnb 等市場也是網絡。網絡效應使Facebook 和Twitter 等公司擁有的網絡能夠獲得主導地位並獲得非常高的獲客率(Web 2 市場獲客率範圍在30 %-100%)。

區塊鏈提供了一種強大的新方法來構建網絡,其中網絡效應作為公共產品累積,就像在Web 1 中所做的那樣,比如以太坊NFT 可以被視為用戶和NFT 互操作並形成連接的網絡,該網絡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用戶可以完全控制他們的數據。有許多中心化服務可以讓你訪問網絡,包括OpenSea、Zora、LooksRare 等,但它們不會產生網絡效應。

Web 3 中會有中心化服務,事實上,正如我們在Web 1 中看到的那樣,圍繞公共網絡開啟了大量創新和創業浪潮。 90 年代的企業家和投資者知道他們可以自由地建設和投資,而不必擔心網絡會改變他們的經濟狀況或限制他們的訪問權限。 Web 2 被大型企業控制,導致互聯網存在嚴重風險,例如,社交廣播服務被一些佔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擁有,並且沒有為初創公司和新想法提供空間。 Web 3 提供了一種網絡構建新方法,將Web 1 的公有網絡效應與Web 2 的高級功能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