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關於版權的話題也從來沒斷過:

  • 被稱為網文界的維權鬥士匪我思存和《甄嬛傳》原作者流瀲紫死磕到底至今廣為流傳

  • 財新記者王和岩對《甘柴劣火》的“洗稿”質疑,點燃整個原創界的憤怒

  • 方正微軟雅黑字體事件鬧得風風火火

    ……  

而昨天共青團中央正面剛視覺中國,更是讓“版權問題”再一次成為話題中心。

微信截图_20190411185415.png


在中國, “侵權事件”從未斷過,我們看到的被大眾所知的,大部分是因為“被侵權方”皆是擁有一定勢力和地位的。

 

而更多的不被我們知道淹沒在人海中的,被侵權也無法合理維護自己權益的“原創弱勢群體”:無背景無權利無流量無資金。


前幾天無意間看到一個原創作者@桑桑姐通過自己的自媒體平台發文章為自己維權: 作為門戶之一的新浪,沒有申請授權,新浪財經直接微博上違規轉載作者文章,也不標明來源。


桑桑姐找到對方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對方並且要求作者提供公司資質證明,並通過公司郵箱進行發送。


可是一個“個人號”,只是滿腔熱血鍾愛文字的小小個人號,去哪裡弄公司資質?

微信截图_20190411185918.png


我們不對這件事的真實性做出評判,因為我們沒做過任何調查,無從考證事件的真實性。

但是這類事件,是真的有很多的平凡又普通的原創作者在經歷著。

 

互聯網科技時代,讓很多有才華的創作者們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短視頻、文章、音樂、表情包、小段子……百花齊放各顯風姿。

 

但同時也滋生了黑暗中的“邪惡一派”:抄襲、洗稿、盜用…隱藏在在互聯網保護屏障後,那些“小偷、強盜”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竊取別人的成果來牟利。

 

而原創者想維權,則需要通過重重關卡: 你要證明你是你、如何證明你證明的你是你是真的你……

微信截图_20190411190152.png


而最讓人感到難過的,這些關卡的出現,是傳統版權保護在面對數字版權時,自己給自己套的枷鎖:

 

  • 收費高:版權登記的價格偏高,通常登記單件作品的市場價得500多元

  • 效率低:傳統版權登記官方的審核一般需要20個工作日,而網絡時代的特點是“產量多、傳播快”

  • 維權難:平台投訴手續的複雜,法律維護成本更高……原創者因此只能選擇保持沉默


面對這些無法解決的難題,創作者們的維權之路從開始的一鼓作氣,到再而衰、三而竭。 最後只能是無疾而終。

 

畢竟為他人做嫁衣這件事,真的不美好。


微信截图_20190411190425.png


創作者面對網絡的無孔不入和巨大信息流,欣喜而又絕望。


所以一個便捷、有效、全面的數字版權保護服務成為了內容生產者最迫切的需求。而數字版權,恰好一直以來也都是是區塊鏈落地的“香餑餑”。

 

因為它有著天然的優勢:基於線上流轉。 區塊鏈的技術特徵是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鏈上的數據都有時間戳標記,同時具有公開追溯、不可篡改的特點,這讓內容在使用、轉移過程中便於確權和合法傳播。

 

當區塊鏈應用於數字版權時,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原創世界”。


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研發設計的區塊鏈BaaS平台——非對稱科技, 他們打造的“數字版權產品”,就是專門設計針對數字版權保護的解決方案。在面對數字版權問題時,他們早已做出了“應對姿勢”:

  • 數據不可篡改:分佈式存儲、塊鍊式數據結構、時間戳、數字簽名、非對稱加密保證數據不可篡改

  • 文件安全隱私:經過哈希算法將文件進行哈希摘要在區塊鏈上存證,一旦存證將同步到各聯盟節點,無法篡改和偽造,同時只有用戶自己的私鑰才能訪問和控製文件

  • 多方可信背書:對接權威司法鑑定中心,獲得可信區塊鏈存證證書,杜絕數據篡改和偽造風險


在實際應用時,原創者的維權操作也十分簡單: 只需提交資料完成身份核實後提交作品,即可通過鑑定機構是否檢驗是否侵權,通過後生成唯一哈希摘摘要。整個過程基於密碼學的鏈上存證,實現數據隱私保護與機構監管雙重保障。

 

微信截图_20190411190533.png


我們尊重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我們也致力於保護每一個人的智慧結晶。我們更相信,每一個新技術的出現,都必將會帶給我們驚喜。

 

而當我們回歸到技術本身,它的價值也終將會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