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恆大研究院5月10日發布《區塊鏈研究報告》認為,適合區塊鏈應用的場景將加快落地,行業將在3-5年內更快更規範地發展。預計未來3-5年將以金融行業為主,逐漸向其他實體行業輻射,行業從“1到N”發展到包括娛樂、商品溯源、徵信等。區塊鏈(尤其是大型公鏈)還需要面對交易性能偏低、安全性隱患、標準尚未統一、監管政策不完備等諸多技術、商業與監管方面的挑戰。未來,區塊鏈除了自身運用側鏈、閃電網絡、跨鍊等技術外,更需要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從而提陞技術性能和鏈下數據質量並減少資源浪費。
來源:澤平宏觀 文:恆大研究院連一席謝嘉琪甘源
摘要:
中共中央政治局2019年10月24日下午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鍊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20年4月20日,在國家發改委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區塊鏈被列為新型基礎設施中的信息基礎設施。
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一併列入“第四次工業革命”。 《經濟學人》曾在2015年10月的封面文章《信任的機器》中介紹區塊鏈——“比特幣背後的技術有可能改變經濟運行的方式”。區塊鍊為什麼被稱為“信任的機器”?為何近年如此火爆?它將如何改變經濟運行的方式?如何產業化?發展前景如何?未來有哪些挑戰?
區塊鍊是如何創造信任的?我們以“1”、“2”、“3”來總結區塊鏈的特點:
“1”句話概括區塊鏈:可信的分佈式數據庫;
“2”大核心性質:分佈式、不可篡改;
“3”個關鍵機制:密碼學原理、數據存儲結構、共識機制。
“分佈式”與“不可篡改”的性質保證了區塊鏈的“誠實”與“透明”,這是區塊鏈能夠創造信任的基礎。
區塊鏈如何為實體經濟和金融系統“賦能”?可以總結為四點:範圍廣、跨主體、提效率、降成本。
範圍廣:區塊鏈技術能夠廣泛服務於金融和實體經濟領域。幾乎所有行業都涉及交易,都需要誠信可靠的交易環境作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支撐。區塊鏈通過數學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來創造信任,可以降低系統的維護成本。
跨主體:與流行的觀點認為區塊鏈將衝擊現有的商業邏輯和環境不同,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目前更適合落地於價值鍊長、溝通環節複雜、節點間存在博弈行為的場景,是對傳統信息技術的升級、對現有商業環境的優化而非顛覆。傳統信息技術(如OA、ERP)提升了企業內部的協作效率,區塊鏈技術則將協作範圍進一步擴大到跨主體,通過保持各主體間賬本的安全、透明與一致,從而切實降低各參與方的信息不對稱。
提效率、降成本:我們以四個具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為例進行分析(跨境支付、全球貿易物流、供應鏈金融、徵信),發現區塊鏈能夠融合實物流、數據流、信息流、資金流,簡化驗證、對賬、審批、清算等交易流程,從而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在部分場景中,區塊鏈也能幫助實現數據確權、促進信息共享。
從全球區塊鏈相關公司融資輪次分佈情況來看,目前超95%以上融資事件處於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階段,B輪及以後只佔3%,這說明產業依舊處於早期階段。 2014年後VC融資輪投數量逐步減少,平均輪投規模逐漸增加,投資者更多地將目光從數字貨幣轉移到具體應用場景的落地,說明投資者更加理性、產業逐漸進入早期階段的尾聲。
行業方面,預計未來3-5年將以金融行業為主,逐漸向其他實體行業輻射,更切合實際的場景加速落地,行業從“1到N”發展到包括娛樂、商品溯源、徵信等。
比特幣是去中心化虛擬貨幣的典型代表,是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具備去中心化、總量有限、交易安全、信息公開的超前時代的特點。比特幣替代信用貨幣的最大障礙正是去中心化的特性,它挑戰了當前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全球貨幣發行機制和理念,我國政府對比特幣交易活動的監管逐步趨嚴。投機需求是主導比特幣價格瘋漲的內在原因,包括變相換匯、ICO融資等交易活動。在認識到虛擬貨幣本身風險的同時,我們不能否定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性和發展潛力。
技術方面,目前聯盟鏈的共識算法、技術性能相較於大型公鏈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對實際商業場景的落地需求,預計未來三年將大規模發展。
政策方面,區塊鏈可以增加執法透明度,探測行業信用情況,加快實體經濟革新,預計未來各國將根據自身情況不同力度地輔以政策支持。
總體來說,隨著資本和人才的快速湧入,我們認為適合區塊鏈應用的場景將加快落地,行業將在3-5年內更快更規範地發展。
在高速發展同時,區塊鏈(尤其是大型公鏈)還需要面對交易性能偏低、安全性隱患、標準尚未統一、監管政策不完備等諸多技術、商業與監管方面的挑戰。這正說明技術本身仍然處在“從0到1”的初始階段。
未來,區塊鏈除了自身運用側鏈、閃電網絡、跨鍊等技術外,更需要與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從而提陞技術性能和鏈下數據質量並減少資源浪費。
智能合約可能是區塊鏈上最具革命性的應用。如果智能合約在區塊鏈上實現廣泛運用,經濟分工將在互聯網時代進一步細化,全球範圍內的各網絡節點將直接對接需求和生產,更廣泛的社會協同將得以實現。如果上述願景實現,區塊鏈技術與行業的結合有望迎來“從1到N”的爆發時刻,它的爆發或將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區塊鏈也才可能從“信任機器”升級成為引領產業浪潮的重要“引擎”。
本文是恆大研究院“新經濟”系列研究報告,尋找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以及那些有望引領未來的新技術、新產業。
正文:
一、 區塊鏈如何創造信任:基本結構、關鍵機制與核心性質
近年來,區塊鏈成為科技界和創業圈的一大熱詞。第46屆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年會將區塊鏈與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一併列入“第四次工業革命”,顯示出區塊鏈技術的重大意義和極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IBM公司CEO羅睿蘭女士有一句著名的論斷:“區塊鏈對於可信交易的意義正如互聯網對於通訊的意義”(What the internet did for communications, I think blockchain will do for trusted transactions)。那麼區塊鍊是什麼?為何它被稱為“信任的機器”?
在本報告的第一部分中,我們用“1”、“2”、“3”來總結區塊鏈的特點,由此回答以上兩個關鍵問題——
“1”句話概括區塊鏈:可信的分佈式數據庫;
“2”個核心優勢:分佈式、不可篡改;
“3”個關鍵機制:密碼學原理、數據存儲結構、共識機制。
1. “1”句話概括區塊鏈:可信的分佈式數據庫
狹義來說,區塊鍊是一種將數據區塊以時間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數據庫(或者叫分佈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 ,DLT)。分佈式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數據由系統的所有節點共同記錄,所有節點既不需要屬於同一組織,也不需要彼此相互信任;
二是數據由所有節點共同存儲,每個參與的節點均可複制獲得一份完整記錄的拷貝。那麼這個分佈式數據庫的基本結構如何?
區塊鏈可以視作一個賬本,每個區塊可以視作一頁賬,其通過記錄時間的先後順序鏈接起來就形成了“賬本”。一般來說,系統會設定每隔一個時間間隔就進行一次交易記錄的更新和廣播,這段時間內系統全部的數據信息、交易記錄被放在一個新產生的區塊中。如果所有收到廣播的節點都認可了這個區塊的合法性,這個區塊將以鏈狀的形式被各節點加到自己原先的鏈中,就像給舊賬本里添加新一頁。
區塊可以大體分為塊頭(header)和塊身(body)兩部分。塊頭一般包括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父哈希)、時間戳以及其他信息。哈希是一類密碼算法,將任意一段信息都可以通過某種加密算法表現為一串“亂碼”,也就是哈希值。父哈希指向上一個區塊的地址(頭哈希),如此遞推可以幫我們一直回溯到區塊鏈的第一個頭部區塊,也就是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
每個特定區塊的塊頭都具有唯一的識別符,即頭哈希值。任何節點都可以簡單地對區塊頭進行哈希計算獨立地獲取該區塊的哈希值。區塊高度是區塊的另一個標識符,作用與區塊頭哈希類似。創世區塊高度為0,然後依次類推。
以上圖的比特幣#515056區塊為例,其塊頭中除了包含頭哈希、父哈希及默克爾根以外,還包含了以下重要信息:
獎勵(Block Reward):系統發放給發現正確哈希值並創建新區塊的礦工的獎勵,這部分為內置代幣系統的區塊鏈獨有。目前比特幣區塊鏈獎勵為12.5個比特幣,該數字每四年減半(比特幣總量設定為2100萬個)。
難度(Difficulty):該區塊工作量證明算法的難度目標。
隨機數(Nonce):用於工作量證明算法的計數器。
塊身包含經過驗證的、塊在創建過程中發生的所有價值交換的數據記錄,通過一種特殊的數據結構存儲起來,通常組織為樹形式——比如默克爾樹(Merkle Tree)。所有數據記錄在這棵樹的“葉子”節點裡,一級一級往上追溯,最後歸結到一個樹根,反之通過樹根就追溯到每一筆交易詳情。
2.區塊鏈三大關鍵機制:密碼學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