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時代證券某分析師匿名舉報同事電子組首席吳吉森,稱其一招“偷梁換柱”將自己寫的研報署上自己大名,且自己即將被公司開除。舉報人氣急敗壞地怒斥:“該行為令人髮指!”


朋友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說:努力不一定會有收穫,不僅如此,別人還會把你的果實給偷走。

 

在朋友痛斥“版權”的時候,和朋友聊了下最近正在看的:將區塊鏈技術和內容產業結合,可以保護原創版權。

 

近兩年在市場風口下,區塊鏈項目層出不窮,版權保護的項目也鱗次櫛比。所有的項目方都在高呼:要用區塊鏈技術保護原創!

 

所以今天我們主要是搞清楚: 用來保護原創的“區塊鏈技術”,究竟是什麼樣的技術,又是怎樣保護的?



--- —— 傳統辦法:版權登記


在討論新型技術前,我們要知道現在保護版權的最為普遍的方法是:版權登記。


根據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的數據:  

  • 文字和口述作品1萬字以上的登記費用為300元

  • 攝影作品和美術作品的登記費用同樣為300元

  • 冗雜的流程手續和以周為單位的處理時間

    ……


對不起打擾了。


費用和時間讓內容創作者望而卻步,最後導致原創者利益一而再再而三被侵犯, 所以“區塊鏈技術保護原創”被提上日程。


 

--- —— 時間戳:原創“公證人”

 

時間戳是能夠表示一份數據,在一個特定時間點已經存在的完整的、可驗證的數據。

 

在區塊鏈系統中,通過時間戳保證每個區塊依次順序相連。時間戳的應用就是對每一次交易記錄的認證,它使區塊鏈每個區塊上的每一筆數據都具有時間標記,可以顯示交易記錄的真實性。

 

時間戳區塊鏈中還有“公證人”的稱號 比傳統的公證制度更加可信。 這是因為時間戳是直接寫在區塊鏈上的,在區塊鏈中已經生成的區塊不能以任何方式進行修改,一旦區塊被修改,生成的哈希值(哈希值是什麼大家可以搜索了解下)就無法與前一區塊匹配,且操作人的行為也會被系統檢測到。

 

區塊鏈根據分佈式的協議,構建了一個分佈式的開放結構體系,節點間交換信息可以通過分佈式記賬的方式確定信息數據內容,加蓋時間戳後生成區塊數據,再通過分佈式廣播發送給各個節點,最終實現分佈式存儲。


 

--- —— 為什麼無法篡改?

 

簡單來說,時間戳證明了區塊鏈上什麼時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每個區塊都是按照時間依次+1形成一條鏈

 

以比特幣為例 比特幣網絡中,大約每10分鐘產生一個新的區塊,區塊一產生就蓋上時間戳, 廣播發送給全網各個節點,這樣每個節點手裡都有一份這個區塊的所有信息,包括時間戳,這就形成了一個分佈式時間戳。

 

比特幣網絡中,下一個區塊是在前一塊區塊的確定後“出生”的(每一區塊和前一區塊都是“父系關係”) 。如果想改動A區塊,那A區塊的前后區塊都要改動,以此類推,必須同時改動該區塊前後的所有區塊。


並且將一個區塊放入區塊鏈中就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資源( CPU的時間和電力消耗),而且隨著後面添加的區塊越來越多,要想改動某個區塊幾乎是不可能。 (有人說如果有全網51%的算力就有機會篡改,但如果真的有這麼高的算力,幹什麼不好跑來偷你的原創,得到的完全比不上消耗)。



--- —— 如果你在區塊鏈中發布作品……


假如你想發表一篇作品,可又擔心發佈出去之後被人直接搬運。那麼你就可以將作品保存在區塊鏈上,作品會被蓋上一個時間戳,生成獨一無二的哈希值。如果有人搬運你的作品,時間戳會標記這篇文章是屬於你的,且如果在未得到你允許的情況下,是無法進行發布的。


所以大家都在說的區塊鏈技術保護版權,就是通過區塊鏈系統的不斷運行,保證作品的歸屬和價值。


 

最後,如果區塊鏈技術真的能解決版權問題,對於所有原創者來說,都無異於翻山越嶺,終見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