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Terry

最近一年,你有沒有遇過Rug Pull(撤池子,跑路)計畫?有沒有因為喊單KOL 的鼓吹而遭遇「買進即巔峰」?或是遭受越來越猖獗的釣魚攻擊所導致的損失?或是頭部平台買進新上線的Token 後一路跌跌不休?

估計不少用戶都心有戚戚,中招至少一類場景,可以說,這應該是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在過去一段時間投資經歷與真實心境的寫照:

無論是鏈上安全問題還是資產縮水問題,對使用者來說都是防不勝防,不少以前司空見慣的坑甚至都開始產業化,說到難聽一點,幾乎是連「韭菜根」都連根拔起。

本文就來盤點近期加密世界越來越花樣百出的坑,以及對於一般用戶,加密產業是否還有賺錢紅利機會?

普通用戶的「花式虧錢大法」

1)Rug Pull 的產業化趨勢

首先Rug Pull 捲款跑路的設局越來越高端,最離譜的莫過於ZKasino 一事:

4 月20 日,有社群使用者根據Wayback Machine 歷史頁面比較發現,ZKasino 將其官網Bridge 介面Bridge funds 中的「Ethereum 將被返還,並可被跨鏈回去」(Ethereum will be returned and can be bridged back at this point.)一句刪除。

同時社群用戶也無法提款,ZKasino 官方Telegram 被管理員禁言,社群媒體也停止更新,捲款總金額在2,000 萬美元以上。

「撿錢」時代已過,散戶透過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賺錢將越來越難

但有趣的是,就在一個月前的3 月份,ZKasino 剛剛官宣以3.5 億美元估值完成A 輪融資,具體金額未披露,但有多家交易平台和VC 參投…..

除此之外,像是被戲稱為「Rug 鏈」的zkSync,不僅頻繁發生生態項目安全事件,而且蹭熱點、快速完成收割的產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就像前不久與Merlin 同名的zkSync 生態DEX Merlin 發生Rug Pull,影響上百萬美​​元資金。

只能再次強調一下目前zkSync 生態的諸多計畫確實參差不齊,大家在參與體驗zkSync 生態的同時還是要保持警惕,謹防各個層面的風險。

2)日益猖獗的駭客/ 釣魚攻擊

最近在鏈上安全領域最令人側目的一起案件,無疑就是大家似乎已經司空見慣的「首尾號相同釣魚攻擊」:

某位巨鯨地址遭首尾號相同地址釣魚攻擊,損失1155 枚WBTC,高達4 億元以上!雖然後續迫於種種因素該駭客選擇了歸還資金,但仍揭露了此種釣魚行為「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一輩子」的極高風險收益比。

而且類似的釣魚攻擊近半年來也已然產業化——黑客往往通過海量生成不同首尾號的鏈上地址,作為預備的種子庫,一旦某個地址和外界發生資金轉賬,就會立即通過在種子庫裡找到首尾號相同的地址,然後調用合約進行一筆關聯轉賬,漫天撒網等待收穫。

由於有些用戶有時會直接在交易記錄裡複製目標地址,且只核對首尾幾位,從而中招,按照慢霧創始人餘弦的說法,針對首尾號的釣魚攻擊,“黑客玩的就是撒網攻擊,願者上鉤,機率遊戲」。

這也只是目前愈發猖獗的駭客攻擊的縮影,對普通用戶來說,花花綠綠的鏈上世界裡,有形的、無形的風險幾乎呈指數級增加,而個人的風險防範意識卻很難跟上。

總的來看,目前鏈上、錢包、DeFi 等攻擊形式層出不窮,甚至社會工程學攻擊也大行其道,使得DeFi 安全風險就像是一場不對稱的單向獵殺:對技術天才而言無疑是取之不盡的免費提款機,而對絕大部分普通用戶而言,更像是一把不知何時會落下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保持警惕不隨便參與授權之餘,更多的也是運氣。

而到目前為止,網路釣魚、社會工程攻擊等C 端的風險,是一般使用者在Web3 中損失資金的最常見方式,且由於智慧合約的額外風險點,問題日益嚴重。

每一次成功的騙局背後,都會有一個用戶停止使用Web3,而Web3 生態在沒有任何新用戶的情況下,將無處可去,這也是對加密行業傷害最大的點之一。

3)KOL 花式喊單

對於絕大部分一般用戶來說,追蹤各類加密KOL 的社群媒體喊單,是取得Alpha 密碼的重要來源。

這也衍生出了所謂「KOL Round」的說法——作為擁有對二級市場投資者更大影響力的角色,KOL 甚至能夠獲得比機構VC 更短的解鎖期、更低的估值折扣:

譬如前不久Monad Labs 以30 億美元的大額估值完成了新一輪融資,而知情人士稱,一些業內KOL 獲準以Paradigm 估值五分之一的上限進行投資。

那跟著KOL 喊單,就真的能夠保證穩賺不賠麼?根據哈佛大學等研究員對180 名最著名的加密社交媒體影響者(KOL)發布的約36000 條推文中所提到的加密資產相關回報表現進行研究,涵蓋超過1600 種Token,得出了並不盡如人意的結論:

KOL 發推喊單某個Token,平均一天(兩天)回報率為1.83%(1.57%),市值前100 名之外的加密項目,喊單一天后的回報率為3.86%,且收益最早開始大幅下降是在推文發布五天后,第二天到第五天的平均回報率為-1.02%,這表明超過一半的初始漲幅在五個交易日內被消除。

「撿錢」時代已過,散戶透過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賺錢將越來越難

4)VC Token 上線跌跌不休

一個高FDV(全稀釋估值)、低流通量的VC Token,一個完全“土狗”、盈虧自負的Memecoin,你會選哪個?

最近市場的風向已經開始轉變,其中Meme 的風潮更是異軍突起,助推Solana 和Base 鏈上交易的極度繁榮,就像坐穩了新一屆Memecoin 扛把子地位的PEPE,更是創下歷史新高,其實到瞭如今的市場環境下,短期投機之外,Meme 背後所代表的普羅大眾對於公平的呼聲已經漸成潮流,資金都在用腳投票。

與此對應的,則是近期一連串上線頭部平台之後,FDV 極高且走勢跌跌不休的VC,其中的典型代表正如AEVO、REZ 甚至BN Megadrop 首個項目BounceBit 的Token BB 等等,上市以來幾乎每日都以陰線收場,進場的用戶無一不被深套。

兩相對比之下,關於Memecoin 和VC 的討論與質疑就難免再度成為社區主流,Meme 至少還有用戶流帶來持續的增量資金與關注熱度,而近期動輒數十億美元估值的新項目卻都是套皮宏大敘事或老玩法的陳舊概念產品,必然會遭社區嫌棄,這也為習慣了路徑依賴的VC 與專案方們敲響了警鐘。

「撿錢」時代已過,散戶透過比特幣等加密資產賺錢將越來越難

普通玩家何去何從?

之前在《Web3 無眠,加密世界的「繁花時代」永不落幕? 》一文中就提到,「我們愛的不是《繁花》,而是那個遍地機會的年代」。

相信不少加密產業的朋友都曾經試想過,如果我們有機會都回到10 年前,該如何參與這波時代浪潮?

屯BTC?做Miner?成立另一個比特大陸?還是成為BN 的早期員工?最佳的選擇似乎數不勝數,無外乎加密世界過去的草莽十年,真的是突破想像極限的黃金時代,也誕生了一波又一波的業內傳奇與大佬神話。

不管怎麼說,賺錢與否這個問題,是Web3 世界的永恆話題,也是Web3 發展的生命線。

當交易平台、做市商、VC、專案方、KOL 都開始賺錢,卻只有大部分普通用戶在持續虧錢時,說明整個市場的深層結構性問題已經畸形到了一定程度,注定不會長久。

還是那句話,每一次「花式虧錢大法」的背後,都可能會有一群用戶停止使用Web3 產品、遠離VC Token,而去選擇擁抱更具公平與草根特徵的Memecoins,這本身就是資金在用腳投票的一種反抗。

而部分Web3 生態應用在真正跑通價值閉環之前,普通用戶將「無處可去」,當然這也許是Web3 發展所必經的「曲折」,加密行業依然在摸索中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