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比推Asher Zhang

美國發行了比特幣現貨ETF,香港也發行了比特幣現貨ETF,然後又是以太坊現貨ETF,看起來港府似乎是亦步亦趨,但真的是這樣嗎?近期,OKX、Gate 以及Bybit 等老牌加密交易所紛紛撤回牌照申請,有人稱港府在開倒車,那麼香港的加密政策到底是在收緊還是繼續寬鬆?相較於美國,港府的加密政策有哪些根本上的不同?

香港的加密政策比美國更進一步

香港的加密政策整體上相比美國要更開放,更為大膽。這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加密資產ETF 設計機制、加密交易所批准、以及證券型代幣。

在加密資產ETF 機制方面,香港首創實物申購機制,且以太坊ETF 或可參與質押。相較於美國現貨比特幣ETF 只能採用現金交易,實物申購機制能為投資者提供更靈活的交易方式;並且實物申購機制對Web 3 的促進作用極大,實物申購機制可以充當Web 3 投資者的資金退出通道,將傳統金融和Web3 打通,利於後期資本的流轉率。在以太坊現貨ETF 方面,以太坊ETF 或可參與質押。根據彭博社5 月23 日報道,香港證監會正在商談允許以太坊ETF 發行者進行質押。與之相對,美國華爾街機構在提交給美SEC 的以太坊ETF 文件中都已刪除了可質押條款。

香港加密交易所核准雖然很嚴,但比美國仍相對寬鬆。在美股上市的加密交易所,目前實質上只有Coinbase,但香港對多家加密交易所伸出了橄欖枝。 6 月1 日,香港證監會更新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名單,根據《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條例》,HKbitEX、PantherTrade、Accumulus、DFXLabs、Bixin.com、xWhale、YAX、Bullish、Crypto.com、WhaleFin 、MatrixportHK 共11 家平台被列入「獲發牌」名單,申請名單當中剩餘BGE、HKVAX、VDX、bitV、HKX、bitcoinworld 共6 家平台未被列入獲發牌名單。儘管香港證監會表示名單列出的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申請者均未獲證監會正式發牌,但這裡發牌只是臨門一腳,預計不會只是一家。

香港在證券化代幣方面走在美國前面。去年11 月,香港證監會發布《認可投資產品通函》,載列了證監會考慮允許證監會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第IV 部,授權在香港向公眾發售的投資產品進行代幣化的要求。除代幣化證券外,證監會認可投資代幣化產品的步伐已邁出。早在去年9 月,太極資本便推出PRINCE 代幣(PRINCE Token),是香港首個針對專業投資者的房地產基金STO。今年5 月27 日,據文匯網報道,香港證監會近期已明確表態,證券型代幣發行(STO) 和RWA 投資可能對散戶投資者開放,這進一步拓展了虛擬資產市場,有望吸引更多資金和金融科技人才湧入香港。而港府在去年2 月,成功發售8 億港元的代幣化綠色債券,正是典型的RWA 代幣化計畫之一。

香港Web3 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

近期,OKX、Gate、以及Bybit 等老牌加密交易所陸續撤回港府加密交易所拍照申請,市場中有聲音認為'這是香港在開倒車',有甚者更是認為'香港Web3 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但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本文認為,香港在Web3 領域仍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這來自於港府的大力支持,其成績也非常顯著。 5 月19 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發表司長隨筆《固本浚源提質發展》,其中披露資料顯示,數碼港過去一年有超過400 家企業進駐,令企業社群總數超過2,000 家,其中8 家是獨角獸;新創累計融資超過406 億港元,其中金融科技、第三代互聯網的企業社群優勢明顯,人工智慧的發展正加快推進,並從技術上支援香港企業的數碼轉型。

除此之外,香港具有很強的加密土壤。 5 月15 日,畢馬威中國及Aspen Digital 最新調查顯示,有92% 的香港受訪者對虛擬資產投資感興趣,其中58% 的家族辦公室及高淨值人士已作出相關投資,34% 正計劃進行相關投資。此外,60% 的受訪家族辦公室和高淨值人士的投資組合中只有不足5% 屬於虛擬資產,而54% 受訪者表示有意配置5% 至30% 於這項資產類別上。

從加密資產ETF 的表現來看,雖然缺少幣圈加密交易所的參與,但是傳統金融市場對於加密資產還是表現出了強大興趣,很多加密大V 也還是非常看好。

彭博ETF 高級分析師Eric Balchunas 先前曾預測香港虛擬資產ETF 市場需兩年才能達到10 億美元級別,但第一天就觸及2.92 億美元。他也表示,雖然在交易量上不如美國,但從比例來看, 3.1 億美元的香港ETF 相當於美國市場的500 億美元。因此,香港虛擬資產ETF 對其當地市場的影響已經與美國現貨比特幣ETF 對其本地市場的影響一樣大。

加密交易所Kraken 旗下CF Benchmarks 執行長Sui Chung 預計,到2024 年底香港比特幣ETF 資產管理規模將達10 億美元。

HashKey Group 首席營運長兼HashKey Exchange 執行長翁曉奇表示,HashKey Exchange 的託管資產規模由ETF 發布前的22 億元已增至33 億元,相信未來將有大量資金繼續流入市場。同時翁曉奇認為ETF 可吸引更多傳統投資者進入虛擬資產市場,一年後整體規模可達至美國市場的兩成,即100 億美元左右,認為虛擬資產市場距離飽和仍有很長距離。

逐步收緊還是繼續寬鬆?一文淺談港府加密戰略

香港的Web3 策略或更為宏大

香港的Web3 策略非常多元,其不僅上線了比特幣ETF 等,向許多加密交易所伸出橄欖枝,還大力推進證券型代幣發行(STO) 和RWA。這多元佈局背後,最重要的或許是將數位人民幣引入這個Web3 經濟生態中,並建構起一個創新的金融市場基建,這是美國沒有的,是美國在兩黨政治拉鋸下很難很快實現的。

伴隨香港各種虛擬貨幣上線、傳統資產代幣化,那麼購買數位資產用什麼最方便呢?原生的數位人民幣相較於中心化公司發行的穩定幣肯定更具可信性。在港府大力發展Web3 的同時,數位人民幣也有望得到空前發展。 5 月17 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與中國人民銀行就數位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的合作取得進一步成果,擴大數位人民幣在香港的試點範圍,便利香港居民開立和使用數位人民幣錢包,並透過「轉數快」為數幣錢包增值。隨著這次擴大試點範圍,用戶現在只需以香港手機號碼,便可以在香港開立並使用個人數幣錢包。香港用戶可透過本地17 間零售銀行經由「轉數快」為皮夾增值。數位人民幣除了可在大灣區使用,亦可於內地其他試點地區使用。

從港府官員的聲明看,港府也在做這方面的努力。 5 月9 日,據香港證監會持牌人士龐寶林透露,市場期待香港推動虛擬資產交易、證券代幣化(STO)等互通,香港金管局已透過沙盒研究代幣化存款在銀行間交收和結算等事項,為日後數位化港元及穩定幣進行支付測試,並為創新金融市場基建及未來數位化做出充分準備。

總結

儘管看起來港府的加密舉措要比美國慢一拍,但是從更多維度來看,港府的加密政策其實更開放、也更多樣化。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港府的加密政策是在宏觀的頂層設計和不斷的沙盒試驗中前行,而美國卻是在兩黨拉鋸中進進退退。本文相信,隨著港府沙盒試驗的結束,港府的加密政策會更快更有規劃性的落地,有望在Web3 領域再次繁榮香港,並推動數位人民幣在Web3 世界中成為經濟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