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3169字,預計閱讀10 分鐘
作者:Louis 撰文:MiX 微信交流:mixcross919
章魚網絡創始人Louis ,受邀在Winkrypto 和鏈聞ChainNews 聯合出品的「部落城之王- 2021 Blockchain Live Show」活動中,發表《Web3.0 應用如何借助DeFi 起飛》的主題分享, 將加密網絡與城市演變歷程相類比,解密區塊鏈互聯網的發展趨勢。
發動機與汽車
DeFi 是Web3.0 的發動機
今天我來談談Web3.0 如何借力DeFi 起飛。
首先,DeFi 屬於Web3.0 嗎?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Web3.0 是以去中心化加密協議為主角的互聯網時代,加密協議將取代Web2.0 平台和傳統中間人,以更開放、更公平和更安全的方式撮合協調人與人、人與組織之間的交易和交互。 DeFi 就是Web3.0 的互聯網金融,也稱為開放金融。 Web3.0 的其他部分,包括鏈遊、去中心化社交網絡、DAO、去中心化廣告、IoT、創作者經濟等等,不妨稱為去中心化數字經濟。
雖然DeFi 只是Web3.0 的一部分,但是今天在區塊鏈行業,DeFi 的熱度遠遠高於Web3.0。原因在於,在漫長地尋覓和嘗試之後, DeFi 成為第一個落地的Web3.0領域。 2020年的DeFi 之夏,讓區塊鏈行業揚眉吐氣,去中心化應用終於不再是空中樓閣。
但是DeFi 興起之後很快就興起了一種觀點,認為DeFi 就是Web3.0 的全部,或者說刨除DeFi,去中心化應用都是偽概念,公鏈也只需要為DeFi 做好服務。 我認為這樣的觀點偏狹而且有害。 首先今年NFT 和鏈遊的興起已經證明它站不住腳。 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必要對於DeFi 追根溯源。 去中心化金融或者開放金融,歸根結底還是金融。 金融的作用不是向社會提供投資品,而是為社會生產高效地分配資本。
DeFi 和Web3.0 的關係應該是發動機和汽車的關係,發動機運行是為了驅動汽車行駛,為乘客創造效用。 如果只造發動機,不做汽車,那麼除了讓發動機空轉浪費能源,不會有任何真實的價值創造。正如Vitalik在今年7月以太坊大會上所說的:我們不能總是創造一些token,它們的用途是更好地交易其他token。
DeFi 應該是Web3.0 的領頭羊,發動機,而不是我花開後百花殺,不斷地整些幣子來賣給大家。如果DeFi 的資金不能流向去中心化數字經濟,最終給使用者創造出效用,那麼DeFi 將難逃其興也勃、其衰也突的結局。另一方面,去中心化數字經濟應該抓住DeFi 帶來的便利的交易基礎設施和充裕的資本,快速推動Web3.0 在非金融領域落地。
下面我把非金融類Web3.0 應用簡稱為Web3.0 應用。
Web3.0 應用依托DeFi
不要湊一起,也不離太遠
Web3.0 怎樣才能藉助DeFi 創造的大好形勢實現騰飛呢?
首先我的觀點是: 不要把Web3.0 應用跟DeFi 構建在同一條公鏈上。為什麼呢?因為公鏈的處理能力總是有限的,甚至不能完全滿足DeFi 的發展需要,鏈上交易繁榮到一定程度,勢必面臨擁堵和費用上升。這就好比你要開工廠,養殖場或者遊樂場,肯定不會選擇在曼哈頓或者外灘來做對吧?因為實體經濟承擔不了這麼高的土地成本。 Web3.0 也一樣,無論是鏈遊還是去中心化社交網絡,交易的單位經濟價值都遠低於金融交易,不可能跟DeFi 競爭區塊空間。
那麼有人會問,找個冷門的、沒有DeFi 的公鏈專門做Web3.0 應用,可不可以?我認為更加不行。因為所有的Web3.0 應用都需要用token 來協調協議參與者的利益,用token 給貢獻者提供獎勵。 token 要進入DeFi 的交易網絡,才能兌現價值;幫助協議參與者,例如驗證人或者礦工,兌換成他們的成本支付需要的貨幣,完成資本再投入。當然中心化的金融設施,例如交易所也能幫助實現此過程。但是我相信如果可以選擇, 絕大多數加密協議都更願意依賴同樣開放、無許可的DeFi,而不是鏈下金融服務。
所以Web3.0 應用跟DeFi 最好是別湊在一起,但也別離得太遠。 就好比做製造業可以選蘇州,不用負擔上海的高地價,而且交通非常方便,便於人員往來;公司的股票、債券可以在上海市場去交易。在區塊鏈領域,對應的技術方案是構建應用專用的區塊鏈,通過跨鏈橋鏈接擁有發達DeFi 系統的公鏈,形成星型或者說輪輻型的多鍊網絡。
多鍊網絡樞紐
極簡主義可能是畫地為牢
目前公鏈領域三個主要的多鍊網絡Cosmos , Polkadot 和Octopus 都設計成輪輻型的拓撲。 但是在這三個多鍊網絡中,DeFi 和Web3.0 的關係卻大不相同。 期間的差異尚未被區塊鏈研究者和投資者註意到,卻將深刻地影響多鍊網絡未來的發展。 Polkadot 與Cosmos 都奉行樞紐極簡主義,即多鍊網絡的樞紐除了協調互操作和共享安全以外,功能越少越好。 很明顯,樞紐極簡主義是互聯網端到端原則在“區塊鏈互聯網”的延續,可謂是多鍊網絡設計的第一直覺。 但是區塊鏈互聯網只是隱喻,多鍊網絡架構是否應該比照互聯網架構進行設計,並沒有可靠的論據和邏輯支持。
章魚網絡認為Web3.0 應用必須依托DeFi 才能全面起飛。章魚網絡的跨鍊是運行在NEAR 公鏈上的一組智能合約,可以和NEAR 的各種DeFi 協議直接集成。或者可以這樣理解,章魚網絡的跨鏈樞紐是NEAR,它是全功能的公鏈,擁有已建成並正在快速發展的DeFi 生態系統。所有章魚網絡的Web3.0 應用鏈都能通過Skyward、NearPad 等協議做ID0 融資;應用鏈發行的加密資產可以在Ref.finance 和其他DEX 上進行交易,並參與到各種借貸以及衍生品協議中去。不但如此,通過NEAR 彩虹橋,應用鏈可以使用以太坊資產;應用鏈資產也可以跨鏈進入以太坊,加入到公鏈世界最大最豐富的DeFi 網絡之中。這些支持都無需等待,應用鏈在章魚網絡上線後可以立刻獲得。
去年,Cosmos 社區的部分研究者提出在Hub 上增加兩項功能——以太坊跨鏈橋和AMM DEX,作為基礎服務提供給整個生態。這一提議明顯違背了樞紐極簡主義原則,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結果是實用主義佔了上風。經過1年的開發和測試,Gravity Bridge 和的Gravity DEX 在今年年中上線,Cosmos 生態項目終於有了接入Hub 的動力。但是,Cosmos 社區並未放棄樞紐極簡主義,而僅僅是把Gravity Bridge 和的Gravity DEX 作為特例處理。
而Polkadot 正致力於把除了共享安全以外其他系統功能都轉移到“系統平行鏈”上。這樣的設計選擇會給DeFi 帶來很大的困難。一條DeFi 平行鏈要與其他平行鏈做組合創新,會遇到兩大難題:第一個是Polkadot 跨片協議XCMP 在技術上非常複雜,不太可能在2021年上線,甚至有可能延期到2022年下半年。在此之前,平行鏈事實上是孤立的鏈,既不能與其他平行鏈互操作,也無法通過公共跨鏈橋與以太坊等其他公鏈實現互通。第二個問題是插槽拍賣機制引起的不確定性,目標平行鏈當前插槽租期還有多久?能否在到期之前再次贏得拍賣?一旦對方不能成功續期,平行鏈降級為平行線程,其活性將大幅下降,這意味著協議組合失敗。
章魚網絡圍繞 NEAR
建立Web3.0 應用鍊網絡
我相信所有人都同意:當開放金融進入成熟階段,交易體量會比現在的DeFi 大好幾個數量級,甚至將完全覆蓋當前以中介機構為核心角色的金融行業。以太坊受技術限制,無法承擔持續快速發展的開放金融。我認為以太坊layer2 也不是DeFi 的歸宿。因為layer2 的成本對於Web3.0 應用仍然過高,而且可定制性和可升級性不足。 layer2 上的DeFi 將長期面臨只有發動機沒有汽車的窘境。只有把DeFi 轉移到性能更好、用戶體驗更佳的新公鏈,並圍繞新公鏈建立起Web3.0 應用鍊網絡,DeFi 和Web3.0 才能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對於多鍊網絡這樣的全新事物,研究者們需要經歷認識逐漸深化的過程。過早地預設所謂“原則”,並不顧實際情況地加以執行,是一種畫地為牢。也許區塊鏈世界的走向會更加類似於城市發展史。交通便利、水源豐富的地方逐漸發展出集市和城市,城市的交易交換功能越來越豐富。最終由於網絡效應,個別城市發展成金融中心,服務於廣大的區域和眾多的產業。我們對NEAR Portocol 具有充足的信心,相信NEAR 將在新公鏈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成為未來區塊鏈世界的金融中心。而圍繞NEAR 構建的Octopus 網絡,正是Web3.0 應用的最佳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僅供參考,不得被用作法律、稅務、投資、理財或任何其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