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2021-01-18 14:49
本文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格局態勢與應用路徑展開討論,參與嘉賓均植根於區塊鏈相關領域,有著多年海外從業和金融投資行業的專業背景,並有對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進行直接參與和研究工作。
CBDC全稱“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譯為中央銀行數字貨幣。中央銀行數字貨幣是中央銀行貨幣的電子形式,家庭和企業都可以使用它來進行付款和儲值。 2014年中國即開始數字貨幣展開深入研究。 2019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數字人民幣(DC/EP)的研發。數字人民幣是由人民銀行發行,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係為基礎,支持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並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的可控匿名的支付工具。 本期鏈得得“不得了”對話,圍繞央行數字貨幣的格局態勢與應用路徑展開討論,參與嘉賓均植根於區塊鏈相關領域,有著多年海外從業和金融投資行業的專業背景,並有對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進行直接參與和研究工作。 本期特邀嘉賓與精華觀點: ※Amber Group CEO Michael Wu: 加密金融已經走到了2.0的時代,數字貨幣不僅僅是貨幣的數字化,它的可塑性、商業模式的可拓展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新型的央行數字貨幣,它是更廣義的加密資產裡面越來越重要的一種資產類型,它具有很多新的屬性,可編程性、可拓展性,它的應用與傳統的法幣單純數字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有更廣闊的應用,包括它對於終端的用戶,終端的受眾,它的使用企業也將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人們對於央行數字貨幣存在的質疑,會隨著基礎設施與監管體系的完善逐步消失。 未來,所有金融機構、銀行最終必然轉型成為科技公司。 ※Algorand Foundation CEO Sean Lee: 央行數字貨幣目前存在兩種形式,不管是國家主導還是基金會模式主導,目的均在於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將透明度升高,同時兼具政策監管方面的考量。 各國都在央行數字貨幣上發力。從美國的角度出發,它未必需要發行一種央行數字貨幣,它去支持已經完善的穩定幣體係就已經足夠了,例如USDC。從而讓他們多一點時間,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應對方法,然後美國肯定會再有一套新的法規出來讓其可以適用,從而又重新回到“一哥”的地位。 美國聯邦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可以使用公共區塊鍊和穩定幣進行結算,核心點在於使用公共區塊鏈,用公共區塊鏈完成驗證、存儲、記錄和結算。美國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在官方公開發行,或者說要說過要做一個美元實體的數字貨幣。但其實USDT、USDC和DAI已經被默認可以進行銀行賬戶的支付結算交易,可以算是合規的數字穩定幣了。 從公鏈思維的央行數字貨幣角度,不需要官方以法幣作為價值錨定物去發行一個具體的數字貨幣。只要把目前為止加密市場上的遊戲參與者合規納入到整個監管的可追溯架構之下,就可以利用現行為止一個市場化的思路,讓大家以美元為最終價值錨定物的“央行數字貨幣”,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元能夠流通的地方迅速地普及。 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要真正達到它的可拓展的預期,首先就一定要跳脫銀行的賬戶思維,包括我們現在所有看到的第三方支付,所有移動支付的核心體系。金融機構科技化趨勢不可避免,資產將會流向更有價值的地方,或者回報更高、更安全和更可控的地方。 從銀行層面來講,銀行會有變化的地方,因為整個主流的商業銀行都是央行數字貨幣的二層分銷網絡,利用這樣的機會,可以開發更多的協議化金融衍生產品。 第二,資金轉移是不需要任何中間商,進行點對點支付。 未來5-10年,央行數字貨幣仍需要各個央行去研究、適應、推動,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有可能穩定幣開始錨定法定貨幣,然後大規模開始流通。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將從電子支付開始,最終,個人所有的錢將是100%安全性,100%隱私性,100%流通性,沒有任何中間人,並且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全球自由流通自由兌換。 以下為對話實錄,略經鏈得得編輯: 話題一:數字貨幣與央行數字貨幣的概念與區別 何亦凡:首先探討一個概念:數字貨幣是什麼?與電子支付有什麼區別?與法定數字貨幣又有什麼區別? Sean Lee: CBDC有很多種類及形式,比如:直接由國家主導、公司與國家合作開發或者跨國之間的項目。 目前CBDC主要為兩種,第一種是由國家主導的央行數字貨幣,與市場流通的法幣同等性質。第二種據我了解有採用基金會主導的形式,希望利用市場上的流通以及人們對它的興趣來普及,從而帶領主導方及時調整運作形式,但它仍然屬於國家性質的數字貨幣。 不管是國家主導還是基金會模式主導,都是想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將透明度升高,同時兼具政策監管方面的考量。 我相信在2021年,可以看得到各個國家都會有更深一步的交流,也會產生出項目上的變化。 Michael Wu: 這裡面其實是兩層概念,我們說到數字貨幣,不管是央行數字貨幣還是數字貨幣名詞概念,我覺得有一個誤區混淆了兩個不同的概念。 第一就是所謂貨幣的數字化,這種形式已經存在很久了。比如銀行的記賬一旦電子化,它本身就已經數字化了,同樣電子支付也屬於這一類。它本質上依然依賴於傳統的銀行系統,以一種電子化的記賬方式記錄所有信息,這是我理解的第一層“貨幣數字化”。 第二層的數字貨幣或者央行數字貨幣,包括咱們的DCEP、其他國家所發的CBDC,還有非主權所發的數字貨幣,例如:Facebook的Diem。而這一類真正的數字貨幣與數字化區別在哪裡? 我覺得它們的區別在於從創造方式到整個貨幣的性質,遠超於僅僅作為貨幣的作用,它的可塑性、商業模式的可拓展性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認為加密金融已經走到了2.0的時代,2.0的時代意味著它有更廣義的加密資產定義,而這個加密資產更廣義的定義其實是一直在發生,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從最早的加密資產(例如:比特幣、以太坊)到美元穩定幣,美元穩定幣本質上已經把傳統的資產通過上面的方式變成一種加密資產,變成加密資產之後不僅有巨大的流通性,還有更優越的實用性以及更多的商業模式創新可能性。 放到鏈上它就具有了可編程性,可以有自己獨立的各種業務生態, 比如:需求中心化的各種協議 。 那麼央行的這些數字貨幣,比如說我們中國的第一批DCEP,它是一個智能合約,是可編程的,包括通過與BSN這樣的區塊鏈服務協議合作,具有巨大的可拓展性。 我們認為這一類新型的央行數字貨幣是更廣義的加密資產裡越來越重要的一種資產類型,它具有很多新的屬性——可編程性、可拓展性,它的應用與傳統的法幣單純數字化是截然不同的,它有更廣闊的應用,包括它對於終端的用戶、終端的受眾,它的使用企業也將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海外的拓展。加密資產天然帶有一個屬性,作為一種存在於互聯網上,依託於互聯網技術的一種資產,它自身是跨國界的。那麼不管是各個國家地區性的貿易結算、全球資產的重新定價,它都具有潛在重大意義。 這就像互聯網變革了傳統企業一樣,傳統的企業大家本來沒得選擇,有了互聯網之後成本降低,用戶用腳投票,現在金融行業也一樣,正在被這樣的區塊鏈加密金融技術革命。 目前大家的感知還沒有那麼明顯,但隨著時間越久,隨著在它基礎設施完善,搭建的layer 2的各種應用、各種新的商業模式越多,大家感受到的將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李非凡: 最近有一個熱點新聞,美國貨幣監理署(OCC)表示,聯邦銀行和聯邦儲蓄協會可以使用公共區塊鍊和穩定幣進行結算。這個消息的核心點在於使用公共區塊鏈,用公共區塊鏈去驗證、存儲、記錄和結算。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美國目前為止從來沒有在官方公開發行,或者說要說過要做一個美元實體的數字貨幣。但其實USDT、USDC和DAI已經被默認可以進行銀行賬戶的支付結算交易,可以算是合規的數字穩定幣了。 從公鏈思維的央行數字貨幣角度,不需要官方以法幣作為價值錨定物去發行一個具體的數字貨幣。只要把目前為止加密市場上的遊戲參與者合規納入到整個監管的可追溯架構之下,就可以利用現行為止一個市場化的思路,讓大家以美元為最終價值錨定物的“央行數字貨幣”,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美元能夠流通的地方迅速地普及。 以這樣的思路來看就是去中心化的,就是公鏈思維的央行數字貨幣。而中國的數字貨幣更像是一種法幣的數字化,但其包括可編程可迭代,可擴展的一些前景都是非常好的。從中國角度來看,官方從中央的角度去發行兩個分銷的激勵層,包括我們潛在的運營商、潛在的大廠,去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去分發央行數字貨幣來普及推廣。這可能對於中國來說或者對人民幣來說具有更好的分發效率和效果。 但央行數字貨幣的價值底座究竟在於哪個地方?目前為止市面上可以分為兩類,一個是原生的數字資產為錨定的數字貨幣或者央行數字貨幣,或者說央行的穩定幣,那麼另外一個則是以法幣為核心價值錨定物的央行數字貨幣。現在可能還看不出來端倪和差別,但是未來真正在支付端、應用端、跨境的支付端實現效果的時候,就會產生巨大的差別。 基於一些原生的數字資產作為錨定物,還是以法幣作為錨定物,未來將走出完全不同的兩種支付和資產的道路,因為其中的差別,導致其信用擴張性都會有巨大的改變。 Sean Lee: 我個人認為,從美國的角度出發,它未必需要發行一種央行數字貨幣,它支持已經完善的穩定幣體係就已經足夠了,例如:USDC。從而讓它多一點時間,可以看看其他國家的應對方法,然後美國肯定會再有一套新的法規出來讓其可以適用,從而又重新回到“一哥”的地位。 何亦凡: 人類社會最早是使用現金的,而且使用了幾千年而改變也就是幾十年前,那麼現金是什麼?大家拿在手上,這個錢就是我的,別人誰也拿不走,當我去支付的時候,我的支付動作就完成了我們今天說的結算。 但是這種交易流通性很差,目前所需要的跨省甚至跨國交易效率非常低。所以出現了銀行體系和電子支付體系,方便程度大大加強了,包括國際的Swift,儘管較慢,但能讓國際的匯款得以實現,原來可能幾個月的事情縮短成了幾天,這是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力。但是這種體系實際上將現金的屬性抹殺掉了,實際上錢的所屬權和控制權不在你手裡,為了使用銀行的服務進行存錢操作,然後他用你的錢去掙錢,所以說你對資金管控權和處理權是有問題的。 其次,結算或支付行為需要通過一個中間機構,那就是銀行或者銀行與銀行之間,這也導致支付過程增加了一個環節,對我們來說就增加了成本和時間。我認為最好的支付方式仍是你手上是現金,但是所有的結算和流通又像電子化一樣,迅速地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央行的數字貨幣發行,實際上是在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首先央行的數字貨幣它是法定貨幣,和我們手中的現金一樣是貨幣。它具備了三種屬性: 第一,一定是匿名的或允許匿名的。第二,資金轉移是不需要任何中間商,進行點對點支付。現在銀行破產,按照中國法律你只能拿回來50萬,去除中間商後銀行是否破產則與我沒有關係。所以我覺得這才是讓貨幣又回歸了本質。 第三,可以流通,不需要任何人管控。實際上我認為央行數字貨幣最終的形態應該是這種方式,現在來看區塊鍊是最合適的技術,有它作為技術的底座,是最容易實現的。 金融一定是發展緩慢的,例如互聯網,真正各大銀行擁抱互聯網、通過互聯網給大家提供服務,是互聯網出來10年後了。 央行數字貨幣走什麼樣的路線?剛才提到了它的資產錨定,有它的這種原生性,中國的DCEP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但是它離我們的終極目標實際上還是比較遠的。因為它現在的整個結構還是賬戶餘額制,只是賬戶開到了央行,它並沒有開展商業銀行。也就是說如果商業銀行倒閉,我們是能得到保護的。 但是 哪怕是雙離線去結算,還是有一個登記的動作,也就是說它還是要有一個中間的資金撮合。而當央行走得慢的時候,是不是民間通過穩定幣的方式走得更快?如果在未來三年,全球200個國家有150個國家都直接做了終極央行數字貨幣,我覺得就沒有穩定幣存在的必要了。 未來5-10年,央行數字貨幣仍需要各個央行去研究、適應、推動,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有可能穩定幣開始錨定法定貨幣,然後大規模開始流通。央行數字貨幣發展將從電子支付開始,最終,個人所有的錢將是100%安全性,100%隱私性,100%流通性,沒有任何中間人,並且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全球自由流通自由兌換。 話題二:央行數字貨幣的信任制度 Sean Lee:大家對新興的金融體係都存在一個“信任”的問題,比如:使用各大商業銀行,一旦出現問題至少可以聯繫到對方解決問題。以區塊鍊為底層架構的去中心化貨幣出現後,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個“信任”又從何而來? 何亦凡: 首先現在的貨幣已經脫離了金本位的貨幣體系,也就是完全基於“信任”,現在的貨幣體系實際上是100%基於你對國家體系的一個“信任”。 未來,對於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或者基於法定貨幣的穩定幣,還有一些就像咱們現在的虛擬貨幣,它沒有錨定任何東西,它就是基於大家共識的價值。 就像現在購買商品,你是選大廠的還是選小廠? 我們相信大廠產品的質量,但是大廠的產品會貴一些,小廠的產品可能便宜也好用,相信到時候市場上數字貨幣也會有多種形式供大家選擇。 這同樣也在於貨幣的流通, 例如:在香港支付可以選擇美元、港幣、日元等多種形式,選擇便是基於對貨幣的“信任”,相信它永遠是存在的。 Michael Wu: 法幣是一種信用貨幣,它背後的本質是政府的信用,以及大家對於政府的貨幣體係以及整個償還能力的一個信心。 另一個層面則是使用體驗上的信任。目前,資產通過銀行,它就變成手機上一個實體化的東西,出現問題可以聯繫銀行的客服,而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自己管理錢包,發生私鑰丟失的情況該怎麼辦?這個階段類似於互聯網早期顛覆商業模式大家的困惑,後來電商繁榮,大家默認這裡面有一整套從監管機製到商業服務的完善體系。 隨著時代、技術以及隨著整個商業體系,整個基礎設施的完善,默認公眾的認知會越來越清晰,就像我們認為銀行的體係是完善的。目前也有很多技術公司在探索如何把複雜的體系變為簡單可控的東西。 這些基礎設施完善之後,大家的認知以及信任也會跟上,會越來越認為這個東西就是安全的。它可能還是有一定概率在某一些環節出現問題,但概率會越來越降低,導致大家默認為這個東西就是安全的,我就是對他有信心的,我願意去使用它。我相信未來的5-10年,大家會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整個基礎設施,包括背後的信息非常熟悉的,屆時有可能反而會認為紙幣不安全,紙幣會丟失會被偷等。此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也會有相應的監管體系去應對。 我認為現在很多的不信任其實是不熟悉、門檻太高,因為這些基礎設施不完善,當所有設施都完善且門檻大大減低,人們自然而然會對其有信心。 李非凡: 如果說要“信任”的話,未來一定會經歷一個混戰的階段,會看到各種各樣的數字貨幣的研究和討論,包含其中的矛盾及跨鏈支付等。但未來可能只會出現幾個核心的法定數字貨幣,這裡面可能就有一些聯盟鍊或公鏈的思維。 另一方面,還存在另外的商業社會機會。錨定於原生加密穩定資產的這些數字貨幣,也就是穩定幣會持續地在市場誕生,它就好比在全球海洋上的公海,你沒有辦法把它徹底的納入到某一項監管行業當中。但是它畢竟要聯繫整個全球的流動性,也就始終需要一個公海的角色去扮演這樣的原生資產,為錨定物的穩定幣,或者說你可以理解為它就是類似於央行數字的穩定幣。 此外,從微觀層面老百姓怎麼去看待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我發現央行數字貨幣在目前看起來可能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裡面涉及到未來的可擴展可編程,包括隱私性或者支付的便捷性以及離線支付,本質上和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沒有根本的區別。那麼根本的區別在哪?其實就是賬戶思路的區別。 未來央行數字貨幣要真正達到可拓展的預期,首先就一定要跳脫銀行的賬戶思維,包括我們現在所有看到的第三方支付,所有的移動支付的核心體系。 真正的自金融時代,大家可以真正的控制自己的資產、數據以及資產流動的方向,哪怕未來可能要進行一些資產的槓桿或者資產的信用再放大,可以去抵押自己錢包裡面的資產,實實在在的去做一些金融衍生收益,這樣對於普通人來說,才可能更好的能保護自己的資產,並且只要可以接觸網絡,你都可以用一個資金金融的數字體系,去滿足所有的支付和財富轉移的需求。 所以,到目前為止,本質上確實還是感受不到太多的實際變化,可是這背後的邏輯其實是天翻地覆的,只是這個邏輯目前為止我們可能還沒有想到或者研究的太深,現在還是在探討層面。 話題三:央行數字貨幣及新型金融體係對銀行的衝擊 何亦凡:實際上對個人來說感受不會非常明顯,但是對公則完全不一樣。目前收支雙方是有一個時間差的,不管速度多快都是存在中間商的,而數字貨幣則能真正實現點對點支付和實時到賬。 此外,我有一個考慮,當技術發展到後期成熟階段,我作為一個公司,有幾千家供應商、幾萬家客戶,全部都是公對公,那樣的話整個財務體系即可以完全脫離銀行。 這就引出來我下一個問題,如果未來發生這樣的情況,銀行怎麼辦?是否會淘汰銀行? Michael Wu: 在各個國家不同的監管劃分及細分領域下,其實現在銀行扮演了很多角色。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銀行都扮演著一個綜合性的角色,即是你的資產託管方又是你的支付結算方,還包括各種後端的金融服務,比如:投資品、理財產品等。它甚至會對用戶分級,提供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非常專業的管理資產。而銀行這些不同的功能,現在都在逐步被技術所取代或者去迭代。 而對央行數字貨幣的使用,本質上並不是企業自身去掉了銀行,而是說企業應用這種技術,讓這種技術去取代銀行的託管功能以及結算功能。那麼銀行的其他功能也可能被其他技術去迭代,當然技術與擁有者其實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事情,技術的擁有者也可以是銀行,技術的使用者依然可以是銀行,銀行可以變成科技公司,銀行可以變成金融科技公司,銀行甚至可以變成一個智能合約,可以變成一個協議。 2011年,高盛CEO曾表示,高盛是一家科技公司,不再是一家銀行。我覺得這是很有遠見的,所有金融機構銀行最終必然轉型成為一家科技公司。 Sean Lee: 金融機構轉型為科技公司其實講了很多年,但實現的很少。我相信這是不可避免的一個方向,例如:今年的疫情對經濟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也能看到一些銀行在報告時會提到技術的重要性,所以我覺得這個是一定會走的路線。 重點在於銀行業能不能夠把自己抽出來,然後去突破這個觀念,重新把一些現有的產品用區塊鏈這種新技術架構組建,這個可能是比較難去進行的下一步動作,不過我相信未來一定會發生這樣的改變。 李非凡: 大銀行包括來自紐約的科技公司對於金融公司的科技化就一直在講,包括當年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動支付在顛覆銀行儲蓄的這一塊的業務上,首先我覺得這個趨勢肯定不可避免,它的一些資產會流向一些更有價值的地方,或者回報更高、更安全和更可控的地方,這是毫無疑問的。 第二個從銀行層面來講,銀行會有它變化的地方,因為整個主流的商業銀行都是央行數字貨幣的二層的分銷網絡,利用這樣的機會,他們可能會開發更多的一些協議化的金融產品,來滿足在可控的聚合儲備不大量外流。 第三個可能會從一些監管手段上去保證合規化的資產流動的方向,能夠在自己的可控範疇之內。 對於近期大熱的灰度,曾與他人探討過在中國未來可行性之內,有沒有可能探索出一種像灰度一樣合規劃接納加密資產,或者說錨定於加密資產進行衍生化的迭代的產品出來。得到的結論會比較悲觀,所以說就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推動。 第一個是推動我們自己在技術和產品創新化的方嚮往前走;第二個確實是需要監管機構和合規化機構對於這個事情的理解需要加深。如果說這個事情大家理解不在一個水平線上的話,很可能會出現效率的倒退或者說一些誤傷。 因此如果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的話,我還是相信以中國目前為止的決策機制和決策效率,是一定會去迎合新技術的發展方向的。但是與此同時我還是並不太認為說未來5-10年銀行會在這一個環節被取代,畢竟目前為止它的規模還是可控,還是比較小。 第三個,即便它的規模有爆發式的增長,它也會有一種更好的機制來保護,來釋放牌照,或者釋放一些監管合規的機制也好,去彌補可能出現的外流的風險。 何亦凡: 其實人民幣的國際化非常難,因為咱們有外匯管控,當你還有外匯管控的時候,就無法實現自由兌換,人民幣的國際化只能讓其他國家直接用人民幣,要實現這個策略,現在數字貨幣是最有可能的。 但是這個技術是個雙刃劍,也就代表當人民幣不夠靈活的時候,將來完全是有很多企業可能在中國直接使用其他國家的央行數字貨幣跟國外的生意夥伴直接進行結算,因為它不再經過銀行了。但是對央行數字貨幣來說,有些企業完全用美金去做生意,就會出現一種情況,兩家中國企業最後用美金在結算。 現在我們的監管層要看到其他國家和我們中國的現實情況,它最後會出現博弈,而且央行數字貨幣確確實實是能讓人民幣走出去。但是你的步子和你的策略點應該怎麼去佈局?如果做得不好,反倒是一個負面的影響。 所以說監管機構真的要考慮,不要在5年或者10年以後,中國的企業拿港幣的數字貨幣或者美金的數字貨幣在中國境內進行直接結算。 李非凡: 現在來說的話,央行數字貨幣其實中國在政策上有一個隱性利好,在過去的一個月,大家都注意到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了需求側改革。 大部分人可能有他的理解,在我看來這可能隱性利好央行的數字貨幣。本質上在中國我們可以看到發鈔主體是誰,而且中國法幣的發幣主體有可能會在未來會出現哪些的權力的分化和變化。這中間可能有三個部門,第一個毫無疑問就是央行,央行所掌管的整個的貨幣管理、發放、研究和監管的職能。 第二個其實大家可能還沒有註意到,從需求側改革所衍生出來的另外一個核心的部門環節是財政部。大部分中國大型的國債,只有財政部的數據是最全的,它最了解在需求端的需求。但是這個數據可能央行是沒有辦法掌握的。 第三個部分,相對於前面兩個強勢部門來說,可能話語權稍微弱一點兒,就是發改委這部分所錨定的大型項目的審批和預算孵化的職能。 我們未來要看央行數字貨幣如何繼續往下發展,其實也要關註一下財政部的層面,中國的主體債的發行層面和需求端的層面,以及貨幣的發行,貨幣管控層面,還有中國大型項目的產生和劃撥層面,究竟哪一塊有更好的數字貨幣表達的話語權。 這三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效率在未來達成的某些機制,可能會影響中國數字貨幣普及的進程和速度,以及它的規模。大家可以把聲音和目標全都盯著央行,央行畢竟只是貨幣利益和財政利益的某一個出口,但是也別忘了中國還有財政部這麼一個實權部門。 話題四:展望2021 Sean Lee: 從技術層面的話,我們今年的交易速度已經可以達到每秒446,000個,其實最主要也是希望吸引一些大型的項目。如果大家稍微有留意的話,我們在進行非常多跟穩定幣跟CBDC的一些合作,我們相信從這些項目上面的傳下去的需求絕對是非常的大。 我們希望從生態圈平台上面,可以成立一種自動外匯轉換的兌換的一種功能。在邀請我們生態圈裡面的一些合作夥伴,在上面可以產出更多的金融產品。 Michael Wu: 我們在2020年10月底推出了我們的產品矩陣,從面向全球個人C端用戶的Amber APP,到面向機構專業端用戶的Amber Pro,以及我們全年無休、7天24小時的專業的服務團隊,伴隨著我們的產品矩陣,我們希望繼續扮演好我們的定位。 Amber group的定位是“your gateway to crypto finance”,我們希望成為越來越多的用戶從基金機構、企業、高淨值到全球個人用戶,進入加密金融世界的橋樑以及夥伴。 我們將伴隨大家從開始投資配置加密資產,到開始應用加密金融加密資產的方式,去管理自己的整個資產組合,管理自己的投資行為,再到去消費使用支付加密資產或加密貨幣這一整個流程。 李非凡: 今年就是進一步的把中國和美國或者其它更大的範圍內國家之內,對於加密資產和數字貨幣之間的鴻溝更好的橋接起來,更好的打通彼此的溝通和交流,甚至說互相借鑒的渠道和脈絡。 另外一塊是和BSN的合作,希望從這個產品和從實際的產業推進層面,在北京、江蘇、海南或者其他地方,更好地把區塊鏈落地應用,盡快把實用的商業價值給它跑起來。在實操層面沒有什麼比把一個傳統的資產利用區塊鏈的思路和方案,做出降本增效的效果來得更好,我們需要這樣的案例破局。 何亦凡: 我個人還持一個觀點,支付會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支付寶、微信,它們帶動了中國整個移動互聯網無數的商業模式。 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作為支付屬性,大規模開始流通以後,它會帶動幾乎所有信息化行業、信息化系統。不管是銀行、企業或政府,都會用區塊鏈技術,去與這些數字貨幣進行對接。 央行數字貨幣對整個區塊鏈行業將來一定是一個最大的推力,甚至通過央行數字貨幣會讓現在公鏈的虛擬貨幣逐漸的去關聯線下的資產,把整個盤活,不僅是投資屬性的共識價值,而是它有傳統經濟的價值,那樣的話整個行業就蓬勃發展起來,央行數字貨幣以及將來基於法定數字貨幣的穩定幣,它能把所有東西打通。 這是我們BSN在2021年很核心的一個項目,在BSN上打造基於CBDC和穩定幣的支付層,這樣的話很多信息化系統也可以接入。不用去管將來各個銀行接何種穩定幣,通過我們的網關,可以處理開戶、轉賬、兌換。現在BSN也聯合了一些大的銀行和科技公司,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實質性的設計和研發階段,爭取能夠在6月份到8月份之間能推出一個讓大家試用的版本。到時候可能還沒有央行數字貨幣,但是肯定有一些大的穩定幣接進來。 最後再說一下貨幣的事情,貨幣之所以產生,實際上是把生產力轉化成產品,最後要變成我們需要的東西。它作為一個媒介,出現了貨幣屬性。貨幣的發展,流通速度一定是越來越快的,所有權一定是越來越強的,安全性一定是越來越高的。 我們按照這幾個特性去看,央行數字貨幣確確實實是下一個階段,但是大家如果有興趣再往前想,再往下想50年,將來貨幣是一個什麼樣的屬性? 200年後是一個什麼樣的屬性?這中間會有無數的機會。大家在這上面多研究一下,多花精力,會想出來很多創新點,甚至可以做出一些改變人類社會的事情。 文章來源:鏈得得
文章原標題:《新解央行數字貨幣:市場化博弈格局與鏈上思路最優解| “不得了”對話 》
第五届PANews年度评选暨 PARTY AWARD 2025 开启投票! 创历届纪录!近300个项目及个人通过数据筛选、公开报名和社区推荐,进入本次评选投票阶段。谁是推动Web3和Crypto走向主流的先锋?点击图片参与投票,为你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助力!
点击下方图片立即投票!
作者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本文為PANews入駐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PANews立場,不承擔法律責任。文章及觀點也不構成投資意見。
圖片來源 :
区块链服务网络BSN
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