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受到熱捧,從整個互聯網行業火到區塊鏈行業,那麼區塊鏈在元宇宙中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Facebook認為元宇宙是基於AR/VR的世界,用戶通過穿戴設備進入虛擬世界,從而實現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無縫銜接。

目前區塊鏈世界中的”元宇宙項目“,只是搭建了元宇宙的雛形,但每個項目幾乎自成一個元宇宙,各個元宇宙中的資產、裝備等不能通用交互,很難讓人想像這就是可能的元宇宙。

區塊鏈縫隙已經顯現

區塊鏈的概念,從備受詬病的邊緣話題瞬間成為爭相報導的熱門。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檔口,區塊鏈被推上檯面,除了引起區塊鏈行業的熱潮外,勢必會有新的變局發生。雖然在區塊鏈行業裡折騰了兩年半,歷經輿論聒噪、創業投資坎坷,但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區塊鏈利好,平靜的似乎有些無動於衷。原因是,區塊鏈作為一場技術浪潮、協作革命,自身能把握的絕對機會並不算多,畢竟它更多是集“政務、民生、實體”於一體的宏大工程。但樂觀的是,自己堅守的分佈式商業,由於政策性利好,又狠狠的往前邁了一大步。

區塊鏈的高潮迭起,同樣會在這五個方面形成新變局,比如政府對區塊鏈加大扶持力度、區塊鏈概念股的瘋漲、區塊鏈技術人才需求激增、數字金融崛起、實體企業數字化轉型等,都將在接下來的三五年裡形成新賽道。當然,從過去區塊鏈概念的敏感、到現在被奉為香餑餑,背後一定蘊含了諸多緣由。首先是人民幣數字化和國際化。人民幣的數字化是歷史必然,移動支付盛行後,紙幣和銀行系統就面臨了互聯網金融的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則是國家“一帶一路”大戰略和Libra熱潮刺激下的雙重結果。

其次是社會治理效率的需要。技術的最大作用是提升效率,而龐大的社會治理體系亟需技術賦能,提了近10年的“智慧城市”概念,在組織協作上亟需區塊鏈技術的加持,尤其是當下的金融體系和民生領域,亟需區塊鏈技術的賦能。一邊是實體企業融資難,一邊是老百姓不敢投資,這種價值不對稱長期困擾著實體經濟的前進,核心原因是兩者間缺少一個效率更高的信任體系。

中國互聯網發展,經歷了兩個黃金十年這期間,政府的態度,一直是讓民營企業放手大干,並做好政策服務。而在這一波的區塊鏈浪潮下,政府主導方向和規則、企業做好產業落地,已經說明區塊鏈的發展路徑不會沿襲互聯網的路數,這是信息互聯網時代和價值互聯網時代的最大不同。

放眼望去,區塊鏈聲浪陣陣,而這場曠日持久的技術熱潮,已經很明顯地分為了主次兩個戰場——第一、主戰場的主角是正規軍,競爭關係表現為:主權政府之間的金融權爭奪、巨頭公司之間的產業較量。第二、次戰場的主角,更多是邊緣群體的小打小鬧,即狹義區塊鏈圈子的轉型。主戰場和次戰場的實力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但兩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的競合關係,所以,圍繞立場和利益的多方博弈,將會成為一個持久的命題。每個主體都需要在這個複雜的象限圖裡找到自身的位置,擺正就是機會,偏移就是風險。

深入骨髓的區塊鏈思維

區塊鏈的上半場是一場典型的虛假繁榮,區塊鏈技術在數字金融上的率先發力,本質上直接切入了商業模式的最底層:民間“印鈔”。雖然該“印鈔行為”被上面快速的與現實世界做了切割,但蔓延開來的數字資產概念和區塊鏈思維,就像一針不忘散、植入了千萬人的心智裡,以致於在區塊鏈行業裡形成了這樣一個新共識:染上了區塊鏈,再乾其他行業就沒興趣了,幣和鏈讓人上癮,不可逆。

大家轉向下沉市場尋找新流量,已經說明互聯網的紅利期已過,所謂的“社區電商”、“私域流量”,都是線上流量成本高昂的表現,也從側面說明用戶主權在進一步回歸,而基於用戶關係的協作,只有借助區塊鏈技術和分佈式商業模式,才會有勝出的可能。隨著用戶的數據所有權意識越來越普及,中心化服務器運營商也將受到分佈式存儲的衝擊,而這才是驚動互聯網巨頭們的真正力量。

交易所和錢包的作用越來越趨同,但都將面臨轉型,接下來,轉型為數字資產的流通和理財平台是唯一出路。其它“純發幣”項目只能被歸為“剿匪行列”,基於幣圈客戶的賣水業務,也將因為失去價值支撐而前途渺茫。 “區塊鏈大會重疊率”那麼高,已經說明業務難以為繼。分佈式商業是一個綜合概念,涵蓋了區塊鏈技術、通證制度設計、分佈式社區搭建和分佈式金融拓展。廣大企業主應該圍繞自身業務場景的優勢,積極擁抱“分佈式商業”,翻越“融資難、管理難和賣貨難”的三座大山。

虛假繁榮是因為區塊鏈認知太複雜,這個保護層讓監管部門和互聯網巨頭掉以輕心,放緩了進入速度,以致於在短短半年內形成了一個真空期,而恰恰是這個千載難逢的信息不對稱,成就了一場舉世矚目的集體造富運動。即使只有一紙白皮書、三五個人的新班子,也能在厚厚的保護層下誕生出核裂變式的財富積累,這簡直比坑騙的投產比還要高。

如果用一個公式對區塊鏈上半場進行總結的話,區塊鏈上半場=時間空窗期+激動人心的概念+近在咫尺的財富標杆+亟待成熟的區塊鏈技術+令人興奮的通證經濟。至於熊市誕生的原因,無非是兩個原因:一級市場缺乏落地的項目來支撐估值,二級市場沒有法規保護導致大資金沒法進來。說白了就一句話:一級市場是騙局,二級市場是賭局。至於各種冠冕堂皇的造勢、PR、GR、炫酷概念,都是為了粉飾這兩個局面的脂粉。

泡沫固然令人不齒,但混亂的上半場還是留下了幾樣寶貴的財富,比如:一批技術、經濟系統和創業人才,堅持看長線的資金,深入骨髓的區塊鏈思維。有人有錢有方向,下半場的開場就簡單了,所以我們能夠看到了一個萌動的區塊鏈下半場。

實際上,當整個幣圈鬧騰的時候,長驅直入元宇宙等互聯網巨頭也被吵醒了,這幫老謀深算的傳統勢力顯然要手法高明很多,他們有人才、有用戶、有資金、有場景、有作戰經驗,又背靠政策的眷顧,所以,巨頭們早已悄無聲息的佈局了,而這種老成持重的務實做派,也映襯了幣圈新勢力的孱弱。所以,區塊鏈的下半場,必然會有元宇宙的身影。專注於技術解決方案和通證消耗場景的落地,是區塊鏈下半場的價值基石。

數字原生與虛實相生

根據Facebook,元宇宙是一個可以自己創造和探索,並且可以和朋友們一起創造和探索的一個虛擬世界;Wiki則把元宇宙定義為一個擁有3D虛擬的空間的、可持續運營的、可共享的、可感知的虛擬宇宙。這些定義都很抽象,但最近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給出了一個比較直觀的定義。它從技術和社會發展的角度,將元宇宙定義為虛擬世界乘以現實世界。它不是一個簡單的並行的關係,也不是一個加號的關係,而是一個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是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世界。但其實現在對於元宇宙,沒有標準的定義。廣義來講,跟數字世界相關都可以叫元宇宙,但精準來看,應該是包含所有相關因素的才是元宇宙。

元宇宙是數字經濟的延伸,並且是數字經濟的一個必然的深化。由於現實世界裡受到很多的物理限制,而在數字世界裡可能的限制就是想像力(當然這裡面也會有它自己的規則),所以當物理世界裡增長的邊際效應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後,數字世界裡的邊際效應依舊是很高的,故從資本的角度一定會去尋找增長更好的地方,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公司開始探索元宇宙的一個原因——去尋找新的增長動力。

首先,區塊鏈的本質就是一個信任的機器,用技術的方式低成本的來建立信任。區塊鏈的一些常規分法,如聯盟鏈、公有鏈,本質上就是把區塊鏈用在不同的領域——信息互聯網和價值互聯網。區塊鏈在裡面是作為價值互聯網的基礎設施。這些都是元宇宙經濟系統裡面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區塊鍊是元宇宙的可信基礎設施。

區塊鏈可以作為元宇宙的治理工具。元宇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分佈式,為了長久的存在,可能也需要往自有規則的方向發展,而區塊鏈恰好有它自己的運行的規則。也可以作為元宇宙用戶主權的守護者,預防用戶的數字性死亡。區塊鏈還能是元宇宙開放生態的賦能者。今天區塊鏈裡的製度模式有點像樂高,都是開源的,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別人開源的項目上面來搭建自己的應用場景,這樣就使迭代速度變得很快。而元宇宙裡也會是像區塊鏈裡的這套開放生態的模式,即用樂高的模型基點搭建元宇宙。

數字孿生、數字原生和虛實相生是進入元宇宙的不同路徑,也是元宇宙發展的不同階段。其中,數字孿生是物理世界的數字映射,數字原生是平行於物理世界的數字宇宙,虛實相生是物理世界與數學世界相互作用。首先,數字孿生已經發展很久了,雖然它有些大規模應用還可以發展,但是它已經是一個紅海了,並且會受到各種物理世界的規則限制,所以它的發展速度是有限的。

市場機會的多寡是公平的,虛實相生可能是真正的元宇宙,即現實和虛擬世界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但走到那一步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但一定不要把元宇宙強加到現有的東西上去結合,而是讓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和物理世界自然生長的結合,然後最終到虛實相生的階段。那一剎那瞬間失效,因為機會點符合量子測量定理,即粒子被觀測後就會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