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提問,加密世界的洞察者,請回答。
採訪:潘致雄
不服來辯:2020 年的加密貨幣世界,最重要關鍵詞是「DeFi」和「比特幣」——去中心化金融(DeFi)為區塊鏈找到了一個完美契合的應用場景;比特幣則是屢創新高,以讓人目不暇接的速度獲得了主流機構的青睞。
當然,也不必雙葉蔽目,這兩個關鍵詞遠不能代表這個新興行業的發展態勢。加密世界的發展參差多態:多樣化的公鏈生態在持續發展、以太坊的可擴展性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穩定幣為成為進入主流的新殺手應用苦苦奮鬥,大量的創新和野蠻試錯還在路上。
預測未來是一道難題,但值得嘗試。此前,鏈聞發表了由
Token Daily 邀請40 多位海外加密社區的行業大咖對 2021 年做出的預測。作為補充,我們又邀請了十多位中文加密貨幣社區的洞察者和最活躍的參與者,快問快答:2020 年最酷的東西是什麼?錯過了、挺遺憾的有哪些?堅定看好會有爆發式增長的是什麼?什麼技術或概念被高估?
受訪者包括:
趙長鵬,幣安創始人Sharlyn Wu,火幣首席投資官鄧超,HashKey Capital 董事總經理咕嚕,MYKEY、幣乎聯合創始人匹馬,Continue Capital 聯合創始人Arthur Cheong,DeFiance Capital 創始人Andrew Kang,Mechanism Capital聯合創始人楊民道,dForce 創始人代世超,DODO 聯合創始人湯洪波,DeBank 聯合創始人站長,BTC12 Capital 創始人Jennifer Liu,D1 Ventures 合夥人曹寅,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索老頭,真本聰社群主理人陸遙遠,麥子錢包產品負責人大碩,DAOSquare 首席研究員。
核心看點
在所有的採訪內容中,「比特幣」一詞僅出現過一次,絕大多數人都提過DeFi 和DeFi 相關的概念或項目。很多人都認為2020 年最酷的概念是DeFi,而且更多人會關注在具體的DeFi 概念,比如AMM (自動做市商)、PMM (主動做市商)、算法穩定幣、DEX (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另外還有人提及由YFI 引發討論的公平分發(Fair Launch)機制,以及威脅以太坊長遠發展的Layer 2 解決方案,特別是ZK Rollup 技術。鏈聞還採訪了各位在2020 年最遺憾沒有參與的項目,大家提及項目和領域就比較分散,包括算法穩定幣和Web3,項目則包括Orion Protocol、The Graph、SushiSwap、Chainlink 等——顯然,每個人的悲傷各不相同。展望2021,除了上述一直在提的DeFi、算法穩定幣之外,還有AMM、合成資產、波卡生態、Layer 2、比特幣出圈、Keep3r 和Tornado.csh 等概念和項目,可能會是在2021 年有快速增長的領域和方向。最有意思的是,企業級區塊鏈、流動性挖礦、聚合器、STO (證券型代幣)、以太坊2.0 都可以算是挺熱門的概念,但顯然大家看法分歧頗多,每每有人認為這些概念被高估。
2020 年最酷的產品/ 技術/ 概念是什麼?
Arthur Cheong:當然是去中心化金融(DeFi)。這是目前無需許可和公鏈領域中最具有「產品市場匹配度」的概念,其增長數據已經說明問題了。從年初的10 億美元鎖倉資產量到現在超過了150 億美元。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也有重大突破,增加了他們在整個加密資產交易總量的份額。我預計在可見的未來,DeFi 仍將是最具有「產品市場匹配度」的領域。
鄧超:DEX 的崛起,標誌著數字資產交易的一個里程碑。交易從傳統的訂單簿模式轉向AMM 模式的探索,從中心化平台開始分流到去中心化協議,用戶對自己的資產更有掌控權,將DeFi(指去中心化的數字化金融,不是狹義的流動性挖礦)向分佈式金融/ 分佈式商業的長期目標推進了一步。同時,也帶來了與DEX 交易相關的Oracle、聚合器、保險等新業態或應運而生、或加速成長。但是,相比CEX(趨向合規監管),DEX 也給行業監管、合規帶來一定挑戰,需要行業和監管機構一併探索。
Sharlyn Wu:公平分發(Fair Launch)從根本上改變了區塊鏈世界的權力結構,也展現出非合作博弈世界的全新可能性。
趙長鵬:DeFi,圍繞流動性挖礦和AMM 的創新,尤其是對穩定幣交易的創新,非常有趣。我相信這個趨勢會繼續保持。 DEX(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也非常適合小型且處於發展初期的代幣上架,這為像幣安這樣的大型CEX(中心化交易平台)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驗證基礎。
Andrew Kang:最酷的概念是AMM(自動做市商)。這是一個已經存在一段時間的概念了(在DeFi 之前),但在加密貨幣網絡通過可組合性和流動性資本市場的優勢賦予AMM 之前,都沒有見到真正的應用。 AMM 創新將在未來十年內繼續發展,並在世界各地的市場中引領流動性的改善。
楊民道:算法穩定幣,包括ESD 和Basis 的推出,進一步把貨幣試驗推到一個新高度,我們看到國內也有類似Yuan 這樣基於人民幣的rebase 算法幣,這些都是我認為屬於最原生的加密貨幣試驗,也是我認為2020 最酷的有亮點的產品。因為相比借貸、交易而言,這類型的貨幣試驗是在傳統金融環境裡無法進行,完全屬於原生的加密試驗。
湯洪波:AMM,因為他們降低了給特定類型資產提供流動性的門檻和成本。
匹馬:閃電貸!
索老頭:2020 年我認為最酷的產品一定是YFI,作為早期持幣者,全程見證了YFI 的成長過程,開啟社區公平分發熱潮,加密極客和理想主義的精神,理財收益聚合器的橫空出世給人的驚艷感,以及年末首創幣圈先河的一系列收購操作。毫無疑問YFI 是今年我認為最酷的產品。
大碩:DAO 第一次被所有人關注;ZK Rollup/Optimistic Rollup。
陸遙遠:今年最酷的區塊鏈產品非DeFi 莫屬,如果要選一個具體的應用,個人會把SushiSwap 排第一,流動性挖礦、持幣者質押分紅、YFI 生態合作讓它具備長期存在的的資格了,它的出現所涉及的事件都非常戲劇,現在的發展也出乎意料,期待SushiSwap 在Layer 2 和Polkadot 生態的擴張。
NFT 賽道遇到了一個暫時不能說出名字的應用,該NFT 平台功能規劃得不錯,目前主要是拍賣質押功能,單款NFT 分成獨家/ 半稀有/ 公開獨家最貴可以挖礦,剩下就是公募的創世NFT。其次每個NFT 的品質都不錯,導致製作成本相對較高。每個作品作者都至少在他們的行業有人生軌跡,NFT 技術本身並不稀奇,但平台展現的主題主要是時尚,它會比藝術更接地氣。再則該平台資源和想法都挺不錯,結合VR 線上音樂節,永久會員等各種活動,與其他NFT 平台打通而不是孤零零發展。
最重要的一點是目前估值較低,相比未來的成長空間很大大。
咕嚕:最酷的是基於ZK Rollup 的L2,有極大的希望從根本上擴展區塊鏈的吞吐量,且不需要L1 的大改動。
曹寅:當然是DeFi 了,無需解釋,數據說話,2019 年的時候,我在某次採訪裡面預測2020 年DeFi TVL 可以到50 億,我記得採訪的時候TVL 都沒有到2 億,結果現在超過了200 億,明年可能會有1000 億資產上DeFi。
站長:SushiSwap,自從DeFi 興起,AMM 中出現獨角獸Uniswap 之後,能與其競爭的AMM 產品似乎只有SushiSwap,並且經歷創始人出逃等風波之後,能獲得重生,並且產品不斷迭代,增加各種附加值產品,SushiSwap 在創新層面一直在做嘗試,借貸,衍生品,無gas 費的限價單等新功能將逐漸上線。儘管從用戶粘性,活躍程度等方面,SushiSwap 距離Uniswap 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但幣圈最吸引人的就是後來居上的故事。正如幣安超越了所有先行者,中心化交易所版圖的變局,在DEX 領域也有可能發生。
代世超:PMM 算法。 PMM 算法是對訂單簿市場的高度壓縮,參數簡單,卻極度靈活。不僅可以實現跟隨外部市場價格的主動做市,還可以實現0 資本需求的自動做市算法、完全自定義的做市算法、眾籌建池,還可以退化成AMM 模式。我認為PMM 是全面優越於PMM 的新一代流動性算法。將會有不斷的產品隨著時間去驗證。
在2020 年錯過了且沒有參與的產品/ 技術/ 概念是什麼?
楊民道:SushiSwap 的流動性「吸血鬼」的攻擊,我沒參與挖礦,但是這個是非常有意思的模式創新。當時,大部分人認為是一個簡單的fork 項目,但是,現在看來SushiSwap 的流動性留存還是非常不錯,這是DeFi 歷史上最成功的growth hacking 的案例。
Arthur Cheong:Web3 領域,我認為這個方向仍然非常早期,還在尋找它自己的「產品市場匹配度」,但它具有很大潛力。
湯洪波:沒太參與的算法穩定幣。
趙長鵬:2020 年的遺憾是沒有練出6 塊腹肌。 ?
匹馬:預言機(Oracle)賽道。
大碩:Orion Protocol,用戶友好的CEX & DEX 聚合產品很重要。錯過的原因是當時DeFi 還不熱。
陸遙遠:今年全程跟得很緊,熱點概念都在車上且整體換車節奏也比較好,唯一遺憾的是少數幾個應用(Synlev、Octofi、Empty Set Dollar...)漏過去了、一些參與的項目(The Graph、API3、YFI 系列、Cover)沒有去更深度的參與。都會有踏空的感覺,但考慮風險和機會成本,其實心態就好了很多。能知道哪些錯過了還算复盤得不錯,就怕有現在還不知道錯過的機會。錯過並不可怕,及時調整策略尋找更早期的機會。
索老頭:2020 年較為遺憾的是錯過了參與彈性穩定幣,固有的偏見讓我對AMPL ESD 這類項目敬而遠之,這其實就是一場社會性實驗,為什麼不參與一下呢。在幣圈保持開放精神,走出自己的舒適區,才能收穫更多。
站長:錯過了The Graph 的交易機會。上線之初,直覺告訴我可以重倉參與GRT。因為這種產品雖然沒有明顯的價值捕獲邏輯,但是市場有追捧細分龍頭的習慣。但是很遺憾,通過仔細研究,評判估值後失去了參與這次炒作盛宴的機會。
曹寅:好像沒有,除了年初錯過了Chainlink 那一波暴漲,後面的DeFi、挖礦、NFT、DAO、隱私、波卡都在車上,好像沒什麼遺憾了,可能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敢加槓桿。
2021 年堅定看好會有爆發式增長的產品/ 技術/ 概念是什麼?
咕嚕:2021 年,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資產投資會進一步出圈,從early adoption 階段正式進入early majority 階段,且這方面的監管已經成熟。 2021 年,以美國為代表的OECD 國家的監管會從金融穩定、稅收等角度出發,對加密領域的應用展開實質性的監管,特定領域的野蠻生長期可能會結束,例如穩定幣,並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
2021 年,最期待的是基於ZK Rollup 技術使得區塊鏈實現x100 的吞吐量的理論值的增長。波卡的平行鏈技術是另一種從根本上解決區塊鏈吞吐量的方案,會跟L2 方案一起與時間賽跑,爭奪加密行業未來10 年的基礎設施主導權。
趙長鵬:首先是NFT。我認為在2021 年,從遊戲中的虛擬物品到音樂會門票,我們將看到NFT 日益成熟,應用率會進一步提高。我相信這是一個值得嘗試與探索的新領域,期待看到它們的發展。
另外一個,明年穩定幣跨境支付業務也會繼續增長。使用穩定幣或任何加密資產進行跨境支付比傳統方法更簡單、更便宜。在這方面,加密資產比傳統法幣支付方式更有效。我認為這將成為2021 年提高穩定幣採用率的驅動因素。
Jennifer Liu:我認為底層基礎設施(Layer 1 和Layer 2)自ETH 誕生積累了五年之後,在2021 年會出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鏈上交易、計算的性能和用戶進入的門檻都將大幅降低,由於成本大幅降低,會引發金融應用以外的各類應用場景開始展露頭腳。
鄧超:數字資產(以BTC 和ETH 為主)作為新的資產類別,被主流機構進一步接受;越來越多的主流機構,會開始配置或者增加數字資產,數字資產市值過萬億美元近在咫尺。
以太坊的生態會隨著2.0 的上線更加豐富,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項目、投資機構,生態的先發優勢和聚集效應更加明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資產會被聚集或「錨定」到以太坊生態,進而吸引更多的生態參與者進入,形成良性循環。
Sharlyn Wu:讓DeFi 真正的回歸去中心化crypto native 的價值和重要性逐步被市場認識到, 區塊鏈時代最偉大的產品一定是區塊鏈原生的,以新的方法解決新的問題。
楊民道:算法穩定幣及算法類合成資產,2021 年會有很大發展,一方面是因為監管原因,另外算法類資產有自反身的加速增長邏輯而且資本效率極高;另外增長上,我也看好借貸協議和交易類協議,它們在2021 會在Layer 2 上大展手腳,且會更加下層到具體應用場景,會有增長放量的機會。
湯洪波:看好AMM 領域的持續創新。
Andrew Kang:穩定幣的高速增長將繼續,而且可能會在2021 年加速。當然,在DeFi 和加密社區內的增長將是爆炸性的,但他們將在傳統市場和國際的商業場景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匹馬:AMM + 算法穩定幣。
陸遙遠:毫無疑問2021 年波卡生態、Layer 2 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賽道,NFT 依然是保持關注但不會參與過多的賽道,對DeFi 保持新鮮感不斷研究新出現的DeFi 玩法,週期性的Rebase 、Seigniorage 一定會繼續大放光彩。對待市面上的項目,明年的策略需要更謹慎和專注,區塊鏈機會很多坑也不少,希望大家都能收穫滿滿。
大碩:合成資產、衍生品、流動性解決方案、遊戲。
站長:鑑定看好爆發的產品:KP3R,感覺像一個連接開發者和DeFi 產品的自動化執行引擎,會和AMM 以及各種錢包深度整合,比如前面提到的SushiSwap 的限價單、無gas 交易等,有機會作為工具類/ 基礎設施類產品得到廣泛普及。
還有隱私應用tornado.cash 及同類產品。因為DeFi 的大面積應用,用戶隱私保護需求日益增長,tornado.cash 從投資和投機角度都值得關注。具有匿名功能的AMM 產品也有可能突圍。
索老頭:2021 年期待的是Layer 2 這個賽道,群雄割據的Layer 2 們最終誰能跑出來。以及大型DApp 的各自戰隊,都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事情。
曹寅:Polkadot/Kusama 上的DeFi 平行鏈(Acala/Karura)機制經過優化的算法穩定幣項目(Basis.Cash)鏈上中間件,比如數據索引、隱私中間件、鏈上身份(DID)等
代世超:長尾資產市場增長100x新型卡特爾:頭部DeFi 產品提供全場景金融服務會出現至少一個10000 DAU DeFi 應用
Arthur Cheong:仍然是DeFi,目前很多的基礎工作已經在為DeFi 的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做準備了。結合Layer 2 的擴容解決方案,我預計DeFi 將釋放出更多的用例,比如合成資產、資產組合管理、小額支付等。
你認為什麼技術或概念被高估了?
站長:我認為聚合器產品被高估,作為寄生在AMM 之上的產品,市值卻相差無幾,不太合理。還有一個高估的,算法穩定幣,被一些人冠以各種創新的名頭,在我看來就是擊鼓傳花非常純粹的旁氏騙局!
匹馬:我認為Layer 2被高估。我一直認為市場高估了Layer 2 和DApp。對Layer 2 來說,我的看法是:不管是ETH 2.0 還是其他Layer 1 技術,都是底層方案,而Layer 2 要涉及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PoS 是底層解決方案,而作為過渡性方案的Layer 2,就沒有太久存在的意義。
鄧超:STO 概念被市場過度解讀和過高預期。線下資產以合規方式上鍊形成金融資產,區塊鏈行業從業者對此寄予厚望,這也可能未來的大勢所趨。但是目前的STO 模式,存在一些問題:
不是市場需求驅動的,而是資產方或者中介機構驅動,市場的真實需求或許還未成規模或與驅動方的設想不太一致。現在的STO 模式,有些舊瓶(模式)裝新酒(資產),從成本和流程的角度,類似IPO 或者Mini-IPO,但面向的合格投資者群體體量以及未來的市場流動性,都不一定能夠支撐這一模式持續。
或許,未來適合鏈下資產合規上鍊的模式,與現在的STO 模式有很大區別,甚至也不一定還叫XXO 這類名字。
Arthur Cheong:企業級區塊鏈,這是有史以來最被誇大的技術。區塊鏈技術本身帶有多種重要的權衡,如可擴展性和成本,除非願意接受它的這些缺點並擁抱公鏈的透明度和開放性的本質,否則它很難使用。
Jennifer Liu:流動性挖礦。流動性挖礦可以快速啟動一個應用/ 協議,作用類似互聯網行業各個賽道剛起步時都會用到的紅利補貼,百團大戰和共享單車大戰我們作為用戶都享受到了很多補貼。但是流動性挖礦有一點不同,目前大部分協議給出的不是「騎車免費券」而是治理權,這會導致嚴重的激勵錯配- 治理權給到羊毛黨而非項目長期貢獻者。
在大部分羊毛黨沒有忠誠度的假設下,羊毛黨不拋,治理權不可能回到正確的人手中,項目也就沒法長期更好的發展。羊毛黨拋售會導致項目幣價面臨巨大拋壓,是否能活過死亡螺旋對項目又是一個重大考驗。最終需要項目長期貢獻者給羊毛黨買單。從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我會警惕這些大比例代幣用來流動性挖礦的項目。
曹寅:ETH2。從ETH1 到ETH2 當中各Phase 的實現技術難度暫且不論,光是要將現有的以太主鏈連上Beacon Chain 實現分片就非常困難,礦工是否願意配合,以及如何配合,都是問題。目前看來ETH1 + 各種Rollup 的解決手段比較可行,社區接受度也比較高,比如像路印協議已經實現了全球首個在ZK Rollup Layer 2 的AMM 部署,體驗下來效果很高,完全沒必要再使用ETH 2 了。
趙長鵬:我認為很多技術或概念現在都還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太快給他們下一個結論總是不合適的。不過無論是我提到的DeFi 也好,NFT 也罷。市場都會經歷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只有真正創新的、打動用戶的才能最終留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