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hale是一個專業級別的場內場外虛擬資產交易所,由新浪旗下的科技金融綜合性企業華盛資本集團投資。接下來xWhale也會作為參與者之一,在香港申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VASP)牌照和虛擬資產交易1#、7#牌。

作為一個新金融賽道中的Builder,xWhale希望能夠跟隨著整個時代、跟隨著香港的政策環境,助力香港金融在全球的領先地位再創一個新的高峰。

一、數碼港元與港元的區別何在?

我們為什麼需要假設性的數碼港元?

首先需要明確一個概念:數字資產不一定是虛擬資產。虛擬資產最普遍被大眾所認識的就是比特幣、以太坊,也就是所謂的加密資產(Crypto),而香港的虛擬資產是法律的定義,在國內就叫數字資產。

1、數碼港元到底是什麼?它和我們常說的央行數字貨幣以及港元穩定幣都有哪些不同?

首先說一下“假設性的數碼港元”(“假設性”是因為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只在假設的條件下進行探討)。理論上而言,假設性的數碼港元與人們目前在各種生活消費場景中實際用到的港幣沒有區別,應該都屬於港幣。但是人們使用時的體驗可能有區別,這也是Web3的其中一個突破。

我們為什麼需要假設性的數碼港元?

舉個例子,在香港,用戶把錢放在銀行、金管局;在美國,用戶把錢放在JP Morgan、美國央行,這都是很傳統的做法。但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是誰的錢”這個問題,也就是究竟用戶是在跟誰對接?如果銀行倒閉/暴雷了(比如今年暴雷的矽谷銀行),用戶的資金由誰來賠償?而假設性數碼港元的未來是希望能做到普通用戶直接跟央行/政府對接,這就實現了Web3的精神,即在區塊鏈技術的框架下要取消掉所有的特權環節。

一提到Web3,可能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Web3在香港會這麼火?那不都是韭菜盤、CX盤嗎?表面上看假設性數碼港元和人們平常用的港幣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實際上其底層的生產關係已經完全改變了,每個人的使用體驗也都不一樣,這其中體現出的Web3所代表的底層技術和新的生產關係才是我們要研究的。

2、Web3究竟是什麼? Web2與Web3的區別在哪裡?

Web3 是使用區塊鏈、加密貨幣和NFT 以所有權形式向用戶返還權力的平台,是對更好的互聯網的願景/對現有互聯網的替代方案。簡單來說,Web3就是數據的持有、收入的來源都由用戶自己把握。那麼這跟假設性數碼港元有什麼相關性?其實相關性就在於Token的價值最後由誰說了算。

舉個例子,A要給B打賞,打賞的錢通過銀行來劃轉,A使用匯豐銀行,B使用中國銀行,這筆錢的劃轉其實是A與匯豐銀行的關係變為B與中國銀行的關係。即B一開始的存款是0,與中國銀行無關,劃轉之後從匯豐銀行欠A的錢變成了中國銀行欠B的錢,這個就是Web2。 Web3則不是這樣(雖然還沒有定論),未來A與央行以及B與央行有直接關係,A和B互換Token/假設性數碼港元可以直接進行交換,即直接從A持有變為B持有,這就是Web3跟Web2比較具體的區別,這其實也與用戶有很大的關係。

二、數碼港元與其他穩定幣的區別?

換個場景來說,假設現在A給B使用穩定幣打賞(由於香港還沒有穩定幣,所以假設用USDC(Circle發行的,以USD為1:1定價的穩定幣)打賞),首先雙方都得相信USDC(因為它可能是一個私人機構,不一定能永遠存活),大家也能看到很多穩定幣出了事,比如Luna承諾會把錢還給用戶,最後也沒有做到。

我們為什麼需要假設性的數碼港元?

USDC和USDT在過去的12個月內都出現過脫鉤的問題,市場擔心它們會出現問題,就突然產生大量的拋售,使得幣的價格突然就下跌了,這其實和匯率的原理都是一樣的。舉個例子,3月中旬時矽谷銀行暴雷,人們發現Circle 的部分資金放在矽谷銀行,那麼如果矽谷銀行不還錢或者需要很長的時間清盤,用戶又當如何?所以市場開始恐慌,USDC跌到0.9(即0.9美金=1USDC),人們開始質疑:穩定幣究竟穩不穩?

但如果央行發行了自己的有監管的穩定幣,用戶幾乎就不會猶豫了,所以沒有受監管的穩定幣跟有監管的穩定幣區別很大。

當然,這件事全球都已經在開展中,英國歐洲在開展,香港也在開展。去年香港金管局做了一個諮詢,明年也會有很多工作。很多人都說香港這一次的Web3政策有投機的味道,也有很多人擔心這個政策“朝令夕改”,但其實從去年10月發表虛擬資產的宣言,一直到今年6月1號這套體係正式立法生效,以及除了VASP牌照,還有1號、2號、7號和9號牌照,未來可能有假設性的數碼港元和可能的穩定幣,可以看出香港的發展是很厲害的,整個生態圈也走得比較靠前。

三、假設性的數碼港元和港元穩定幣是兩種東西嗎?

這個問題其實還在探討當中。理想狀態下,如果有一個穩定幣,它的底層是港元,那麼用戶可以將這個穩定幣換為傳統的港元,也可以換到數碼港元,所以二者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二者都在鏈上,用戶的體驗才好。

未來如果有數碼港元和港元穩定幣,再加上數字身份,用戶就可以將穩定幣換到數碼港元,再將數碼港元換回穩定幣,當用戶要付款時,用穩定幣、港元、數碼港元都可以付款,這才算是一個比較好的體驗。

所以未來的世界應該是由很多不同類型的Token,它們全是相同的、能談話的、互相認識的。這個技術其實難度並不高,ARTA 現在做的工作就是希望能將未來的底層技術打通,讓不同類型的幣放在同一個語言上面。

四、從技術改變生活,從監管提升保障

現在整個VATP的框架對於交易所現有的/傳統形式上的公司在香港上市是有較大的“蛋糕切分”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有一天一個公司可以直接通過發行Token的方式募資,而不再需要把股份在交易所上市出售,就能以更低的成本達成同樣的結果。

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的結構性/系統性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比如說如何確權、如何保證網絡信息安全以及轉賬的安全、如何保證每個Token都不會被複製或者被盜用、如何應對黑客的攻擊……這其實是目前整個區塊鏈行業都在從技術層面上不停探索的話題。近年來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技術公司在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其實跟Fin Tech相比,現在有一個更加性感的概念叫RegTech(Regulatory Technology)

我們為什麼需要假設性的數碼港元?

Reg Tech是去表達、印證我們是誰,盡調我們的錢是從哪裡來,以及我們能或不能投資什麼東西等等信息。

這些信息從哪裡來?在理想狀態下,其實這些信息已經存在,只是需要用一個很安全的方式來記錄和分享,這就是DID(Decentralized Identity)。即用戶可以自己持有、存儲自己的所以信息,這些信息必須是政府認可的信息(即可信的信息)。

而後政府與金融機構通過“加密學”技術聯合起來,將Reg Tech應用到區塊鏈的智能合約上。假設一個金融機構通過加密學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將可以直接獲得政府背書過的鏈上用戶信息,即用戶將不用拿出自己的ID 就可以開戶、進行投資。同時金融機構也必須了解如何應用智能合約,然後拿錢給用戶做投資,還必須給用戶相應的憑證放在區塊鏈上,接受證監會的審批。也就是說,所有信息的傳送、儲存都必須受到監管,這樣對用戶的保障更多。

香港的合規Web3其實全都是從很底層的技術出發的。儘管很多人認為Web3或加密資產有很多騙局,有各種各樣無法預測的人為造成的損失,但是在合規框架下,香港採納了Web3相對比較公正,又高效的底層基建技術。其中必然有一些環節還是需要人為操作(trustless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那麼合規要監管的就是人為操作的環節,盡量保證是一個體面的、有美德的人或機構,出於一種非常公正的、負責任的態度去做的,所以監管是必須的。

另外,香港的Web3發展與其他地方的Web3發展的區別特別體現在貨幣方面。數字人民幣從2014年就已經開始展開專項研究,所以中國在這個事情其實比全球領先許多,即便是美國現在也還在談“到底搞不搞央行數字貨幣”,所以在技術上我們是走在前面的。我們也相信未來一定是從技術改變生活,從監管提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