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實國際將推出亞洲首支代幣化基金

香港,2023年11月30日— 近期,嘉實國際宣布與Meta Lab HK進行代幣化合作,對嘉實國際旗下的一支基金產品進行代幣化,並已完成向本地證劵監管機構的報備。近年來資產代幣化逐漸在傳統金融業興起。根據公開訊息,2021年6月美國資管公司Franklin Templeton即推出了Franklin 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Fund(FOBXX),這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代幣化基金;2023年10月,瑞士銀行宣佈在新加坡啟動代幣化基金試點項目,開啟了亞洲基金代幣化的先河;嘉實國際擬於近期推出的代幣化基金,預計將是中資金融機構在亞洲推出的第一支進行了代幣化安排的代幣化基金。

事實上,早在5年前的2018年,市場上就已經有將傳統資產進行代幣化的嘗試,名為STO(即證券型代幣發行)。然而,五年前的市場嘗試多以加密貨幣企業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為主,且產品大多未經過相關監管機構批准;而自今年以來的代幣化浪潮,主要推動力量則以傳統大型金融機構為主,並且在風險控制、監管合規方面有嚴格要求。

根據《富比士》的報道,曾負責管理美國道富銀行數位資產部的納丁·查卡爾(Nadine Chakar)表示:「無論是在貝萊德和高盛,還是在花旗和摩根大通,所有員工都在說代幣化是未來的趨勢。」那麼資產代幣化究竟有哪些潛力?

首先是提高效率,要原因是代幣化後資產交易,實現DvP原子式交收,縮短結算時間,降低交收結算風險。例如香港政府在今年初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將傳統債券發行一般需時5個營業日(T+5)的交收程序大幅縮短至1個營業日。這是目前為止,甚至未來短期內市場甚至監管機構都認可的代幣化能帶來的最大好處。

其次是改善流動性,代幣化後可以透過將資產分割/提高交易自由度的方式來改善資產的流動性。然而,透過將資產代幣化並建立二級市場來提高流動性的做法,在風險控制和投資者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該功能受監管的嚴格限制。

此外,代幣化還可節省營運成本和增強合規性,這主要利用了主要是利用了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將傳統合規操作嵌入到代幣的智慧合約中將使這些功能自動化,從而降低成本。

在全球的代幣化實踐中,有兩個地區走在了市場最前沿,並引領代幣化的未來發展,分別是新加坡和香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去年11月成立了Project Guardian計劃,與全球大型金融機構就資產代幣化與DeFi應用展開試點。星展銀行,匯豐銀行,瑞士銀行,JP摩根,螞蟻金融等大型金融機構均加入了該計劃,並以取得一定的成果。與新加坡推行試點不同,香港地區主要體現在政策支持。香港在2022年底發表的《有關香港虛擬資產政策宣言》中就已明確表示要發展代幣化資產。在2023年11月,SFC發布了兩份與代幣化證券相關的通函,規範了行業術語,並明確了代幣化的監管方向。可以說,這次嘉實國際推出的代幣化基金,正是香港地區的代幣化政策成果之一。

根據Harvest Digital Asset International的首席顧問William的介紹,嘉實國際本次對基金進行的代幣化安排,主要採用了公有非許可鏈技術,在區塊鏈上記錄基金份額所有權和交易記錄。具體而言,每個Token代表一個基金份額的記錄,Token在鑄造後會先存放在一個總錢包中,隨後根據申購記錄轉入相應的錢包地址;同樣地在投資者贖回後,相應錢包地址中的Token將被轉移到銷毀地址中,由此在鏈上形成申贖回記錄。使用者可透過特別客製化的瀏覽器來查閱相關鏈上資訊。此外,William指出區塊鏈上的有關數據均進行了脫敏處理,不披露任何受監管的信息,受監管的數據均按法律要求存儲在相應地點,滿足香港地區的法律要求。

嘉實國際將推出亞洲首支代幣化基金

在隱私保護方面,William介紹本次基金的代幣化安排也建立了新的隱私模型,他指出儘管區塊鏈具有匿名性,但外界往往可以透過一些蛛絲馬跡將客戶識別資訊與某錢包地址關聯起來,造成隱私暴露。例如外界知道某人持有1000份的基金,而鏈上只有唯一一個錢包中有1000個代幣,由此便可建立身份與錢包的聯繫,造成隱私洩漏。為此,嘉實國際採取「一對多」的方式,將一個投資人持有的基金份額隨機分配到多個錢包中,以此強化對投資人隱私的保護。

嘉實國際將推出亞洲首支代幣化基金

儘管資產代幣化擁有巨大的潛力,但談到未來發展時William也指出,目前代幣化仍處於早期階段,像剛出生的嬰兒,未來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挑戰主要有兩個面向:一是代幣化的基礎建設的不足。例如目前可供選擇的區塊鏈開發平台、託管設施等都比較匱乏,部分區塊鏈平台還需要自建和營運節點,導致成本高昂;另一方面,這些區塊鏈平台在標準與相容性上與傳統金融的基礎設施存在差異,讓傳統機構望而卻步;二是在製度安排方面,目前仍存在大量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區塊鏈開發平台的安全標準,二級市場的安排等等,代幣的跨司法管轄區流動等等,目前還不明確。

儘管有許多挑戰,全球金融巨頭和政府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投入仍持續進行。 2023年1月,歐洲投資銀行推出首支以英鎊計價的數位債券;今年2月香港金​​管局發行了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6月,中銀國際與瑞士銀行發行數位結構性票據;10月歐洲主要清算所Euroclear 推出了其代幣化證券發行服務。對於代幣化是“雞肋”還是“趨勢”,不同觀察者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代幣化已經成為今年全球金融業的主要議題之一。

嘉實國際將推出亞洲首支代幣化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