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vin (Super Bitcoin / BEVM)

2024年11月3日

TL;DR

本文討論了中本聰原始設想中比特幣強調基於CPU的挖礦如何因挖礦實踐的演變和礦池的崛起而變得過時。它批評加密貨幣產業陷入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 設定的一些理念(“VB陷阱”),特別是關於權益證明(PoS)和分片(sharding)的思想,這導致了不可持續的成長模式和對核心問題的分散注意力。文章指出,即使是像ETH這樣的強大PoS系統,也無法實現自我持續成長,因為可質押的資產有限。文章強調了歷史背景在理解和麵向未來的持續創新實踐在加密領域中的重要性。

今天在中本聰大學讀Bitcoin 白皮書,看到中本聰描述了用CPU 算力競賽來維護一個時間戳系統。 這時,中本聰錯了:因為時代的局限性,下文不足,所以他才在白皮書寫CPU 的公平算力競賽。 而當下的下文至少有兩點衝突:

  1. 挖BTC礦的算力基本上不是CPU;

  2. 也不是點對點的CPU競賽挖礦,而是垂直地成為了礦池集中代理的算力模式。

中本聰沒有明白的原因是沒有下文。 如果現在的中本聰還在,一定會對之前的白皮書做更多的修訂。

這時候我又想到了,為什麼整個加密產業創業圈都陷入了@VitalikButerin 的加密貨幣金融陷阱? 因為整個產業都停留在VB 從2014年定的一些方向,像是轉PoS 和Sharding, 所以整個產業都出現了大量的PoS 鍊和Layer2 。 而一旦落地了,大家看明白了,大家就覺得很多事情證偽了。 比如:

  1. 當下的PoS,即使強如ETH 的PoS也是無法做到自增長的。

因為ETH 的PoS 是透過質押ETH 來維護網路安全的, 而能維護網路安全的可質押ETH 是有限的,這種邏輯不可能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自生長自適應的共識系統。 換句話說:價格不能一直漲。

  1. 當下ETH 和ETH Layer2的狀態計算和變更全在L1 的鏈上全域狀態樹上。

如果基於一個狀態計算/變更全在L1 上的全域狀態樹去做sharding, 基本上就是一個死胡同,而Layer2的做法只會分散整個鏈的注意力。 整個事情的問題核心關鍵不在Layer2 的技術,而是在ETH 網路本身:本身的全域狀態計算和Account Nonce++ 模型限制了sharding。 而解決ETH sharding 的問題是Gavin Wood 的Polkadot 做得最好。 因為Gavin Wood 和VB是在同樣的時間進入加密圈做事情的,他不會完全掉入VB 陷阱, 所以他用共享共識安全的方式改造了ETH的世界狀態樹計算來做了並行運算的sharding。 雖然模型沒有太大的成功,但至少比當下的Layer2 去擴容ETH 的方案強, 因為這更接近進行ETH Sharding 問題的關鍵點: 改造世界狀態樹。 但Gavin Wood 的上文還不夠強,所以導致Polkadot的效能提升也只是在Ethereum網路的基礎上稍微成倍數的改進,沒有質的飛躍。 如果他站在Bitcoin 創作時中本聰的上文來做sharding,就不會遇到該問題。 因為Bitcoin 的無狀態計算的UTXO 帳戶模型的計算是在鏈下的,天然可以進行無限的並發,而閃電網絡產品的落地是Bitcoin 無狀態計算UTXO模型下的無限並發能力的一個落地實踐。

類似的這樣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整個加密產業陷入了VB 帶來的思想迷思(即VB陷阱,產業以VB 開始作為產業的起點的上文探索,叫為VB陷阱)。沒有在VB 之前的上文,加密賽的上文在VB進圈前已經開始很久很久了。大家稍微動點腦子,回到中本聰開始的上文,甚至回到二戰時,圖靈電腦理論和香農資訊理論的時代,上文就會更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