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卓編輯/畢彤彤來源/PANews

即將在印尼舉辦的第18屆亞運會中,中國技術團隊研發的分佈式智能地圖GoWithMi推出亞運版智能地圖APP,為印尼亞運會提供實時出行地圖服務。

如今,數據隱私問題被高度關注,百度地圖、高德地圖、Google map等傳統地圖平台痛點暴露,平台的盈利模式與用戶隱私間存在巨大矛盾。 GoWithMi抓住了用戶痛點,試圖將區塊鏈技術與眾包地圖相結合,打造全球首個分佈式實時地圖。

近日,在Finwise香港峰會,PANews專訪了GoWithMi創始人李東,據其介紹,自上線以來,GoWithMi已經覆蓋全印尼,3個月自主下載量達100 萬,DAU2萬,每天用戶貢獻數據2G,年底前將全覆蓋東南亞11國、6.5億人口,且能在2年內快速完成全球覆蓋,成為全球第一大分佈式智能地圖及位置服務提供商。

去中心化UGC數據採集

GoWithMi打破了傳統的地圖模式,採用用戶上傳的眾包數據採集模式。用戶在行車過程中產生的軌跡信息,被稱為“被動UGC”;同時,由於行車需要受到整個路網通行狀態的限制,除了軌跡信息外,限行、道路擁堵狀況、交通事件等也需要通過用戶“主動UGC”上傳反饋。

李東介紹到,GoWithMi冷啟動數據通過衛星影像圖採集而成,得到路網信息、樓的輪廓,而更為精細的數據如樓高、建築材質、室內地圖以及樓宇內的商業信息,都要靠用戶的採集。

“當我們使用滴滴時,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地圖上顯示司機已到,但實際上車與你隔了一堵牆或在馬路對面,需要繞行一段時間後才能到達,這降低了用戶的應用體驗感,背後存在的問題是因為傳統以汽車通行為主要目標的地圖未考慮內部道路和外部道路的打通問題。”李東舉例到。但GoWithMi充分考慮到了這樣的用戶出行痛點,有意地引導用戶即數據採集者去創造這些數據。

通過去中心化的UGC數據採集方式,GoWithMi無需在自繪或採購方式上投入巨額費用,讓普通用戶參與到數據獲取中,將全球位置數據生產成本降低到了傳統的2%,打破了巨頭的數據挾持和壓迫。

上傳地圖數據即“挖礦”

區塊鏈的通證激勵機制,讓李東看到了眾包地圖的新機會。

Waze——一家以色列的全球化眾包地圖初創公司,2013年被谷歌收購前在東南亞已經擁有了2000萬的DAU,李東認為Waze以110人的團隊達到當時的高度已經很成功了,但是它們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每一個用戶都是巨頭的數據苦力,卻無法分享到其絲毫利益。這致使用戶參與度低,間接導致數據的覆蓋率、準確率下降。

“按貢獻排名這樣的虛擬榮譽可能在嚴重擁堵的超大城市內不存在問題,因為大家都需要路況信息,但是城市之外呢?就沒有人願意幫忙創造數據了。”

GoWithMi通過發放Token的獎勵機制,吸引用戶參與上傳數據,“他們上傳數據即挖礦行為”。同時,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對用戶貢獻的數據進行驗證,GoWithMi擁有一套算法,在首位用戶上傳了某地信息後,系統將隨機選取十幾個點(輕節點),將信息進行交叉驗證,只有當信息確定正確,才能夠拿到獎勵,若錯誤,則該上傳用戶會被降級懲罰。

“它實際上是一種協調的博弈機制,用戶為了拿到這個獎勵,必須要做出一致且更真實的答案,我們通過這種方式來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李東稱。

在上述的採集和驗證機制下,想要獲得獎勵也並非易事。 “有些用戶會瘋狂地幫我們採集,有些的確採集能力很強,簡直要變成一個專職的了”,但每位用戶的活動區域有限,尤其東南亞有1.7萬個島嶼,做全測繪實施難度大,成本高,若通過當地人的數據貢獻,那麼數據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另闢蹊徑:緊盯東南亞+一帶一路

GoWithMi將上線的第一站選擇在印尼的雅加達,主要目標市場在東南亞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在李東看來,歐美髮達國家的地圖已經比較成熟,市場趨於飽和,創新企業要想在其中分一杯羹是很困難的,而亞非拉美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人口膨脹、小政府等的特徵,致使當地基礎設施較差,實時路況、路況預測是他們的剛需痛點。

東南亞人口6.5億,50%的人口在30歲以下,處在人口紅利期,在李東看來這是GoWithMi在此發展的一個天然良機,“當地收入水平很低,很多人一個月大概只能掙300人民幣,只要稍微有一點激勵,他們便很願意參與”

李東介紹,經測算目前GoWithMi的用戶在平台上最高獲得過每月一千塊人民幣左右的獎勵。

除此之外,GoWithMi的社交化邀請獎勵機制,使得用戶自己產生裂變,李東坦言雖然這種模式在國內已經很常見了,但是在東南亞市場還對用戶擁有較強的吸引力。

進軍去中心化共享經濟的DApps

作為投資者來說,Token需要很多場景去適用,以保證在使用時,它要能形成一個閉環,不斷回收還要有新的價值注入,因此GoWithMi設計了Gozone。

“Gozone實質上是我們把地圖分隔成一塊一塊的空間資產,可購買、經營,同時經營者有義務去維護這塊空間資產的數據。”用戶通過Token購買Gozone所有權成為一個空間共治節點,該空間區域內產生的LBS如外賣、打車,該空間資產所有者都會享受這些收益。

李東說GoWithMi是“垂直公鏈+地圖”的設計,目前最想做的是支持所有去中心化共享經濟的DApps,如去中心化的Uber、Airbnb等。在傳統的共享經濟中,信譽是供求雙方的充分條件,但是大家要其付出很多,“區塊鏈恰恰是一個信任機器,很容易解決信任問題,通過用戶的行為來做信譽是沒有問題的。把它去掉以後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當然會降低雙方的大量的commission,對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GoWithMi 設計的Token使用場景非常豐富,除了用於交易、dapp開發消耗、主鏈超級節點競選、投票,還可用於空間地權競拍、虛擬社交身份道具兌換、商用api及sdk購買、空間品牌及LBS廣告以及地圖上衣食住行、共享金融等第三方服務支付兌換,從而使Token和現實商業價值緊緊錨定。目前,GoWithMi去中心化的民宿平台正在引進籌建中,會在巴厘島和龍目島等印尼著名的旅遊島上線一些民宿,可以採用Token做支付。

技術方面,考慮到GoWithMi的連接價值,李東表示並不准備重複造輪子、顛覆現有的公鏈。李東透露,GoWithMi 目前在評估以太坊和EOS的側鏈方案,考慮到性能和Gas價格,技術團隊傾向於使用EOS側公鏈方案,根據自身需求修改就可以部署上線,無需花很大的代價去研究區塊鏈底層的技術。但無論選擇哪種技術模型,都會以跨鏈技術打通GoWithMi與各個公鏈的生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