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Online,互聯網和實際的資金資產交割,是被孤立地鎖在不同的專網裡面的,這才是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出現的根本意義。”
9月17日,在萬向區塊鏈實驗室主辦的第五屆區塊鏈全球峰會的現場,PlatON創始人孫立林發表了題為《Latticex 面向智能物聯網的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主旨演講。 PANews作為合作媒體在現場進行報導。
孫立林認為,隱私計算在今天進入黃金時代,就是由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做所有驗證。賬戶體系的整體變遷,使得設備見支付清算和設備間資產流動和交割成為可能。支付路徑從最初的黑鐵時代,到網關時代,再到支付寶時代。支付創新萬變不離其宗,區塊鏈也不能離開身份驗證方式的演變調整。
精彩觀點一覽:
計算協同是函數被協同了,計算做了後操作,它不是單純的數據互操作,它是密文條件下、隱私條件下必須實現的事情。
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Online,互聯網和實際的資金資產交割,是被孤立地鎖在不同的專網裡面的,這才是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出現的根本意義。
隱私計算就是實現數據資產的可行性和反复銷售可行性的定價工具,而區塊鏈只是這個過程當中的結算工具。
但是這些萬變不離其宗,所有支付側的創新,即便是區塊鏈,最終也離不開身份驗證方式的調整和進步。
今天的主要過程是能夠將模組和終端整個基礎設施打包嵌入到所有的設備裡面,能夠讓萬物都具備完備的支付清的能力,具備接入到網絡的能力,才有可能到下一步。
無論是哪一種傳感器,先提煉出基本經濟活動。然後再討論在區塊鏈分佈式經濟體裡面,如何具體刻畫和給出實用的效用,這是必經之路。
以下是演講全文:
這是我第五次參與萬向區塊鏈峰會,從我2013年進入這個領域開始也是第六個年頭,很榮幸、很感謝大家。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件事情和前兩年不太一樣,我們從2017年就關注在隱私計算領域與區塊鏈的結合。去年我們也有幸參與了PlatON第一家生態企業摩聯的孵化,開始進入IOT領域。
這是我們對問題的思考,我們從來沒有認為片面地去做分佈式技術或者密碼學算法。我們總體的認知是,從數據視角來穿透整個業務鏈條,而不是單一地看一個環節。所以有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希望得到澄清,而不是泛泛地講。
從數據的產生開始,就是靠IOT和大量的傳感器,大家理解的萬物互聯,就是把數據從物理世界抓出來,變成真實世界的數據資產。為什麼過去的對等網絡或者P2P革命,先從電信,再到金融領域,因為這兩個領域是人類世界最早被徹底和全面數字化的領域,而其他行業還沒有開始,或者距離還非常遙遠。
第二,是數據的計算存儲,也不用多講,在雲計算領域已經做了很多實踐。
第三,是在座各位都關心的區塊鍊和隱私計算,特別是區塊鏈。我們把它通通放在了基礎設施這一層,它是PaaS的一層。它解決的問題是數據交換和數據共享。交換和共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更願意把共享叫做協同計算。而今天協同有了更新的意義,如果數據要留在本地,而不是被明文地直接交換,像Web時代做的事一樣,就需要進行計算協同。簡單來講,計算協同是函數被協同了,計算做了後操作,它不是單純的數據互操作,它是密文條件下、隱私條件下必須實現的事情。
最後大家經常提到AI、大數據,最近中國抓了很多用爬蟲搜索大數據信息的團隊,實際上這是數據黑產的一部分。它們既沒有尊重數據的所有權,也沒有給予相應的認可和利益分配,當然是侵犯了大家的權益。因此每一個孤立的機構背後,都做不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實際上大家都是小數據。我們相信以區塊鍊和隱私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實際上就是未來AI和大數據的公共基礎設施,這是我們的基本判斷。
從這裡我們提出來,“一切皆可計算”,也提出了LatticeX。 LatticeX這個詞有很多解讀,動態加密用格理論來處理LatticeX。實際上我在16年前讀研究生的時候,參與了973課題,當時面向解決的問題就叫空天地一體化的多元異構數據組網。當時我的導師用了LatticeX這個詞,叫晶格。晶格是從原子架構來的,是超穩定架構,這裡面也是複雜網絡由簡單元素構成,它是一個計算網絡的原初。從多源異構的網絡來看,今天的區塊鏈也高度符合它的出發點。
所以這裡我們引出了基本概念,在這三個地方來看問題。從數據的終端,就是大家經常說的云網端。我們更多把區塊鏈放在網這一側,這個網最近我們做了很多探討,網有很多詞,最後我們選擇了LatticeX這個詞作為我們對基礎架構延伸到物聯網、端側的一個基本架構的解讀。它應該能適配萬物互聯的各種終端,在不同終端和網絡架構下面實現計算的互操作。所以我們經常提的是希望實現超級清算方。今天所有行業機構,無論是金融、醫療還是交通領域,它們的基本數據交換設施是不互聯互通的,是割裂的,是分立的。我們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Online,互聯網和實際的資金資產交割,是被孤立地鎖在不同的專網裡面的,這才是數字資產和區塊鏈出現的根本意義。
超級結算方,第一,要破解不同的行業之間的區隔; 第二,同一行業內,即便是金融行業,不同的交易品種和資產也有不同的中心化的數據交換的設施,銀行卡有銀聯,票據有票價所,其他有證券都分得非常清楚。有沒有可能在通用賬戶體系下,實現完備的超級清算體係呢?我認為這件事情就是在隱私計算和區塊鏈的環境下實現的。
隱私計算就是實現數據資產的可行性和反复銷售可行性的定價工具,而區塊鏈只是這個過程當中的結算工具。但是因為賬戶體系的整體躍遷,這才是根本性的變革。從原來的支付、清算、結算相割裂,變成整體一體化的交收,這個過程是非常完備的。也正是進入到這個時代以後,我們才有充分的機會去看能不能真的把雲管端當中的雲和端,作為基本的激勵節點、計算節點和邏輯節點,接入到這個網絡。物聯網努力了很多年,我們終於有機會看見設備間支付清算和設備間資產流動和交割的可能性。
這是我原來曾經思考的一件事情,從支付路徑走過的路徑當中,我自己粗淺地分成這幾代。必須要感謝聯行系統和二代清算系統,中國才有可能甚至領先美國。
最早我們把它叫做黑鐵時代,它的終端是POS機。 POS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VISA推廣普及開的,由它做了終端的身份認證和交易認證,從此可以把交易接入到這個大的網絡。從這個角度來講,把VISA稱為人類第一個互聯網公司一點不為過。第二個是網關,我們接了網關,人民銀行有了超級網銀,靠這樣的網關來接入交易,靠接口來調用。
第三個時代是支付寶,儘管並不是它發明,但從支付寶走出了一條虛擬賬戶之路。虛擬賬戶徹底將原來銀行端側的大賬戶體系,推送到了前端的用戶體系,推送到了移動端,到大家能夠用好的小額賬戶一類戶、二類戶去處理。但是這些萬變不離其宗,所有支付側的創新,即便是區塊鏈,最終也離不開身份驗證方式的調整和進步。今天還有很多人在猶豫,我是不是支持人臉識別做支付,我的觀點一直都是無卡、無密、免簽名,完全用全新的方式驗證他的身份。今天我們認為最佳的方式,進入黃金時代,就是由萬物互聯的智能終端做所有驗證。這件事把人和物完全聯在一起,以前人和物是割裂的,我們通過外延的器官——手機,實現了認證,比如指紋或者聲音。但是有大量的物體在這個客廳裡,有大量的燈、其他設備聯入這個網絡,生成它的ID和賬戶體系變成錢包,這件事情都可以實現完備的交互。在機器智能沒有湧現之前,仍然是人在做主。
這是整個智能終端賬戶側的基本進化的路線,支付清算網絡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有不同的體系,最早的支付清算體系用的閉環操作,自己發行賬戶、自己接入應用,自己發展用戶、自己完成整個數據交換網絡,這是第一代全閉環的模型。還有半閉環,這不解釋。最好的模型,毫無疑問是全開放模型。我多次打過比方,我還在銀聯工作的時候,仔細讀過每一年的運通和VISA的年報,運通的市值在五年前是VISA的5倍,但是淨利潤只有十分之一。開放網絡通過讓渡一部分的記賬權和一部分清算定價權,一部分的服務邊界,來換取了系統更大的流動性,因此它擁有了更多的利潤,我認為這就是事情的本質。所以大家都在說開放,但是開放到底意味著什麼呢?你需要捨掉什麼,才能獲得什麼,我認為這是需要思考的。而今天的區塊鏈在這一點上,又將人類的開放網絡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徹底開放出來,讓大家都可以參與,通過激勵的方式使得大家能夠做貢獻。這是我們對賬戶體系進步的基本判斷。
我認為開放是無論在區塊鏈還是剛剛說的從黑鐵到黃金時代,所有都不能逃避的一個邏輯,尤其是在物聯網時代。
我們做過很多年的努力,從NFC開始,本質上我認為模組是它的根本,模組就是設備的手機,是手機的通訊終端。從模組到終端、到交易網絡、到支付清算行為到應用,今天大家容易說應用。無論是APP還是Dapp,還是到最後的用戶,這是一個完備的體系。並且它並不是統一時間就發生的,所以我們的判斷是現在談應用還為時尚早。今天的主要過程是能夠將模組和終端整個基礎設施打包嵌入到所有的設備裡面,能夠讓萬物都具備完備的支付清的能力,具備接入到網絡的能力,才有可能到下一步,這是我們的基本看法。當然裡面有很多我過去的積累和思考。前面提過身份驗證是支付產品的核心要素,離開了完備的身份驗證,以及對本人的驗證,是無法談一個新的支付清算網絡,也是區塊鏈需要面對的問題,無論是聯盟鏈還是公鏈。
這裡面我認為所有的支付清算的產品,無論是大家談的Libra還是GB幣,都需要有這樣一個基本的覆蓋。就是你能否360度對一個人或者一個物的全部的交易行為,做觸達點的鎖定。你鎖定的行為和消費越多,獲得的定價權越充分。也是為什麼過去十幾年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的爭奪,都是從小額支付開始。因為小額支付鎖定了你的行為,鎖定了你的賬戶,而不是簡單地看金額和單純的收益,這是我們的基本考慮。
這套體係其實是非常複雜的,即便在區塊鏈上,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考驗。如果今天回到物聯網,看設備間的支付清算。端側能不能實現,比如在車載端。都需要整個體系的實現,而不是單一的技術來保障的。從頭開始又說回到身份認證,身份認證變成非常關鍵的一件事情。無論是物聯網的ID,還是人的ID,本質上就是這些問題,就是統一賬戶、身份、資產和數據的綁定。當然今天我們必須提到隱私保護。匿名是不是一個完備的需求呢?我認為不是的。我非常同意剛剛姚前先生做的工作,在國家層面可能需要對整個身份註冊做統一管理。但是一旦進入到交易環節,並不必讓每一個應用方都知道我是誰,這件事情我認為是需要逐一談判,或者不能統一行動的。我們有必要讓每一個應用知道我是誰,甚至是部分的金融機構。
這裡面是很複雜,引入了大量的密碼學算法和鏈上的操作。其實這件事情聽起來簡單,我們努力了很長時間,坦率告訴大家這件事情不容易,技術難度非常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也提到了很多人給了很多的單一的密碼算法的解決方案。但是很抱歉,它是不夠用的,不能靠單一算法。而且,這裡面涉及的機器和人的定位問題,我們的團隊包括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也考慮了很久。機器到底是否具完備的智能,機器可否成為完備的自足、自洽的節點加入到交易網絡。對機器的整個生產行為或者勞動貢獻,如果進行估值和定價,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模型來處理。我們的理解和人的行為相比,機器的行為更能夠用計算函數來刻畫和描繪。但是它在經濟學上有一個重大的區別,對經濟學上的理性個體來說,人是有偏好的,而機器的偏好,在它沒有產生完備的認知和自我進化之前,它沒有辦法做到,背後還是控制它的人。所以我們給出了分兩步的觀點,一個是先從生產、消費分工來說,提煉出它的基本經濟活動。無論是哪一種傳感器,先提煉出基本經濟活動。然後再討論在區塊鏈分佈式經濟體裡面,如何具體刻畫和給出實用的效用,這是必經之路。我們提出從數據互操作到計算互操作,也是我們做LatticeX試圖達到的目標。
這裡介紹的是我們從碎片化物聯網終端裡面,如何用一個方式能生成統一的ID,所以我們給出一套解決方案,叫方舟,叫BoAT (Blockchain of AI Things),基於我們的生態夥伴摩聯和中國聯通的支持,有幸做到這件事情。這是用戶和個人設備如果做可信驗證,這裡解釋一下今天有大量的概念是混淆的,可信是Trusted ,區塊鏈的本質是Trustless,這兩件事情是不一樣的,隱私是Privacy,但安全是Security 。就看你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可以解決它,這兩者要融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完備的經濟效用。這裡我們給出了很多具體的基礎方案,沒有單一協議、單一算法、單一技術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本質上這是一個運營商網絡,需要被集成到一起來應用,需要反复迭代。
這是我們給出的總體解決方案,時間關係不展開了。
大家都關心應用,還是給出我們對未來的暢想,包括對移動出行、數據保護。今天在金融行業已經提出一個詞,叫做物聯網金融。原因很簡單,傳統金融機構的獲客效率、獲客成本已經無法支撐它的可持續的高速增長。黃金時代20年過去了,今天大家做的要發掘新的資金來源、新的賬戶體系和新的用戶增長,物聯網設備端毫無疑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來源。我定義為設備間的支付清算網絡,舉了一個例子是充電站。之前跟奔馳已經做了很多探討,它是非常適合的小額支付場景。這個里面可以發行自己的企業級的供應鏈coin,在供應鏈上下游、充電網絡裡面來實現。這個充電網絡就是一個基本的運營網絡。
第二類應用是物聯網金融。實際上設備的真正意義在於,它可以把物所禀賦的資產屬性實體化、具像化和標記化。如果沒有標記化,就不構成資產。這也是為什麼有一個詞在金融行業叫做Tokenization。就是把所有的交易信息標記化,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一旦任何一個汽車或者重資產的業務被標記化,就能成為一個資產到鏈上發行。就像姚先生說的,最重要的是資產的數字化,乃至貨幣化。
這是我們跟微軟合作的數據資產管理,通過VR做內容版權保護,這件事情非常有趣。因為進入5G之後,所有內容都可以被重新解構。戴上VR以後,就可以看到它的數據屬性,這裡面有非常大量的數據保護,否則就非常敏感,因為數據隱私性要得到確認。
最後跟大家分享的PlatON今年提出LatticeX,就是希望能夠像晶格一樣,能夠把萬物互聯接入到我們這個網絡,讓一切皆可計算,回到我們出發時候的理想,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