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Nancy,PANews
繼MakerDAO品牌煥新惹爭議後,這種敘事升級的行銷打法再「翻車」。這幾日,Frontier在品牌升級後因大量增發代幣遭到社群討伐,也被指出或是次買殼操作。
事情要追溯至8月30日,Frontier正式品牌重塑升級為Self Chain,且代幣從FRONT置換升級為SLF,但如此重大的動作卻並未為其帶來新的價值增長空間以及社區共鳴,反而引來一片質疑聲。
代幣大規模增發是這場爭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Frontier的品牌重塑中,用戶在平台的資產是依照1:1的比例兌換為,從兌換規則來看並沒有變化,但新代幣SLF的總量卻從原先的9000萬枚增加至3.6億美元,規模足足增加了4倍。
實際上,借助項目更名進行代幣增發的加密項目不在少數。根據PANews統計的8個品牌重塑項目,這些項目大多採取1:1兌換規則進行代幣置換,但從代幣增發規模來看,平均增發了3.6倍,其中,Router Protocol(ROUTE)、Stratis( STRAX)、和Self Chain (SLF)超過平均值,較原代幣供應量分別增發了5.1倍、5倍和4倍。而從增發價值來看,每個項目的平均增發了0.75億美元,其中Polygon (MATIC)和Frontier (FRONT) 的代幣規模增長最高。而從稀釋率來看,Stratis(STRAT)和Router Protocol(ROUTE)的價值被稀釋最多。
對持有者而言,大量的增發計畫會稀釋原本的代幣價值,也增加了專案砸盤套現的風險。投資者利益受損之下,自然遭到抗議。
在Frontier這場更名風波中,其也回應稱,SLF代幣總供應量將按照不同類別的解鎖計劃逐步釋放,例如權益投資者分配有著12個月懸崖期後每月解鎖持續24個月、驗證者節點/成長銷售在6個月懸崖期後每月解鎖持續12個月、基金會節點代幣永久鎖定,同時該專案表示在啟動品牌重塑和代幣交換之前,Self Chain DAO在社區就重新品牌和新代幣經濟學徵求了意見,得到了壓倒性的支持,投票結果達到了100%的贊成率。
然而,根據@defioasis披露,在最初Frontier品牌重塑的社區提案中,並沒有提及代幣總量的增加,且該提案投票也完全被一名疑似項目方的超級大戶所控制。也就是說,所謂的社區提案通過存在著“貓膩”,項目方存在著做假的嫌疑。
不僅如此,加密交易所也因未明確公佈代幣增發訊息而捲入這場風波。例如,由於幣安等交易所因未能在Frontier品牌升級公告中寫明代幣增發後的數量而引起用戶質疑。 「專案方隨意增發,交易所卻選擇性公告,這種行為無疑損害了用戶信任。如果連交易所都不出面保護用戶,那麼用戶的權益需要如何維護呢?」不少社群用戶表示。
而@defioasis指出,後續在幣安支持該次重塑的公告以及Self Chain代幣經濟學文檔中,代幣總量從原來的9千萬增加至3.6億,以及仍保留1 FRONT = 1 SLF的兌換。這也意味著,用戶持有價值相對於總供應量而言稀釋了75%。且在增加的2.7億中的大部分均與用戶無關,就以股權投資者和團隊份額來說,合計憑空增長了6,480萬枚的SLF代幣分配,現價值約3,888美元。此外,FRONT作為一個2020年就存在的老幣,除了團隊的10%份額被銷毀外,其餘的包含種子、私募和早期支持者的代幣分配早已在2022年完成了最後一次分配,而品牌重塑後卻又透過增發引入了新的投資者分配和新的團隊分配。
種種分析下,@defioasis認為,此次品牌重塑疑似是一次幣安站內專案的賣殼操作。其實,這種換殼計畫也在市場較為常見,先前PANews也曾在通報中提到這種購買幣安殼的收購者。
市場爭議之下,例如OKX宣布將下架FRONT 幣對槓桿和永續合約。且受此風波影響,CoinGecko數據顯示,過去7天,FRONT跌幅達18.8%。
總得來說,品牌重塑的初衷本是在用戶達成共鳴的基礎上,透過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和競爭力來適應新的市場變化和需求,但眼下卻成為不少加密項目悄悄為自己謀求利益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