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7月6~8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召開,這場由國家發改委、中科院、工信部等單位主辦的行業盛會,徹底把AI和大語言模型的熱度推到了歷史性高點。

133場主題論壇,17.7萬人參會,無人能敵。

會上,30餘家國內知名企業“集體出擊”,搶著展示自己的大模型佈局和成果。品玩發了一篇文章《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的大模型都在這了,讓你一次看個夠》:

全文一個字沒有,60張圖片,全部是現場拍攝的“大模型”三個字,閱讀量爆炸。



有參會者在會後揶揄:我覺得可以改名“2023世界大模型大會”,群'模'亂舞,到處是大模型。一周之內,我再也不想看到大模型三個字,頭都大了。


0 1

群“模”亂舞,
神話人物名字都不夠用了?


這場大會有多少大模型亮相?據媒體不完全統計,超過了30個。

包括大家已經非常熟悉的華為的盤古,百度的文心一言,騰訊的混元,科大訊飛的星火,阿里雲的通義千問,京東雲的言犀,網易的丹青,360的智腦,雲知聲的山海,中國電信的語翼,瀾舟科技的孟子,出門問問的序列猴子……

還有很多名字,像是伯樂、商賈、炎帝、求索、無涯……

這場大會還發布了很多新品,像是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書生”,號稱在諸多測試中完敗ChatGPT。商湯的日日新,這是它發布的第N個大模型。優刻得和達觀數據推出了曹植,說是國內首個垂直行業專用的、自主可控的GPT大語言模型。

這麼多所謂的大模型,難怪有參會嘉賓直言:起個名字都那麼卷,真的是“千模大戰”,怕是以後神話人物的名字都要不夠用了。

這次,有個永不缺席熱點的大玩家沒露面,那就是螞蟻集團,據稱它的貞儀大模型還在研發中,但它拿出了“蟻鑑AI安全檢測平台”,可以檢測AI的漏洞和風險。

一方面是大模型氾濫,另一方面,這些所謂的通用大模型,或者是種類繁多的垂直領域大模型,真正可展示、可供體驗的應用卻又非常單一,主要還是一些對話問答,文生圖,聲音合成,語言翻譯等應用。重複率那叫一個高。

難怪華為在大會期間搞了個“大新聞”,媒體瘋狂轉發,從業者感慨說到心坎裡去了。

華為常務董事、華為雲CEO張平安介紹自家大模型時說:“盤古大模型不作詩,也沒有時間作詩,因為它要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去,讓AI賦予各行各業價值。”

我在大會期間還目睹了一個尷尬畫面,在現場隨機採訪的主持人對某AI繪畫大模型很是好奇,希望它根據一句詩現場作畫,結果工作人員貼到她的耳朵邊,難為情地說:定制的,不能隨意輸入。


0 2

從區塊鏈到大模型,
歷史是永不停歇的重複?


看著今天這場大模型混戰,不由得想起2019年-2020年開始的產業區塊鏈浪潮。

那兩年,一方面是各地相繼出台引導政策,持續加強對區塊鏈的扶持力度。根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截至2022年底,各部委及各地方政府在內出台的區塊鏈相關政策數量已有千餘項。

另一方面是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自己的區塊鏈底層平台,包括螞蟻集團的螞蟻鏈、百度超級鏈、騰訊至信鏈、京東智臻鏈、華為華為鏈……

這情形真是如出一轍,當年,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也被認為會在金融、政務、醫療、農業等千行百業落地。

今天,產業區塊鏈發展的如何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一場分論壇就是“產業區塊鏈生態論壇”。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劉權說,區塊鏈產業的規模、增長和其重要地位嚴重不匹配,目前產業規模不到100億元。

而零數科技創始人兼CEO林樂則分享稱,沒有現實的應用場景,技術就只是空中樓閣,深入到實體商業領域,是中國區塊鏈企業難而正確的選擇,“產業”區塊鍊是必由之路。

這從側面說明,在區塊鏈浪潮興起的4年後,落地依然是區塊鏈從業者頭疼的難題。

不客觀的講,作為媒體,我確實感到區塊鏈行業很涼,冰冰涼。 AI和大模型,會不會重複區塊鏈的“發展軌跡”:大熱,然後陷入技術落地難,從業者不賺錢的處境。今天標榜的大模型的Iphone時刻,會不會就是2019年的區塊鏈元年。

這或許是片面的,但確實是不少參會者的直觀感受。


0 3

我們既站在炒作的頂點,
也是新技術時代的起點


不管是ChatGPT,還是MidJourney,這些全球頂流的AIGC應用,從新品發布會,到應用升級,國內媒體可以在第一時間直播+分析,全方面講解。只要你願意,完全可以和全球科技的潮流同步。

這種零信息差使得很多上海人工智能大會的參與者認為大會缺乏亮點,很多大模型、應用的“體感”都低於預期,有點塑料感。

網友“Aggie”在即刻發了自己的上海參會體驗,他說:“關於這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天早上的體驗可以用'AI落地構想會'來形容。就是說全是Demo,落地的沒有。”

“有很多大模型號稱技術領先全球,超越ChatGPT,但是,你根本沒有地方體驗、使用。還有一些大模型,號稱可以成為行業垂直大模型的底座,但是你去看這些應用場景,就相當的PPT,很概念。”

一位從業者在微博發文,他說很多領域看不懂,不方便評價,但作為醫療領域從業者,他非常明確地提及,醫療領域准入門檻高,各種軟件應用都需要藥監局批文。而且,病人數據好拿嗎?很難,既要面對倫理挑戰,又要符合標準和規範,困難重重。

“沒有數據,你怎麼訓練大模型?”他說,“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我還沒感受到,從目前已經來到身邊的——手術室的消毒機器人、人工智能高值耗材櫃,以及互聯網門診人工智能預問診的病歷填寫系統——切身感受來看,這些還都停留在人工智障的階段。”

也有網友的評論非常直接:你以為大模型是在拼技術,其實技術並不重要……

在寫本文的時候,有同事突然在群裡說:“AIGC這場大戲,賣課的已經賺腫了,巨頭們的大模型PPT也都發布了,產業政策都推出了,最高級會議也結束了,高管們好像在高點要么離婚,要么套現了,然後呢?”

另一位同事接話:“到頭了?”

上海人工智能大會在8日下午閉幕,眾多的媒體宣發稿裡提到一組數據:大會共對接210家上下游企業,達成110億元意向採購金額,推動32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項目投資總額288億元。

這是這場大會在炒熱AI產業之外真正的價值,正如一位嘉賓令人印象深刻的發言:2023年通用大模型引爆AI風暴,24年垂類模型必將重塑千行百業。

2023年過半,我們可能既站在AI炒作的頂點,也站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起點。

以傳播非常廣的,來自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的金句結束此文:通用大模型可以在100個場景中,解決70%-80%的問題,但未必能100%滿足企業某個場景的需求。企業如果基於行業大模型,再加上自身數據進行精調,可以建構專屬模型,打造出高可用性的智能服務。

期待2024年的到來,期待更多的應用落地。



巴比特園區開放合作啦!





中文推特: https://twitter.com/8BTC_OFFICIAL

英文推特:https://twitter.com/btcinchina
Discord社區:https://discord.gg/defidao
電報頻道:https://t.me/Mute_8btc
電報社區:https://t.me/news_8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