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ews 6月3日消息,据金融时报报道,Hashkey Exchange首席执行官翁晓奇(Livio Weng)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本次待获发牌资格的归属上,能明显感觉到,没有历史风险包袱、熟悉香港监管规则、拥有传统金融经验和能力的本土机构,获得了更多的倾向,这也引发了迁移而来地Native Web3人群一定程度的争议。周末我跟多位申牌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非正式交流,普遍反馈了一种失望情绪。部分因2022年香港政策宣言选择赴港的机构,可能会陷入观望甚至离场。这个现状背后的根源,根据市场的观察与评价,证监会未必配备足够人手对所有Native Web3机构进行全方位审查。乐观地估计,在划定风险管控水位后,监管将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今,「稳慎发展」的「稳慎期」阶段性结束,进入发展期。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香港再不发展Web3,整座城市的未来则需要更多人来找寻方向。
关于所有申牌成本达几千万美元级别的传言,翁晓奇表示,几千万美元不一定,几千万港币肯定有。准备审牌材料阶段和跟经营阶段对应的成本不一样。对于HashKey这种已经实际经营的,我们整个交易所板块的投入的确有几千万美金,但尚处申牌阶段的平台预计没有这么多。
关于5.31之后下一步市场结构的预期,翁晓奇表示,香港市场在5.31之前,实际的状况依然是非持牌交易所占主力,尤其这次非持牌机构面对着一轮出清,因为不持牌的机构或者这次没有拿下来牌照的,或者放弃牌照的,都要选择对香港客户进行清退。 6月1号要停交易,8月31号要把客户资产全部清退,所以从6月到8月就是一个清退期,相应的就是持牌交易所会获得红利,来把客户接纳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