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岁的马克·扎克伯格面对与会的众硅谷大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他声称,隐私已不再是一种社会常规。按照他的说法,只需短短五年的时间,就足以让“更公开地与更多的人分享更多的信息”为社会广泛接受。扎克伯格的说法,使这种改变听起来像一场自然而然的运动,仿佛社会领域的大陆漂移——当然,这种现象恰恰是对Facebook的愿景大有裨益。

事实上,这是一种施为性而非描述性的表述。它是Facebook为积极促成这种社会风气的转变所做的各种努力的一部分。并且,这一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成功。12年后,无隐私社会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不过,这些影响让人们难以支持扎克伯格所谓的“分享无处不在、透明不可避免”的愿景。即便是这一全球数据监控机器的内部,也认同隐私是任何理智且健康的文明的基本特征。 

当然,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扎克伯格。用户行为可以被汇总和分析,以销售高度有针对性的广告,这一想法首先由谷歌提出。在谷歌的引领下,Twitter、抖音和其他公司都在同样的基本模式上建立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帝国。于是,在Web2时代,用户以隐私为交换,获得大规模的、用户友好的平台的使用权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这种匆忙达成的交易产生了很大的悔意。对网络隐私关注的持续增长,也迫使苹果和谷歌为用户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跟踪控制。但是,指望那些依靠大规模数据监控而获得财富和影响力的公司自愿消除对隐私的侵犯,并非安全的选择。 

值得庆幸的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一种替代方案已经涌入公众视野。虽然其底层理念诞生已有几十年,但越来越多基于区块链的创新表明人们正在越发期望改变目前的网络生活方式。用户厌倦了被那些不以用户利益为重的公司追踪和锁定,他们正在寻找无需分享无尽的个人信息的在线互动方式。这种可能性正是Web3的核心——一个去中心化、无需许可、以隐私为中心的网络未来。 

匿名还是假名? 

尽管Web3经常被说成是解决大科技时代的多种困境的办法,但现实却更加复杂。它并不仅仅是“推广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作为频繁捕获个人数据的Web2的替代品”那么简单。事实上,正如人们经常指出的那样,公共区块链在某些方面比Web2的高度中心化平台的私密性要差得多。此外,认为大规模采用区块链技术将解决隐私问题的简单想法只会提供虚假的希望,或是给Web3诋毁者提供契机,方便他们证明Web3只是昙花一现的热潮。 

实际上,Web3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的关于网络隐私的讨论的条件。区块链的公共性质是其无信任和无需许可性质的关键。正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所有正在发生的交易,所以所有人皆可参与,无需向中央机构核实他们的身份。这个奇怪的、几乎自相矛盾的特征所带来的结果是:用身份和隐私之间的简单对立来讨论已经没有意义了。相反,这是一个让用户可以以可验证的方式进行在线互动和交流,同时允许用户选择他们将如何(或如何不)被识别的问题。

因此,主流社会对加密货币匿名性的持续关注是错误的。一般来说,这只是为了鼓吹一种说法,即加密货币主要是对犯罪分子和需要隐藏财产的人有吸引力。当然,区块链可以促进匿名交易。但区块链对网络隐私问题的真正变革性影响来自于假名,而不是匿名。

虽然这两个词经常被混为一谈,因为它们都与保密有关,但匿名和假名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匿名的字面意思是没有名字;如果一次交互或通信是匿名的,那么它没有被签署或者说无法用其他的方法与特定的作者联系起来。想想博客下的评论区,不需要登录或用户名就可以发帖。对于任何查看博客的人来说,除非发帖人刻意表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帖子都是相互独立的。 

相比之下,假名指的是使用假的名字,它允许作者在某种程度上被识别,但需要在其可以控制的范围内。假名有漫长而古老的传统,它让人们可以在不泄露他们的法定姓名或身份的情况下分享想法和参与活动。以假名工作的作者和活动家仍然可以获得声誉,建立持续的关系,并培养信任和尊重。但他们这样做的条件是他们自己设定的。 

目前围绕网络身份和网络隐私的讨论大多是围绕着匿名问题展开的。虽然扎克伯格的反隐私运动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在致力于缩小个人网上身份与“现实生活”身份之间的差距,但替代方案却往往是围绕匿名权展开的。例如,关于网络骚扰和网络钓鱼的讨论,基本上已经变成了关于要求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时提供其法定姓名是否合理的讨论,其假设是匿名会鼓励辱骂行为。事实上,有证据表明,情况可能恰恰相反。

无论这场讨论带来了什么好处,它通过抹去互联网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效地”曲解了Web3对隐私的影响。对于最早的“网民”来说,匿名互动无疑是令人兴奋的,但自从网络文化诞生以来,假名也同样是网络文化的基础。而且它对加密货币的出现至关重要。

加密货币革命的假名根基 

虽然加密货币在过去两年里终于渗透到了主流意识中,但它的起源则埋在互联网文化的第一次迸发中。早在1983年,计算机科学家David Chaum就提出了一种名为eCash的电子货币形式。两年后,他描述了使用加密签名的信息来实现数字假名之间的安全互动的场景。但在20世纪90年代初,数字交易和假名身份才逐步流行,成为互联网文化运动的一部分。这些密码朋克(cypherpunk)是一群来自湾区的计算机科学家,致力于在日益企业化的互联网中保护网络隐私。他们形成了一个邮件列表,分发了一份宣言,一场运动由此诞生。

30年过去了,密码朋克的宣言读起来依然很有远见,甚至有点不可思议:“我们不能指望政府、公司或其他大型的、不露面的组织出于善意而给予我们隐私。如果我们期望拥有任何隐私,我们必须捍卫我们自己的隐私”。虽然宣言中多次提到了匿名,但它也强调了数字加密签名的重要性,也就是假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密码朋克,我们所知的加密货币就不会存在。一位他们名单上的成员,Adam Back,发明了Hashcash,即比特币使用的加密工作量证明(PoW)协议。Hal Finney也是一名成员,他进一步完善了Hashcash的P0W系统。Nick Szabo同样是一名成员,他在2008年写了一份有影响力的“比特黄金”提案,这比中本聪著名的比特币白皮书早了一年。 

当然,关于假名在加密货币的诞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最著名也是绕不开的例子:中本聪本人。虽然有无尽的辩论、讨论和侦探工作致力于挖出比特币发明者的真实身份,但迄今为止,他(们)的身份仍然未知。不出所料,Finney、Back和Szabo都曾经被认定为中本聪假名背后的人;而这三人都强烈否认。 

不可否认的是,加密货币技术从一开始就被设想为一种通过使用假名来保护数字隐私的方式,无论这些假名是完全成熟的名字还是简单的可验证的数字签名。最重要的是能够将某项交易归属于某个特定的用户,而不要求他们表明自己的身份。很明显,在密码朋克运动的首个热潮的三十年后,加密货币的这一方面有可能给围绕网络隐私的无益争论找到新的突破口。而这一点在快速增长的NFT领域中最为明显。

无聊猿及其在Web3中的意义 

如果说一张决定性的图像,能传达出NFT是如何迅速地从一种晦涩的、看似轻浮的热情转变为一种主流文化趋势的。那这张图像肯定是吉米·法伦和帕里斯·希尔顿自豪地展示他们的Bored Apes(无聊猿)打印样本。Bored Ape Yacht Club(无聊猿游艇俱乐部,简称BAYC)揭示出NFT热潮的最好或最坏的特征(取决于你的观点)。这是一万张由一组基本特征算法生成的卡通猿猴的jpeg合集,它们最初以每张0.08ETH的价格出售(在铸造时约190美元)。在撰写本文时,OpenSea上的底价是88ETH。按照目前的汇率,这大约是23万美元。

把BAYC现象嘲讽为“NFT热潮昙花一现的表现”是很容易的。但是,无论你对Bored Apes本身和它们不断交易出的惊人价格有什么看法,BAYC都揭示了一些更深刻的、更有意义的关于NFT对网络未来的影响。BAYC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而其他类似的收藏品却未能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它们对那些“抢买(Ape In)”的人产生了特定的文化共鸣。“抢买”是加密货币俚语,指没有事先做太多研究就急于购买一个新币或代币。

 

BAYC不仅仅是一个花花绿绿的卡通NFT人物的集合——它是一个合作的艺术项目、一个朋克般的挑衅、一个自我调侃。而这一组合对那些把自己归类为加密货币爱好者的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拥有一件Bored Ape艺术品是表明你与加密货币热潮相关联的一种方式——一种更自由、更开放、也许有点无政府主义的互联网新畅想。它还相当于一个会员代币,让你能够进入一个独家的在线俱乐部,里面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他们热爱的加密货币领域。

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不需要你透露任何关于你线下生活的信息。例如,如果你拥有一件Bored Ape藏品,这可以作为你涉足加密货币的一个可公开验证的证明,也是通过你所购买的角色向他人视觉化地表明自己身份的一种方式。BAYC的创始人们使用了适当的假名(Gordon Goner、No Sass、Gargamel和Emperor Tomato Ketchup),并且用他们自己的Bored Ape角色作为网络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BAYC只是激励密码朋克和中本聪的精神的一种延续——使用户能够在参与社区的同时,保持对自己展现方式和愿意公开的信息的完全控制权。而这种可能性只会随着尚在襁褓中的元宇宙的成型而变得更加重要。根据构建方式以及相关指导方针,元宇宙既可能是通向网络监控全面化的下一步,也可能是构建我们数字自我的一个重要时刻。

虚拟主播、游戏派系和元宇宙中的在线身份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斗争才刚刚开始。Facebook将品牌重塑为Meta,这一事件已经被广泛讨论。对于那些希望Web3不仅仅是Web2的VR版本的人来说,Facebook这一举动无疑对他们的愿景构成了重大威胁。不出所料,Meta在朝着这一方向迈进中所采取的最初动作,依然是延续着扎克伯格长期以来与假名的斗争。尽管有迹象表明这在未来会有所改变,但Meta的Oculus VR头戴设备仍然需要一个Facebook账户才能使用。这最终意味着,它们必须与你的真实姓名和Facebook要求的其他个人身份信息(PII)相关联。同样,Meta致力于“每台设备一个账户”的政策,只是在普及率增长之后暂时放宽了这一点。 

不过,正如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讨论的那样,对游戏元宇宙做的实验指出了另一种方向。用户可以深度定制自己的虚拟形象(不一定要按照他们的真实外貌),外加用户名、派系标签或其他一些形式的假名身份,这让虚拟形象显现出强大的潜力。当然,这种假名身份通常仍与用户账户相关联,由游戏发行商监管和控制。游戏发行商作为一个中央机构,玩家必须向其提供某些信息。但基于区块链的游戏的兴起将改变这种动态,为玩家提供了在创建自己虚拟形象的同时,能够保留对这些形象的完全控制权的能力。

创作者经济中也可以看到同样的假名趋势。虽然许多著名的创作者基于他们的个人身份建立了品牌,与他们的追随者和粉丝分享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性,但其他人采取了非常不同的方法。过去几年,虚拟主播(即使用数字生成的形象与观众互动的主播和视频博主)开始迅速风靡。当知名的Twitch主播Imane Anys(化名Pokimane)尝试在她的流媒体上使用虚拟形象时,她把潜在的隐私考量作为她的动机之一,凸显了女性主播所受到的极端审查和批评。


长期以来,网络假名被认为是边缘化群体为了避免遭受长期偏见的一种方式,或者是那些来自限制性社会环境的人躲避其家庭或当地社区审查的方式。随着数字虚拟形象的兴起,这些可能性正汇集到一个更广泛的转变中,转向更宏观的、可塑的、移动的自我认同。正如加密货币顾问和前Twitter员工Holyn Kanake所说:“网上生活不应该模仿线下生活,因为身份比一份驾照重要得多。身份是复杂的、动态的和自由的;网络假名的存在将帮助我们体现这一前提。”而正是这种假名的存在(并且其重点是个人之间的开放和无需许可的连接),才能使加密货币在实现这一前提方面有着促进的作用。

为以隐私为主导的Web3打下基础 

假名并不是解决网络歧视的简单、一步到位的办法。正如我们所讨论的,尽管在理论上提供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加密货币仍然是一个男性主导的领域。此外,将包容性建立在人们隐瞒其身份的能力和意愿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区块链交易不要求人们披露他们的性别或种族,这不应该意味着人们无法这样做。因此,我们必须在其他方面继续努力,为Web3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未来。 

这种努力的核心是确保Web3完完全全都是去中心化的。正如我们最近讨论的那样,Moxie Marlinspike对现有Web3基础设施的尖锐批评揭示了中心化的趋势,这将可能削弱假名的隐私优势。此外,许多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继续依赖中心化云供应商来满足其计算需求——随着元宇宙成为现实,这个问题将愈发严重。鉴于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云供应商对数据的渴望,这或许应当让对基于区块链的假名的潜力感到乐观的人三思。除非你能确定你愿意分享多少个人身份信息,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分享信息,否则Web3的实际情况可能与之前的情况没有太大的区别。

这就是为什么Cudos正努力为网络的未来提供一个真正的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Cudos网络具有高度的互操作性,解决了主流区块链面临的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问题,但这只是第一步。通过Cudo Compute,Cudos网络将提供去中心化的云计算服务。因此,DAPP和元宇宙平台将不需要依赖中心化的供应商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计算需求,而是能够在一个巨大的去中心化网络中访问可扩展、可持续的云资源。所以,对于那些希望网络有一个注重隐私的未来的人来说,这将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如何支持Cudos网络 

如果您想支持Cudos网络的上线,有很多方法可以参与。如果您是一个开发者,您可以加入我们的激励测试网的最后阶段,参与还在进行中的任务,赢得奖励。

您也可以通过以下各种方式,表达您对我们的支持: 

加入CUDOS的Discord服务器

加入CUDOS的Telegram社区

购买CUDOS代币

成为CUDOS的大使

关于CUDOS

CUDOS通过整合DeFi、NFT和游戏体验,赋能元宇宙,实现去中心化Web 3.0的愿景,让任何用户都可以从网络的增长中受益。作为具有互操作性的开放启动平台,CUDOS能够为创建完全沉浸式、游戏化的数字现实提供所需的基础实施,满足它们高于现有解决方案成千上万倍的计算需求。CUDOS是第一层区块链和第二层社区治理的计算网络,旨在大规模提供去中心化、无许可的高性能计算。原生代币CUDOS是网络的生命线,为质押者和持有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年化收益和流动性。​​​​​ 

​官网:https://www.cudos.org/

Twitter:https://twitter.com/CUDOS_

微博:https://weibo.com/cudos

中文电报:https://t.me/Cudos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