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the dull substance of my flesh were thought,

Injurious distance should not stop my way;

For then despite of space I would be brought,

From limits far remote where thou dost stay.

No matter then although my foot did stand,

Upon the farthest earth removed from thee;

For nimble thought can jump both sea and land

As soon as think the place where he would be.

But ah! thought kills me that I am not thought,

To leap large lengths of miles when thou art gone,

But that so much of earth and water wrought

I must attend time"s leisure with my moan,

Receiving nought by elements so slow,

But heavy tears, badges of either"s woe.

在《十四行诗》的第四十四首中,莎士比亚幻想自己抛弃掉笨拙的身躯,化作轻盈的思绪飘向身在远方的爱人身边,而山高水远,空间的阻隔让梦想化作泡影,寻寻觅觅,到最后只能在悲伤中虚度时光。

距离始终是爱情的最大障碍,无论是空间上的距离,时间上的距离,还是心灵上的距离,都是催生欲望最重要的因素。在柏拉图的《会饮篇》中,苏格拉底这样说道,爱情不在于占有,而在于追求。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追求爱情中留下了动人的篇章

跨越千山万水,张九龄写下,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穿越十载光阴,苏轼为亡妻悼念,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虽然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距离的主观判断却一直在改变。

正如前篇所说,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正是混乱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成为了可能,万物始于混沌,初始状态的杂乱无章,才让消除混乱、建立秩序的努力有了意义。信息需要物质来承载,而信息的传递同样需要媒介,信息传递媒介的发展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古老的阻隔,让旧时无法逾越的距离变得触手可及,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信息传递的进化史,技术的发展让媒介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而媒介的迭代也对文明的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接下来我们依照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整理出各个时代的物理媒介,并逐一解析。

1. 口语传播时代——以声音为媒介

语言是何时产生的,至今仍未有定论,普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先祖在10万年前第一次学会了说话,在3.5万年前形成了语言。语言诞生的契机有各种各样的理论,目前最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来自于恩格斯的“共同劳动”假说。人类可以在劳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随着生产力的逐渐发展,劳动量变得更大,种类也变得更加复杂,个体之间的合作以及工具的运用自然而然成为了进化的方向。

为了满足复杂活动的协同合作,个体经验通过语言在群体中得到共享,群体的共有经验也可以由后代继承,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从量变完成了质变,各种技术、工具不断涌现,又再次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人类传播媒介的进化史并非新技术取代旧技术,而是彼此叠加。

时至今日,口语传播依然是最常见的信息沟通方式之一,如同John Peters在《对空言说》中的吐槽,“人类甩掉尾巴后已经过去了几万年,但是我们交流的媒介还是源于丛林时代满足丛林人需求的语言”,凭借着高度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在短距离面对面沟通中,口语仍是最优先选择的交流方式。

当然,受限于功率,口语无法长距离大范围传播,更加无法突破时间的限制,而随着早期部落人数的增长,口语渐渐无法满足全部需求,文字也便应运而生。

2. 文字传播时代——以符号为媒介

文字诞生伊始,信息的传递第一次突破了时间,抛弃了口耳相传、心记脑存的方式,既可以“通之于万里,推之于百年”,也可以保证信息在传播中不被扭曲、变形、重组和丢失。

就像语言一样,文字也不是先在一两个地方形成的,形成的也不是只有几种文字,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它们都是从古老的图画或洞穴图画经验中演变而来。易言之,文字源于图画。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在古埃及、克里特和中国大地上就最先出现了“图画文字”和“形象文字”,它们一画一“字”,一“字”一意,几个画组合在一起则构成一个故事或事件。到了商代,中国人创造了“象形文字”,而那些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则叫“甲骨文”。这些文字基本上仍是图画的和表现性的,有的就是简单的图画(如日、月、山、川等字),进一步发展才形成后来的指事、形声、会意等文字形态。

自从有了标准化的文字,人类既可以用它来记载口语、描绘事件、传播信息,也可以通过它反复阅读、慢慢译解那些超越时空的来自远方的信息或早已死去的人留下的信息,并用它来保存和继承人类积累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而不必费尽脑汁去铭记,从而将较多的时间用于处理现有信息和为未来制订计划。

书写媒介则经历了从沉重的石头、泥土逐步向较轻的龟甲、兽骨、木板、竹简和软绵、便携的羊皮、绢帛、纸张的转变,而书写工具则经历了从划字的树枝、棍尖到刻字的石刀、铁刀到笔的转变。

随着内容的增加,印刷术诞生了。

3. 印刷传播时代——以纸张为媒介

印刷术的发明,给整个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来覆去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以往,由于媒介笨重、符号复杂、复制困难和传播垄断,书本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竹简、帛书等书写媒介也只在上流社会流传。只有印刷术的产生和流传才打破了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特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宗教牢笼,开始了文艺复兴,进而又导致了工业革命。

随着印刷业的飞速发展,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整个欧洲的主要城市几乎都有了印刷所,印刷传播业日益兴旺。印刷品的大量出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的诞生。

按照美国社会学家Charles在《社会组织》一书中的观点,报纸、书籍和杂志作为新的大众媒介,它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一句话,印刷传播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在社会生活上,信息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在文化上,更多璀璨的文学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变了以往好的文学作品“推广困难”的局面,由此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养。在政治上,促进了政务信息流通,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印刷术的普及和发展,无疑是工业时代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4. 图像传播时代——以胶片为媒介

文字不能看,也不能听,是人类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符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却需要学习的门槛,理解也不够直观。从远古的壁画开始,人类便已经走上了图像传播之路,当然,抽象的绘画在精确性方面还不如文字,我们可以在图画中寻求情感的共鸣,但并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记录性的角度来说,绘画在

文艺复兴时代便已经走到了尽头,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人把写实绘画推到了顶峰,之后的艺术探索变向着更抽象的方向进行了。

但人们对于真实世界的记录仍然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摄影术走上了历史舞台。1835年英国发明家塔尔博特开始使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法。1839年法国画家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这种技术以碘化银感光,用汞显影,用食盐定影,感光速度很慢,在阳光下需15至30分钟。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湿版摄影法,又称火棉胶摄影法,该法以卤化银感光,虽因版干后不再感光,但成本较达盖尔银版法低很多,且感光速度有较大提高(5-15秒),在此后30年独领风骚。

1888年,柯达伊士曼发明以明胶为基底的胶卷后,拍摄连续运动的图像才成为可能,视频成为了最接近真实的信息载体,人们拥有了复制现实的工具,直到今天,载体可能发生了变化,但图像仍是最直观的传播媒介。

语言传播是人类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的凝固剂,它拯救了人类,使人类可以交流信息、积累知识,从而由动物世界进入人类社会,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社会。书写传播使人类可以将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见闻、思想固定或记录下来,并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传播。印刷传播打破了少数人的传播特权,导致了文化和教育的普及,使人类由人际传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图像传播进一步扩大了信息量,将真实世界完成了复制,沉浸性第一次有了可能。

信息传递的步伐一直呈加速度状态发展,从动物传播进化到人类的语言传播用了200万年,从语言传播进入书写传播用了9.5万年,从书写传播跨入印刷传播花了约4千年,而从印刷传播迈进图像传播只用了1200年。可见,传播革命的步伐、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革新在时间上是以逐步加快、越来越快和间隔越来越短的情势发展的。

新的传递媒介诞生之后,人类在旧的传播革命中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不会被随之抛弃,而总是以一种新的面貌又出现在新的传播活动之中。它们的生存与发展似乎不遵循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法则,好像更符合互动互助、共进共演的原理。因为,书写传播并未淘汰口语传播,图像传播并不排斥印刷传播。

信息和知识的增长和积累随着媒介的发展呈金字塔状态发展。据统计,图书馆的规模每14年增加一倍,每一世纪增加140倍。14世纪初,巴黎大学图书馆藏书1380册,当时是欧洲最大的图书馆,现在世界上已有12个图书馆藏书超过800万册。目前,全世界每年出版50万种图书,平均每分钟就出版一种新书。

科学知识的增长愈来愈快,过去每隔10—15年人类知识就要翻一番,如今3—5年就要翻一番。有人曾对美国化学文摘作过统计分析,发现文摘的数量达到第一个百万条花了30年,第二个百万条花了18年,第三个百万条花了4年,第四个百万条只用了2年半……还有人统计得知,人类全部科技知识总量的80%以上都是本世纪产生的。

本篇主要介绍了物理媒介的发展史,而电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从物理媒介到数字媒介,我们完成了最重要的跨越,在下一篇,我们将走向现代,进一步探讨数字信息的前世今生。

本文版权所属 ArtGee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