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arol 來源/PANews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小組11月2日發布了2018年《中國金融穩定報告》,首次將加密資產相關領域風險及防範問題作出專題分析。
報告認為加密資產相關領域已經成為中國金融業穩健性的構成部分,但由於缺乏監管,加密資產相關領域投機色彩濃厚,存在無序發展、易被違法犯罪活動利用、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等問題,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針對這一風險,我國相關部門持續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及時清理整頓代幣發行融資和加密資產交易平台業務。下一步,我國應持續開展研究監測,著力推進業務整治,強化投資者保護與教育,推進國際合作。
這預示著我國對加密資產領域的監管方向將不會改變,要將防範該領域的風險作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一個部分來對待,未來監管還將收緊。
現狀:加密資產無序式爆發
專題分析首先強調了我國加密資產相關領域在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得到迅猛發展,不僅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資產受到廣泛關注,還催生了眾多加密資產交易平台,以及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等新型融資模式。根據統計,截至2017年7月18日,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達65個,相關項目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累計融資規模約合人民幣26.16億元,佔全球同期總規模的20%以上。
火爆的市場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加密資產的種類、價格及交易平台數量均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但這種在新興技術刺激下的爆發式增長是無序發展,整個市場投機色彩濃厚。中國人民銀行認為這給洗錢、恐怖融資等犯罪活動帶來便利,欺詐發行、莊家控盤等問題損害了投資者合法權益等風險也值得警惕。
監管:將加大清理整治力度
為此,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持續深化監管行動,從已經實行的監管政策來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持續警示比特幣風險、對加密資產交易平台開展檢查、清理整頓代幣發行融資及交易平台。
早在2013年12月,人民銀行等五部委發布《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明確提出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等一系列要求。相關部門利用多種渠道,多次警示比特幣風險。
2017年1月,人民銀行有關部門牽頭對比特幣、萊特幣交易平台開展了現場檢查,重點檢查是否存在超範圍經營、涉嫌市場操縱、違反反洗錢制度、資金安全隱患等問題。同時,敦促相關單位對照法律法規開展自查和清理整頓。
2017年9月,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於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叫停代幣發行融資,並要求交易平台限期關停。
中國人民銀行認為我國一些列持續的監管政策初步遏制了加密資產相關領域的風險,但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形態多變、轉移迅速,仍存在違規業務“出海”運營,利用代投、代充手段進行詐騙、變相ICO等問題。
對此,報告建議我國相關部門未來繼續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協調各個監管部門,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加大清理整治力度,對新出現的違法違規問題依法嚴厲打擊。另一方面報告還建議相關部門要做好投資者保護與宣傳教育,採取多種形式明確揭示風險,強調風險自擔。
央行認為我國與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對加密資產領域的潛在風險均予以高度關注和持續揭示。隨著加密資產規模、影響和風險的擴大,未來監管政策相應呈收緊趨勢。下一步,我國相關部門還將考慮通過國際合作形成監管合力,共同應對加密資產領域的風險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