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的短视频、数字音乐、网络文学提交上网后,就能获得一张专属的区块链存证证书;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即可在区块链上查询全部版权信息和授权情况。这是渝中区弦力场科技公司联合市出版局打造的“链存证公共服务平台”。3月2日,记者获悉,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该平台已累计为全市约8万件文创作品完成了区块链技术存证。
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区块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前期投入高、产出低、技术与场景不兼容等诸多难题,技术落地难是困扰业界许久的的问题。但渝中区区块链产业正朝着“加速落地实体产业”“加速多技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速发展,一批创新性强,具有一定示范带动作用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为当地加快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注入了动能。
场景没选对,区块链应用反而比上传统方式
众所周知, 区块链是构筑数字经济的基础,早在“十三五”期间,渝中区便紧紧抓住区块链技术这个新风口,在大石化新区成立了国内首个以区块链为主题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培育引入了趣链科技、浪潮云链、弦力场科技等一批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块链知名企业,在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上率先抢跑。
“发展以软信产业为代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我们‘深耕’20平方公里有限空间,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渝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短短几年时间,渝中区就推动区块链服务网络(BSN)落户,国家“星火·链网”区块链骨干节点等一批新基建建设,打通了数据开放共享的高速公路。
在业界,区块链被视作最安全的数据账本,广泛应用于金融服务、合同契约、慈善公益、物联网等众多行业。
“看起来似乎‘万事皆可上链’,但纵观全国,真正能将区块链技术实际落地的公司并不多。”渝中区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譬如有养殖户就曾找到当地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希望用区块链给猪肉溯源,但叠加完设备投入、数据上链等各环节成本后,猪肉售价也被拉高了一大截,销量反而下降。
“投入不小,如果场景没选对,区块链应用还比不上传统方式。”公司负责人说,他们花了大半年开发出来的溯源系统,却被养猪老板果断弃用。该负责人称, “由于欠缺对市场、行业的把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场景应用落地难,也是我们推动区块链发展最大的 ‘痛点’。”
以大石化新区为例,在2019年前后,园区与区块链相关联的企业就有200多家,高峰时期一年就能推出100多个应用。尽管它们都打上了“区块链+”的标签,但大部分应用以定制开发为主,普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试验阶段,“来得快,去得也快”。
聚焦本土优势产业,打造管用、实用的应用场景
转机出现在2021年。这年9月,渝中区入选中央网信办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力争用两年时间探索一批创新性强,可推广的区块链应用案例,建设立足重庆、辐射西南的全国区块链创新高地。
“把 ‘应用’作为发展区块链产业的落脚点,关键是要在场景打造中找准突破口。”渝中区网信办相关负责人称。不同于简单的“拿着锤子找钉子,拿着技术去试场景”,他们主要聚焦金融、商贸、文旅等本土优势领域,从城市发展、社会治理等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中寻找切入点,打造一批管用实用的重点场景、特色场景,通过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业务流、执行流,促进政务服务、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
目前,渝中区正集中力量,试点建设“区块链安全发展监管平台”“公积金信息共享联盟链”等28个区块链应用场景,涉及金融服务、社会信用、电子政务等丰富类别,探索区块链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重庆田密链上科技是一家从事文化创意的互联网公司。去年,“链存证公共服务平台”上线后,他们便率先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为公司原创的卡通、形象IP等获取数字版权。“传统的方式是去政府部门登记,交钱不说,还得把照片打印了送去,而现在只要登陆平台,提交关联信息后,就算登记确权了。”公司负责人邓松说,区块链技术确保登记信息不被篡改,在后期维权中,还可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构筑区块链场景,数据要素价值也得到有效释放。在位于大石化新区的信天翁数据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记者佩戴上智能仪器后,不到五分钟便完成了一次常规体检。
“我们与各医疗机构协同建立起大数据病例库,通过AI比照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用户当前的健康状况。”公司负责人王翔说,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分布存储等优势,他们实现链上数据实时更新,真实可信,把碎片化的数据集成为有效的生产力数据,使远程医疗,智能辅助诊断等更加精准。
目前,渝中区与区块链相关的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就有400逾项、专利2项,一批独角兽企业、科研机构还牵头参与区块链标准制定,形成区块链地方标准5项、团体标准1项、行业标准2项。
突出“多跨协同”,“区块链+”实现跨地区、跨中心应用
打通信息孤岛,是区块链技术的重要应用。今年渝中区两会期间,发展软信产业作为“一号提案”得到各方关注。政协委员们纷纷提议,区块链应用场景应进一步突出 “多跨协同”,打破部门间、层级间的数据壁垒,形成 “一朵云 ”、“一张网”、“一本账”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事实上,在建立市、区两级政务云方面, 渝中区已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公布2022年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名单,由重庆市先进区块链研究院和渝中区检察院合作研发的“渝e管”非羁押云监管平台(以下简称“渝e管”)上榜,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案例之一。
“自去年7月上线以来, ‘渝e管’已对涉案的1623名非羁押人员实施了线上精准管控,无一脱管、漏管。”重庆市先进区块链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方法就是用区块链打通公、检、法等政法部门的数据通道。该负责人介绍,过去,管理非羁押人员主要依靠办案民警和检察官的力量,往往一名办案人员要同时监管多名非羁押人员,工作难度和工作量都很大。依托区块链技术,“渝e管”能为非羁押人员的活动轨迹、现实表现等监管数据提供可信存证,规避人为篡改风险,如遇到有逃逸、串供等特殊情况,执行机关就能第一时间处置。
依托各区级区块链技术平台,渝中区投入运行了“区块链+城市大脑”。这个大脑整合了65个市级部门、58个区级部门的政务信息,关联跨部门多源数据超3.5亿条。
“不过,数据壁垒并未全然消失,尤其在跨地区协作中,短板尤为突出。”渝中区网信办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他们正与四川绵阳探索住房公积金的跨区域资金融通使用,通过实现电子缴存证明、个人征信等信息的异地共享,使绵阳职工也能在渝中区享受公积金贷款购房。
“未来,我们还将大力推动重庆 ‘山城链’与四川 ‘蜀信链’、 ‘星火·链网’等区块链的深度融合。”该负责人强调,将加快构建分布式、多方参与、广泛共识的交互与信任体系,为万物互联提供统一的标识认证及价值交换机制,推动区块链跨地区、跨中心的应用发展,以数字化助力赋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END-
文章来源:重庆日报
文章原标题:《渝中区:找准场景应用,区块链技术加速落地》
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