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脱锚起因:波场创始人孙宇晨的公开指控
事件导火索是孙宇晨(Justin Sun)在X平台发文,质疑FDT资不抵债,并呼吁投资者尽快撤出资产。其主要观点包括:
- 香港金融信托制度存在漏洞
- FDT内部风险管理机制薄弱
- 呼吁香港监管介入调查
🛡️ FDT的回应:否认指控并反击
FDT第一时间否认一切指控,声明指出:
- FDT仍处于完全偿付能力状态
- 指控是孙宇晨为打压竞争对手的“抹黑行为”
他们还宣布将举办AMA问答活动,回应公众关切。Binance也发声称FDUSD拥有超20亿美元的美债与隔夜存款储备。
🔍 背后真相:TUSD的危机蔓延
根据CoinDesk与香港法院文件:
- 孙宇晨曾出手“接盘”陷入流动性危机的TUSD
- TUSD的部分储备由FDT托管,且其中约5亿美元一度变得无法赎回
由此引发了公众对 FDT和FDUSD之间资金独立性的质疑。
🔄 稳定币脱锚的历史教训:
FDUSD不是第一个脱锚的稳定币,我们从历史看出“稳定”其实很脆弱:
📉 BitUSD(2018)
- 由BTS担保,机制类似DAI
- 但BTS价格暴涨15倍,导致抵押品比例严重失衡
- 市值一度超过储备16倍,引发不可持续性脱锚
💣 TerraUSD(USTC,2022)
- 算法稳定币,与LUNA挂钩
- 市场情绪与抛压引发“死亡螺旋”
- 灭顶之灾:损失逾450亿美元,开启“加密寒冬”
⚠️ BUSD(2023)
- 由Paxos发行,曾受纽约金融局监管
- 监管突然叫停发行,触发用户恐慌赎回
- 尽管是“有秩序”的退场,但信心遭重创
💥 USDC(2023)
- 由Circle发行,本被视为“最可靠”的稳定币之一
- 3.3亿美元储备被困硅谷银行,引发市场恐慌
- Circle暂停兑换,价格短暂暴跌,后在美联储介入下恢复
✅ 结论 :
稳定币≠零风险,学会识别和分散风险
FDUSD事件提醒我们,即便是“合规”“有储备”的稳定币,也可能面临舆论攻击、储备流动性问题或监管风险。
🧠 投资者应:
分散持有不同类型的稳定币(法币抵押、加密抵押、RWA等)
持续关注储备披露与审计报告
保持对发行机构背景与监管环境的认知
不要将稳定币等同于银行存款或“无风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