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对话交易员?因为构建交易策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跟在周期中有结果的人学习。本期嘉宾: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交易的成长经历:从EOS入圈,顺周期时下场交易,逆周期时什么事都不做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什么时候入圈的?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17年十月份第一次开始炒币的,第一个炒作的东西叫EOS。当时就是用1万块钱变成了10万块。我是先知道EOS,后面才知道有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存在的,所以EOS当时承担了一个破圈的工作,把我破到这个圈里面来了。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你最开始多少资金,用多久了多久以及做了什么能够得到今天的结果?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EOS之后我当时可能就充了这20万人民币,大概是3万美金开始在这个行业里玩。18年19年这两年对我来说是无效年份,18年大熊市亏了一整年,19年上半年赚了一点,下半年过山车就过出去了。真正的开始在这个行业里显著地获利,是从20年开始的,因为疫情美联储也放水,所有的资产都在暴涨,我也是趁着这波流动性的大涨赚到的初始资本,一路做到今天。这个过程比较好的一点就是没有什么亏大钱的地方,因为很少使用杠杆并且及时清仓。

21年的时候明显觉得大周期的行情走完了,所以很早(5.19之前)就清仓了,后半年就是大家在炒作NFT和游戏的时候我没参与。然后22年一整年都在游山玩水,直到了22年年底,23年初觉得市场跌差不多了,那时候比特币在2万美金左右,才重新回来玩的,一直做到现在。

所以归根结底,我自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周期流派。我比较信奉的一个原则就是在顺周期的时候下场交易,在逆周期的时候就出去谈恋爱、旅游,什么事都别做。这就是大体上我过去几年在行业里的一个跌宕起伏的成长过程。

交易策略详解Part I:通过链上数据进行大周期择时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如何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整个交易策略?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我在这个市场里存在的主要目的其实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稳定获利,我是来赚钱的,不是来赌钱的,第二点就是我要求自己跑赢贝塔即可。因为在二级市场,无论你交易的标的是什么,它都有一个定律——七亏二平一赚,就是即便是有牛市有熊市,但是一整轮下来,70%的人是亏的,20%人是打平,只有10%的人是能赚到钱的,在这10%里面,可能又有一个28定律,就是只有20%能跑赢贝塔。所以里外里算下来,其实只有10%乘以20%,也就是总共炒币人口的2%是能稳定获利并且跑赢贝塔的,我就希望自己成为这个2%左右的状态就可以了。

所以我的交易策略其实很简单,就是大周期择时。在比特币的周期低点进入,然后我相信就是买什么什么都能涨。在比特币的周期高点退出之后,就漫长的大熊市中什么都不看。我还记得咱们17年入行的人,一位老前辈说过一句话,就是已经跌99%的币还可以再跌99%,所以熊市周期就不要再看,等到什么时候彻底跌透了,判断下一个大周期即将从启动的时候再回来。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那关于周期底部的判断有没有一个通用的方法?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判断周期的关键在于观察比特币的筹码结构/筹码分布。因为我觉得所有的资产的上涨,首先需要有一个庄家出现,他把市场上的流通盘都吸走,让筹码变得集中,筹码集中到一定程度,它就可以开始涨到市场高位,然后庄家派发筹码,筹码的状态变得分散,行情就结束了。这个庄家不一定是什么人或者某个个体,它大概是一种市场的合力,这个合力控制大盘的筹码。

那具体是通过什么指标来判断这个事情的?我最参考的其实链上数据了。Glassnode这个网站大家有几个免费的公开指标其实对于判断比特币的大周期是特别好用的。

第一个叫NUPL,就是衡量比特币链上大家的亏损/获利水平的,它呈现了一种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一个彩虹图的状态。每次变成那个深红色的时候,就说明所有买比特币的人都亏钱了,当亏钱亏到一个极致的时候,大家就频繁割肉,筹码就会被接走,这个时候就证明是市场的低点,买进去没关系。它变成蓝色代表什么?就是世界上所有炒币的为人全都大额获利了,而且这个获利的浮盈水平特别的高。一旦获利盘出逃,市场就要崩盘,那么我判断市场获利盘进入到一个特别高的水平,市场情绪极度乐观,这时候就是周期的顶部,你就该逃了。

第二个指标是 HODL Waves,用来判断比特币持有人的分层,它分成持有比特币在一个月以下的用户(短期用户),和持有比特币在1年到3年中的用户的(长期用户)。在比特币疯狂下跌70%的过程中,短期用户疯狂割肉,从数据上来看这种用户占比会剧烈减少,当它减少到一个特别低的水平,说明短期用户全都被洗出这个市场,侧面证明比特币见底了。而当长期用户的占比剧烈地减少,说明“老韭菜”全在出逃,获利砸盘,而短期用户疯狂进入,它的占比疯狂提高,那这个时候肯定就是行情顶部了。

本轮周期我在比特币一万八的时候上车,以及21年的时候在4月底“逃顶”,都是依靠了以上两个数据指标,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一直都挺有效的,未来应该还会一直有效下去。至于什么宏观、情绪这些乱七八糟这些东西,我觉得在判断比特币的周期择时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交易策略详解Part II:用“归零”策略成功找到 Alpha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择时完成之后如何找到贝塔增强或者阿尔法?也是靠指标吗?整个的筛选逻辑是什么?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寻找阿尔法的方法是不一样的,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调整策略。

2020年3.12之后到5月比特币减半之前的空窗期,我们通过观察币安、OK、火币等大型中心化交易所的盘面的时候发现,一些代币已经开始莫名其妙地上涨,比如SNX等,5个月之后,市场给这个题材冠名为“DeFi”。到了2020年下半年,我发现大家开始吐槽以太坊是“贵族链”,gas很贵,资金开始涌向Solana,Avalanche 等。2020年我基本就只交易了这两个题材。

到了22年年底,我们又在开始寻找阿尔法的时候,就启用了一个全新的策略,叫归零。因为我们回顾了20年到21年这样一个牛市周期里面,所有涨幅超过100倍的项目,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5点:

  • 在熊市中诞生并且发力,说明创始人敢于在熊市中出来创业,他的决心和做事的意愿很强;
  • 从估值层面具有比较好的性价比,即发币的时候便宜,通过漫长的熊市,价格进一步下跌,变得极其便宜;
  • 代币的解锁比例比较好,说明盘面筹码特别干净,没什么抛压,因为有大筹码的投资人都洗掉了,同时项目方手上还有巨大的筹码,而且一整个熊市做下来还没赚钱,所以他们有比较强的拉盘意愿;
  • 较好的投资人背景;
  • 有没有上好的交易所,说明说明市场行情一旦恢复,他们是最先能获得流动性的,因为当时市场上Uniswap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就没考虑过DEX的事情。

进一步思考,同时满足以上五个特征的项目代表什么?团队创始人有决心,团队创始人有筹码,团队创始人有拉盘的意愿,团队创始人有获得全球宏观流动性的能力。满足以上条件的项目在20年到21年周期涨了100倍。所以我们在22年年底到23年年初的时候,就是带着这个标准去审视了市场上排名前1200名的项目,然后把21年10月份之前发币的老项目全都删掉,就寻找21年10月份之后敢于下海创业的创业者,筛选了一通,差不多选了30个币买了进去,获取了一些阿尔法。跑到今年春节,我觉得效果还都不错。

但我觉得接下来寻找阿尔法的玩法可能又跟以前不一样了,因为市场从之前周期的全面牛市,变成结构性牛市了。“山寨季”应该还会存在,但会呈现两种特征:第一,板块轮动。因为行业的资金明显还是比较少,所以一个板块涨的时候,其他的板块都得躺平、反复轮动;第二,分化剧烈,就是大部分 Altcoin 都涨不起来,或者大部分上涨都跑不赢比特币,只有一小部分具有阿尔法表现,所以未来三个月如果再想获取阿尔法,应该跟前两个周期完全不一样,就得再想想咋办。

交易策略详解Part III:放弃基本面分析,专注强势标的的趋势交易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那对于接下来阿尔法会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特征,你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吗?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其实这个问题我和我的团队的伙伴们探讨了很久。经过了过去半年这个结构性牛市的市场教育,突然对阿尔法这个词产生一点恐惧,甚至得到一个结论说我们认为贝塔才是真正的阿尔法。

市场上普遍认为我们处于一个“互不接盘牛市”,这种背景下追求阿尔法的难度增加。一方面,由于市场的高波动性和对题材的过度炒作,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埋伏某个题材的胜利降低;另一方面,即便是自下而上精选具体项目,也难以获得资金市场的认可。因此,建议采取更加谨慎的策略:将大部分资金(80%)投入到市值较大、表现稳定的加密货币(Solana、BNB等)中,以此获取贝塔收益;同时,用较小比例(20%)的资金尝试寻找潜在的阿尔法机会,做一些以小博大的事情。采用‘极致杠铃策略’,旨在最大化保护本金的同时,尽可能捕捉到市场的上涨趋势。

再往下说一步,我自己对阿尔法的审视是什么呢?就是我会彻底放弃对基本面的赛道的预判,只想做好一件事情,就是买在这里和卖在那里。什么意思呢?就是我要找到市场上表现的强势标的,做好我的趋势交易就可以了。举个例子,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2月份春节之前,我根本不关心市场上在发生什么,我也根本不关心大家在推特上讨论什么赛道题材,我只做一个交易,就是寻找九个月的新高。我有一个数据监控机器人,每天就负责推送哪个币,创下了九个月的新高。如果我通过K线发现横了九个月放量突破,标的不错且没有什么明显的坑,我就会追进去,结果证明这个策略效果特别的好。

究其原因,是因为数字货币行业是一个强周期的行业。比特币四年一个周期,山寨币在里面有自己的小周期。目前总结下来,基本一个山寨币的做事周期差不多六个月,就是三个月涨三个跌,基本就是这个状态。假如有一个庄家想要做一个山寨币的市值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不断吸筹,拉升出货。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币在熊市中一直横盘,一直吸筹,一直准备,那么它一旦突破九个月的新增高之后,它的涨幅会非常惊人。因为一个主力花了很多钱,在过去的九个月耐心的呵护了这个盘子,收集了很多筹码,他决定拉升之后,就证明他的决心是星辰大海,你就等着他给你付钱就行了。比如Solana,在十几到三十中间震荡了九个月,突破之后,三倍;TON,突破两块几的时候应该是突破了一个一年半左右的新高,三倍;还有当时此起彼伏的什么RNDR和INJECTIVE等等。

所以未来三个月我自己的朴素思考是什么呢?就是我判断不来赛道,判断不来基本面,所以不如回归我的第一性原理,关注是否有庄家在运作。我认为自己在下一波行情里面的阿尔法,应该不是从赛道题材和标的的判断中得来的。更多的是从强势标的的这个价格表现中来的,赚的是一些趋势跟踪的钱。

交易策略详解Part IV:能正确的识别哪个标的能跑赢比特币,就是最强的阿尔法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从3万到5000万美金,你觉得规模的变化对于你整个的交易系统有什么影响?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影响非常大。规模是利润的敌人,规模越大,你的绝对回报的倍数就会变得越小,因为当你规模很大的时候,投资标的需要具备更高的流动性和更大的成交量才能满足需求,因此会导致持仓集中在少数大型标的上。同时,规模增大也会影响交易策略,减少高抛低吸等操作,更加注重长期稳健的投资。因此,规模越大的机构投资者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投资标的,并采取相应的交易策略来保证收益。

所以坦白讲币圈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很多所谓的阿尔法,很多什么生态项目对我们来说都没意义,因为太小。一个合格的基金管理人,能正确的识别市值排名前二十里面哪个标的能跑赢比特币,其实就已经是最强的阿尔法。

交易的启示录:做减法才能形成自己的交易策略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你再形成自己的交易策略的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点?比如你遇到了什么人,哪些知识支撑了你这些交易策略?如果大家想复制你,他应该怎么做?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其实我这个交易策略的形成就是一步一步给自己做减法的过程。18年的时候对数字货币并不信任,只是为了赚钱而尝试,那个时候将数字货币简单地归类为情绪,大家讨论什么炒什么,什么项目在搞事炒什么。到了19年,市场疲软,开始学习“拥抱强庄”,即从庄家的角度审视市场。一开始还会从技术分析来入手,后来发现只是隔靴搔痒,因为技术分析的指标只是庄家行为的结果而非原因,所以我开始转而关注庄家的行为和意图,他为什么要让它跌?为什么要让它涨?为什么放量涨?为什么放量跌?为什么缩量跌?就是分析庄家现在在干什么,来判断他下一步的意图。这个现在是我自己炒币的一个主要的方式。

第二个演进,就是我在过程中越来越放弃基本面的思考了。当然我并不否认基本面的作用,只是说针对我自己的交易框架,我是逐渐消减基本面的。我把一个币的上涨的原因只归结成三个,即资金、筹码、情绪。我对基本面的认知就是我不关心基本面的客观本身是什么,我只来判断基本面衍生出来的情绪是什么,情绪能否凝聚成共识,资金是否为这共识买单。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那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你最焦虑的状态,一般会是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最焦虑的状态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赚啥钱,单纯的可能就是这笔交易做的没有从我自己的框架出发,只是因为FOMO而买入。因为人是不可避免被情绪影响的,当所有人都在喊,且好像喊的还挺有道理,害怕踏空的情绪就会出现,但凡是出这样的原因买的,首先肯定是拿的不开心,其次基本上结果也不太赚钱。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你有什么stop doing list吗?比如不fomo?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我的原则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平时小赚,平时小亏,偶尔大赚,绝不大亏。我的止损不太针对单个标的,因为其实咱们行业波动很大,我是以我总仓位来控制,把它设置到了小赚小亏那个范畴里,我绝不允许自己陷入大亏,就是我的总仓位每次回去了我就直接一键清仓了。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其实我觉得很重要一点就是我觉得如何持续能够保持一个对市场敏感,所以你现在自己提升自己的方式都是什么?哪些人对你影响比较大?你获取信息主要依靠什么来源?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两个人对我影响比较大:一个是我的前老板,他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作为散户的对手牌,用另外一个视角看这个市场,这个是对我的交易方法有巨大的提升;第二个人他对我的帮助就是给了我很大一笔钱,帮我提高了日常交易的规模,因为现在我们基金的规模是我自己规模的十倍,当我拥有这个很大的管理规模的时候,就被动地让我成熟了。

至于日常获取信息的渠道,坦白讲我现在日常不获取啥信息了,就是在中心化交易所标的的交易方面,我不跟任何人交流,不需要。因为本轮周期的牛市只剩最后一波,因此不再过多关注市场热点和题材,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投资标的,并通过盘面强度来判断其走势。最近有很多山寨币能够守住价格,这可能是因为庄家还没有出货或出货不完全。所以还是要注意权衡风险和收益。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那你推荐一本书?或者一个值得关注的人?你觉得对大家有帮助的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推荐大家看繁花,繁华中服饰公司一战,阿宝和乔木杰针对服饰公司股价的博弈,其实跟我们数字货币很多币在刚上交易所的博弈是一模一样。我觉得只要能细细品味服饰公司一战,炒币就能如有神助。

FC(SevenX创始合伙人,Twitter@FC_0X0)

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机制是能让自己持续地对新东西,对Alpha保持敏感呢?

Paleking(MVC合伙人,Twitter@UlquiorraSun)

三个方法吧。

第一,通过组织机构变化。我们采用分仓制度,让每个合伙人拥有自己的仓位,从而提高整体的胜率和阿尔法收益。

第二,抛除偏见,遵循价格本身的行为。比如Ordi,其实有很多建仓的机会,但很多我认识的朋友已经在这个标的上赚了百万的收益,我要在他们十倍以后接盘,我时常因为迈不过这样的门槛而踏空很多东西。

第三,明确自己在传播链中的位置。因为一个题材从诞生到发酵,到进入主流共识,到进入“韭菜”接盘阶段,它差不多有一个传播链的ABCD4个环节,我会把我在这个行业认识的人安排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位置。现在大家都在说一个什么东西,我不太会观察这个东西本身是什么,而是观察现在谁在说它,然后说它这个人处于我定制的传播链的哪个环节,再通过识别我自己在传播链的位置,来决定我到底要用多大的决心和仓位来参与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