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去年元宇宙概念的走红,Web3也成为今年最火的新名词。
大到顶级 VC ,小到币圈的创业者,都在谈论有关Web3的话题。什么是Web3?与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1998年提出的Web3的“语义网”“全球大脑”概念不同,如今风靡的Web3,更多意义代表了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其中,这一概念,在区块链与加密货币领域备受关注。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2.zhimg.com/80/v2-fb91d55e0cd5a73fb52c283a633a6189_720w.jpg)
区块链代表的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理念、非对称加密技术等,都与Web3概念吻合度较高。因此,成为最有希望能具体落地Web3场景的领域之。 NFT 的火热,也算是Web3发展的标志之。
对风口嗅觉最敏锐的投资人,早有所感知。红杉资本、高盛等国际知名的风投机构,早就开始重金布局。Web3,成为当下 VC 圈最火热的概念,一笔笔巨额融资不断诞生。
“业内早前便已经在关注Web3,但热度一直没有起来。不过,我们也是从去年年底才重点关注这一赛道。”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对连线 Insight 坦言," Web3时代一定会到来,虽然目前仍非常稚嫩,但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只不过距离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4.zhimg.com/80/v2-64771c24e54fcc8a97dff12d9d462077_720w.jpg)
远未实现的目标并不能阻挡外界对它的探讨。百度指数显示,早在2011年,便存在Web3的探讨,但直到今年年初,才迎来搜索量大爆发,此后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Web3点燃了 VC 的投资热情,也走进了创业者的视线。
不少企业、创业者纷纷加入这一火爆赛道,甚至包括此前未对Web3有过了解的极客主义者。
Web3概念的爆火,无不掩饰的反映了科技行业的魔幻。在一众Web3支持者们的眼中,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正在资本的厮杀中慢慢拉开帷幕。
就像元宇宙概念出来时,科技、资本大佬们上演了一场场“口水战”随后引发了一场发生在资本领域的轰动论战。听证会内容流出后,同样的情节再度走到台前。
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在 Twiter 公开指责,Web3被风投机构所控制,并将矛头指向了著名的风投机构 a 16z,后者是Web3领域的主导者之一,创始人为马克·安德森。
随后,特斯拉董事长埃隆马斯克也加入了杰克·多西的战队,直言“我不认为Web3是真实的﹣现在看起来更多是营销口而不是现实。”甚至公开嘲讽,“有人看过Web3吗?我没有找到。”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1.zhimg.com/80/v2-d16f72ad497d28b21e7933b2e29f83ac_720w.jpg)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争论中的其中两位主角﹣﹣马克安德森和杰克多西,算是Web1.0和Web2.0时代的两位代表型人物。前者之前创办的网景浏览器,让为了打压它而进行市场恶性竞争的微软,被反垄断而元气大伤;后者创建的 Twitter 让“更多人有了自己的声音”。
如今两人再次针锋相对,无不指向一件事:越来越多风投资金正不断涌入Web3。其中,A16Z或许称得上是Web3领域的投资神话。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1.zhimg.com/80/v2-4c90dc46975864272e0b5e2b3594f00c_720w.jpg)
创立于2009年的a16z虽成立时间不长,但投资历程却贯穿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其曾投过 Faceboo k 、 Twiter 、 Instagram 、 Github 等多家明星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并且早在十年前,已经开始在Web3领域布局。
2013年,a16z以每股1美元的价格,买入 Coinbase 公司(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的股票,并随后参与了 Coinbase 后续8轮融资。
也是在开始了对 Coinbase 的投资之后,a16z对于 W eb3领域的押注更加激进。
继2018年筹集了首个加密基金以来,a16z推出了四支加密基金。另外,其又在近日新成立了6亿美元的专注于Web3.0/区块链领域游戏基金" GAMES FUN D ONE ",进一步扩大了其在Web3.0领域的投资版。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1.zhimg.com/80/v2-2cd8fe18570dda3c419868fe923f964c_720w.jpg)
这些总价值超70亿美元的基金,参与过除 Coinbase 之外的其他70多个项目。其中,囊括知名度极高的全球第一大 NFT 交易平台 OpenSea 、去中心化内容发布平台 Mirror 等项目。
可以说a16z在Web3的生猛布局,几乎超越了所有传统 VC 。一位谷歌高管忍不住用“他们就像一个疯子,霸气地在每一个交易中都插上一脚”来总结a16z的做派。
资本都在用敏锐的嗅觉,寻找着撬动旧世界的杠杆。不过其他风险投资巨头都比A16Z慢了半拍,比如红杉资本。
早前,红杉资本对加密货币/Web3的兴趣保持相对沉默,或许是过去几年它在互联网领域方面的布局比较充分。但眼下传统互联网领域的创新加速度在逐步递减。于是,如外界所看,红杉近期开启了一大波密集的Web3领域投资。
虽然不如a16z,但仅在2022年1月到4月,红杉资本几乎以每周一家的投资速度,疯狂参投了17家 Web 3公司。
其中引人注意的一个案例是,投资Web3基础设施公司、电子协议签署平台 EthSign 时,红杉 VC 的三个部门﹣红杉资本、红杉资本印度和红杉资本中国都支持了这轮融资。这是红杉资本的所有三个部门首次同时参与一项融资。
还有很多美元 VC 选择下注。国外调研机构 Crunchb ase 报告指出,在2021年已经有152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Web3.0独角兽企业。其中 Coinbase Vent ures (19笔)、 Digital Currency Group (14笔)、 Andreessen Horowitz (12笔)、 Ribbit Capital 和 P antera Capital (均为9笔),居于排名前五。
除了顶级 VC ,中小 VC 机构也紧随其后。
“很多跟进 TMT 领域的同行,不少转去看Web3领域了。”一位 VC 机构投资人对连线 Insight 感慨。在去年元宇宙爆火后,他开始频繁与相关概念公司接触,“当时想寻找好的标的,但最终无果,便暂且放缓了研究进度。”
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数字身份”“经济体系”都与 Web 3.0息息相关,对于Web3,上述投资人认为距离真正到来,也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但外界关于评价 We b3并不重要,若能通过Web3概念能够刺激更多企业实现创新,也不算坏事。
尽管预测一两年后投资趋势的情况,有些为时过早,但作为产业前哨的资本势力,正在争分夺秒进行布局。 VC 之间的“Web3.0战争”愈发白热化。新一波创业潮来了“刚刚裸辞了,准备开始 All in We b3.0,大家有什么建议吗?”
一位刚刚从互联网大厂辞职的产品经理,刚办理完辞职手续,立刻兴致勃勃在社交媒体分享自己进入新领域的喜悦。这并非个例。
“在Web3领域,我为参与这些具有时代意义的工作内容而感到自豪。”另一位在互联网大厂工作十多年的中层员工对连线 Insight 感慨。
房补、车补、餐补以及变着花样的福利待遇,也抵挡不住越来越多互联网大厂员工离开互联网,奔向Web3。就连美团的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也把自己的即刻(社交 App )签名改为“正在学习 Crypto ”。
国内人才市场尚且如此,国外更是轰轰烈烈。在 Web3概念下涌现的产品、技术、平台公司等,也瞄准了这些人才。更重要的是,愈发火热的投资热度进一步推高了这股浪潮。
一个明显的变量是,如当年移动互联网兴起时,曾出现创业浪潮、诞生诸多独角兽一样。如今,新一轮创业周期已经开启。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1.zhimg.com/80/v2-5095f76a3a1c64ed39b770f05c14c540_720w.jpg)
有些嗅觉敏锐的创业者已经找到商机。“我们正在与国内一家头部经纪公司联手开发 NFT -Web3项目。”一位社区电商联合创始人向连线 Insight 解释,“到时候会以抽盲盒的形式,在淘宝进行售卖。价格也不高,几十块钱一个。”
最成功的相似案例是,周杰伦的潮流品牌 PHANTA Ci 便曾与 NFT 发行平台 Ezek 合作发布了首个 NFT 项目 Phanta Bear ,在1月1日当天一售而空。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2.zhimg.com/80/v2-b3150a9a66ecdadbde4dec7cd6cbb92d_720w.jpg)
相比于个人工作室的“小打小闹”,几大明星公司已经走在引领潮流的前沿。
每一位币圈爱好者应该都听过“ Coinbase 效应”。即某个代币一旦上线 Coinbase ,在二级市场便会出现惊人的涨幅,这足以说明 Coinbase 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交易所之一, Coinbase 的模式右些像传统金融服务公司.诵讨经纪商和交易所的角色赚钱,还充当一部分“银行”的作用。
从2012年旧金山小公寓里起草的一份项目 PPT ,到202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创办十年的公司,一上市市值就大涨冲破1100亿美元。
如今,它不仅是加密货币拥护者们的“信仰之地”,也是最吸引老牌大厂员工的“当红炸子鸡”。它的员工人数在近一年内增加了将近两倍,目前已经有将近4000人。今年产品、工程和设计部门,还将继续吸纳2000多名员工。
相比于 Coinbase ,大众对于 NFT 的了解更多。随着 NFT 项目如火如茶,成立仅4年的 OpenSea 成为了全球家喻户晓的 NFT 交易平台,它控制着 NFT 市场至少95%以上的交易。
OpenSea 的模式很像淘宝﹣﹣人人都可以开店,人人都可以上架自己的 NFT ,因此越来越多的名人、品牌以及各大公司上架自己的 NFT 。余文乐在 Open Sea 拍卖“僵尸头像”,仅两分钟便赚了一个亿,直接把 NFT 大风吹出了圈。
当下最火的 NFT 无疑是,无聊猿游艇俱乐部( BAY C ), NFT 行业的重磅新闻都与无聊猿有关。就连 a16z也将官方推特的头像换成了无聊猿 NFT 。
很多品牌也看上了无聊猿的营销和传播价值,比如中国李宁、阿迪达斯等一线运动品牌曾与其联名合作。
而创造这一大名鼎鼎的“无聊猿” IP 的母公司,正是在 OpenSea 交易量一直居高不下的 Yuga Labs 。说说你的看法.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1.zhimg.com/80/v2-01549fe4eaf2da3f6956600dd1934204_720w.jpg)
今年3月, Yuga Labs 从 Larva Labs 拿到了 CryptoPu nks 和 Meebits 两大 NFT 项目的知识产权,把 NFT 市场最大的三个 IP 完成了整合, Yuga Labs 可谓是一“购”成名。
Yuga Labs 的野心不仅是 NFT ,而是更希望建立一个 Universe (宇宙),而 BAYC 是该宇宙的中心, Y uga Labs 可以成为一家Web3生活方式的公司。
但相较美国这场互联网大迁徙,国内还是相对有些静悄悄了。目前,国内 VC 能看上眼的 Web 3.0项目少之又少。一位美元基金投资人告诉连线 Insight ,“国内目前几乎没有好的标的,我们主要关注海外企业。”
不论哪个时代,只要技术出现新的变化,就有诞生出新巨头的可能,何况Web3刚开始。巨头也在研究Web3真正的Web3时代远未到来,但巨头们早已在这一牌桌再次相遇了。
今年3月,腾讯和新加坡淡马锡领投等多家资本机构,完成了对澳大利亚 NFT 游戏公司 Immutable 的新一轮融资。这是一家Web3.0技术的游戏公司。
这是腾讯首次对于Web3领域的投资。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的投资风向转变也代表了风口的变化。一位腾讯员工接受36氪采访时,曾透露腾讯现在已经几乎不投资国内 ToC 创业项目,Web3或许能给其带来新的可能。
腾讯与 Immutable 的渊源其实也颇久了。早在2019年9月, Immutable 的1500万美元 A 轮融资,就是腾讯最大的股东 Naspers 旗下投资公司 Naspers Ventur es 领投。
![未来已来,每个时代都会有颠覆世界的新事物出现,而Web3刚开](https://pic3.zhimg.com/80/v2-3122c1808cf98d03bb81caeff080f05e_720w.jpg)
与腾讯的投资动作相比,字节跳动的布局并不明显。
Tik Tok 作为字节跳动的全球化利器,必然把其作为Web3的抓手。去年10月, Tik Tok 推出首个 NFT 作品 TikTok Top Moments ,也就是六个“具有文化意义的 TikTok 视频”。该作品是由平台上最受欢迎的六位创作者以及多位知名 NFT 艺术家合作完成。
不难发现,字节、腾讯在对于Web3的布局都是建立在原有的业务上,且均集中于海外市场,阿里选择新辟路径,尝试Web3中国化。
去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的香港报纸南华早报,启动名为“ ARTIFACT ”的 FT 平台计划,该项目可以将事实叙述或真实的历史资产 NFT 化,生成的 NFT 作品可通过自己的 NFT 平台“ ARTIFACT ”发行。
此外,阿里还参照国外的 NFT 产品,借助“蚂蚁链”推出了鲸探 NFT 发行平台。
新兴强敌环伺, Twiter 、 Google 等Web2.0老巨头也不得不下场了。而和这些海外巨头相比,国内阿里、腾讯、字节三大互联网巨头只能算是谨慎试水。
不久后, Google 等多家社交平台宣布,加入Web3产品的研发。
2022年5月,谷歌云在这一月成立了首个Web3团队。都柏林圣三一大学的 Lory Kehoe 教授对此的理解是,Web3项目被谷歌列为了优先事项。
谷歌对Web3的热情和决心,一部分或来源于谷歌人才向Web3公司的流失过于严重。
如何留住员工,不让他们流向加密公司的话题,已经成为 CEO 桑达尔皮查伊和副手经常讨论的议题。另外,市场的需求也刺激了谷歌向Web3领域伸出一只手。“许多客户要求我们增加对Web3和加密相关技术的支持”,谷歌云副总裁 Amit Zavery 在成立新部门后发出的内部邮件中解释。
的确,Web3领域对云服务有需求,比如数据与资产的存储都需要使用相关服务。因此,谷歌试图将 Web3新领域纳入其商业版图。
最后总结
不能否认,当下外界释放的Web3.0大势将至的讯号,或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化。但互联网公司与 Web3的融合,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趋势,甚至在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人们的网络生活方式。涌入的参与者,都在赌一个美好的未来,现在不怕泡沫,而是怕自己入场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