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湯一濤

編輯丨靖宇

來源丨極客公園

自2017 年以來,Telegram 的創始人 Pavel Durov 就從未接受過任何公開採訪。直到不久前,這位神秘的億萬富翁接受了英國《金融時報》的採訪,他向外界釋放出了一個訊號——Telegram 正在尋求IPO。

根據杜羅夫本人所說,成立11 年,全球掌握9 億用戶的Telegram,估值約300 億美元。

身為全球知名的平台、尋求上市的隱藏式科技巨頭,Telegram 是個怪異的存在。

它時常被提及,但外界對其內部有知之甚少;它僅有50 名核心員工,卻支撐了9 億的月活躍用戶;成立多年以來,Telegram 強烈依賴創始人杜羅夫個人資金的支持,幾乎沒有什麼商業化方面的野心,直到近兩年才開始貨幣化;它以言論自由、對抗威權的形象示人,除了面臨某些重大輿情,幾乎不做任何內容審查。

從各種角度來說,Telegram 都不太像「正常」的商業公司。要理解Telegram 的這種不正常,可能要先理解VK。

01.沒有了VK,才有Telegram

9 億用戶、估值 300 億美元,「暗黑版微信」Telegram決定上市帕維爾杜羅夫|圖片來源:Wired

杜羅夫被稱為「俄羅斯的祖克柏」,這個頭銜來自於他創立的第一家公司VK。 VK 是Facebook 的模仿者,成立於2006 年。在俄羅斯這個龐大的單一市場,VK 迅速起飛,到2010 年,VK 註冊用戶數量已經突破1 億。

9 億用戶、估值 300 億美元,「暗黑版微信」Telegram決定上市 2006-2012 年間,VK 註冊用戶數|圖片來源:Wikipedia

今天VK 已經不屬於杜羅夫,關於杜羅夫如何出走VK、出走俄羅斯至今仍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公案,可以確定的是這與VK 龐大的社會影響力有關。一個重要的背景是2011 年俄羅斯的那場不公正選舉,普丁領導的統一俄羅斯黨在議會選舉中佔據主導地位,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運動。

抗議發生在廣場上,也發生在VK 上。克格勃的繼任者、國家安全機構FBS 像VK 施壓,要求其關閉反對派團體的帳號。杜羅夫的回應是在Twitter 上公開了FBS 發給VK 的信件,以及一張穿著藍色帽衫、吐著舌頭哈士奇照片。

9 億用戶、估值 300 億美元,「暗黑版微信」Telegram決定上市圖片來源:twipic

與克林姆林宮的衝突讓杜羅夫的聲望得到了提升,有些人視他為英雄,但杜羅夫與克林姆林宮的關係似乎並非反抗者和威權這麼簡單。俄羅斯媒體《新報》曾披露,杜羅夫一直在向官方積極提供他們需要的數千名用戶的信息,包括IP 地址、手機號碼以及其他識別他們所需的信息。

大約在同一時期,杜羅夫就捲進了一場肇事逃逸事故,同時俄羅斯警察開始進入VK 的辦公室。緊接著,就有消息稱,VK 的另外兩名創始人已經將他們的股份出售給了親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金融投資公司United Capital Partners,而杜羅夫本人已經逃往了美國,並在籌建新的社交網絡。

然後,2013 年8 月14 日,iTunes 上出現了一個藍色紙飛機圖示的App——Telegram。在《紐約時報》的一次訪問中,杜羅夫聲稱Telegram 的靈感來自於當初一隻俄羅斯特警隊對他公寓的突擊訪問——“我意識到我沒有安全的與他(杜羅夫的哥哥)溝通的方式,Telegram 就是這樣開始的。」

02、「臭名昭著」的隱私保護

杜羅夫在VK 的經驗深刻影響了Telegram 的風格,至少在對外界的呈現中,Telegram 始終保持著「誓死捍衛使用者資料」的形象。在2014 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杜羅夫曾表示Telegram 的靈感正是來自於2011 年一隻俄羅斯特警隊對他公寓的突然造訪,他當時正要打電話給他的哥哥:「我意識到我沒有安全的與他溝通的方式,Telegram 就是這樣開始的。」

在訪談中,杜羅夫將Telegram 描述為分散式公司,不受任何一個國家的管轄和安全機構的約束。為了達成這個目的,Telegram 把伺服器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以確保任何一個政府都難以強迫Telegram 放棄任何數據。

Telegram 還開發了使用了端對端加密的「秘密聊天」功能,伺服器無法看到資訊內容。不過,怪異的是,這項功能預設是關閉的,只有經過4 層選單選擇之後,才能開啟。此外,只有一對一的聊天可以受到這項功能的保護,群組聊天並不在此列。

儘管一些密碼學專家,例如密碼學諮詢公司Symbolic Software 的創始人納迪姆·科貝西(Nadim Kobeissi),認為Telegram 的加密技術根本無法與他的競爭對手Whatsapp 相提並論,但這並不妨礙當用戶想到加密通訊時,可能第一個想起的就是Telegram,尤其是當Whatsapp 被Facebook 收購的時候。

在社群網路的生態位中,Telegram 扮演了一個反傳統的叛逆角色。被Facebook 收購意味著,Whatsapp 需要修改隱私權政策,收集用戶數據,以為母公司最大的現金乳牛「目標廣告」輸血。許多天生就反對大公司的人由此轉投Telegram。

還有一部分主要成長用戶也與大公司有關。在許多人因仇恨言論和虛假資訊而被禁止使用Twitter 或Facebook 之後,他們來到了Telegram。 2021 年,在美國國會大廈暴動後的72 小時內,Telegram 就新增了2,500 萬用戶。在一段時間內,它都是Google Play 商店中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程式。

在Telegram 官方的使用政策中,它也明確表示傳播暴力、淫穢、犯罪的內容或發布假消息是違規行為。但實際上,Telegram 的審查相當寬鬆。

自由的另一面是混亂,各種人都可以在廣場上發聲,但最吸引人的總是那些暴力、色情、犯罪的內容。 2020 年爆發的「N 號房事件」正是發生在Telegram 的聊天室中,有74 名女性受害者被要求發布裸體照片、視頻,甚至更誇張的內容。

9 億用戶、估值 300 億美元,「暗黑版微信」Telegram決定上市 N 號房影像|圖片來源:香港01

Telegram 似乎也成為新的暗網。

根據網路組織Cyber​​int 的數據,Telegram 中提及「Email:pass」和「Combo」的次數在2021 中增加了四倍,達到近3400 次(「Email:pass」和「Combo」是駭客群組中的黑話,用來表示洩漏的Email 帳號名單)。

恐怖分子也鍾愛Telegram。 2015 年巴黎攻擊事件背後的ISIS 成員就使用了Telegram 宣傳。 ISIS 還利用該應用程式招募了2016 年柏林聖誕市集襲擊事件的襲擊者。 2017 年,一名土耳其檢察官發現,伊斯坦堡雷納夜總會新年前夕襲擊事件的幕後槍手就是從Telegram 接受的ISIS 領導人的指示。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說,這是Telegram 有意放大其平台上內容影響力的後果。例如,公共頻道可以擁有無限數量的訂閱者;私人群組可以達到20 萬人,遠遠超過WhatsApp 的1,024 名成員限制。同時,任何使用者都能上傳最大2GB 的單一檔案。

Telegram 似乎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意願,通常只有在受到強大的政府或輿論壓力下,Telegram 才會出面封鎖某些帳號。巴勒斯坦數位權利活動家納迪姆·納西夫(Nadim Nashif)認為這只是Telegram 商業模式的一部分:「像Telegram 這樣的公司的領導人並不愚蠢……他們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決定——一個有爭議也許是很不錯的,這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Telegram 應該也不具備內容審查的能力,目前它只有約50 名核心員工。而截至2023 年,Facebook 的審查人員數量是7500。

03、9 億月活,但不賺錢

無論Telegram 多麼不像正常的公司,但當他面臨IPO 時,它都必須讓自己看起來像一家正常的公司。其中最核心的指標就是商業化能力。

網路公司都是輕資產公司,支出的大頭通常都是員工的薪資。在這方面Telegram 控制得很好,只有約50 名員工。

另一個大頭就是伺服器頻寬成本,畢竟Telegram 在全球有9 億月活躍用戶。杜羅夫在訪談中透露每個月活用戶的年成本不到70 每分,以此計算,Telegram 過去一年的成本就是不到6.3 億美元(約45.53 億元)。

早期Telegram 沒有商業化的企圖,資金全部依賴杜羅夫本人的個人資產。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到2021 年4 月,Telegram 已累計欠下7 億美元債務。 Telegram 的一個因應措施是超額發行債券。但對於一家無法自我造血的公司來說,隨著用戶規模越大,燒錢的速度就越快。

事實上,9 億月活用戶的Telegram 的獲利能力可以說非常羈弱。

從數據角度來說,Telegram 對隱私的承諾,這使得它並不適用於廣告這種網路時代最賺錢的商業模式。以Meta 和Alphabet 為例,2023 年Q4 Meta 營收401.11 億美元,其中廣告收入佔比96% 以上;Google2023 年Q4 營收863.1 億美元,廣告收入佔比75% 以上。由於Telegram 不採集使用者數據,也承諾不在一對一聊天介面中展示廣告,就讓它失去了定向廣告這頭現金乳牛。

另一方面,Telegram 上的仇恨言論和暴力、犯罪內容等也會阻止顧及品牌形象的大廣告主。 2022 年馬斯克收購Twitter 之後,就引發了包括IBM、蘋果、華特迪士尼、康卡斯特和華納兄弟在內的大批大廣告主離開。 《紐約時報》當時稱,這造成了約7,500 萬美元的損失。

從產品形態來說,Telegram 沒有資訊流介面,又進一步限制了廣告的展示空間。

從使用者文化而言,Telegram 的聲譽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它對隱私的承諾,這部分用戶天然反感廣告。

實際上,從兩年前開始,Telegram 已經開始了一些商業化的探索,但基於公司的價值觀,多少有些動作變形。例如在廣告主可以在特定的頻道賣廣告,限制條件是擁有1000+使用者的頻道,且廣告內容必須限定在160 個字元內。或是每月33 元人民幣的高級會員,核心功能是4GB 的文件上傳容量、更豐富的表情包,以及——去廣告。

好消息是,杜羅夫表示Telegram 已經接近獲利,並且預計今年將實現獲利。不過,對於一家志向IPO 的公司而言,IPO 意味著更透明的資訊揭露,更合規的內容審查以及更強烈的獲利期望。到時,Telegram 是否還能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可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