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交易所,是一个主要提供买卖加密货币的平台,用户可以在里面交易各种加密货币,比如比特币、以太坊等等。交易所的主要功能包括资产交易、流动性提供、托管服务,衍生品交易,货币承兑等。毫无疑问,他们是加密生态中最大的玩家,已经构建起了基于加密资产的强大基础设施,实现了一整个加密资产价值交换的闭环逻辑。
回到加密支付,是指用加密货币作为支付的对价,比如用比特币购买现实生活中的商品或服务。这里就会涉及支付网关、商户接受加密货币、币种流动性管理、货币的出入金承兑、资产托管、KYC/KYT/AML 合规等功能需求。很多需求对于交易所而言其实早已构建成熟。
因此,可以说加密货币交易所与加密支付系统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交易所是加密支付的“入口”,提供资产获取和流动性支持;加密支付是交易所的“出口”,扩展加密货币的实际应用场景。加密支付的这个“出口”也能切实解决交易所对于 C 端的用户粘性、用户留存、用户转化的问题,在此之外也能形成 B 端的能力,拓展至交易所之外的场景。
本次有幸能与 Gate.io 交易所支付业务负责人 Feng 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对话,话题涉及 Feng 本人的背景及支付团队的构建、交易所支付的发展、Gate Pay 产品、交易所支付的未来,以及他对于 Web3 的理解与愿景。
以下,Enjoy:
(gate.io/gatepay)
一、Feng 的背景、进入 Web3 的契机、Web3 支付的选择
与 Feng 相识已经两年多,看他一步一步扎实地将 Gate Pay 从 0 到 1 做到交易所支付前几名的体量,这其中除了个人的背景和努力,也少不了团队的落地与支持。Feng 其实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支付老兵,或者非常资深的 Web3 老韭菜,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将一些固有行业惯性和固化的偏见思维刨除,实现 Gate Pay 从 0 到 1 的快速发展。
1.1 关于背景
Feng:“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传统金融领域,做投资和并购的咨询工作,之后通过 MBA 转型到科技娱乐行业,在腾讯负责海外 BD 和投资业务,离开腾讯后进入 Web3 行业。目前在 Gate.io 交易所带团队负责 2B 端的加密币支付解决方案,我们团队从 0 到 1 开发了 Gate Pay,Gate Pay 是一款面向 B 端的加密币支付产品,目前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最头部产品之一。”
1.2 为什么选择进入 Web3 行业?
Feng:“我在腾讯的两年多是腾讯业绩和股票飞速增长的时期,股票从两百多块涨到了历史高点七百多块。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爆发的年代,能清晰地感受到个人职业上升的瓶颈。在这样体量的公司里,每个人的影响微不足道,看似光环万丈,实则是来自公司的背书,绝大多数人离开这种背书可能寸步难行。
有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你愿意加入 08 年的腾讯还是 21 年的腾讯?答案很显然,每个人都应该找到 08 年腾讯这样的机会,所以索性离开,去寻找更大的可能性。
加入 Web3 行业也是顺其自然的过程,早先 17 年在美国读书时有接触并购买少量加密货币,开始去了解这个行业。20 年到 21 年,去中心化金融(DeFi)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资本进入这一领域。我也是在 DeFi Summer 这段时期决定进入 Web3,之后有幸得到 Gate.io 创始人 Dr. Han 的赏识,在 Gate.io 带团队从 0 到 1 构建支付业务。”
1.3 为什么在 Web3 选择支付这个赛道?
Feng:“当时做支付的交易所不多,只有头部的几家如 Coinbase, Crypto.com, Binance Pay。之所以不是很多人做,是因为加密市场的交易业务(Trading Service)才是交易所的核心业务,是交易所的现金流及主要利润来源,所以大多交易所不想把资源投入到一个短时期内赚钱效应不大的业务方向。另外一点,支付是一个 2B 的赛道,同交易所核心的 2C 能力优势完全不在一个象限内,这也是很多交易所难以启动支付业务的原因之一。
Gate.io 创始人 Dr.Han 极其坚定地鼓励团队去尝试,全力下注这个未来大有可为的赛道。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景,即 Do Something Real, 做一些真正能够改变行业的事情。
我个人同样相信这个领域大有可为,有三个评判标准:
●第一,加密支付行业处于发展非常初期的阶段,市场足够蓝海,有足够空间让大家快速成长,相互的竞争很少;而非像大部分传统领域,早早进入存量竞争和内卷的状态。同时,我们也是这个早期市场的后来者(Follower),很多优秀的公司和产品已经替我们做了一波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所以容易找到优秀的先验案例来 Follow。
●第二,在传统互联网领域,支付是黏性最大的应用场景:每个人手机上不一定会有券商或交易类的 App,但一定有多个支付类的 App,这同样适用于 Web3。当前,Web3 绝大多数受众或者用户是被加密货币的交易属性和赚钱效应吸引入场,但即使这样,拥有加密货币的人群依旧也只占互联网全部用户的 5% 不到,渗透率极低。如果有一天,当加密市场或 Web3 可以触达 90% 以上的互联网用户时,那么这个场景一定不是 DeFi 和 Crypto Trading,而是 Payment 支付。从另外一点看,每年全球支付市场的体量是 90 万亿美金,而金融服务业体量只有前者三分之一不到,所以我会 All In 这个体量更大,更能让普通人受益的方向。
●第三,支付是一个延展性和触达性极强的行业,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支付,我在职业上也想做一个能接触到各个行业领域和大规模用户场景的产品,所以支付对我来说就是最优的选择。”
(gate.io/gatepay)
1.4 你之前没有任何支付背景,那么如何着手去搭建团队能力?
Feng:“在我看来,主要是两方面的能力搭建,一个是产品,一个是业务。
●从产品端看,支付产品力的评判是较为非常透明和标准化的,即使 Web2 中的各类支付产品有几千种,Web3 的也有几百种,这种透明和标准化的逻辑依旧不变。这和其他行业大不相同,对比之前从事的游戏行业,美术、玩法、叙事、内容等各个维度都可能千差万别。所以当我们起步的时候,我们调研了行业所有的头部优秀的产品,同时融合 Gate.io 交易所在链上和交易的强大能力,结合商户实际的需求和痛点,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开发和迭代 Gate Pay。
●从业务侧来看,因为支付本质是个 2B 的生意,B 端的竞争和商业拓展又是极其不透明的(相对于 C 端而言),BD 团队每个人都需要有极强的产品理解力,同时要拥有强大的 Sales 能力。
过去几年,Web3 支付行业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 Narrative,主要涵盖在 PayFi 的概念和各种声称取代 Visa/Master 支付网络的一二级区块的链叙事上。
Gate Pay 远离叙事,而是从商户和企业的真实需求入手。我们每一个需求的立项和开发都是来自商户的真实需求,所以 Gate Pay 每一次迭代都是真实应用场景的增加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1.5 如何评价 Gate Pay 团队?
Feng:“我们团队里目前没有很多传统支付行业出身的同学,早先我们雇佣过头部大厂总监及以上的人选,但很快地被汰换掉了。大厂出身的人们都会有职业盲区,比如说支付运营和 BD 类的员工,他们虽然在自身的象限很专业,但是几乎没人能够完整了解支付产品是如何从 0 到 1 开发搭建起来的,却保有工作某方面高度惯性的思维,这种人选是 Gate Pay 团队所极力避免的。
Gate Pay 团队极其年轻,是一群对 Web3 和加密支付真正感兴趣的人。我们寻找的是能提出问题并高效解决的伙伴,很多支付行业从业较久的人已经失去提出优秀问题的能力。
对于团队的组建,是门很好的学问。传统大厂可以依赖自己的资金池,去堆叠人才密度,开展内部赛马竞争来保持行业竞争力,在资金雄厚的时候,这样做也无可厚非。但行业里第一流的团队体量永远不会太大,只有 200 多人的 Tether 在 2024 年就可以创造 130 亿美元的利润,只有 300 多人的游戏公司 Supercell 可以在 2024 创造 30 亿美金的流水。所以团队的规模不是成功的要素,而在于人才选择。据我了解,Gate Pay 应该是所有 Web3 支付团队里最小的,但不可否认我们拥有行业里优秀的人才。”
二、交易所如何入手做支付?
2.1 交易所支付 1.0
其实在交易所发展的早期,就能看到例如 Binance, Crypto.com, Gate.io 这些交易所推出基于自身生态的交易闭环功能,如 Gate.io 推出的 Gate Life 商户商城、礼品卡中心等(支持商户入驻,并支持用户通过加密货币付款)以及 Gate.io 推出的 Crypto Payment Card。交易所支付 1.0 的核心的本质是 2C 业务,去竞争用户,去满足交易所本身的大规模 C 端用户的现实消费需求,保持用户留存,并通过一些激励手段促进用户的活跃度与忠诚度。
在这种交易所中心化、内部支付闭环的链路之下,实际是将用户在交易所的加密资产,通过交易所货币承兑出金之后,与商户进行结算。这种相对中心化的加密支付方式可以称为交易所的 Payment 1.0。
Feng:“最近一两个月,可以看到几家头部交易所陆续公告推出支付产品,大部分新入场的交易所都是从中心化产品入手。这种入局的逻辑不难理解,交易所的经验和能力全部在 C 端,推出一个类似微信个人收付款码,或者微信红包转账的类似功能的产品,对于中心化交易所容易的多。这种产品的核心逻辑是中心化的方式去记账,交易不在链上,不需要各种币种在链上转移,只需要在不同账户间做 Debit 和 Credit 记账,目前还没有形成 B 端的能力。
2.2 交易所支付2.0
(gate.io/gatepay)
Gate Pay 一开始入手的方向就是要做一个面向 B 端的,兼容多链、多币种,企业级处理能力的加密币支付产品。C 端用户目前看到的交互界面和支付体验只是这个产品的冰山一角,我们 90% 的能力都在水下,包括毫秒级别的收单/下发频率,大额单笔流水的通道容量,高并发的处理能力,多链的兼容、上百种加密币的归结和结算能力,链上安全性和 KYT 系统,On/Off-ramp 出入金通道,企业级运营后台和对账系统,等等。”
这种能够整合交易所基础设施,并对外形成 B 端能力的交易所支付,可以称为交易所的 Payment 2.0,核心的本质是 2B 业务,去竞争商户。将交易所支付的逻辑抽象类比交易所现货充提币的逻辑,可以看出:
●交易所支付将现货充值、提币能力强化到企业级的 Payin & Payout 能力,包括毫秒级别的收单/下发频率,大额单笔流水的通道容量,高并发的处理,企业级运营后台和对账系统;
●在此基础上,对于多币种,多链的兼容,以及流动性管理的能力也是一般的加密支付公司难以企及的;
●结合交易所本身的多司法辖区监管牌照、严格的合规安全 KYT/KYC/AML 能力,能够在支付链路上最大程度地保护资产安全,同时也能够支持多个法币币种的 On/Off-ramp 货币承兑出入金合规通道。
(gate.io/gatepay)
具体问及 Gate Pay 如何向商户提供安全可靠且合规的服务?
Feng 表示:“对于加密币的收单和下发,我们每一笔链上交易都会通过我们 KYT 系统的审核,我们同时合作世界头部区块链安全公司合作,来监控链上的潜在的问题地址和问题资金。在运营过程中,我们多次帮助商户拦截掉来自问题地址的收单或下发,确保每一笔交易的安全可靠。
对于法币出入金,我们仅通过 Gate.io在持牌地区的合作银行为商户服务,严格遵守银行的 KYB 要求,登记商户的企业信息并保留所有交易凭证。”
Feng:“产品上我们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道路,商业上我们同样以开放心态去推广我们的产品,任何商户和机构可以使用 API 或者我们的白标产品,来接入 Gate Pay 所有的产品能力。商户可以自定义自己的前端和展示,以商户自身的品牌去触达自己的商户网络。Gate Pay 愿意去做促进加密币支付这种大规模应用场景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方案提供方,无论是幕前还是幕后。
由此,Gate Pay 真正实现了品牌由您定义,技术由我赋能的愿景。
Gate Pay 目前也在积极和传统支付公司合作,实现能力互补,双方共赢;亦希望帮助更多的商家落地 Crypto 收单能力,以帮助用户用加密币支付预定机酒,亦或购买商品与服务;同时也积极与稳定币发行商合作,实现更多加密支付 2B 应用场景的落地。”
2.3 交易所做支付的意义
Feng:“交易所支付从最开始的 Crypto Payment Card 的开始,发展到交易所内部的商城 Marketplace,再到内部生态之间生成二维码的支付。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 2C 的业务,大部分交易所支付都没有 2B 的能力。” 其实此前也提到了交易所支付 1.0 更大的目的,是去服务交易所现有的用户,提供用户的留存与忠诚度。
那么我认为交易所支付 2.0 的更大目的,是去服务交易所之外的用户,一方面能够借助交易所自身已经构建好的各个成熟模块,去更好地进行业务的 2B 拓展,一方面也能够间接地进行部分 2C 用户的转换,最大化 2B2C 两端的优势。
2.4 关于竞争与合作
交易所支付 2.0 的 B 端能力,以及对外拓展,看似将其摆到了众多加密支付 Fintech 公司的竞争对手关系上,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去合作共赢,把市场的蛋糕做大。
Gate Pay 通过交易所强大引擎构建起来的白标支付产品就是很好的一个合作方向,毕竟并不是所有 Web3 支付的初创公司在一开始就能拥有一个多币种多链兼容,监管合规牌照支持,以及交易安全资金保障的能力。
在我看来,Web3 支付公司如何依靠其自身的独特客户渠道资源,去构建差异化支付产品及场景构建是关键,其他很多东西像是重复在造轮子。
在问及目前有很多 Web3 支付的初创公司获得了 VC 的融资,潜在的市场竞争是如何的问题时,Feng 表示:“我觉得 VC 最大的策略无非是在一众声称下一代 Visa、Mastercard 网络的支付区块链中,试图赌对一个半个。而稳定币巨头如 Tether 和 Circle 属于战略投资和布局,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他们会寻找和稳定币生态相关的应用场景,包括支付,提高自己稳定币的护城河。
Gate Pay 是 Gate.io 交易所旗下的产品,所以我们对各个链、币种和生态都持有开放的心态,我们兼容各个主要 Layer1 和 Layer2 链,还有几百个币种,无论哪一个生态成功了,我们都会是生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眼下,我们也在推进和各个稳定币头部公司的战略合作。”
(gate.io/gatepay)
三、交易所支付下一步是什么?
3.1 交易所支付的链上化
就像肖风博士近期在 HashKey Chain 活动上发表的《Block Chain:从原点出发》的主题演讲:“我们要迎接从「链下到链上」的新时代。2025 年,这一潮流将扑面而来,基于区块链构建新的支付结算体系,或基于代币经济发行新的金融资产,会将「链上」真正推进爆发期。”
这种趋势已至,Coinbase 不断地在 Base 链上加码,CZ 近期也一直在为 BNB Chain 上喊单,Hashkey Chain 也在不遗余力地拓展。
同样,Feng 表示:“我们也在密切关注链上的发展趋势,对于我们 Gate Pay 而言,我们会在目前继续把产品打扎实,将目前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出来,同时也会在下半年开始布局链上。因为本身我们的大多数业务流程都是在链上做交互的,链上对于我们已然非常熟悉。”
3.2 如何看待最近火热的 PayFi 叙事?
Feng:“无数人谈起过这个概念,但目前市场上显然还没有清晰的定义或产品形态落地。在我看来它是一个将支付和去中心化的各种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品形态。一个比较吸引我的产品方向,是将传统金融的授信和生息服务搬到链上,我们可以从曾经兴盛的 P2P 借贷市场看到市场上的巨大需求。试想,如果我们能把个人的信用系统搬到更加透明和去中心化的区块链上,那么可以极大地激活区块链上的借贷服务,同时可以催生出区块链个人保险等一系列生态产品。但当然这里也有极大的挑战,包括区块链匿名和隐私性如何与收集必要的个人信用信息的统一和兼容,以及如何确保个人隐私等一些问题和挑战。
当然,当我们谈及 PayFi 的时候,永远别忘记区块链和加密币第一个 Mass Adoption 产品 BTC 是为什么而创造出来的,即建立一个点对点的数字货币系统(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打造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去中心化的支付网络。
在 2008 年发布这篇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白皮书 17 年后的今天,Web3 支付依旧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和应用,加密币持有用户占比互联网用户依然极低。所以我们并不缺乏优秀的概念,只是缺少优秀的生态产品和友好的合规环境来加速推动 BTC 所描绘的愿景的落地。”
3.3 人工智能会如何影响 Web3 支付的演变?
Feng:“这里我们更多谈论的是 AI Agent 和 Web3 支付产品的交互。上个月 OpenAI 发布的 Operator 和一些实例的演示可以为我们打开很多想象空间。
比如当你告诉 AI Agent 你想要在周五下班后和一个好友聚餐,吃你和他常去的餐厅的时候,它会自动找到这个餐厅并预订双人座位,原定 7 点档位不可用后改订 7:45,甚至帮你用掉一个即将过期的购物券。再比如,你告诉 AI Agent 你想要做某一道菜肴,它可以登录网络电商并自动识别和添加购物清单——鸡蛋、菠菜、蘑菇、鸡腿,并根据你平时的饮食偏好中途添加更多鸡蛋等商品。然后 AI Agent 会为你下单,Web3 支付可以桥接接下来的支付过程,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显然远比传统银行账户能更加友好地接入 AI Agent,同时让用户直接托管自己的资金和使用,略过中间向银行请求的繁琐流程和等待时间。
如果我们更大胆地设想,AI Agent 还可以帮你找到最适合你个人收入、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偏好的投资组合,直接通过区块链网络的智能合约投入各种 DeFi 产品之中,并确保它能够不带有个人情绪地执行你的投资计划。
这些畅想都能够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在近几年得到落地,Gate Pay 也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探索与合作。”
四、关于区块链,关于游戏与平权
4.1 区块链与游戏
在讨论了上面的硬核干货内容之后,我们最后来谈一些更加轻松的话题,比如你曾经从事的游戏领域,你觉得区块链本身到底带来什么样的革命?
Feng:“我个人理解,区块链本身所带来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平权时代。
我们拿世界上最赚钱的游戏王者荣耀(Honor of King)来说,这样顶级游戏在为数以亿计的玩家带来快乐和社交连接,也为腾讯带来了数百亿的财务回报。当我们去看这种 GaaS(Game as a Service)的商业模型的时候,我们知道游戏只是一个棋盘,你在 MOBA 游戏里可以选择各种能力的英雄角色,并在一个固定的地图上玩出成百上千的组合,这里的内容创作者有两类人,一个是游戏开发者,他们提供了所有的游戏基建,一个是玩家本身,一个玩家在每一局的发挥、战斗、配合本身就是其他玩家游戏体验的本身。Players are the content creators themselves! 游戏体验的快感增强了用户粘性,反而催生玩家的付费需求。用户的付费收益全部归属于腾讯,创造了这家赚钱能力世界第一的游戏公司。
GaaS 的模型颠覆了传统买断制游戏的模式,在买断制游戏中玩家不参与任何内容创造;但 GaaS 游戏却没有把收入合理地分配给玩家,作为对他们在游戏里内容创造的回报。当然了,我们看到了 Web2 其他游戏产品对这种问题的修正,包括 Roblox。但问题是,合理的分配值是由谁来决定,是否有更好的方式来计算?
区块链是这种分配模式的潜在解决方案。但当我们看到过往一时兴起又快速衰败的 GameFi 的时候(比如 Axie Infinity),我们知道目前还没有团队基于区块链技术做出一款像样的产品,而大多数用户(这里我不以玩家称呼他们)更是为打金的目的进入游戏,而非体验游戏本身。
这本非区块链化的理念本身存在任何问题,而是游戏设计远没有达到区块链倡导的理念。在我看来,游戏区块链化其实有两个层级,第一个是游戏资产的区块链化,以及各种角色、英雄、道具的上链;第二个是游戏内容和体验的区块链化,游戏根据玩家在一个游戏里为其他玩家创造了多少的游戏体验(你玩的好坏,配合的好坏,等等)而量化他在每一局的价值,从而从总的游戏收入中分配他应得的收入。目前没有一款游戏可以达到第二个层级,因为游戏的设计、开发和上链难度极大,或者说我们目前的区块链也远不足以支持第二层级的算力水平。
我在这里畅想一下,或者等到量子计算普及时,我们可以进入游戏收入分配的平权时代,或者是在更多领域进入收入分配的平权时代。”
4.2 平权与Web3支付
既然我们聊到了区块链的核心之一——平权,那么接着平权时代的话题,能否为 Web3 支付做一个总结?
Feng:““我想引用一下魔戒里甘道夫的一句话作为结尾,甘道夫说:Saruman believes that it is only great power that can hold evil in check. But that is not what I have found. I've found it is the small things, everyday deeds of ordinary folk that keeps the darkness at bay.”
区块链链接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点”就是这样的 Small Things,尽管它有时候可能演变成各种 memecoin 的情绪宣泄,但终有一天它会实实在在地普惠大众。
我所致力于打造的 Gate Pay Web3 支付产品也是朝着这个远景去努力,当我看到一个身处非洲大陆而没有银行开户资质的用户,去通过 Gate Pay 在一个电商网站使用加密币为他的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和食物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