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認可,香港首批加密資產現貨ETF核准

繼美國比特幣現貨ETF通過後,香港,也再拿下一城。

4月15日,華夏基金(香港)、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嘉年華投資發佈公告,表示已獲得香港證監會(SFC)有條件批准發行比特幣與以太坊現貨ETF,這也標誌著香港成為繼美國以來,全球第二個通過此類產品的司法區域。

相較於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美國出於各方考慮保持審慎,香港的虛擬資產現貨ETF顯然更加開放,不僅一次性將尚在討論中的以太坊現貨ETF劃入其中,取得先發優勢,在ETF機制設計上也比美國更具包容性。

但從加密影響力而言,香港在西方世界的圍攻下實際上不佔優勢,甚至在近一年來,儘管政策頻出,但討論甚少,頗有停滯之感,本次ETF上市是否會對此格局有所改變?

不論如何,隨著ETF的上市,香港的加密之輪也再次揚帆起航。

4月15日,華夏基金(香港)、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嘉實投資陸續在公眾號發出公告,宣布獲得香港證監會原則性批准發行比特幣與以太坊現貨ETF。其中,華夏基金會(香港)與OSL合作,託管機構為中銀國際英國保誠信託有限公司。嘉實投資也選擇了OSL作為首個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和託管合作夥伴,而博時國際則與HashKey Capital進行共同發行及管理。

縱觀本次申請時間線,ETF通過並非意外,早在去年12月,市場正處於ETF申請的搖擺關鍵期,香港證監會就發布了《有關證監會認可基金投資虛擬資產的通函》,提出準備接受虛擬資產現貨ETF的申請。此後,超過20家相關機構開始著手進軍現貨ETF,嘉實國際、博時、華夏基金、勝利證券為其中的典型代表,以首個提出申請的嘉實國際為例,1月26日其就宣布已成為比特幣現貨ETF的申請者。

4月10日,路透社就報道比特幣現貨ETF可能本月在香港推出,首批名單最快下週可能公佈。同一時間,騰訊財經《一線》也再度傳出消息,稱香港證監會計劃趕在4月15日對外公佈香港首批4家比特幣現貨ETF的名單,含嘉年華國際,華夏基金、博時基金以及惠理金融,整個比特幣現貨ETF 計畫早期和港交所提前做過詳細的溝通和計劃,預計大約10天可完成。證監會原計劃4月25日左右,最晚不超過4月底在港上架比特幣現貨ETF。

根據香港證監會官網,目前有18家機構進入香港虛擬資產管理基金名單,其中華夏基金與嘉實國際由於已獲得證監會批准的虛擬資產9號牌,可管理100%投資於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即可獨立進行發行。博時基金及惠理金融則因暫未具備獨立持牌負責人,因而需尋求持牌交易所或其他機構進行合作發行。

長遠來看,本次申請可謂意義深遠。香港在去年6月發布新規後,由於資金通道與市場容量的限制,加密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根基不穩,後又因多起欺詐事件發生導致公眾認知崩壞,並於此前一度提出管制OTC交易,在今年持牌交易所申請落幕後,市場討論度持續降低,影響力也遠不如絕對主導方美國,而新加坡、杜拜等區域性地區也持續饞食其份額。

直到Web3活動週,香港才再度被推上台前。根據香港監理機關揭露,目前來自內地、歐美等20多個地區逾220家Web3.0相關公司已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但實際來看,鑑於空間與成本的限制,儘管辦事處增加,多數企業僅將其設為營運或是技術分部,保留少數職員在此,總部企業較少。

在此背景下,對香港本土而言,ETF的通過可直接拓寬投資管道,減少監管阻力,推動香港老錢進一步向加密領域遷移,為其Web3產業發展提供新活力,也再度提升香港在加密的開放型形象,增強其虛擬資產競爭力。而論及為何選擇在當下時間通過,一是需在監管機制穩健前提下佔據先發優勢,持牌申請依然結束,其他框架陸續跟進;二則是已有美國方的先行試水,掃平了一定的監管障礙。

但對於申請機構而言,ETF申請則代表更多的直接利益。以美國的比特幣ETF為例,截至4月15日,根據SoSoValue數據,比特幣現貨ETF 總資產淨值為562.2 億美元,ETF 淨資產比率(市值較比特幣總市值佔比)達4.26%,歷史累計淨流入達125.3 億美元。

如此龐大的資金資產自然讓發行商賺得盆滿缽滿,也會吸引其他基金發行機構。根據CoinDesk報道,Matrixport 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在香港上市的比特幣ETF可能會釋放高達250億美元的需求。報告認為,隨著內地投資者利用南向通計劃,如果香港上市的比特幣現貨ETF 獲得批准,高達250 億美元的資金可能會從中國大陸湧入。當然,根據現行法規,內地若要參與仍是困難重重,不僅要面臨外匯資金的限制,也要應對KYC的難題。從銀行卡開辦與交易所帳戶開通情況而言,內地參與者幾乎難以參與其中。

回到本次申請,從機製而言,香港無疑要比美國更為超前。

美國當局並不允許ETF中的實物申購,僅採用了現金申購方式。在現金模式下,ETF在創建和贖回的過程中基金份額對應的是現金,發行商透過現金購買BTC實物,並在其間增加現金託管人,從而減少接觸實際比特幣的中介機構數量,構建相對封閉的系統使做市商的每筆交易更易追踪,減低反洗錢問題,同時排除了實際參與其中的銀行等金融機構風險。可以看出,此舉更為符合傳統證券交易方式,也顯示出美國監管方對該產品的顧慮與猶疑。

實物則對應的基金份額申贖是BTC實物,流動性與價格方向反應更為迅速,發行商承擔的風險責任更小,操作也更為便捷,相對應的是市場風險傳遞加大。但香港,也接受了該種方式的申贖。根據Foresight消息,HashKey Capital 和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共同發行及管理的兩個虛擬資產現貨ETF就將採用實物申購機制,允許投資者直接使用比特幣和以太坊認購ETF份額。

從利害關係人來看,除了直接發行方,託管方也成為了其中的香餑餑。目前,已取得香港證監會虛擬資產1、7號牌照的交易平台僅有OSL與Hashkey。儘管兩者在牌照成本過高、幣種上架少、離岸競爭力低等問題下一度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其中OSL甚至傳言曾遭母公司BC科技集團斷臂求生尋求轉手,但在ETF的推動下,兩者都將迎來新經濟成長點,託管費與交易手續費有望突破。

但以市場規模的差異性來看,託管規模仍難以避免受到限制。以Hashkey為例,其本身託管業務已穩定運作逾一年,託管資產規模逾22億元,而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Coinbase的年底託管資產為1010億美元,這還是未計入當前現貨ETF在規模的前提下,值得強調的是,Coinbase幾乎託管了目前現貨ETF規模的90%。

另一方面,香港的虛擬資產期貨ETF發行者將迎來挑戰。相對現貨ETF,期貨ETF受到合約展期與交易手續的限制,儘管近月來在比特幣上漲趨勢中淨值與賺錢效應得以提升,但流動性與價格追踪顯然難以企及現貨ETF,後續極有可能出現資金外流。或是為吸收流量,在近日的大會期間,期貨ETF發行方南方東英在香港大量巴士投放廣告,內容為比特幣在2024年前兩個月上漲45%,全球關注供不應求。

從香港加密產業發展來看,一個有趣的對比是,截至4月15日,Coinbase 上線了246個幣種,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Binance上線了390個幣種,但作為香港頭部的HashKey Exchange,僅上架了21個幣種。

儘管看似夾縫求生,但從樂觀的方向看,這也代表著香港加密的廣闊潛力。香港加密貨幣公司VDX 聯合創始人Adam Zhou曾在接受采訪時直言,“香港加密行業肯定會出現一隻獨角獸。”

此並非虛言。比較美國當前的加密生態,本土合規交易所Coinbase佔據絕對優勢,市值達593億美元,離岸交易所幣安在全球領先,而在券商通道側,Robinhood成長顯著,加密貨幣收入長期高於股票交易收入。但香港,不論是本土交易所還是券商方面,僅處於初期,理論而言,更多的幣種上架、更多的資金流入僅是時間問題,而在RWA、穩定幣與ETF的影響下,會湧現出更多的上幣形式,甚至催生出新型的規模級數位資產交易所,這其中,蘊含的可能是數十億美元的市場。

或許這也是港府堅定支持佈局虛擬資產,20餘家機構爭先搶灘佈局、60餘家券商進入角逐的原因,趨勢已至,探路者或許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然而,對此消息,市場反應平淡,大盤並未受到大幅影響,比特幣現報66,244美元,24小時上漲3.19%。但概念板塊拉昇明顯,24小時香港概念幣普漲達10.6%。